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四大發明為什麼算不上科學成就?

2020-09-03 科技袁人袁嵐峰

不久之前有很多人來問我:如何看待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

我一開始感到很奇怪,為什麼翻出這麼古老的問題?稍微一了解,原來是老問題成了新熱點。

某大學的某教師開了一門關於創新的課。到了要提交課程論文的時候,有學生問能不能寫「論四大發明的創新」,他表示不行,並說了類似這樣的話:

「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

「都9102年了,別總去翻給老祖宗編出來的優越感,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也沒形成事實上的生產力或協作。」

一名自稱在群內的學生將聊天記錄截圖發在知乎上,認為該教師侮辱四大發明,並質疑其學術水平。最終該學校認定該教師出現「師德失範」行為,取消其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的資格,停止教學工作,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期限為24個月。

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呢?我覺得,應該分幾個層面來看。

首先,就四大發明的問題本身而言,我覺得這位教師的這些觀點不符合常理。

四大發明是不是創新?按照絕大多數人平常用的語言,四大發明當然是創新,而且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創新。除非你給創新做一個非常狹窄的定義,加上很多限制條件,認為四大發明不滿足其中的某些條件,不屬於所謂「實質上的」創新。

這正是我們以前講過的那種「訴諸純潔」的邏輯謬誤,也就是所謂「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只要你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剪裁概念,那麼任何稀奇古怪的結論都可以得出來,但這有多大意思呢?

然後,在社會管理的層面上,對這位教師的處理是否合適?這是值得討論的。

一個基本的道理是,人在社會裡扮演多重角色。聽一個人說話,應該先理清他是以什麼身份、在什麼場合、對誰說的,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規範。

例如,如果他是以學者身份發言,那麼作為學術探討,他可以任意評論四大發明,沒有任何限制。至於他的觀點是高見還是謬論,那應該由社會公眾評價,管理機構不應該介入。

而如果他是以課外輔導教師或者講座學者的身份發言,那麼他的發言內容就不應該離主流觀點太遠了。他當然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不過同時也應該說明存在其他的主流觀點。如果他以這個身份來說四大發明沒有實質上的創新,那麼確實不太妥當。但這畢竟是個小事,管理部門不應該將此上升到「師德失範」,更不應該以言降罪。

而如果他是以論文指導教師的身份說話,而且教學大綱或者指導教材對某個問題有明確的評價,那麼他應該首先尊重大綱或教材,不應該脫離大綱或教材的觀點去規定學生的論文觀點,更不能要求學生以反教材的觀點來寫論文。如果他要求學生的論文必須跟教材不一致,那就確實屬於「師德失範」了。

就現在所知的有限的事實來看,這位老師是作為論文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論文選題提出意見。他否定了「論四大發明的創新」這個選題,但並不是要學生寫「論四大發明沒有創新」,而是要學生寫其他的題目。從這裡看來,他說的內容雖然有輕率武斷之嫌,但定為「師德失範」,大概就過了。

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些著名的體制內人士,經常幹「吃飯砸鍋」的事,硬核地反政府反體制,——大家想必都能舉出不少例子吧?這些人反而一直都沒事,沒有被判個「師德失範」什麼的。難道在我們國家,貶低四大發明比推牆砸鍋還嚴重嗎?這麼對比之下,就更顯得這次的處理過分了,社會效果很不好。

大家如果搜索一下媒體對此事的報導,就會發現,大多數都是認為處理過重的。顯然,如果由此造成一種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的氛圍,那才是對國家最大的損害。想想看,如果有人盯著你的聊天記錄挑刺,你會感到自在嗎?

後來,又有一些報導說此事是某些學生對教師的設套構陷。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此事的性質就完全變了,比貶低四大發明不知惡劣多少倍,會極大地毒化社會氣氛。

真相究竟如何,我們期待更多的調查。

談完了這些對近期事件的看法,下面我們來談對四大發明本身的看法。其實我的基本看法很簡單:

「四大發明是偉大的技術成就,不是科學成就。」這個表述非常容易理解吧?但奇妙的是,這個簡單的回答居然引起了熱烈的辯論,許多人不能接受。下面摘錄一些典型的問題:

「科學難道不是對經驗的總結麼?沒有經驗的總結肯定沒有這項技術,有了這項技術肯定說明之前是有技術累積跟總結的啊,有技術肯定就會有科學成分啊。」

「看你怎麼定義科學了,如果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那西方古代也沒有科學。」

「袁老師,科學的概念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

「說的好像西方古代就有科學似的。」

「說西方人500年前都是猴子都不過分。」

「袁老師,那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前也沒有科技成就對嗎?」

「一個問題,沒有華夏文明文化薰陶出來的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隔幾百年一次的不停橫掃西方開智他們,西方會有現代工業科技嗎?二是中國一直沒有科技,為什麼在滿清以前的中國武器裝備,一直保持世界一流二流強國水平?」

看來這些問題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本系列的後續節目中我們來分析。在這裡可以先問一下觀眾朋友們,你們認為應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

在這裡值得指出的是,我上面對四大發明的定位是科技界的標準觀點。

例如,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送了我一本他們編著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此書的序言是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寫的。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為什麼要編這本書呢?他們在後記中說:

「中國人到底做出過哪些發明創造?這是我國科技史學者時而要回答的問題。提問者來自科技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也來自不同層次的決策者與管理者,還有學生和其他讀者。我們曾就這樣的問題,多次向有關方面做出說明。」

此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是「科學發現與創造」,中篇是「技術發明」,下篇是「工程成就」。四大發明對應的是第50條「造紙術」、第63條「雕版印刷術」、第66條「火藥」、第67條「羅盤(指南針)」以及第69條「活字印刷術」,它們都屬於中篇的「技術發明」。

你看,這不就是我前面說的嗎?四大發明是偉大的技術成就,不是科學成就。

上面摘錄的那些問題,都還算有禮貌的提問。而一些神奇的人士就充滿了攻擊性,例如:

「論科技,中國人是所有西方人的老祖宗,伏羲時期中國人就能算出黃赤交角(那時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了),英文機器machine的本意就是『中國造』,這個詞背後的淵源是什麼?現在還在吹西方發達中國古代落後不堪的人基本是被西方教育洗腦至深而對自己歷史知之甚少的。」

好傢夥,現在已經有人給我扣「被西方教育洗腦至深而對自己歷史知之甚少」的帽子了!以前我舉很多例子論證現在中國的科技實力跟英法德日相當,只跟美國有顯著差距,就惹惱了一些人,說我寫的是「吹捧材料」。這次又有另外一幫人從相反的方向來送我帽子,這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對無論哪一邊的帽子推銷員,我都要斷喝一聲:真正重要的是實事求是,而不是說哪邊的好話。我完全可以在一些問題上說中國好,在另一些問題上說其他國家好。

有些幼稚的極端分子看世界,不是看別人在每一個具體的問題上有沒有道理,而是把對具體問題的看法當成站隊。在他們眼裡,世界上只有站隊最重要,從來不知道有個詞叫做「就事論事」。

有些人不能容忍任何說中國不好的,也有些人不能容忍任何說中國好的。這兩派雖然看似針鋒相對,但其實思維方式如出一轍,都是用情緒代替理智,用植物性神經代替大腦,總之就是原始人的思維方式。所以,這兩派之間也經常互相轉化,雖然好像天翻地覆,但其實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太過簡單。

一個滑稽的例子,是我最近寫了一系列紀念阿波羅計劃登月50周年的文章,因為說美國登月是真的,引來一大群陰謀論者的圍攻。這些人宣布我是「公知」、「科唬」、「西化分子」。然後,我發了一條支持遊泳運動員孫楊的微博,結果就有一位陰謀論者被搞糊塗了,他問我:

「不太明白,你這邊掩蓋白皮的登月騙局,這邊又力挺被白皮污衊的孫楊?」

我只好回復他一句:「你沒聽說過實事求是嗎?」

https://www.ixigua.com/i6847057764426973703/

相關焦點

  • 四大發明究竟是「科學」還是「技術」? | 科技袁人Lite第88期
    好啦,回歸正題,上一期也就是「四大發明」內容的第一期(中國的四大發明不能算「創新」嗎?| 科技袁人Lite第87期)由於審核原因出了些問題,很多同學可能沒看到,可以先去補一下作業~這一期袁老師為我們詳細解釋了,為什麼「四大發明」是「技術」而不是「科學」,並且進一步解釋了,理解這個問題的意義。
  • 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盤點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造紙術:它的發明是歷史上的一項重要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圖為古代勞動人民在造紙的畫面。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 「四大發明之爭」,他們到底在爭什麼?
    鄭文鋒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副教授,在他所設的師生交流群「創新的本質2019」中,他和幾名學生爭執起「四大發明」。 鄭文鋒放話說: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他在群中直言:「都9102年了,別總去翻給老祖宗編出來的優越感,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也沒有形成事實上的生產力威脅」。
  • 為什麼說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又怎樣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我們中國古代的科學發明創造非常多,尤其是在清朝之前,科學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頂尖;比如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氏星表》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工具——渾儀他又憑什麼能夠入選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呢?原來在文字發明之後,人們嘗試了許多的書寫材料;比如在獸骨、銅器和石頭上等等,然而刻在這上邊不僅費時費力,成本高昂,而且記載的內容非常少;後來人們找到了更好一點的書寫材料,在絲綢和竹簡上寫;雖然成本低一些了,但文化的學習和傳播依然是那麼的沉重。
  • 教授質疑「四大發明」遭停課,關於「四大發明」,你真的了解嗎?| 周末漲知識
    不吹不黑,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這些知識點,你可能真的不知道↓↓↓一開始,其實學界沒有「四大發明」之說,有的是「三大發明」。對這些西漢古 「紙」 的發現和進一步的研究,使研究者認為紙的發明年代可以上提早到西漢初期。最新的研究雖然暫時還無法成為最後定論,但只會增強而不會動搖中國造紙術發明的優先權。開頭新聞中鄭文鋒老師稱「四大發明」不屬於創新,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其實這種觀點早已有之。
  • 貢獻幾乎為零,中國為什麼產生不出現代科學?
    科學的本質其實就是「刨根問底」,從中國古代以詭辯、自圓其說代替研究技術背後的規律,科學問題一直都沒有被嚴肅對待,即便「四大發明」,也並非科學,只是技術而已,那為什麼我國產生不出現代科學呢?
  • 新「四大發明」
    這類人,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的新「四大發明」:偽公知、偽精英、新買辦、帶路黨。這四大發明,歷史上也不鮮見,當然他們大多並不具備基本的歷史常識,更不會有基本的歷史邏輯。他們用自己的無所不知來顯示自己的無知,用自己的逢中必反來表達自己的狹隘。他們說歷史?但他們壓根就沒有基本常識。
  • 中國「新四大發明」是什麼?為啥它們竟是外國人評選出來的?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人人皆知。所謂古代四大發明,是指中國歷史上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具體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可以說,古代四大發明代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發展成就,對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很大。
  • 中國古代有那麼多發明,愛因斯坦為何全盤否定了?
    對於聞名中外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他的成就和名聲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詳。但是就是一個這麼聲名鵲起的科學家,曾在1953年的時候公開聲稱我們中國沒有科學,何出此言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在1953年有一個論題:「中國歷史上存不存在科學」,當時愛因斯坦作為偉大科學家,是很有話語權的,於是人們就問愛因斯坦他的答案是什麼。他的回答是這樣的:「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成就為基礎的,分別是形式邏輯體系,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聯繫,而中國的賢哲並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
  • 中國歷史上科學最輝煌的時代:一個科學巨人,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如果你問我,中國歷史上科學成就最輝煌的是哪個時代?我會樂意的告訴你是宋朝。 宋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歷史時期。10至13世紀的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黃金時代,當時的科學水平是西方所望塵莫及。對於兩宋的科學成就,我們可以用兩個數字來說:1個科學巨人,3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 中國反超美國排名 「新四大發明」功不可沒
    中國反超美國排名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30日電(孫瑤)明天,我們的祖國將迎來68周年華誕!如果要總結在過去一年裡和中國有關的,出現頻率最高的語句或詞彙,「厲害了,我的國!」一定會名列前茅。
  • ​不止「四大發明」!快來寶安科技館打卡體驗「中國酷發明」
    「四大發明」突出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科技成就,但我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想要了解更多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歷史知識嗎?來寶安科技館,滿足你的求知慾!本次展覽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深圳市寶安區科技館承辦,深圳匯智文化科技公司協辦。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科學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陳樸、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張宗鶴參加展覽開幕式,並帶領寶安區青少年學習了解展覽內容,講解古代科技,為寶安青少年帶來一堂生動有趣的科普課。
  • 「四大發明」爭議背後,是我們的科技焦慮?
    他們看到四大發明不被外國學界承認,痛斥西方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到高鐵「新四大發明」受外媒重視報導,就自信心爆棚,深感祖國強大。最近,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鄭文鋒發表關於「四大發明」的言論引起巨大爭議。事件的起因源於在課程QQ群「創新的本質2019」中,鄭文鋒和學生討論論文選題時產生爭論,提及「四大發明在世界上不領先」、「中國古代沒有實質上的創新」。
  • 學術爭鳴:從「四大發明」說是哪位外國人提出談起
    科學史家江曉原教授過去發表的《關於四大發明的爭議和思考》等文章再次被多個媒體轉發和引用。江教授的論述多有考證依據,比較客觀中肯,可為學術討論提供樣板。由於他的文章發表較早,學界有些新的研究成果未在文中體現,而媒體流行的某些說法也有可商榷之處。下面在梳理史料和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談幾點看法。
  • 像牛頓、達文西、特斯拉、愛因斯坦科學巨匠中國歷史為什麼沒有呢
    其實宋朝是中國曆朝歷代經濟實力最發達的朝代。其經濟佔到當時世界GDP的一半,富裕程度可見一斑。四大發明有三個出自於宋朝或在宋朝得到確認發揚和推廣。封建王朝為了強化其統治,對人民採取愚民政策,對外採取了閉關鎖國政策,夜郎自大,自視為世界中心,作著萬邦來朝的美夢。對科學技術更是視為洪水猛獸,把它們當作"洋夷之技""奇技淫巧「而加以排斥。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所引發的慘案
    儘管在近代500年在現代科學史上,我們中國人的建樹不多,只有屠呦呦得過一個諾貝爾的科學獎。但我們很為我們的先人驕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就是我們驕傲的資本。這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膠泥活字印刷術。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在事業單位的考試當中,古代科技成就類題目是經常出現的,儘管大部分的題目不算太難,但也有一些題目往往容易弄錯,主要是由於對古代科技成就知識理解不夠透徹造成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剖析一下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考點匯總
    在公職類考試中,文史常識的考查比重較大,其中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考查是一大熱點。且經常考查四大發明對應的朝代。因此本文中將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進行搜集總結,方便大家理解記憶。以下是相關知識點的介紹:一、造紙術(1)西漢時期已發明植物纖維紙。
  • 外媒:中國「新四大發明」正改變世界
    紐西蘭scoop網站1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在移動時代的新四大發明中國製造和設計的創意發明正在塑造全世界在數位化領域的進步。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一樣,中國最近的「新四大發明」也具有3個基本特徵:中國製造和設計、豐富日常生活、推動全球進步。
  • 雙語:中國「新四大發明」引領創新
    北京—中國古代就有劃時代的發明,現在它再次用「新四大發明」證明了其有能力改變世界:高速鐵路、電子支付、共享單車和網上購物。   「『新四大發明』都與中國的高科技創新有關,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BRRI的執行董事吳昊說。   My wallet is no longer in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