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6.細胞學說

2021-02-18 國學朗讀

46.細胞學說

  奇蹟概覽

  細胞學說是關於細胞是動、植物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的學說。細胞學說揭示了生命結構的共性,表明細胞生物有著共同起源,生物彼此之間有著親緣關係。這一學說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生物學的發展,並為辯證唯物論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恩格斯曾把細胞學說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另外兩大發現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

  ⊙奇蹟探秘:

  1.細胞學說的創立人是誰?是在什麼時候創立的?

  細胞學說是由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在1938-1939年創立的。

  施萊登(1804-1881),德國著名植物學家,細胞學說的創立人之一,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醫生家庭。中學畢業後,施萊登回到家鄉從事律師工作;1833年,他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醫學,而後又對植物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進入柏林大學學習植物學,開始了對自然科學的研究。1837年,他寫了一篇題為《論顯花植物胚株的發育史》的論文,把植物學重新定義為是一種綜合性的科學,其中應包括植物化學和植物生理學。1838年,他發表了代表作《植物發生論》,提出了植物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植物體的基本單位。

  施旺(1810-1882),德國著名動物學家,細胞學說的創立人之一。從少年時代起,施旺對宗教產生了強烈的興趣。16歲時,他離開家鄉學習宗教,後來到大學中去學習醫學。1837年,施旺與施萊登在柏林相遇,並開始研究細胞學。1839年,他在《關於動植物的結構和生長一致性的顯微研究》一文中,提出了細胞是構成動物的基本單位。

  走近奇蹟

  18世紀,德國的自然哲學非常盛行。科學家們都在研究什麼是組成有機世界的典型單位。19世紀早期,研究者同時把動、植物結構的顯微鏡觀察結合在一起,從而導致了細胞學說的發展。

  其實,早在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使用顯微鏡觀察軟木塞切片,第一次發現蜂窩狀的植物細胞。在此後的100多年間,許多學者對動植物細胞進行了廣泛的觀察。

  19世紀初期,通過植物解剖,德國植物學家特雷維拉努斯和馮·莫爾認識到細胞是植物的結構單位。1835年,捷克人普金葉用顯微鏡觀察了一個母雞卵中的胚核,指出動物的細胞質塊與植物的組織很類似。1838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宣布細胞是一切植物結構的基本活動單位。

  1839年,德國動物學家施旺受到施萊登的啟發,結合自身的動物細胞研究成果,把細胞說擴大到動物界,提出一切動物組織都是由細胞組成,從而建立了生物學中統一的細胞學說。

  1938年和1939年,施萊登和施旺提出關於細胞的理論,表明細胞學說的創立。

  1855年,德國病理學微耳和對細胞學說進行了補充完善,提出「一切細胞來自細胞」的著名理論。到此為止,細胞學說原理才全部創立完成。

  細胞學說的創立是生物科學發展的重大事件,對生物科學向微觀領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奇蹟探秘:

  2.發現細胞第一人是誰?是在哪一年發現的?

  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1635-1703)發現了細胞,被人們認為是發現細胞的第一人。當時,胡克用自製的光學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後發現一格一格的小空間,並把它們命名為cell。雖然胡克觀察到的細胞是死細胞,並且只能看到殘留的植物細胞壁,但是後來的科學家都肯定胡克的功勞是巨大的。

  3.每個人都會衰老,衰老與細胞有關係嗎?

  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細胞。人的身體大約至少有60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均有其壽命,有壽命,就有老化現象,細胞老化且無法分裂時,便會死亡。人體每天約有7000億個老舊細胞衰亡,同時又有7000億個新細胞誕生,這是最理想的代謝平衡狀態。如果每天只有6000億個細胞繼續存留在體內,那就表示人體還殘留了1000億個老舊細胞。老化的細胞如繼續存留在體內,臟器就會逐漸老化,人體就逐漸變老。

  一般來說,人過了 50 歲,人體衰老細胞數量已經超過正常生長的細胞數量,衰老細胞佔了多數,平衡狀態被打破,病死的和失蹤的細胞開始增多,這樣,正常成活的細胞逐漸衰老、病死,失蹤的細胞也在增多,就形成了人們知道的自然老化,直至某些細胞死亡或失蹤達到一定數量而導致器官失去功能,進而導致有人死亡。所以說,人體變老就是細胞的衰老,細胞與人體衰老是緊密聯繫的。

  相關連結

  【細胞的基本構造】

  細胞是構成生物結構的基本單位。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動植物的細胞,可以看到它的基本結構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細胞壁。位於植物細胞的最外層,它對細胞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2.細胞膜。細胞壁的內側緊貼著一層極薄的膜,叫做細胞膜。它不僅起著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既不讓有用物質任意地滲出細胞,也不讓有害物質輕易地進入細胞。

  3.細胞質。細胞膜包著的黏稠透明的物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可以促進細胞內物質的轉運,細胞的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流動越快,反之,則越慢。細胞死亡後,細胞質的流動也就停止了。

  4.細胞核。細胞核通常位於細胞的中央,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細胞核的機能是保存遺傳物質,把遺傳物質從細胞(或個體)一代一代傳下去。但細胞核不是孤立的起作用,細胞核控制細胞質;細胞質對細胞的分化、發育和遺傳也有重要的作用。

  知識百科

  【人體細胞之最】

  體內最大的細胞:如以細胞直徑為準,要算卵細胞最大;如以細胞長度來說,骨骼肌細胞最長;如以細胞突出的長度來劃分,神經細胞(也稱神經元)為體內最大的細胞了。

  線粒體最多的細胞:人體內線粒體最多的細胞是肝臟的肝細胞,它還是體內生命活動最活躍的細胞。

  內質網最多的細胞:漿細胞是含有內質網最多的細胞,是一種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終末細胞。

  壽命最長的細胞:神經細胞的壽命最長。因為人體細胞是在不斷生長繁殖之中,細胞數量幾乎每時每刻都有變化。而神經細胞的數量,出生時有多少以後就有多少,不能增加,所以神經細胞的壽命最長。

  【微耳和】

  微耳和(1821-1902),德國病理學家,細胞病理學說的創始人。1845年,他發表了一篇有關白細胞的論文,其中報告了最早的白血病病例,該文已成為白血病研究的經典。

  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將細胞學說應用於病理研究,並進而創立了細胞病理學。1855年,他發表了一篇有關細胞病理學的文章,第一次提出著名的論斷--「一切細胞來源於細胞」,簡單明了地概括了細胞學說。

  1858年,他發表了《細胞病理學》,系統地闡明了細胞病理學理論,強調疾病首先不是在整個器官、組織內發生的,而是在細胞中發生的。《細胞病理學》的發表極大地促進了病理學的發展,特別是細胞病理解剖學和人體病理解剖學的發展,從而促進了臨床診斷學的發展,成為西方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相關焦點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29.歐氏幾何
    他的整理使幾何成為一門獨立的、演繹的科學。  ⊙奇蹟探秘:  1.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學校學習中都會看到、學到、用到幾何,那麼,幾何究竟是什麼呢?  「幾何」這個詞在漢語裡是「多少」的意思,但在數學裡,這個詞的含義與漢語的意思大相逕庭。「幾何」這個詞的詞義最早來源於希臘語,原意是土地測量,或叫測地術。
  • 科學歷史 創建「細胞學說」--中國數字科技館
    施旺在少年時代具有良好的品行,勤奮而謙虛,但他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對外部世界缺乏興趣,因此,施旺大部分時間放在學習上,並對宗教具有強烈的興趣。他各門功課的成績名列前茅,尤其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更顯示出天才。  1826年,施旺進入科隆著名的耶穌教會學院。
  • 您為什麼一定要參加《總裁奇蹟系統》的50個理由?!
    >您為什麼要參加《總裁奇蹟系統》的50個理由?! 8、愛自己的家人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讓他們來參加《總裁奇蹟系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是孩子人生成功真正的起跑線!如果你都不會,你的孩子也很難學會! 9、每一個人都需要來參加我們的學習!男人一定要參加《總裁奇蹟系統》,這樣你將會變得更有能力,改變家族的命運,擔負起家庭的重擔!
  • 細胞學說的建立
    但是,顯微鏡的發明為細胞學說的建立創造了條件。1610年左右,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知道了詹森的設備後,自己裝備了顯微鏡, 並觀察了昆蟲的複眼。這是顯微鏡首次用於科學研究的記載。當英國人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2)意外地在顯微鏡下看到木栓中的「小 室「時,獨特而靈敏的直覺使他覺得此物一定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有必要為它命名。
  • 「細胞重建學說」的提出與發展
    1932年通過對南京豐年蟲中間性生殖細胞的觀察,發現了生殖細胞的解體和重新形成,即細胞重建現象。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細胞重建學說。1988年出版了《細胞重建》論文集第一集。 細胞學說的建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38-1839年,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1871年,德國病理學家微耳和又提出「細胞來自細胞」的理論,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細胞學說。
  • 中國白酒科學研究從組分學說到結構學說的進化論
    一、門捷列夫「溶體理論」對白酒的思考門捷列夫是世界公認的偉大科學家和化學家。大家都知道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等稱之為「生命之水」。根據這理論,酒精溶解於水並不是機械地混合,而是形成了某種化合物;溶解過程是化學過程,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發生了一定的化合作用。然而,西方蒸餾酒的酒度並不是依據最佳的酒精與水的結合比例而作,而是依據了政策規定。這就如中國白酒有57度、53度、52度、46度、38度等等。並不是哪個酒度最好,而是非科學的其他要求或者形成的習俗。
  • 【生物大師高中】細胞學說-生命的秘密
    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主要是兩位德國科學家: 細胞學說的內容,現在看起來似乎是顯而易見的,當時卻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建立過程。 1.
  • 細胞學說—生命的秘密
    細胞學說(Cell theory)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有了細胞學說,生物體產生、 成長和結構的秘密被揭開了。
  • 【若水談】肯恩學說的特質
    回顧各大宗教在歷史上的發展,教主一生領悟出來的真理以及證悟的境界,在形成宗教的過程中,常常為了遷就人性的限度,而逐漸軟化,淡化,甚至扭曲,最後與教主的真傳愈行愈遠。人間所有的宗教或學派,都經過豐富且多元的詮釋與解說而傳之於世的;《奇蹟課程》也不例外。有些解說相輔相成,角度雖有不同,但其中意趣卻相互呼應;而有些解說,用詞或術語完全一樣,但精神卻大異其趣。
  • 李相國 讓細胞創造生命奇蹟
    2013年,他率領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順昊生物以自行研發、國內獨有的幹細胞項目在全國四十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獲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2014 新藥創製項目,使小小民企躋身幹細胞研發「國家隊」。短短三年,取得國家科技專利20餘項,部分產品形成產業化。他發起成立國內首個幹細胞開發應用協會,建立順昊生物院士專家工作站。
  • 生物學家勒柏辛斯卡婭,曾創立「新細胞學說」,研究20年都是錯誤
    19世紀前期,生物科學家們通過對動植物機體結構的研究,發現生物原來具有共同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在確定了動物、植物都同樣是由細胞構成的認識之後,很自然又提出一個問題:細胞從何而來?從1840年至1860年的20年中,許多科學家做了大量工作,逐步弄清了有機體內所有的細胞都是從先前的細胞分裂來的。德國著名生物學家微耳和從病理學研究出發,於1855年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科學論斷——「細胞來自細胞」。
  • 上海書展|150個故事展現46億年奇蹟,這套「地球簡史」被眾多名師推薦
    有一場對話很特別,它是從46億年前開始的。書展首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向少兒讀者推出了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這套叢書的新書首發分享會「與46億年對話——名師教你閱讀未來」在中心活動區舉辦。
  • 初中 要知道的中考生物50個考點
    中考生物考察的知識點通常都是以課本知識為主,其實只是看書,複習效率是不會提高的,我們要做的,是在看書的同時,學會歸納總結。為大家整理了50條重要的中考生物知識點,大家一定要多看多記,如果覺得好,記得轉發給其他小夥伴哦~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 【若水錄音精選】肯恩學說的特質
    說《奇蹟課程》是「另一條路」,那是非常委婉的說法;《奇蹟課程》根本是「相反的路」。從〈學員練習手冊〉第一課開始:「我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義」,一桿子就把人類的立足點打掉了。世界不具任何意義,你我的存在也無意義,那麼,我們還修什麼?既然修的這個人都不存在,我們還想修出什麼名堂!
  • 科學史|內共生起源學說——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起源假說
    這個理論提出以後,獲得了許多證據的支持,發展成現在的內共生學說,也逐漸成為當下最主流的真核細胞起源學說 。內共生起源的證據支持①線粒體與它的宿主細胞一樣,均具有各自獨立的遺傳物質——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和線粒體核糖核酸。②細胞在進行自身繁殖的同時,線粒體等細胞器也在同時進行增殖和分配。
  • 生物課代表用「細胞學說體系」分析一下RNG的制勝之道
    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學說體系指的是隊內成員像細胞內各結構一樣明確分工,並且互相聯繫形成統一整體的戰術體系。2018年LPL春季賽,RNG戰隊正是憑藉著這套細胞學說體系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功加冕。細胞學說體系的核心在於分工與合力。
  • 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 亮相上海書展
    記者獲悉,在2020上海書展的活動上,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向少兒讀者推出了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並於書展首日,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心舉辦了新書首發分享會,就少年兒童的科學教育和科普閱讀等話題進行了一番暢談。
  • 什麼是「人體功能態學說」?
    生物學的研究早巳把人體分成了許多層次,如系統(呼吸,消化、血液循環、神經、泌尿、生殖、運動等)、組織(結締、脂肪、上皮、肌肉、神經等)、細胞(細胞生物學、細胞化學、細胞生理學、細胞遺傳學等)、分子(分子細胞學、分子遺傳學、分子進化論、分子分類學、分子生物學等>甚至量子等層次,每一個層次都可看成是人體這一系統的子系統。
  • 三色學說與四色學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色學說(three component theory)1807年英國託馬斯.揚認為人只有感紅、感綠、感藍3種基本視覺神經;1862年德國赫姆霍爾茲認為人眼視網膜含有
  • 學霸用「細胞學說體系」分析RNG奪冠路,廠長悲劇了
    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的紅豆君,距離MSI入圍賽還有一天,相信這幾天沒有比賽看的小夥伴一定很寂寞,來自我們LPL賽區的春季賽冠軍RNG將會在11號出戰小組賽,並且作為揭幕戰出場,屆時將會對陣歐洲傳統豪強FNC和LCK的KZ,在比賽尚未開始前,很多小夥伴都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RNG在季中賽上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