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成果】 由中考物理題思考課堂教學四落點

2021-02-13 溫馨悟理屋

本文已經發表在  教師娘家 2020-08-22 12:04:21

        由中考物理題思考課堂教學四落點

2020年陝西新中考物理題型悄悄發生了一點變化,對於一線教師來說,如何通過這份試卷研究自己的平時教學?如何領會出題人的良苦用心?如何引導學生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探究和創新為主線、以力熱光電和能源為主體的單元學習?如何在日常教學中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如何更高效的幫助學生提升物理思維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引領學生更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物理素養、物理認識,培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作者馮嶽翔(資料照片)

今年是取消考綱的第一年中考,廣大師生敏銳地感觸到了陝西物理試卷改革與發展的新氣息——試題在「傳承和大穩」中有「多變和創新」。選擇題中,連續幾年在第1題位置考查的是聲現象或光現象或熱現象,但2020年第1題考查的是九年級第二十二章第4節「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內容(P180);第3題位考查具有時代氣息的半導體時卻綜合科八年級(上)的「STS」(P122)和九年級的「想想做做」(P37)及「小資料」內容(P65),其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第9題以「抗擊疫情的十大黑科技之人工智慧機器人」考查了速度、力、壓強和5G技術;第10題是從「2012年天津市靜海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23題」改變而來,但更切合考查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對「I-U和I-R」的深度探究實驗之「U-R實驗」。填空題第15題考查了八年級(上)P123學到了什麼中「質量可用天平、臺秤等來稱量」,傳承了2019年17題「測量不規則小石塊的密度」,突出了「剩餘法」測密度實驗;第16、17題傳承了2019年第7、8題;這些改變題目雖然難度降低了,但考點的突然變化,讓很多學生一時不適應。還有20、21、23題從考法和考點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調整,考查的面更廣,考查的方式更靈活。而對於第23題連續多年都是考電學多檔位綜合,各地各校,各老師,各學生在複習中也在一直在總結模型和套路,不斷的刷題,都覺得胸有成竹,結果電學多檔位綜合都不見,偏偏在第三問考了這次卻是要串聯電阻來降低實際功率,難度比往年明顯提高,但這種考法讓很多同學一時轉不過彎,甚至有學生疑惑發問「這是陝西中考嗎?」,還有個別教師認為:「評價試題不能光說好的,還應從學生發展角度,課標,教學導向去思考問題。課程標準中電阻的串並聯內容不做要求,本套試題中綜合題卻考查了本知識,屬於超綱內容,反映了命題人對課標的不熟悉,審題人對課標的把握能力問題,對以後的教學導向起到了不好導向。希望能提高命題質量,評析客觀。」學生感覺試題難度略有增,其實細分析,發現難度再減小。綜觀整份試卷,題量結構相對穩定,重點難點基本不變,知識點考查全面,強調基礎突出回歸物理教學本真,層次清晰突出思路,重實踐重創新,能力要求有梯度,背景明了不纏繞,閱讀量相對減少,做到返璞歸真。卷中考查的所有知識點均為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的,相應考題的來源基本是課本變形。如第12題來源於八年級(下)「圖9.4-7」,第16題「使用該滑輪組 (選填「能」或「不能」)省功」來源於課標「3.1.3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特別22題是八年級(下)液體的壓強、動手動腦學物理(P60)第1題與課標2.2.8、2.2.9、3.2.2的完美結合。也就一句話,只要透徹領悟課本編排思想意圖,「以課標引導課本」定能在物理中考搶佔領先地位。傳承了近年來的中考試題,如第15題傳承了2019年理化合卷第17題,第16題傳承了2019年理化合卷第7題,第17-2題傳承2019年第8題,第18-1題傳承了2018年第14題,第21題傳承了2018年第5題,第23題最後一問是開放的改裝類試題,關於串、並聯改裝在2012年真題和2012、2013、2014年副題都有,2017年、2015年副題考查過這種串聯且只有某個電阻為發熱電阻。以前只要求學生會判斷擋位,但今年除了要求判斷,計算過程也包含在內了,還要求做圖,難度有點大,但是學生只要在不改變R0的阻值和實際功率的前提下,保證虛線框內的總電阻為60.5Ω即可,又屬於簡單的創新試題,這三分作為壓軸合適。2020年中考題目給廣大師生平時課堂教學很大啟示,作為教師要思考教學中的四個落點。第一,要以教材為落點。教師們要沉下心來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和資源,整合教材,(最好是多版本對照)領悟教材編寫意圖。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呈現方式,探究與思考,甚至教材中每一頁的小插畫,「便利貼」、「想想議議」、「想想做做」、「STS」、「科學世界」、「擴展性實驗」、「動手動腦學物理」、「學到了什麼」、「索引」等都不是多餘的,一定要:(1)各章節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推導過程,適用範圍是否清楚?還有哪些不理解或疑難之處?(2)教科書對科學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設計的?有沒有不妥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3)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準備向學生提出哪些問題?估計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學習的障礙是什麼?(4)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哪些演示實驗,何時做實驗?要求學生觀察什麼?如何觀察?如何啟發學生分析總結?(5)教科書中的插圖、圖表的物理意義及作用是什麼?如何發揮教科書中設置的每個欄目的作用?(6)如何處理例題、習題和實踐性作業?(7)如何掌握前後有關知識的內在聯繫,做到相互對照、前呼後應?(8)教科書中有哪些聯繫生活、技術、社會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教材中或說明,或啟發,或拓展等都包含著編寫者的良苦用心。物理教材在物理知識部分呈現的都是成熟的完美物理,為了讓學生隨著物理家的探究去感受物理從不完美到完美的艱苦歷程,感受物理的發生發展過程,體驗物理的理與美。課本在物理活動中編寫了物理文化,實踐探究,閱讀與思考,課題學習等板塊用以完善教材。功利心切的師生以為這些板塊與考試無關,教學中要麼一帶而過,要麼徹底放棄。其實多年來的中考題都是以課本為出發點的,這些板塊恰是大題的來源。所以平時的教學中師生一定要做到以課本為核心指南,各冊內容裝在心,知道學什麼,怎麼學;教什麼,怎麼教;考什麼,怎麼考。第二,要以基礎為落點。楊振寧教授一再強調:「物理學是一個多方面的學科,是一個活的學科,而不是一個死的學科;是一個新的學科,是一個跟實驗非常接近的學科,而不是整天在公式內打滾的學科。我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有不少學生,確實被引導到一個死的物理學、舊的物理學以及跟實驗完全沒有關係的方向去了。」 「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一種印象,以為物理學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學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學最重要的部分是與現象有關的。絕大部分物理學是從現象中來的。現象是物理學的根源。」因此,吃透教材後,一定要低起點,小步走。要重視基礎,讓學生在體驗與感悟中形成概念,在變中探尋規律,關注公式、概念、定理、定義的生成過程與原理。這樣面對試卷基礎題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快速解決;就是有創新題目,可以遷移原有概念的過程、原理解決問題;對較難的綜合題目,也能快速分解題目,化繁為簡,產生思路,逐一破解。構建以學習為中心的實施,構建教學創新的生命課堂。第三,要以問題思維訓練為落點。物理以其縝密的邏輯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美,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物理教育家韋斯科夫說「科學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公式、名詞。科學是好奇,是不斷發現事物和不斷詢問『為什麼,為什麼它是這樣的?』科學的目的是發問,問如何和問為什麼。它主要是詢問的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獲得」。物理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個人必備的素養,它會影響一個人的言行,思維方式。所以在物理中進行問題思維訓練是物理教學的精神所在。培養學生見到題能迅速抽出題中的主要因素,主要關係和主要過程,逐步引導學生在文字,圖形,符號三種語言中來回穿梭,見一種語言能化成其他兩種語言進行分析,形成無圖不物理的思想。建立物理模型,但不能固化成僵硬的模式。訓練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度。學習從行動和感受開始,要培養學生的直覺力,猜想,辨析,驗證,再上升到語言和概念。第四,要以格物致知為落點。部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收錄了丁肇中教授的文章《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四書』之一的《大學》裡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教學決不能單純以應考為目標,無論哪科的學習,最後都是為了讓一個自然人成功走向社會,所以育人才教學的主旋律。尤其是物理,毫不誇張的說,是它一次又一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它也是其他學科的重要研究工具。物理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音樂中有物理,美術中也有物理,建築、交通、貿易、遊戲等各種生活場景中都蘊含物理(這一點近幾年的高考題已做了最完美的詮釋)。要讓學生在書本學習與物理接軌中培養學習的興趣,發現物理的簡單,對稱,完備,統一,和諧與奇異的美,進而對物理產生感情。讓學生有意識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物理,並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嘗試解決。久而久之,形成較好的觀察生活、抽象提煉,分析有實際背景的物理問題能力等。而抽象能力、物理應用思維,不光有助於解題,更有助於提升自己的物理觀點、培養物理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有能力的社會人。如果能以考題為本,領會出題者真正意圖,師生定能領悟出浙江義烏中學的吳加澍老師對「物理的本真是什麼」的三種解讀:首先,物理是一門科學。這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慧。物理學在它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一系列獨特而又卓有成效的思想和方法,這不僅對物理本身有價值,並且有力推動了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展,物理智慧已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第三,物理還是一種文化。物理學家在長期的科學實踐中創造的大量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就構成了物理文化,它是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才是考試的真正意義。

相關焦點

  • 洛南縣城關中學馮嶽翔:由中考物理題思考課堂教學四落點丨聚焦中考
    ;第10題是從「2012年天津市靜海縣中考物理二模試卷23題」改變而來,但更切合考查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和對「I-U和I-R」的深度探究實驗之「U-R實驗」。而對於第23題連續多年都是考電學多檔位綜合,各地各校,各老師,各學生在複習中也在一直在總結模型和套路,不斷的刷題,都覺得胸有成竹,結果電學多檔位綜合都不見,偏偏在第三問考了這次卻是要串聯電阻來降低實際功率,難度比往年明顯提高,但這種考法讓很多同學一時轉不過彎,甚至有學生疑惑發問「這是陝西中考嗎?」,還有個別教師認為:「評價試題不能光說好的,還應從學生發展角度,課標,教學導向去思考問題。
  • 中考物理壓軸題低得分率引發的思考 一一 以安徽電學題為例!
    2020年安徽省初中畢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分值由 90分降為70分,學生對初中物理的重視程度又將降低。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 這個問題值得廣大物理教師的思考。本文結合201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壓軸題,通過「簡化複雜電路」「捨棄幹擾條件」「呈現試題本真」和「梳理思維導圖」 四個環節對試題深入剖析,以期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
  • 變與不變下的思考——記嘉興市初中語文中考命題導向與課堂教學...
    秋高氣爽,惠風和暢,嘉興市初中語文中考命題導向與課堂教學轉型研討活動近日在嘉興一中實驗學校舉行。來自嘉興市各縣(市、區)以及舟山市將近600多位九年級語文老師濟濟一堂,共同探討中考命題導向,一同思考課堂教學轉型,活動由嘉興教育學院、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主辦,嘉興一中實驗學校承辦,嘉興市初中語文教研員徐玉根老師主持。
  • 基於精準教學的英語課堂實證研修活動
    9月25日,秋高氣爽,桂花飄香,鄞州區英語教研員楊信龍老師蒞臨我校對基於精準教學的英語課堂實證研修活動進行指導。本次研修活動首先由我校錢易老師在706班執教了7年級《Unit3 SectionA 1a-2c Is this your pencil?》一課。錢老師在這堂聽說課上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精準地設計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課堂層層推進。
  • 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省教學能手李愛霞:從陝西數學中考題思課堂教學"四落點"
    多年來致力於&34;的教學課題研究。2020年中考已畫上句號,但學生、家長和老師議論紛紛,感嘆數學題型悄悄發生了一點變化,25題壓軸題不再是大家熟悉的定角定弦,阿氏圓等問題,令習慣了模式化訓練的學生措手不及,反倒是那些本來對此題抱著得一分算一分的部分同學心態安然中還能鼓搗出一點思路。此時,塵埃落定,試卷早已封存。
  • 高三物理組關於落實「深挖課堂教學」的研討成果
    三、物理學科課堂教學改革新時期教育改革以課程標準為指導,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目標、人才培養、考試評價等整合成為一體;以高考評價為指導,回答了評價方式內容觀念的變化,考試評價符合課程標準,考試評價同時指導教學;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指導意見》中,必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多種教學方式,設計多種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能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等
  • 體育課也開展校本研修 這所初中強校實驗校探索差異化教學為學生...
    體育課也開展校本研修!近日,田林二中從語數英到體育、校本課程,開展強校工程課堂教學與研修展示。現遊戲會進行多輪,讓自己儘可能多地賺錢……」 這堂課的設計者仲誠是一名物理老師。在他看來,數學不只是教算東西,物理也不是光解題,學生根據遊戲規則選擇定價策略,對策略進行收益計算和分析,以遊戲化的方式展開項目化學習,通過營造遊戲的情景,鼓勵學生合作思考,培養綜合素養。 從商戰博弈,如何引發到生活中的博弈?
  • 體育課也開展校本研修,這所初中強校實驗校探索差異化教學為學生...
    體育課也開展校本研修!近日,田林二中從語數英到體育、校本課程,開展強校工程課堂教學與研修展示。現遊戲會進行多輪,讓自己儘可能多地賺錢……」 這堂課的設計者仲誠是一名物理老師。在他看來,數學不只是教算東西,物理也不是光解題,學生根據遊戲規則選擇定價策略,對策略進行收益計算和分析,以遊戲化的方式展開項目化學習,通過營造遊戲的情景,鼓勵學生合作思考,培養綜合素養。 從商戰博弈,如何引發到生活中的博弈?
  • 物理中考壓軸題出場,如攀泰山,有點意思
    繼上期物理力學中考原題後,今天接力繼續,這次是泰安市的物理中考壓軸題,難度係數比上次物理題稍大。但對於練習過上期物理中考原題的同學們來說,只要一心一意按照清晰的思路去思考,相信解決問題也有很大把握。挑戰物理中考壓軸題。老習慣,先審題找條件。
  • 長春市朝陽區2019年中考一模—物理試卷—壓軸題解析
    致知物理zhizhiphysics致力於初中物理教學、答疑解惑——專業物理人,專注於物理!長春中考,中考試卷,微課堂,模擬試卷,長知識……如果您覺得致知物理zhizhiphysics給您分享的內容還不錯,就請點下文末的好看和轉發到朋友圈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吧,感謝您對致知物理的支持!
  • 中考複習|物理作圖題專項匯總(含答案)
    物理中考作圖題介紹:1.考查點及分值:作圖題考查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也可以考查學生的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及設計能力。物理作圖精選彙編:下面是各地中考物理作圖題精選彙編,希望能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 2020陝西中考試題分析(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
    曾獲得西安市碑林區教學大賽一等獎並被授予「教學能手」稱號,西安市碑林區黨員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西安市碑林區初中化學實驗說課大賽一等獎,西安市碑林區教育教學成果評比網絡課件類一等獎,西安市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二等獎,曾主持完成西安市碑林區課題《在小班額條件下通過初中化學典型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研究》,參與完成西安市市級課題《課堂教學研究之實驗教學研究》等。
  • 【在線研訓】南湖區教師在線研修成果展示06(初中歷史與社會)
    觀課後的研題環節裡,「問題與學習任務的設計、教學環節的評價、教學環節的再設計……」一系列有主題的研修題目引領著我有方向地進行自我反思,讓我對教學的理解、對學與教的行為分析、對學教方式的改革都有了進一步的自我體會。線上的培訓雖少了前輩和專家們面對面的耐心指導,卻意外創造了我們每個老師積極內省的機會。在學習和自我成長的路上,願我們都是一直勇敢向前奔跑的海浪。
  • 初中應用物理競賽題答題技巧
    自 1991年的第一屆至今年的第十二屆,筆者一直從事 科和物理競賽的教學和輔導工作,在多年的輔導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教學效果,每屆輔導的學生都有多 人獲全國獎。通過對歷屆競賽題的分析總結,結合長期的教學研究體會,在此就如何解答這類應用知識競賽題談幾點方法。
  • 2020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試題分析
    :1、試卷結構不變(1)題型依然是填空題、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由表一可知,計算題名稱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均為「計算與推導題」,2017年,2019年、2020年的名稱依然為「計算題」。
  • 以賽促研,寧鄉市熊玲初中化學名師工作室展示信息融合課題成果
    新中考形勢下,化學學科課堂教學要進行怎樣的變革,又要如何深度融合信息技術2.0呢?12月11日,寧鄉市熊玲初中化學名師工作室課題研究展示活動在城北初級中學順利進行。上午8:30,活動在課題研究成果展示——青年教師片段教學比賽中拉開帷幕。6位參賽選手融合信息技術,緊緊圍繞課題研究展開角逐,各顯神通。其中,廖藝涵老師由「真假黃金案」的視頻,引出學生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探討,充分的體現了化學來源於生活,也將更好的服務於生活的思想。
  • 2020年永定區整體推進初中生物教師S09工作坊線下示範教學研修圓滿落幕
    工作坊輔導員龔芳蘭正在作複習課的教學經驗分享。工作坊學員張釋幸老師正在進行示範課教學。9月18日,來自永定區各學校的48名初中生物教師齊聚張家界市國光實驗學校,參加2020年永定區整體推進初中生物教師S09工作坊第一次線下示範教學研修活動。此次活動以中考複習課為主要研修內容,具體分專題講座和示範課兩個環節進行。
  • 物理中考電學壓軸題,剝繭抽絲,不負眾望
    嶽陽樓。這是物理中考壓軸題第五期講解,現階段開始重心放在電學部分。電學公式多,一方面需要熟練掌握,另一方面需要靈活變通運用。這道物理題結合了歐姆定律、電功率、焦耳定律以及它們的變形公式等,第⑴⑵題還好說,第⑶題可要「費思量」了。做這類題,需要耐心,剝繭抽絲,順著思路細細梳理,才能不負眾望,贏得完美結局。抓起筆頭,在聰明大腦的支配下,去挑戰一下吧。答案在圖片下方。
  • 廣州中考語文、物理題:重視設置情境提出任務
    ,內容結構合理,能力立意較好,突出考查學生從試題情境中辨識有用信息,考查學生信息提取和加工的能力,重視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關注教材內容的統整開發,引導物理教學重視教材的教學功能。如廣州中考物理卷第24題以生活中常見的電子秤為情境,「電子秤可以測液體體積」,那是不是真的呢?通過電子秤分別對水和油的體積進行測量,讓學生通過實驗,及用物理知識進行分析信息的正誤,發現該電子秤只能測密度等於水的液體的體積,引導學生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理性分析問題。
  • 權威解析重慶中考語文、物理、化學試題 與生活息息相關
    在關聯、統整的思考中體現整本書閱讀的價值。  聚焦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巧妙設題消除所謂「套路」對學生思維的束縛,導向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  總的來說,今年中考語文命題緊貼教材。兩套語文試卷中的綜合性學習均來源於教材,但又有拓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