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日已經過去很久了,拜登看起來算是大勝了,連歐美主要國家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都向拜登表示了祝賀,但川普還沒有交權的想法,甚至還在不斷上訴,在推特上不停地譴責拜登作弊。不要說美國人,就是我們中國人都覺得審美疲勞了。
按理說美國大選一兩天就出結果,敗了的一方就要認輸,那為什麼川普到現在也不願認輸,他到底在等什麼呢?
一、總統大選雖然敗了,但共和黨保住了最高法院和參議院
川普雖然輸掉了這次大選,但在大選前,他把巴雷特送進了最高法院。巴雷特是川普任期內提名的第三位大法官。不得不說,川普運氣很好,因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終身制的,有些總統任期內可能連一次提名的權利都沒有。巴雷特就職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由6名保守派和3名自由派大法官組成。巴雷特進入最高法院,遠比這次美國大選誰當選總統,對美國影響更加深遠。
另一方面,共和黨在這次大選中也意外地保住了參議院的領先優勢。要知道大選前,民主黨的預期是同時拿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這次大選共和黨在眾議院雖然還是落後民主黨,但席位數卻有所增加,眾議院還保住了多數黨位置。川普已經為共和黨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也是共和黨仍然支持川普的原因。而且參議院的換屆選舉還在進行中,共和黨也還需要川普的支持者繼續支持共和黨議員。
二、川普上任四年來一直就不被承認,現在拒絕交權也是對民主黨的報復
在過去四年,美國主流媒體和民主黨人一直都沒承認過川普。相反,不斷在找機會彈劾、調查川普。更讓川普憤怒的是,在大選當日,他在白宮開發布會宣布勝選後,幾乎沒有主流媒體報導,而之後拜登依靠郵寄選票反超後,主流媒體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拜登在大選中獲勝。而其實到現在,美國選舉委員會也還沒有給出最後結果。
川普現在並不打算立即交權,他要盡所有可能的力量,拖延過渡進程。據報導川普對他的盟友解釋說,他要以此報復民主黨,因為2016年自己當選總統時,民主黨也曾對自己當選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而且他們還對他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通俄門"調查,有些民主黨人至今還在拿"通俄門"指責他。
美國憲法也沒有明確要求,川普一定要現在開始移交權利,進入過渡期,川普肯定要儘可能噁心下拜登。拜登想進白宮,也得等到最後一刻,著急組閣也沒用。
三、民主黨在大選中作弊明顯,川普咽不下這口氣
這次大選,我們都看到了神奇的拜登曲線。正如川普一直在推特上喊冤叫屈,死人投票、選票超出登記選民人數、密西根州錯把川普的6000票投給拜登、Dominion投票系統被操控。這次大選的公信力很難讓人信服。今天川普還發推特說又發現了幾十萬張欺詐選票,足以讓他贏得大選。
正如在大選之前,川普就反對郵寄選票一樣。民主黨力推的郵寄選票,在操作上存在很多可以作假的地方。以往郵寄選票少,還沒這麼嚴重。今年趕上疫情,郵寄選票終於主宰了這次總統大選。郵寄選票的問題是,很多人沒有投票,但卻可能被他人代替郵寄選票,而且郵寄選票按理說應該在大選前寄出,但在有效期和籤名等生效條件上各州的立法不一,大量的無效郵寄選票事實上被計算了。
還有個有意思的地方,為什麼查出很多起計票錯誤,受益人都是拜登呢?原因很簡單,川普一直在挑戰華盛頓沼澤,但是美國大多數公務員也都是華盛頓沼澤體系的一員,尤其是基層進行大選計票的工作人員。
拜登贏得選舉後,網上傳出很多視頻,那些計票員在得知拜登勝利後手舞足蹈地慶祝。川普大幅減稅,減少政府部門預算,美國公務員們都面臨著裁員降薪。而拜登則正好相反,要加稅增加政府預算。這些基層公務員其實是直接的利益相關者,他們在大選計票時稍微動點手腳、大意一下,這麼繁重無聊的工作出點差錯也是可以理解的。
川普一個人挑戰已經基本成型的美國國家官僚體系,在拜登看來就是個笑話。
四、川普下臺可能會被清算,他要爭取更多籌碼
川普之所以遲遲不肯認輸,很大原因是他極有可能被民主黨算舊帳,下臺後日子會很難過,破產坐牢都不意外。之前紐約市已經開始調查川普一家的稅務問題。而美國國會參議院籌款委員會監督小組主席帕斯克雷爾已經要求拜登上任後「清算川普」。作為一個曾經破產過6次的富二代,在74歲的年紀,川普肯定不想再破產了。
美國媒體用重磅政治炸彈來形容清算川普的主張,美國歷史上還從未有過前總統因犯罪遭新政府起訴的案例。明年1月20日總統交接後,川普將失去美國法律賦予現任總統的聯邦刑事起訴豁免權,屆時美國檢察官有條件啟動對川普違規行為的調查。
成為美國總統是川普人生的高光時刻,但也可能讓他失去更多,難以安享晚年。民主黨已經控制了美國社會,政治正確不是說說而已,連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都已經發起籤名要求驅逐校內的川普支持者了,川普從小長大的紐約更是民主黨人的鐵桿地盤。
但川普現在還是美國總統,手上還握有非常大的權利,相信只要拜登一天不對川普做出承諾,給出懂王能接受的私下協議,川普都不會選擇認輸。況且川普本身的債務已經突破11億美元,卸任後即便沒有民主黨清算,川普為這幾年總統付出的代價都已經不小。
川普的債務突破11億美元
五、有小布希和戈爾的先例,川普是可以拖的
2000年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的選票差距也很小。後來還一直鬧到最高法院。當時圍繞著佛羅裡達州選票計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戲劇性局面。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經歷了36天的"世紀司法大戰",打得難解難分,而最後一錘定音的卻是非民選的最高法院!這場"選戰"及隨後的司法大戰所涉及到的複雜的總統選舉程序,讓美國人也覺得眼花繚亂。
我們來一起看一下緊張刺激的2000年大選:
11月7日,美國大選全國投票日,選舉總統和副總統。
11月8日,美媒體誤報布希當選。戈爾和布希佛羅裡達州得票差距不到1.5%,依法必須重新計票。
11月9日,戈爾要求在棕櫚灘、布若華德、邁阿密-戴德和瓦魯西亞4縣進行手工計票。
11月10日,佛州67縣重新計票結束,布希陣營稱已獲勝。法院禁止確認棕櫚灘縣的結果。
11月11日,布希陣營走進法院,要求阻止在佛州4縣進行手工計票。
11月12日,棕櫚灘縣和瓦魯西亞縣開始手工計票。
11月13日,法院拒絕布希要求,支持手工計票。
11月15日,哈裡斯拒絕4縣手工計票申請,並得到利昂縣巡迴法院支持,戈爾上訴佛州最高法院。
11月17日,佛州最高法院發出阻止令,要求哈裡斯暫緩確認全州大選結果。
11月21日,佛州高院裁定手工計票結果有效,同時將確認選票日期推遲至26日下午5時。
11月22日,布希向美國最高法院上訴;邁阿密-戴德縣決定終止手工計票,理由是時間來不及。
11月26日,哈裡斯確認佛州大選的最後結果,布希領先537票。
11月27日,戈爾向利昂縣巡迴法院對大選結果提出質疑起訴。
12月4日,利昂縣法院索爾斯法官拒絕應戈爾的要求清點「問題票」,戈爾向佛州最高法院提出上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將布希就佛州最高法院判決提出的上訴案發回重審。
12月8日,佛州最高法院裁定清點全州的「問題票」,布希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利昂縣兩法官拒絕將25000張缺席選票判為廢票。
12月9日,美國聯邦高院下令暫停佛州手工計票。
12月12日,佛州議會眾院任命支持布希的25位選舉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5比4裁定佛州停止手工計票,戈爾質疑大選結果案以失敗而告終。
12月13日,戈爾發表電視講話,承認失敗,而布希則發表勝選演說。
雖然美國總統大選,基本都在11月7號當天就會出結果,其他國家領導人也都會當天致電祝賀勝選新總統。但是既然2000年也出現了選舉爭議,而且鬧到了12月13日,那麼這次川普鬧到12月13日也不算過分,至少是有先例的。
2000年小布希與戈爾的選舉爭議還只是在佛羅裡達,而這次川普在賓夕法尼亞、喬治亞、密西根等多個州都進行了上訴,要知道當年小布希與戈爾的差距是1.5%,都鬧了那麼久,而這次川普和拜登在多個州的選票差距都非常小。
不過理性分析,川普團隊想依靠重新計票翻盤基本是不可能的。通過訴訟,狀告一些選票違規,即使最後贏得訴訟,違規的選票被廢棄,作用也微乎其微。
六、川普有沒有可能翻盤,最後看一下美國的選舉制度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複雜,過程漫長。選舉的主要程序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和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美國總統由選舉人團選舉產生,而不是選民直接選舉,獲得半數以上(270票)選舉人票者當選總統。選民在大選日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代表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的538名選舉人,以組成選舉人團。絕大多數州均實行「勝者全得」規則,即把本州或特區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本州或特區獲得相對多數選民票的總統候選人。當選的選舉人必須宣誓在選舉人團投票時把票投給在該州獲勝的候選人。因此大選結果通常在大選投票日當天便可根據各州選舉結果算出。
根據程序,美國參眾兩院還要舉行聯席會議,清點選舉人團投票結果,宣布獲勝者,至此新總統當選程序才算全部完成。但長期以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通常在大選投票日就已成定局,選舉人團投票和國會點票只是禮儀性的程序,沒有實際意義。
今年美國總統選舉日是11月6日。真正的總統選舉是在12月第二個星期三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一舉行(2020年是12月14日)。屆時各州和哥倫比亞特區被推選出的「選舉人」將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獲270張選票以上的候選人將當選總統,並於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前面講了,川普要通過訴訟贏得大選幾乎沒有可能。但按照憲法,他也還有一條路。那就是一直訴訟,或採取壓力,讓那些還沒有確認大選結果的州不進行最後確認。那麼到12月14日的截止日,就沒有哪個候選人獲得270票。現在雖然美國主流媒體報導裡說拜登已經超過了270票,其實減去還沒有確認大選結果、還在計票或者川普還在上訴的州,拜登的票也還不足270票。
過了12月14日截止日,按照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就要由美國眾議院啟動權變選舉(contingent election )的程序來選舉總統。雖然我們都知道美國眾議院是民主黨控制的。但是權變選舉民主黨卻不佔優勢。因為每個州在眾議院是有多個議員的。而權變選舉則要求以州為單位計票,每州代表只有一票表決權。選出總統需要所有州的過半選票。這個時候,我們回憶下大選後的美國選情地圖,是不是覺得紅色的州多一點,對的,按這種選法,川普就有機會翻盤了,因為支持共和黨的州多一點。權變選舉非常罕見,但在美國歷史上也發生過3次。
川普能不能走到權變選舉這一步呢?其實很難,關鍵在於能否獲得共和黨的一致支持,或者在民主黨的選舉舞弊上能拿到更加實質性的證據。不然,要讓剩下的州在12月14日截止日前都不確認結果,非常困難。而且即便靠權變選舉獲勝,民主黨和主流媒體肯定不願意承認,後面的總統任期也會是一地雞毛。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