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學說—生命的秘密

2021-02-18 康雅集團

細胞學說(Cell theory)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有了細胞學說,生物體產生、 成長和結構的秘密被揭開了。細胞學說被恩格斯譽為打破自然觀的三大發現之一,它同達爾文進化論、能量守恆定律一起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科學基礎。它和進化論一同成為19世紀生物學的兩個豐碑。

在數目和品種都很複雜的生物界中,既有僅由一個細胞組成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也有由多種細胞,組織,器官組成的動物體,固然也包羅由40億-60億細胞組成的人類。在整個生物圈中,除了病毒之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細胞是生物體維持形態、保持結構以及發揮生理功能的基本單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細胞是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所有細胞在結構和組成上基本相似。

3、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成的。

4、生物的疾病是因為細胞的機能失常造成的。

5、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6、生物體是通過細胞的活動來反應其他功能的。

7、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生命起作用。

在細胞學上很重要的一點:病毒並不是細胞構成



1、細胞分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2、細胞分化是穩定的,而且通常是不可逆的,一旦細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便不會再反分化到原來的狀態。

3、細胞分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發育過程中,並且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程度。

通過細胞分化,多細胞生物體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組織和器官。


1、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細胞新陳代謝速度減慢。3、細胞內的色素逐步積累,影響了細胞正常生理功能的進行。.4、細胞內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6、細胞分化速度降低,全身免疫功能下降,人體衰老速度加快。


1、採用細胞療法,大量給到細胞營養,促使細胞分裂細胞。2、當細胞收到刺激開始發生變化,分化繼續進行,通過細胞分裂不斷繼續分化下去,從而達到抗衰的目的。3、通過修復細胞內的物質,延長細胞壽命,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
4、清除自由基,徹底改善人體各系統肌能,提高免疫功能和自愈能力。6、由內而外,真正實現肌膚年輕化,身體健康化,免疫加強化。


相關焦點

  • 【生物大師高中】細胞學說-生命的秘密
    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主要是兩位德國科學家: 細胞學說的內容,現在看起來似乎是顯而易見的,當時卻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建立過程。 1.
  • 細胞學說的建立
    細胞學說(Cell theory)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有了細胞學說,生物體產生、 成長和結構的秘密被揭開了。
  • 「細胞重建學說」的提出與發展
    1932年通過對南京豐年蟲中間性生殖細胞的觀察,發現了生殖細胞的解體和重新形成,即細胞重建現象。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細胞重建學說。1988年出版了《細胞重建》論文集第一集。 細胞學說的建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38-1839年,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1871年,德國病理學家微耳和又提出「細胞來自細胞」的理論,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細胞學說。
  • 科學歷史 創建「細胞學說」--中國數字科技館
    創建「細胞學說」  在柏林,施旺有幸結識了施萊登。1838年,施萊登在對有花植物胚囊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細胞是一切植物結構基本的活的單位和一切植物賴以發展的基本實體。他認為細胞是具有生命的獨立自主的單位,植物的發育是靠新的細胞不斷形成實現的。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6.細胞學說
    46.細胞學說  奇蹟概覽  細胞學說是關於細胞是動、植物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的學說。
  • 【新教材課件】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通過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名句「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進入第一章走近細胞的學習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因此「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藉助顯微鏡,人們看到了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生物,看到了動物體和植物體中各種各樣的細胞。隨著觀察的深入,新的問題不斷產生吸引人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歷經一百多年,終於作出了理論概括,形成了作為生物學重要基礎的細胞學說。
  • 生物學家勒柏辛斯卡婭,曾創立「新細胞學說」,研究20年都是錯誤
    但如果這樣的話,最初的細胞又是怎樣從前細胞性質的生物進化來的呢?可以說這一問題還是相當複雜。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的生物學研究者勒柏辛斯卡亞在綜合了前人關於細胞新生的看法以後,提出了她的觀點:「新細胞學說」。勒柏辛斯卡婭先是發現雞的卵黃球會發展成為雞的內胚層細胞,後來又發現卵黃球還會變成最初的造血組織血島。
  • 高中生物《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資料4: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問題:後人對細胞學說的哪一個內容進行了修正?D.細胞對另一個體的其他細胞的生命起作用2.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這個學說的科學價值主要是 ()A.告訴人們所有的生物均由細胞構成B.證明了生物彼此間存在著親緣關係
  • 三色學說與四色學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色學說(three component theory)1807年英國託馬斯.揚認為人只有感紅、感綠、感藍3種基本視覺神經;1862年德國赫姆霍爾茲認為人眼視網膜含有
  • 生物課代表用「細胞學說體系」分析一下RNG的制勝之道
    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學說體系指的是隊內成員像細胞內各結構一樣明確分工,並且互相聯繫形成統一整體的戰術體系。2018年LPL春季賽,RNG戰隊正是憑藉著這套細胞學說體系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功加冕。細胞學說體系的核心在於分工與合力。
  • 科學史|內共生起源學說——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起源假說
    這個理論提出以後,獲得了許多證據的支持,發展成現在的內共生學說,也逐漸成為當下最主流的真核細胞起源學說 。內共生起源的證據支持①線粒體與它的宿主細胞一樣,均具有各自獨立的遺傳物質——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和線粒體核糖核酸。②細胞在進行自身繁殖的同時,線粒體等細胞器也在同時進行增殖和分配。
  • 學霸用「細胞學說體系」分析RNG奪冠路,廠長悲劇了
    還有的學霸用 「細胞學說體系」來分析RNG的取勝之道。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學說體系指的是隊內成員像細胞內各結構一樣明確分工,並且互相聯繫形成統一整體的戰術體系。2018年LPL春季賽,RNG戰隊正是憑藉著這套細胞學說體系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功加冕。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課後習題及答案1.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第1章 走近細胞第1節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練習與應用(P8)一、概念檢測判斷下列事實或證據是否支持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1)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能進行運動和分裂。( )(2)人體發育離不開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3)離體的葉綠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釋放氧。
  • 神奇的磷脂:營養細胞,優化生命
    既然細胞要做到「內外兼修」,那麼怎麼修呢?就讓我們看看細胞內外的秘密。 首先細胞內部需要豐富的營養,來保持活力,營養是什麼呢? 磷脂可以說是影響我們一生的生命基礎物質,說到影響一生,就是從生命誕生到生命終結,所有人都需要它,說到生命基礎物質,是因為它是直接作用細胞的營養,是最基礎的營養元素。 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磷脂對我們一生的影響。 問問大家生命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地球生命誕生之謎:所有生命都是細菌後代|細胞|生命起源|自然界|有...
    你可能覺得自己與鯰魚或霸王龍截然不同,但顯微鏡下顯示我們的細胞非常相似。植物和菌類也是如此。到目前為止,數量最龐大的生命形式當屬微生物,它們每個個體只有1個細胞構成。細菌是最龐大的微生物群體,它們幾乎無所不在。2016年4月份,科學家們推出了新版「生命之樹」,即包括所有生命的家族樹。幾乎所有分支都是細菌。此外,生命之樹的形狀顯示,細菌也是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
  • 了解細胞就是了解生命
    細胞是生命的最小單位,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正軍表示,細胞在地球上的物質形態演化過程同時也是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了解了細胞,我們就能了解生命」。
  • 為什麼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金木水:科學配不上生命
    第一部分應該叫《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第二部分書名應該叫《悉達多的心理學》。該書的作者金木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理學碩士及新澤西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我的這篇文章主要講述該書的第一部分《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對第二部分《悉達多的心理學》放在後面一篇文章專門講解。
  • 學者孫作東建議國家教育部 緊急叫停細胞生物電教與學
    這是我國在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這一顛覆性成果有助於從源頭上回答人類健康和疾病的基本生物學問題。之前,人類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的認識存在誤區,甚至是顛覆性的錯誤。目前,解釋細胞生物電現象的理論基礎就是霍奇金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所建立的GHK方程與H-H方程。但是,膜學說正確的部分,離子學說沒有明確肯定;膜學說錯誤的部分,離子學說也沒有明確否定,反而在後期又得到了進一步強化。無論是膜學說還是離子學說,提出者都忽視了離子通道的結構與特點,沒有發現細胞膜內外離子交換的本質和規律。
  • 地球生命誕生之謎
    生命起源說 生命是地球上最複雜的一種現象。生命是怎樣起源的?這是一個至今尚未完全解決的科學問題。1924年,蘇聯著名的生物化學家奧巴林首先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生命起源說,即團聚體學說。在美國,科學家從滾燙的熱泥漿中發現了一種叫嗜硫菌的微生物,直徑稍大於千分之一釐米,看起來細菌似乎能自由遊動,實際上這是細菌周圍的水分子在推其運動,電子顯微鏡顯示,這些細菌的細胞不含細胞核,顯得古老而原始。在北極,科學家們在一些不起眼的巖石中發現了遙遠的過去的生命。顯微鏡下隱約可見的是放大一千多倍的藍綠藻,它們保持著35億年前的本來面貌。
  • 各類細胞的大小特徵
    【細胞的大小】細胞的大小是細胞的重要特徵,各類細胞的大小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來說,原核細胞直徑平均: 1~10μm; 真核細胞直徑平均: 3~30μm; 某些不同來源的細胞大小變化很大: 人卵細胞:直徑0.1mm;鴕鳥卵細胞:直徑5cm; 同類型細胞的體積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個體的大小而增大或縮小; 器官的大小主要決定於細胞的數量,與細胞的數量成正比,而與細胞的大小無關,這種現象被稱為「細胞體積的守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