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土遊戲玩出專業水平)
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官捉賊、抖空竹、踢瓦片、鬥雞、拍紙方……日前,一走進蓋北鎮棉糧小學,記者就被校園裡的熱鬧氛圍感染了。那些玩過的、見過的、聽說過的和許多完全陌生的有趣遊戲,在孩子們的叫聲、笑聲、節拍聲、跑動聲中徐徐展現,讓普通的大課間活動仿佛都帶上了天真喜悅和活潑肆意的色彩。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權利,它同時也是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們要配合,要引導,要當做一件重要工作來做。」 校長周建華介紹,棉糧小學地處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現有學生400多人,其中新居民子女佔了70%左右。幾年來,棉糧小學的學生數量在不斷攀升,這給活動場地有限的學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引進對場地要求低的、孩子們喜歡的遊戲。
那麼,玩什麼遊戲?怎麼玩?什麼時候玩?棉糧小學的師生們紛紛開動起了腦筋。
集思廣益,為遊戲菜單開動腦筋
「這是流行在侗族、壯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中的一項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遊戲……」四(2)班學生瓦渣伍打在回河南家鄉時,細細了解了特色遊戲「搶花炮」的歷史和規則,回來認真寫成「報告」,交給老師。
和瓦渣伍打一樣,大家對學校提出的「讓大家在遊戲中增強體質,分享快樂,促進發展」的想法都非常高興,積極性高漲。師生們認認真真開始尋找適合在校園裡開展的民間體育遊戲。
搶花炮、踩高蹺、竹竿舞、打彈珠……漸漸地,一份份師生們交上來的「報告」壘成了厚厚一疊,又在體育教研組組長王鐵炯和其他教師的共同努力琢磨下,裝訂成集。
從「遊戲名稱、歷史背景、遊戲規則、場地器材、活動延伸」等方面來介紹;手繪簡明傳神的插畫來豐富;儘可能配上朗朗上口的童謠來生動……經過一遍又一遍修改,一版又一版修訂,如今,仍用塑料文件夾裝訂的《民間體育遊戲校本教材》已經是第三版。
記者看到,這本自編的簡單易學、圖文並茂的校本教材裡,已收錄30多個遊戲,分低中高三個年段來開展,內容豐富翔實。但精益求精,王鐵炯告訴記者,教材的第四版,也已在準備中。
創設條件,要玩就玩得「專業」
和一般學校不同,棉糧小學把讓孩子們「玩好遊戲」作為一個教學項目一樣的事兒正兒八經來做。
氛圍的營造對開展活動來說至關重要,棉糧小學就做好硬體和軟體的結合文章。
運動場圍牆上還空著呢,幾位教師利用休息時間搜集資料,揮舞畫筆在圍牆上描繪了一幅幅民間體育遊戲的生動圖片,孩子們歪著小腦袋跟著畫中人比劃。小廣場的水泥地也別浪費,畫上五顏六色的小房子、圓圈等,孩子們一下課,就能到這七彩斑斕的遊戲區「跳房子」、打陀螺、扔沙包。再在體育長廊、教學樓的角落、每一個教室都擺上玩具箱,孩子有空閒就可以拿出玩具一起玩。
學校專職體育教師少,但玩遊戲大家都有「基礎」啊!學校請專家來「傳經」,相關教師每月上民間體育遊戲專業理論知識培訓課,也積極外出學習。在學習中,教師們不是高手也成了行家。
學校又根據《美的教育》總課程方案出臺了《棉糧小學民間體育遊戲課程實施方案》《大課間活動方案》和《一班一品方案》,構建「自由活動到集中展示」的活動體系。通過學生自由支配和學校規定相結合的方式,讓全體師生和學生家長都能參與這些充滿童趣的民間遊戲。
意外之喜,玩遊戲也成一種教育
在學校社團展示活動中以全班表演「抖空竹」而「聲名鵲起」的六(3)班就在一樓,一下課,記者就見有孩子拿出空竹玩了起來,班主任沈麗美不僅不斥責,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來,但顯然,她的水平遠遠比不上她的學生們。
「不會的!」面對記者「遊戲是否會影響學習」的提問,沈麗美回答得斬釘截鐵。沈麗美教齡幾十年,為人認真。為自己班級挑選了動手動腦的「抖空竹」遊戲項目後,她上網看視頻、去行家那裡拜訪學習,又邀請「高手」來校指點學生,還讓孩子們分組比賽學習,十分花心思。在這過程中,沈麗美發現學生強烈的學習主動性,日益增強的合作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
「做作業一點都不磨蹭了,還知道認真寫才能省下修改的時間,也不打打鬧鬧了,家長都說好處太多了。」沈麗美高興地說。
孩子高興了,家長滿意了,教師看見好處了,連學校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績。近年來,學校體育組積極開展體育教研活動,學校教師所寫的《業訓微創新 尋求新發展》《一塊小石子一方小天地》《小遊戲叩開合作之門》等一系列論文紛紛刊登在重要學術刊物上或獲得市、區級獎項。學生的變化上也顯而易見,不僅在區級運動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個人的諸多成績,他們的行為習慣也在改變:合作意識在增強,身體素質在提高,課間活動更加規範和豐富,全校師生的鍛鍊意識明顯增強,校園充滿生機活力。
「下一階段,我們將對民間體育遊戲項目進行創新,衍生出更多更適合在校園開展的民間遊戲教材,讓更多人了解民間體育遊戲,給孩子帶來健康、快樂和成長。」看著成為歡樂海洋的校園,周建華說。
(原標題:編花籃、跳房子、拍洋畫……土遊戲玩出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