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土遊戲玩出專業水平

2020-12-16 網易新聞

(原標題: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土遊戲玩出專業水平)

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官捉賊、抖空竹、踢瓦片、鬥雞、拍紙方……日前,一走進蓋北鎮棉糧小學,記者就被校園裡的熱鬧氛圍感染了。那些玩過的、見過的、聽說過的和許多完全陌生的有趣遊戲,在孩子們的叫聲、笑聲、節拍聲、跑動聲中徐徐展現,讓普通的大課間活動仿佛都帶上了天真喜悅和活潑肆意的色彩。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權利,它同時也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們要配合,要引導,要當做一件重要工作來做。」 校長周建華介紹,棉糧小學地處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現有學生400多人,其中新居民子女佔了70%左右。幾年來,棉糧小學的學生數量在不斷攀升,這給活動場地有限的學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引進對場地要求低的、孩子們喜歡的遊戲。

那麼,玩什麼遊戲?怎麼玩?什麼時候玩?棉糧小學的師生們紛紛開動起了腦筋。

集思廣益,為遊戲菜單開動腦筋

「這是流行在侗族、壯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中的一項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遊戲……」四(2)班學生瓦渣伍打在回河南家鄉時,細細了解了特色遊戲「搶花炮」的歷史和規則,回來認真寫成「報告」,交給老師。

和瓦渣伍打一樣,大家對學校提出的「讓大家在遊戲中增強體質,分享快樂,促進發展」的想法都非常高興,積極性高漲。師生們認認真真開始尋找適合在校園裡開展的民間體育遊戲。

搶花炮、踩高蹺、竹竿舞、打彈珠……漸漸地,一份份師生們交上來的「報告」壘成了厚厚一疊,又在體育教研組組長王鐵炯和其他教師的共同努力琢磨下,裝訂成集。

從「遊戲名稱、歷史背景、遊戲規則、場地器材、活動延伸」等方面來介紹;手繪簡明傳神的插畫來豐富;儘可能配上朗朗上口的童謠來生動……經過一遍又一遍修改,一版又一版修訂,如今,仍用塑料文件夾裝訂的《民間體育遊戲校本教材》已經是第三版。

記者看到,這本自編的簡單易學、圖文並茂的校本教材裡,已收錄30多個遊戲,分低中高三個年段來開展,內容豐富翔實。但精益求精,王鐵炯告訴記者,教材的第四版,也已在準備中。

創設條件,要玩就玩得「專業」

和一般學校不同,棉糧小學把讓孩子們「玩好遊戲」作為一個教學項目一樣的事兒正兒八經來做。

氛圍的營造對開展活動來說至關重要,棉糧小學就做好硬體和軟體的結合文章。

運動場圍牆上還空著呢,幾位教師利用休息時間搜集資料,揮舞畫筆在圍牆上描繪了一幅幅民間體育遊戲的生動圖片,孩子們歪著小腦袋跟著畫中人比劃。小廣場的水泥地也別浪費,畫上五顏六色的小房子、圓圈等,孩子們一下課,就能到這七彩斑斕的遊戲區「跳房子」、打陀螺、扔沙包。再在體育長廊、教學樓的角落、每一個教室都擺上玩具箱,孩子有空閒就可以拿出玩具一起玩。

學校專職體育教師少,但玩遊戲大家都有「基礎」啊!學校請專家來「傳經」,相關教師每月上民間體育遊戲專業理論知識培訓課,也積極外出學習。在學習中,教師們不是高手也成了行家。

學校又根據《美的教育》總課程方案出臺了《棉糧小學民間體育遊戲課程實施方案》《大課間活動方案》和《一班一品方案》,構建「自由活動到集中展示」的活動體系。通過學生自由支配和學校規定相結合的方式,讓全體師生和學生家長都能參與這些充滿童趣的民間遊戲。

意外之喜,玩遊戲也成一種教育

在學校社團展示活動中以全班表演「抖空竹」而「聲名鵲起」的六(3)班就在一樓,一下課,記者就見有孩子拿出空竹玩了起來,班主任沈麗美不僅不斥責,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來,但顯然,她的水平遠遠比不上她的學生們。

「不會的!」面對記者「遊戲是否會影響學習」的提問,沈麗美回答得斬釘截鐵。沈麗美教齡幾十年,為人認真。為自己班級挑選了動手動腦的「抖空竹」遊戲項目後,她上網看視頻、去行家那裡拜訪學習,又邀請「高手」來校指點學生,還讓孩子們分組比賽學習,十分花心思。在這過程中,沈麗美發現學生強烈的學習主動性,日益增強的合作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

「做作業一點都不磨蹭了,還知道認真寫才能省下修改的時間,也不打打鬧鬧了,家長都說好處太多了。」沈麗美高興地說。

孩子高興了,家長滿意了,教師看見好處了,連學校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近年來,學校體育組積極開展體育教研活動,學校教師所寫的《業訓微創新 尋求新發展》《一塊小石子一方小天地》《小遊戲叩開合作之門》等一系列論文紛紛刊登在重要學術刊物上或獲得市、區級獎項。學生的變化上也顯而易見,不僅在區級運動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個人的諸多成績,他們的行為習慣也在改變:合作意識在增強,身體素質在提高,課間活動更加規範和豐富,全校師生的鍛鍊意識明顯增強,校園充滿生機活力。

「下一階段,我們將對民間體育遊戲項目進行創新,衍生出更多更適合在校園開展的民間遊戲教材,讓更多人了解民間體育遊戲,給孩子帶來健康、快樂和成長。」看著成為歡樂海洋的校園,周建華說。

(原標題: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土遊戲玩出專業水平)

本文來源:浙江在線-上虞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愛上虞】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老頑童們,這些遊戲你們玩過嗎?
    和一般學校不同,棉糧小學把讓孩子們「玩好遊戲」作為一個教學項目一樣的事兒正兒八經來做。        氛圍的營造對開展活動來說至關重要,棉糧小學就做好硬體和軟體的結合文章。        運動場圍牆上還空著呢,幾位教師利用休息時間搜集資料,揮舞畫筆在圍牆上描繪了一幅幅民間體育遊戲的生動圖片,孩子們歪著小腦袋跟著畫中人比劃。小廣場的水泥地也別浪費,畫上五顏六色的小房子、圓圈等,孩子們一下課,就能到這七彩斑斕的遊戲區「跳房子」、打陀螺、扔沙包。再在體育長廊、教學樓的角落、每一個教室都擺上玩具箱,孩子有空閒就可以拿出玩具一起玩。
  • 童年遊戲回憶 最難忘打彈珠拍洋畫跳皮筋(五)
    這個群體遊戲一般每隊四個人比較合適,最少每隊兩個人也能玩。在地上畫一個長方形,或者利用現成的地形也可以。一般長邊的兩端相距大約三米到五米左右,寬度一般限制在兩米就足夠了。一隊人分成兩組,站在長方形長邊的兩端,作為攻擊方。另一隊人全部站在長方形的中間,作為躲避方。沙包拿在攻擊方的一邊,躲避方面朝沙包所在。
  • 丟沙包、跳房子、拍洋片等80後兒童遊戲在幼兒園上演
    新聞熱線:0571-85310597/85311067 丟沙包、跳房子、拍洋片等80後兒童遊戲在幼兒園上演 12月26日,杭州市和家園幼兒園和莊園區的孩子感受了一場遊戲盛宴。與往日不同,這次遊戲的主角是80後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丟沙包、跳房子、拍洋片等復古又懷舊的遊戲內容,是現在10後孩子從未接觸過的。這齣特別的遊戲盛會,帶領我們走進了時光隧道。  遊戲前,幼兒園邀請了一位在兒童時代遊戲經驗較為豐富的家長來向大家介紹一下80後的爸爸媽媽們的童年遊戲。
  • 重現消逝的遊戲——跳房子
    「小棒棒,細又長,黃土地上畫房房。小瓦片,四方方,我和夥伴來跳房……」在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年代,跳房子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遊戲之一。幾個小夥伴用粉筆或磚塊在地上畫出方格,用單腳、雙腳、反跳、交叉或扔沙包定位等方式去跳躍、去闖關。那種開心快樂,是現在的孩子體味不到的。跳房子,有的地方也叫跳方陣、跳方格、跳格子,在香港被稱為跳飛機。別小看這不起眼的遊戲,可有著悠久的歷史呢!它起源於羅馬帝國時期,起初是用作羅馬步兵的軍事訓練。
  • 兒時遊戲之四——跳房子(女孩子玩得多一些?)
    兒時遊戲之三——跳房子文/祁河"小棒棒,細又長,黃土地上畫間房。小瓦片,四方方,我和夥伴來跳房。房子寬,房子長,房間大小不一樣。左一跳,右一跳,好像青蛙跳水塘。你也跳,我也跳,跳得西山落太陽。"這是小時候玩"跳房"遊戲唱的首童謠。
  • 80、90後的「童年」都在這些遊戲裡,跳房子丟沙包,你都玩過哪些
    那時候,雖然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視,也沒有現在這樣高大上的玩具,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過得十分精彩,有滋有味,小編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那是小編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一段回憶了!童年最不能離開的就是遊戲了,你的童年都玩過哪些遊戲呢?看看我們玩的是不是一樣的。
  • 多玩︱親子英語遊戲:Hopscotch(跳房子)
  • 跳房子、滾鐵環等傳統遊戲「重出江湖」
    記者昨從武昌區積玉橋學校獲悉,本周起,滾鐵環、跳房子、打陀螺、跳皮筋、丟沙包五項傳統遊戲將作為該校體育課教學內容,成為全校九個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生不知滾鐵環是何物昨日上午11時20分,積玉橋學校四(1)班和六(2)班正值體育課時間。和平時體育課不同,兩班老師拿出的教具是四個「鐵環」,上課地點位於一片畫滿「跳房子」遊戲格子的水泥地旁。
  • 小時候的遊戲「跳房子」
    從2跳到8後又返回來,到2時撿起1處的沙包跳出來,這算是完成了第一輪!以此類推,第二輪就是把沙包扔到2的方格,跳走和跳回來都不能踩2……,這樣一直到扔到茅坑(我這裡這麼稱呼!)就算遊戲結束了。小時候都是純粹的玩耍,只覺得好玩而已!現在想來,這還是一項鍛鍊平衡能力和精準度的好遊戲!
  • 盤點跳皮筋編花籃等經典民間遊戲 重拾童年記憶
    遊戲步驟 踩影子遊戲由一到兩個兒童通過努力去踩其他幾個兒童的影子,或者一群兒童之間互相踩影子,以是否踩到對方影子為標準決出勝負。 ps:「踩影子」屬於那種「不蒸饅頭爭口氣」的遊戲,你踩了我的影子,我必須踩回去。即便上課鈴打響也不放棄,一定要踩到! 擠油渣
  • 九哥說武漢:兒時的玩趣「跳房子」
    兒時要是你住的地方,有個大約20個平方米左右的水泥地面的位置,那附近的大伢、小伢、兒子伢、姑娘伢們就會在天晴時去搶地方,玩一種叫「跳房子」的遊戲。先是把水泥空地掃乾淨,找來粉筆、瓦礫或磚頭在上面個畫好「房子」遊戲就可以玩了。
  • 你會玩地上畫的跳房子嗎?這段視頻太治癒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個月最治癒系的視頻,居然是一群大人在玩跳房子。真的呢!外國YouTube播主Cut團隊對政治民意調查感到厭倦,認為那些調查根本代表不了真相,於是自己做了「Dirty Data」系列社會調查,調查真正的民意。
  • 從跳房子到原神,遊戲玩家的「共時性現象」
    在國外,有個小孩在路上隨手畫了一個跳房子的九個格子,而路經此地的成年人,在看到這些格子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蹦蹦跳跳,在電子遊戲沒有普及的年代,這些戶外運動就是孩子們放學之後最好玩的遊戲。跳房子簡單的九個格子,加上一個雙腿健全的普通人,就可以正常遊玩這個遊戲,但是相比於捉迷藏、過家家式的小遊戲,跳房子的玩法以及畫格子的方式很明顯經過設計,即使各地在細節上略有差異,但是核心玩法「單腿雙腿跳」是一樣的。
  • 跳房子遊戲:70~80年代生人磨滅不了的童年記憶
    70~80年代農村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答案:女孩子玩跳房子(又叫跳飛機遊戲),男孩子就玩溜鐵圈。那個年代人們生活貧窮物質相對貧乏,精神娛樂節目就非常少。父母日間在田地裡勞作,留守在家的小孩子們就三五成群在路邊自找娛樂。當時的農村空間廣闊,我們村後就是一個綠樹成蔭的小山丘。
  • 跳房子丟沙包 老遊戲重現泉州校園
    泉州網11月2日訊跳房子、丟沙包、走迷宮……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你,還記得小時候常玩的經典遊戲嗎?讓人驚喜的是,如今這些遊戲又出現在了小學校園裡。在鯉城區第三中心小學,這些有趣的傳統遊戲就「畫」在了校園的走道等地方。
  • 最難忘童年「跳房子」(圖)
    在地上畫出一串大大小小的格子,這些格子被稱作房子。方格以數字區分,然後按數字單雙,一邊前進一邊要把沙包扔到正確的格子裡,出界或者跳錯了格子、踩線都算失敗。「跳房子」又名「跳間」,是民間傳統的遊戲,也是一種比較文靜的遊戲。各地所跳的「房子」樣式和跳法各異,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在地上畫一個個長方形,隨心所意地串在一起就可以玩了。
  • 徐德培 | 跳房子
    與電腦遊戲相比,傳統遊戲更能夠鍛鍊兒童的體力、平衡協調能力及協作交際能力。還可以讓孩子遠離電腦、手機遊戲,保護視力。與孫輩聊天的時候,常常被問起我們童年的故事。「爺爺,你們小時候也喜歡電腦遊戲嗎?」「那時候沒有電腦。」「那你們只能在手機上玩遊戲囉,可是手機太小,還不如用ipad玩。」「那時候也沒有手機和ipad。」
  • 泉州:跳房子丟沙包,老遊戲重現校園
    跳房子、丟沙包、走迷宮……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你,還記得小時候常玩的經典遊戲嗎?讓人驚喜的是,如今這些遊戲又出現在了小學校園裡。在鯉城區第三中心小學,這些有趣的傳統遊戲就「畫」在了校園的走道等地方。
  • 跳房子,蓋屋子
    除此之外,讀者還可以自己挖掘第三種、第四種乃至無窮的隨意穿插式閱讀,這看起來就好像「跳房子」遊戲。所以,讀這部書時,我腦瓜裡總會浮現女孩子跳房子時的歡快跳躍的場面。跳房子,又稱為跳方陣、跳方格,是將一個小物件投擲到畫在地面上有編號的格子框框裡面,然後用單腳或者雙腳跳去取回那個物件的一種兒童遊戲。
  • 21世紀全新跳房子遊戲:學習鍛鍊兩不誤 兒童橫飛「跳房子」不能失傳
    跳房子遊戲是一種流行於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兒童益智遊戲。相信大部分玩過這個遊戲的人所知的都是用粉筆在地上畫的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