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本質其實就是「刨根問底」,從中國古代以詭辯、自圓其說代替研究技術背後的規律,科學問題一直都沒有被嚴肅對待,即便「四大發明」,也並非科學,只是技術而已,那為什麼我國產生不出現代科學呢?
現代科學怎麼產生的
要知道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古代我國的文化和技術都要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但是為什麼沒有產生現代科學呢?
這個問題要從「李約瑟難題」開始,通過「李約瑟難題」,我們獲得了一個共識:中國沒有現代科學!
要知道在科學教科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外國名字,但是很難在書中找到我們中國人的名字,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我國近代並沒有什麼科學方面的貢獻,值得學生學習和記錄。
要說到科學,其實它最早源自於古希臘,雖然古希臘的科學並不是全對,但是卻產生了今天的科學。
從古希臘人畢達哥拉斯和亞里斯多德提出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再到牛頓的三大定律,最後到後人根據牛頓定律預言出3年會觀測到海王星,證明了牛頓理論獲得了偉大勝利。
這個時候我們才產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理論。
科學方法是什麼
科學方法其實就是人類在認識、改造世界時所遵循或運用的一種手段或者說途徑,主要包括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等一系列科學研究活動。
科學思維指的就是在從事科學研究時,得出所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具備科學思維的人在生活也更容易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同時也能從中發現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事物。
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在文章開頭就已經告訴大家了,其實科學就是「刨根問題」,像我們從古代就問太陽系行星的運動規律,怎樣描述它的運動,在我們的刨根問題下,最後產生了牛頓的理論。愛因斯坦後來又發現牛頓的理論不夠完善,而他又進行了刨根問題,最後產生了先對了,這就是科學方法。
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的關係
那麼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又和科學有什麼關係呢?
兩小兒辯日的故事相比大家都聽過,兩個小孩子爭辯早上太陽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最後引來孔子的關注。
兩個小孩各有各的道理,最後請教孔子,孔子說我也不知道,最後小孩子們高興的說:原來你知道的並不比我們多。
這個故事到此就結束了,並沒有回答太陽到底是早上離地球近還是中午離地球近。
要知道這個故事在我國流傳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在這期間,並沒有任何人為此做過科學研究,去證實到底是中午地球離太陽近,還是晚上離太陽近,只是作為孔子的一個笑料。
由此我們就能夠看出來,我國總是以詭辯代替刨根問底,以贏得辯論代替追求真理!這是什麼,這就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精髓之一!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才一直沒有產生現代科學。
不過一定會有很多槓精說我國古代科技多麼多麼發達,四大發明足以聞名世界。
確實,不可否認我國古代的確很強,是毋庸置疑的大國,但四大發明,其實並不是科學,而是技術。
為什麼不是科學?因為古人們並沒有研究出技術背後的規律,不然我國早教成為世界頂級強國,美國這些後起之秀根本無法比擬。
雖然現在我國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並聯合教育部開啟了相關的改革,但是由於缺少科學教育方面的人才,大部分老師對這方面都不是很懂,所以前期的科學教育效果也不會太好,不過看著我國不斷完善自身,這一點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還是十分驕傲的。
毫不誇張的說,科學知識的儲備量以及科學思維將決定孩子能否贏在起跑線上,以及未來的升學和成績,同時也是孩子和人工智慧競爭的關鍵。
我是果兒媽,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趣事,
以及我作為過來人的一些經驗。
果兒媽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兒童潛能開發師,幫助家長們正確育兒的同時,幫助孩子變得更優秀。
若你喜歡果兒媽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留言!
我也非常樂意幫助家長們解決育兒的困惑、分享育兒的歡喜,
果兒媽一直都會在這裡,期待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