川普仍未認輸,最後期限,他會輕易「放過」臺灣嗎?
美國大選在選舉人票開完後「塵埃落定」,川普也迎來「卸任」倒計時。
但是,想讓川普認輸,可沒那麼容易!
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投票正式收官,拜登最終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拜登正式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並於當晚發表全國講話。
那麼此時,現任總統川普在做什麼呢?
據美媒報導,川普當天一直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給盟友打電話。 據身邊人透露,期間他幾次去旁邊的私人餐廳看電視,抱怨媒體對選舉人團投票密集報導,卻對他的大選法律訴訟不加關注。就在12月13日播出的福克斯新聞節目上,川普還表示:「事情還沒完,我們將繼續挑戰選舉結果。」
承認失敗並祝賀對手,是美國總統選舉不成文的傳統,但川普顯然沒打算這麼做。就在拜登發表全國講話不久,川普在推特上發文,繼續指控選舉存在舞弊行為,不過,其推文很快被推特標記存有「爭議」。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12月15日,當被問及川普如何回應「選舉人團投票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時,白宮新聞秘書凱莉·麥克納尼表示,川普仍在尋求法律訴訟。
當地時間16日凌晨左右,川普又發推稱:「民意調查:92%的共和黨選民認為選舉被操縱了!」
看來,想讓桀驁不馴的川普認輸,難啊!
或許有人會說,不認輸又怎樣,時間一到,川普照樣得走人。但別急,距離2021年1月20日,還有30多天的時間,這30多天裡,夠川普好好折騰,給繼任者挖坑了。只要川普願意,他可以動用自己的一切合法權力,比如人事任免、特赦、消極對待疫情,乃至開戰。
目前來看,制裁土耳其,出臺總造價超過1470億美元的長期造艦計劃,放任新冠疫情達到「巨大災難」級別,加大打壓中國力度等等,都是川普挖的大坑。但是,坑到挖時不嫌多,接下來的時間,川普顯然還會擼起袖子加油挖。正如政治漫畫家摩頓·莫蘭德在漫畫中所預示的,當川普離開橢圓形辦公室,他給繼任者的饋贈將是一地雞毛。
那麼接下來,瘋狂的川普會朝哪兒發力呢?
臺灣顯然是一大關注點。事實上,川普在臺灣問題上一直也沒消停,從高官「訪臺」,到軍售大單,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同樣的套路。有沒有可能玩票大的?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此前發文指出,在明年1月20日交接前,總統川普、副總統彭斯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人,或會「突訪」臺灣。
無風不起浪。
依照川普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他還真做得出來!有人可能說,川普瘋了嗎?考慮過這麼做的後果嗎?言外之意,這事兒,中國大陸方面不能忍也忍不了,到時會發生什麼,誰都很難說。
不過,回過頭看看,川普做事還是有條理的:9月17號,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11月21號,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訪臺」。一個是政府高層官員,一個是軍方情報總指揮。層層鋪墊,逐步推進,只等高潮。
高潮是什麼?川普「訪臺」算不算?在美方看來,這一步棋雖然冒險,但似乎可以嘗試。畢竟,已經嘗試過很多選項了,只要沒觸發大陸的軍事行動,在美方看來,一切紅線皆可踩。
當然,這個選項相當冒險,如果被人勸阻後,也可能變成邀請蔡英文去美國。之前就有消息稱,川普政府可能邀請蔡英文本人或臺灣高層官員到美,或是在白宮會見臺灣的駐美代表。
類似做法在美國有前例,也比川普「訪臺」溫和一些。但是,就算川普敢邀請,蔡英文敢去嗎?就在上個月,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圖米曾攛掇蔡英文到美國。彼時,臺外事部門發言人歐江安回應稱,謝謝美國的「美意」,目前沒有相關安排。
所謂美意,說白了不就是不懷好意嗎?蔡英文也不傻,知道這一去,勢必引起兩岸軒然大波;知道這一去,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後不是被老虎吃掉,就是在老虎背上騎虎難下。倘若川普政府之後真的發出此類邀請,那就無異於把臺灣這枚棋子用到極致了。
目前來看,川普顯然不會輕易「放過」臺灣。有分析認為,除此之外,川普還可能會這麼做——
公開表態否定「一中」原則。蓬佩奧11月已經放出「臺灣從來就不是中國一部分」的言論,並說這是美國兩黨都認同的立場。國務卿這麼說之後,總統還會遠嗎?
邀請臺灣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演,或其他美國與其盟友的聯合軍演。美國國會通過的2014年財年《國防授權法》就提及要邀臺灣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但後來沒有實現。2020及2021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也建議邀請臺灣參加。
宣布美國軍艦訪臺,或派遣美軍代表團抵臺交流。事實上,類似的臺美互動從未間斷,但公然地進行軍事「互訪」,等於是把「美臺軍事同盟」端上檯面,這性質就不同了。在已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確有列入派遣美軍醫院船停靠臺灣執行醫療任務等建議。
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將美國「在臺協會」升格。這同樣是對大陸的嚴重挑釁,還能在臺灣與美國掀起話題,拜登新政府與國會對此事阻力很小,美中恢復談判時也不會將此事列入優先事項。
這麼來看,接下來的30多天,暗流洶湧、步步驚心啊!
我們怎麼辦?還是那句話:能力始終都在,意志堅定不移。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當毀滅即將來臨的時候,其前兆往往就是瘋狂。(李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