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的心理學》被譽為是「一本書讀懂佛學與心理學人類思想的兩種偉大智慧」之書,它的副標題是「——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
作者在序言中說,你拿起了一本書,就打開了兩本書,因為這本書按主、副標題是分為兩部分的,且這兩部分是可以單獨成冊的。
第一部分應該叫《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第二部分書名應該叫《悉達多的心理學》。
該書的作者金木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理學碩士及新澤西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我的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該書的第一部分《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對第二部分《悉達多的心理學》放在後面一篇文章專門講解。
在我看來,在該書的第一部分,作者用他系統的知識體系思維和卓越的思辨能力,站在一個心理學需求者的角度,指出了現代心理學的實質問題。
他說,人的知識越多,煩惱就越多,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信息量的暴增,有煩惱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對於想通過心理學解決煩惱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但現代心理學因為一開始就定義為了科學,使得現代心理學不足以也不願去解決現代人的心理問題。
他還指出,心理學應該是生命學,生命是要比科學更應該值得尊重和美好的,現代心理學應該以生命學重新定義。
他像一個高級食客,指著現代心理學家們炒作出來的滿桌菜餚,用言簡意賅的語言挑剔地點評後說:你們現在做的這些飯菜,遠遠不夠,也不能滿足我的胃口,我來告訴你們問題出在哪兒了,是因為你們一開始就被使用的工具給綁架了。
你們就像只能電能高壓鍋的廚子,一直在孜孜不倦得追求美味的小炒,但這些,根本滿足不了一大群飢餓的食客,而你們也不願意去為這麼多飢餓的食客去做大鍋飯,也沒有從食品的根本意義上去解決這個問題。
萬人排隊,搖號吃飯
我還告訴你們,有一種被你們所忽視了但卻能解決問題的更好方法,它已經存在了2500多年,而且這個古老的食品製作方法,如果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就會發現,它已經也會也能解決不斷湧現出的食客飢餓問題。
它就是佛陀創立的佛學,佛學裡面有佛陀悉達多創立的「悉達多的心理學」。
他還說,因為我熱愛心理學,所以才站出來批評心理學。而我的批評意見,是站在第三者用戶的角度,經過了多種論證和思辨分析得出的。
下面,我們就比較條理性的看看作者究竟是怎麼論證的。
為什麼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
第一,作者認為現代心理學不足以解決現代人的心理問題,以心理學解決心理問題本來就是現代心理學義不容辭的能力。
第二,作者還經過一些論證說明現代心理學不願意解決現代人的心理問題,而這也應該就是它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三,作者以用戶的名義表達了追尋心理健康是人類的本性,作為普通大眾的一員,自己的心聲是「」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
接下來,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述上面三個觀點的:
心理學按時間劃分,分為古代心理學和現代心理學。
古代心理學也稱為廣義心理學,也就是「心靈的道理」,它孕育於宗教、哲學、道德之中。
現代心理學被心理學大師們定義為:意識與行為的科學。
第一種:以笛卡爾為代表的行為心理學和行為療法,是心理學發展歷程中的第一次重大轉向,他們用理性的思維衝擊了長期以來由宗教把持的心理問題,讓宗教的心理學死了,理性的心理學活了。
第二種:以馮特、詹姆斯、弗洛伊德為代表的實驗學和精神扥西療法,是心理學發展歷程中的第二次重大轉向,這一次,是心理學通過科學實驗發起的又一次根本性的變革。
第三種:以華生為代表人體心理學和人體療法,是心理學發展歷程中的第三次重大轉向,心理學轉向及行為主義。
第四種:以羅傑斯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和認知療法,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加了一點動機、加了一點認知的無法忽視的心理學趨勢。
在這裡,作者重點論述了作為意識流中流砥柱的弗洛伊德的理論以及他開創的精神分析法。作者認為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治療是「關不上也打不開的另一扇窗」。
其原因有二:一是當現代心理學承認行為心理學為正統時,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就顯得太另類,比較受排擠,他想打卻打不開;二是弗洛伊德的魅力太大,行為主義者一直想關上這扇窗,卻從未徹底關上。
科學還是不科學?
作者認為:現代心理學以科學為定義,這個命題是錯誤的。從現代心理學的實際發展歷程和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流派的表現來看,實際介於真科學、偽科學及中間地帶,所以,應該重新定義現代心理學。
「心理學是科學」一說,有違生命的本質!
生命的本質應該是:鮮活的、自由的、多樣的、主動的。
科學的本質是:客觀的、簡單的、冷冰冰的、以求知為目的。
所以,科學配不上生命!
綜上所述,作者為什麼要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
第一,現代心理學一直在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本質上非科學的心理問題,所以它不足以解決心理問題。
第二,現代心理學作為科學,是以求知為目的,而不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所以它也不願意解決現代人的心理問題。
既然心理學是科學解決不了人們的心理問題,那麼說明:心理學不是科學!
第三,站在用戶的角度:追尋心理健康是人類的本性,現代心理學心理學未能解決現代人的煩惱,而那些科學的實驗測量、數據都讓心理學離生活越來越遠,醫生的好壞由醫生來判斷本身就存在問題。
所以,作者金木水,以至高無上的用戶的名義,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面臨的知識信息越來越紛繁複雜,這些知識信息用各種各樣的姿態,招搖勾引著人們的欲望和煩惱,這些越來越多的煩惱讓以科學追求為目的的現代心理學不能也不夠去解決和現代人的心理問題。
造成這樣的原因,現代心理學沒有從生命的本質出發,是被定義為科學,科學不能解決由產生科學的哲學和神學產生的人類心理問題。
那麼,現代人的心理煩惱該由誰、用什麼方法解決呢?
作者提出:應該從生命的本質和意義出發,在神學、哲學裡面找方法,但因哲學的天生的使命是追問,不實際行為操作,所以就提到神學裡面的佛學,佛學的智慧裡面有很好的心理學。
我是林蘋果讀書,我將在下篇文章中繼續為您解讀《悉達多的心理學》,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