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說了說內地放開香港教師到廣東任教的事,於是,就有讀者提出想知道去香港任教的條件是什麼?
這啊,就是極限換家,既然對岸過來搶工作了,那我們就去對岸當老師。
那麼今天我們主要來聊聊,怎麼去對面搶工作(當老師),需要準備什麼證件?
簡而言之,想在香港當老師,需要實現準備好這麼幾個條件:
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 基準試(LPAT)、粵語&推薦信(非必要)。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
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英文全稱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ducation,是一種為非教育學士學位(BEd)持有人,即沒有受過教師培訓但仍想要加入基礎教育行列人士,所編制的課程。簡單來說,PGDE相當於內地的教師資格證。
現時全球有不少地區,如澳洲和紐西蘭,都要求教師在執教之前有當地的教師培訓資歷才可任教。而香港就是其中一個。
當然,PGDE課程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讀,還是有部分人可以申請豁免的,下面我們就分開闡述讀與不讀PGDE課程的情況,各位可以自行判定自己屬於哪類。
如果是想本科畢業直接當老師,那麼高考可以報考香港教育大學,它的教育學本科學歷畢業可直接獲得香港註冊教師資歷。(內地高考生入學標準大概是一本線以上,英語110分以上)
簡單來說,就是從內地的本科畢業後申請香港研究生,別人去讀的大多是MA,而你直接申請PGDE課程。
◉ 入學難度大,英語要求高
◉以非本地生入學,學費貴
◉截止時間早,1-2月就截止。
如果同學要報讀PGDE的話,需要注意的是:
PGDE課程修讀學系很重要,教相關科目的最好本身也是相關科目本科生。例如:
◉ 若有意任教中英文,中英文系本科生的優勢會較大
◉ 若非相關科目本科生去報讀PGDE,學校會視乎申請人的GPA及面試表現決定是否收生
香港的碩士課程不等同於PGDE,讀完後也是沒有任教資格的。即使是像香港教育大學的碩士課程,如對外漢語、中文教育、英文教育的教育相關專業,也是不行。如要任教,需另行申請PGDE。
目前,香港以下五家大學提供PGDE課程: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
課程分類:根據專業方向而定(即幼兒、小學、中學、高等教育)
◉ 課程主修科目:根據未來授教科目來分類(即中文、英文、數學、通識等)
◉ 報讀時選擇你準備進軍的領域,一般分為小學,中學和幼兒教育。有一年全日制和兩年兼讀制。
這裡需要注意下簽證問題,就是讀part time,一定要給學校證明你找到了能在香港工作2年或以上的工作。所以一般建議,讀完MA,直接再讀一年PGDE。
想要申請的同學,可以準備以下材料,花2000塊在HKCAAVQ申請BEd學歷認證:
◉ 學歷證明&學位證書
◉本科成績單
◉ 本科在學校的實習證明
◉ 教師資格證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國內的師範大學畢業的(例如北京師範大學),把上述材料提交給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HKCAAVQ),你就會得到一張紙,上面寫著證明你大學的學歷等同於香港的BEd(Bachler of Education)的學歷。
似乎很多地方都推薦大家去試試這種方法,號稱申請通過BEd學歷認證就可以不報PGDE課程,但是實際上,香港的學校對這種並不是非常認可,就算是學校的校長,可能也不太了解內地的諸多高校,如果想只憑藉這麼一個認證找到滿意的教職,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另外,雖說三周就能出結果,但是成功率不是很高,也有看過不少申請人對評審標準的吐槽
這個情況下,因為你沒有PGDE文憑,所以工資會被壓榨,教書不會是鐵飯碗喔。
Language Proficiency Assessment for Teachers
自2001年起,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與教育局合辦教師語文能力評核,以評核考生是否具備任教英國語文和普通話的語文能力。任何符合報考資格的人士均可參加。評核包括口試、筆試,以及只供教師報考的課堂語言運用。
◉ 考生在所有卷別均達到3等或以上的等級,即被視為符合在學校任教有關科目的語文能力要求。
◉ 教語言的教師必須過基準試,才能上崗。
◉ 教英文科或中文科都要考。
LPAT報名時間:
報名時間:一般是每年9月
考試時間:1、2月
出成績時間:5月
建議同學們在就讀Master的早期,就可以做準備。這樣念完Master差不多也就能拿到基準試的成績了。
Cantonese & Reference Letter
在香港教書,說不好粵語,就好像在內地教書普通話不過關一樣。在這個學生、家長、同事、上司都說粵語的環境下,很難想像不會粵語該如何生存。
至於推薦信,大學老師的推薦信在內地並不流行,我覺得是因為香港的大學的圈子比較小,如果你在簡歷之餘,能另外附上一封肯定你學習或者教學能力的教授的推薦信,那就是最好最好的。
從香港的學校的校長的角度考慮,在差不多的條件下,是聘請一位內地來的老師,還是聘請一位本地經歷過香港高考的老師呢?我想答案一目了然,所以你要保證自己的競爭力,能有這些教授的推薦信,相信是一個很好的亮點。
當然,推薦信並非在香港找到教職的必備因素,但確實是個不錯的加分項,如果有教授和你關係不錯,千萬別不好意思讓他幫你寫一封推薦信。
明報Jump:https://jump.mingpao.com/
在香港找教職不能錯過的一家網站,各個中學小學、各階段的教職都有,而且時效性比較強。
要是還想擴展以下其他的消息來源,也可以看看下面這些:
教協:https://www. hkptu.org/vacancy
Jobsdb:https://hk.jobsdb.com/
1. TA:Teaching Assistant ,教學助理
教學助理的工作內容,因學校而異,有的主要是行政工作,比如說學校有活動,需要收集家長同意該學生參加活動的家長信,需要有人帶著學生去某個地方參加比賽,這些都可以是TA的工作。
有些TA也會有一些零碎的教擔,我覺得這種相對好一些,至少可以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對內地人來說,也是一個了解香港課程的機會。但是總體上來看,TA就是廉價的高級勞動力,很多學校的TA以前是全職的教師,或者有碩士學位,甚至有博士學位的。薪資大概在14k左右,沒有教師假期。
2. AT:Assistant Teacher,助理教師
總的來說,是教師,也享有教師的假期。但是教擔比教師輕,在招聘信息上會寫0.5GM或者0.7GM,還有奇異的0.5TA+0.3GM之類的教師,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完整GM最低薪金點數(在後面說工作待遇的時候會詳細解釋)的0.5倍的工資的教職。
要注意的是,雖然工資是0.5倍,不代表你的工作量是一半,所以有些"精打細算"的校長會喜歡請AT,因為兩個0.5GM的AT的工作量,絕對比一個GM的老師的工作量大,即省下了錢,又提高了生產力。工資在20K左右,有教師假期。(假期這個還是看學校的良心,理論上來說是應該有,但沒有也不奇怪,畢竟有的是0.5TA+0.5GM啊)
是全職的教職,有點像國內的臨聘教師,就是需要每年或者每兩年更新工作合約的。所以每年過完年回到學校都會有點忐忑,萬一校長還找你談話生怕被辭職,因為又要開始新一輪的求職了。工資是正常教師的工資(38k-61k在2019/20學年度),具體在哪個點數取決於你的學歷和工作經驗。
類似於內地的編制教師,比較穩定,若非犯法理論上一般能做到退休。CM和GM的區別在於你的學歷,以前好像沒有PGDE的老師,或者沒有某些教育學位的老師會是CM,工資略低,但是讀了相應學位之後就可以升GM。這兩年在教改,聽說已經沒有CM了,全部CM老師都直升GM。工資根據教師薪級表(38k-61k在2019/20學年度)
5. 津貼中學的常額教師(公積金 V.S. 強積金)
要注意的是津貼學校的常額是提供公積金,而非津貼學校(比如我就職的直資中學)和合約教師則是強積金。兩者的區別在於:強積金每個月僱主和自己各交5%,而公積金則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而不斷的增加僱主供款部分,超過15年後,公積金則為15%。 據說,一名退休的小學老師公積金能累積到400萬港幣。但是直資中學的起薪會比津貼中學的略高,所以也算是各有利弊吧。
補習社的老師,最開始收入也就14K左右,但也聽說過一些補習天王月入數十萬。
說了這麼多,我想內地人去香港找教職需要準備什麼應該已經說清楚了,如果還有什麼疑問,也可以在留言區一起討論。
另外,並非所有人都對教職感興趣,那麼內地人如果想去香港找工作的話,有哪些渠道可以達成這一目標呢?
去香港工作需要一個允許你在香港合法找工作的籤證,主要是Working Visa和IANG籤證!無論是神仙還是凡人,也不管本身能力有多強,是智力過人還是體力超群,在來香港工作這件事情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目前香港政府對內地人在香港就業主要開設了以下幾個通道:
專才是港府專為內地人才而設的一項工作計劃,旨在吸引一些具有認可資歷的內地優秀人才和專業人才來香港工作,提高香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要想通過專才獲得工作籤證,申請人必須擁有香港缺乏或無法即時提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且已有實質經營的香港僱主,薪酬福利與市場大致相同,你才能夠申請此計劃過去香港工作。
優才計劃設有配額,相比專才申請要求要高點,但申請前無需已有香港僱主,無職業領域限制,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都能藉此計劃獲準入境。
在香港修讀本科或是研究生,畢業後就可以拿到IANG籤,申請到此籤證後可一年內無條件逗留在香港,也可在港工作。
銀河君只是簡單介紹了幾個常見實用的赴港途徑,獲取香港身份的方法還有很多。要想順利獲批,準確的方案定位很重要!
如果朋友們不確定哪種申請方案最適合自己,可以點擊閱讀原文花30秒測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