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李約瑟難題」,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偉大的科學家?

2020-12-16 量子探索

從最早的人類文明出現,發展到今天,差不多有一萬年的時間,對於人類來說,這個時間確實十分的漫長,但是對於宇宙和地球的歷史來說,一萬年的時間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說是「轉瞬即逝」。

正視人類的歷史我們就可以發現,在一萬年的時間中,人類開始快速發展,正確認知這個世界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可以說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改變了這個地球,人類的力量可以改變地貌,影響氣候,在這個星球上人類幾乎「無所不能」,而這一切都是科學發展帶來的好處。

文明和科技,是否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地球文明」是一個整體,但是地球上並不是只有一個文明,在歷史中有無數文明崛起,也有無數文明消失,沒有任何文明可以宣傳自己可以永遠存在。

但是,所有的文明都有一個共同點——「孕育不同的文化」,每一個文明的文化都是獨特的,不同的文明之間沒有優劣,但是,不同的文化之間確實會存在「知識」和「技術」上的差距。

李約瑟和他的妻子

而英國的科學家李約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1976年,一位美國學者把這個問題稱為「李約瑟難題」,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現代科學的萌芽是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或者其他的文明?這個問題可以延伸一下,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像愛因斯坦一樣偉大的科學家,甚至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有學者做過這樣一個統計,在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這段時間內,地球上出現的對人類文明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科學發現和發明,有54%以上是中華文明貢獻的,但是在進入19世紀時,這個數字降低到了佔0.4%。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個問題困擾著無數科學家。

在思考文明的發展之前,我們需要先思考一下生物的進化,現代科學證明,生命的進化是一個緩慢且複雜的過程,地球用了40億年,才孕育出人類一種具有高等智慧生物,那麼生命誕生智慧,是偶然還是必然呢?

生命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而在一個生命行星上,誕生出高等智慧生物並且孕育出文明,也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人類能擁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的巧合堆積在一起的結果,但是如果地球沒有誕生生命,沒有誕生出人類這樣的智慧生物,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無限的時間中,任何事情發生的概率都是無限接近於100%。

也就是說,一個文明孕育出先進的科學技術,並不是必然發生的事情,但是只要地球上有文明存在,總會有一個文明孕育出科學的萌芽,給整個世界帶來改變,所以現代科學的崛起發生歐洲,也只是一個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並不是一個文明不斷發展,就可以發展出基礎科學的,歐洲的崛起和近代科學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小概率的偶然事件。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更主觀的角度去分析,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像牛頓或者是伽利略這樣,奠定科學物理基礎的科學家,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在我們的歷史中並不缺乏科學家,甚至在大多數時間,我們的知識都領先於全世界。

那麼我們怎麼主觀去分析這個事實呢?科學家認為,早在原始社會,中西方文明就因為各種原因在文化核心產生了差異,造成差異的原因多種多樣,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飲食和氣候等等,任何一個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引起巨大的變化。

其次,中西方的思維模式上存在差異,中國文明一直更注重「經驗的簡單積累」,忽略了對事物和現象背後本質的探索,中國古代文化是「經驗科學」,而歐洲文明從古希臘時代就更加認同「理論科學」。

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會結構,導致了中國在近代的科學技術落後於其他國家,至於中國歷史上為什麼出現像愛因斯坦和牛頓這樣偉大科學家其實也很簡單,我們的文明更加「務實」。

曾邦哲就曾經提出,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現代西方的科學、工業革命與現代藝術,其實都是在中國科技和思想上發展而來,「文藝復興」的本質就是在歐洲文明中出現了一個融合中華文化的全新思潮,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十分重要的。

不論現代科學為什麼沒有誕生於中華文化,現在的中國在不斷崛起和突破已經是一個無法爭論的現實。曾經的中華文化在歷史上沒有出現像愛因斯坦或者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不代表下一個和他們一樣偉大的科學家不會誕生在中國,地球文明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未來的一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李約瑟難題的制度實用主義解釋
    [20]    主要是從官僚體制來解釋他自己提出的難題。進一步,李約瑟指出兩種不同的制度對於為什麼中國古代科學領先而近代科學革命未能在中國產生:「如果官僚制度能夠說明現代科學何以未在中國文化中自然產生,那麼無大規模蓄奴制度可說是促成早期中國文化在純粹和應用科學方面取得較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 鮑文欣|思想史視域中的「李約瑟難題」
    此外,出於自身專業的興趣,筆者也願意對「難題」與現代中國哲學史寫作的關係略作勾畫。 「李約瑟難題」有廣狹二義。它可以泛指「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現代科學」,如劉鈍先生所介紹的,在李氏之前,至少五六批人有過類似關注,早至早期來華耶穌會士,晚至40年代中期的中國知識精英。
  • 馮友蘭與「李約瑟難題」
    文章通過對中國哲學傳統的簡要但卻系統的考察,試圖從哲學層面揭示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的原因,並得出結論:「中國沒有科學,是因為按照她自己的標準,她毫不需要。」筆者認為,馮友蘭的這篇文章,表明他在李約瑟之前已比較明確地提出並嘗試回答了所謂的「李約瑟難題」。
  •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中國為何沒有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偉大科學家?」 這是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疑惑,我們明明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發展速度還沒有幾個成立不過幾百年的西方國家快,而現代科學的起源,也是起源於西方呢?
  • 近代中國落後之謎,破解「李約瑟難題」北大韓毓海先生奇書的啟示
    根據百度百科介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著名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近代以來科學和工業革命發展相關思考的問題,其內容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 「李約瑟之問」的答案
    ……歐洲在十六世紀以後就誕生了近代科學,這種科學已經被證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國文明卻未能在亞洲產生與此相似的近代科學,其阻礙因素是什麼?」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問」——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愛因斯坦回答過這個問題。
  • 數學界的李約瑟難題:宋元數學高度發達,為何未能產生近代數學?
    前言 1976年,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一個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個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引發了後人無數解答和爭論。李約瑟難題有很多子問題,在數學界同樣適用。
  • 中國古代四大益智玩具,折射數學智慧,西方稱是「中國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和古典益智玩具,對於提高玩具品位、開發思維智力具有獨特的功能,西方將它們統稱為「中國的難題」,這些難題涉及了數學中的幾何學、拓撲學、圖論、運籌學等多門學科。由此可見中國古典益智玩具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和世界對中國古典益智玩具的重視。
  • 中國應如何推動科學和創新?楊玉良院士解析李約瑟之謎
    創造了古代科學技術輝煌成就的中國,為什麼近代科學技術會落後於其他國家?這就是近代中外眾多學者一直探究的"李約瑟之謎"。關於李約瑟之謎有很多探討的版本。歷史上的中國講究經驗的積累,但沒有探究科學的原理在哪裡。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根基和發展的源泉。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培養自主創新的能力,是重中之重。
  • 一場婚外戀引出的中國文明世紀難題
    這就引起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什麼近代科學不是源自中國?」李約瑟曾說,在魯桂珍離開劍橋之前,他們相約在中國科技和醫學史上作一些研究。從這本書上魯桂珍的贈言看來,這個約定應當更早,也就是在1938年年底之前。這正是李約瑟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緣起。這時,李、魯相識不過一年。李約瑟就欣然聽從魯桂珍的「閨」勸,轉而致力於中國科技史研究。這就是李約瑟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緣起。
  • 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太直接
    文/行走天涯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真相有點殘酷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為偉大的科學家。比如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等等,這些科學家幾乎都是世界皆知的。還有一些科學家可能在史書上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追崇者也是無數的,比如說尼古拉斯特斯拉。這些科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說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質量守恆定律等等。愛因斯坦對於後世人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哪怕愛因斯坦已經離開人世多年。
  • 文章五:中國也給了世界--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
    由英國人李約瑟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共七卷三十四冊,全書博大精深,史料浩如煙海,語言流暢簡潔,結構宏大精巧,將中國五千年的科技與文明奉送給世人。  這本書改變了中國思想史和世界思想史,它既是李約瑟送給中國人民的禮物,也是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禮物。中國人民從內心裡感謝這位英國人,是他令中國和世界接軌,令全世界了解了中國。
  • 李約瑟博士誕辰120周年 |「李約瑟之問」不是偽問題
    吳教授在訪談中為其觀點給出了兩個理由:其一是李約瑟 「是完全按照西方人對科學的理解來對中國古代科技進行盤點的」,「是以一種深刻的西方中心主義來反對表面的西方中心主義」。他甚至斷言:「李約瑟希望給中國文化以尊嚴,但我認為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以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捍衛尊嚴」;其二是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存在 「科技不分,以技代科」 的問題。
  • 李約瑟博士誕辰120周年|「李約瑟之問」不是偽問題
    吳教授在訪談中為其觀點給出了兩個理由:其一是李約瑟 「是完全按照西方人對科學的理解來對中國古代科技進行盤點的」,「是以一種深刻的西方中心主義來反對表面的西方中心主義」。他甚至斷言:「李約瑟希望給中國文化以尊嚴,但我認為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以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捍衛尊嚴」;其二是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存在 「科技不分,以技代科」 的問題。
  • 李約瑟之謎答案:孔儒思想禁錮使中國不可能產生系統科學工業革命
    雖然有勞動者的零星的四大發明等,儘管也有些科學技術萌芽,但是沒有系統的科學知識,不可能產生根本性的工業革命。這就是我們近代以來落後挨打的根本緣由,也是李約瑟之問的答案。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裡面提出一個疑問,被稱為李約瑟難題,也叫李約瑟之謎。
  • 古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亞里斯多德
    古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寫的書不下170種,現在留存下的就有47種,包括哲學、邏輯學、物理學、地理學、天文學、生理學、生物學等。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集古代希臘知識大成的博學家。
  • 從愛因斯坦、波普爾到李約瑟,再看中醫...
    古代的中醫、天象學是人類的一種經驗類認知,但是還沒有實現意識工具化,還不屬於近現代意義上的科學。亞里斯多德的工具論是形式邏輯發展的基礎,可以說沒有工具論就沒有形式邏輯。其實今天看來形式邏輯的目標,從邏輯的過程到終點,就是實現意識的工具化。
  • 「李約瑟之問」,並不是偽問題
    其一是李約瑟「是完全按照西方人對科學的理解來對中國古代科技進行盤點的」,「是以一種深刻的西方中心主義來反對表面的西方中心主義」。他甚至斷言:「李約瑟希望給中國文化以尊嚴,但我認為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以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捍衛尊嚴。」其二是李約瑟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存在「科技不分,以技代科」的問題。
  • 從人類文明史看「李約瑟難題」和優良政體諸問題
    「李約瑟難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以及何種政體稱之為優良政體?以上三個「大籮筐」問題,看似沒有關係,但卻在本人的想法中彼此關聯。
  • 最懂中國的英國人,因為婚外戀迷上中國,改變西方對中國評價
    近代以來,中國人不止一次地追問著:「為什麼在中國沒有誕生科學?」面前陳列的是蒸汽火車、電燈、顯微鏡、無線電等源自西方的科技成果,回首看是璀璨的火藥、木牛流馬、造紙術、指南針、地動儀等中國古代發明。 連接這兩者之間的,卻沒有中國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