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落後之謎,破解「李約瑟難題」北大韓毓海先生奇書的啟示

2020-12-25 文化戰略新視界

根據百度百科介紹: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著名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了一個關於中國近代以來科學和工業革命發展相關思考的問題,其內容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很多人把李約瑟難題進一步推廣,於是便出現了諸如「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等相關問題。

中國領先上千年,近代以來落後了

從1930年代李約瑟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很多學者都從不同的側面對之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和思考。韓毓海先生的《五百年來誰著史》則別開生面地從地緣政治變化的衝擊、 經濟增長缺乏國家財政組織、金融戰略的支持以及國家組織能力的不斷下降這三方面進行了思考,很有見地。

首先從地緣政治變化衝擊上看,西方進入近代以來,直接影響了從公元10世紀以來,中國以恰克圖為核心,貫通「內陸歐亞」的北方貿易體系和以琉球為核心,聯繫西洋、東洋和南洋的海洋貿易體系所塑造的地緣政治體系的完整性。該體系在19世紀走向瓦解,這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其次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上實行放任主義,且沒有自己的自主貨幣,並長期依賴美洲舶來的白銀。這些因素使得中國的經濟缺乏國家財政組織,金融上缺乏戰略規劃和支持。這些是中國陷入發展困境的經濟方面的原因。

最後則是中國士大夫階層從宋朝後就不能夠再負擔起一個逐步近代化國家的治理責任。在一個近代化的國家裡,管理者需要具備管理經濟、財政、稅收、軍事和金融的具體能力,同時要負擔起組織人民、教育人民的責任。而儒家文化在理學化發展之後,所選拔出來的精英階層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這直接影響了中國國家的近代化。

韓毓海先生的觀點從這三個方面提供了自己的思考。然而,李約瑟難題的根本原因不僅僅只是這三方面。

從第一個方面說,中國自古以來對外貿的依賴並不大,地緣政治對中國內部社會轉變的影響也並不顯著。地緣政治的衝擊只是一個因素,是外在的因素,它只能通過影響內因來產生影響,中國內部的因素才是關鍵因素。那麼,這個內在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從經濟和金融角度來看,韓毓海先生說得確實有道理。但,經濟和金融的因素似乎是李約瑟難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關於這個問題,以後專門用另一篇文章來分析。

第三個方面切中肯綮,確實從中國內在的社會、經濟、文化方面提煉出了一個值得探討且對李約瑟難題非常重要的一個側面,就是國家管理和組織能力的下降,這個下降是一些列綜合因素的共同結果。

總體上說,此書立場正,觀點奇,極富啟發性,值得一讀。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中國應如何推動科學和創新?楊玉良院士解析李約瑟之謎
    創造了古代科學技術輝煌成就的中國,為什麼近代科學技術會落後於其他國家?這就是近代中外眾多學者一直探究的"李約瑟之謎"。關於李約瑟之謎有很多探討的版本。歷史上的中國講究經驗的積累,但沒有探究科學的原理在哪裡。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根基和發展的源泉。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培養自主創新的能力,是重中之重。
  • 李約瑟難題的制度實用主義解釋
    [10]轉引自範岱年:《關於中國近代科學落後原因的討論》,載《中國科學與科學革命——李約瑟難題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論著選》,劉鈍、王揚宗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25-643頁。[11]範岱年:《關於中國近代科學落後原因的討論》,載《中國科學與科學革命——李約瑟難題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論著選》,劉鈍、王揚宗編,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25-643頁。
  • 馮友蘭與「李約瑟難題」
    文章通過對中國哲學傳統的簡要但卻系統的考察,試圖從哲學層面揭示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的原因,並得出結論:「中國沒有科學,是因為按照她自己的標準,她毫不需要。」筆者認為,馮友蘭的這篇文章,表明他在李約瑟之前已比較明確地提出並嘗試回答了所謂的「李約瑟難題」。
  • 鮑文欣|思想史視域中的「李約瑟難題」
    此外,出於自身專業的興趣,筆者也願意對「難題」與現代中國哲學史寫作的關係略作勾畫。 「李約瑟難題」有廣狹二義。它可以泛指「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現代科學」,如劉鈍先生所介紹的,在李氏之前,至少五六批人有過類似關注,早至早期來華耶穌會士,晚至40年代中期的中國知識精英。
  • 李約瑟之謎答案:孔儒思想禁錮使中國不可能產生系統科學工業革命
    這就是我們近代以來落後挨打的根本緣由,也是李約瑟之問的答案。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裡面提出一個疑問,被稱為李約瑟難題,也叫李約瑟之謎。「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產生?」
  • 數學界的李約瑟難題:宋元數學高度發達,為何未能產生近代數學?
    前言 1976年,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一個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個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引發了後人無數解答和爭論。李約瑟難題有很多子問題,在數學界同樣適用。
  • 一場婚外戀引出的中國文明世紀難題
    這就引起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為什麼近代科學不是源自中國?」魯桂珍生前多次說過,如果沒有她,就只有生物化學家Joseph Needham,而沒有中國科技史家「李約瑟」。奧妙就在於此。3、李、魯對中國科技史的不同理解很多人將「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與「中國近現代科學落後」等同起來,以為解答了「李約瑟難題」,就找到了發展中國科學技術的鑰匙。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 淺談「李約瑟難題」,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出現偉大的科學家?
    李約瑟和他的妻子而英國的科學家李約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一位美國學者把這個問題稱為「李約瑟難題」,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現代科學的萌芽是發生在歐洲,而不是中國或者其他的文明?
  • 近代化學發展理論給我們的小啟示
    ……中國的火藥源於煉丹術的基礎,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在近代應用中日漸落後。科技是人類文明共同的成果,近代化學理論強調事實和數據,定量定性,有實驗,也有一套日臻完善的科學理論和研究體系,科學揭示了物質基礎和化學變化的密碼。
  • 「李約瑟之問」的答案
    在他看來,自公元三世紀至十三世紀,這段時間裡,中國始終「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但後來卻迅速落後了。所以,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的序言裡,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科學為什麼持續停留在經驗階段?
  • 文章五:中國也給了世界--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
    由英國人李約瑟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共七卷三十四冊,全書博大精深,史料浩如煙海,語言流暢簡潔,結構宏大精巧,將中國五千年的科技與文明奉送給世人。  這本書改變了中國思想史和世界思想史,它既是李約瑟送給中國人民的禮物,也是中國送給全世界的禮物。中國人民從內心裡感謝這位英國人,是他令中國和世界接軌,令全世界了解了中國。
  • 李約瑟博士誕辰120周年 |「李約瑟之問」不是偽問題
    在他看來,「李約瑟的中國古代科學史,其實是一部技術史,或者說是按西方現代科學的框架來編制的一部中國古代的技術史」。 吳教授的這些看法,猛一看確有其獨到而深刻的一面,但仔細推敲,其對李約瑟的著作和思想實有誤解和不公之虞。
  • 李約瑟博士誕辰120周年|「李約瑟之問」不是偽問題
    在他看來,「李約瑟的中國古代科學史,其實是一部技術史,或者說是按西方現代科學的框架來編制的一部中國古代的技術史」。 吳教授的這些看法,猛一看確有其獨到而深刻的一面,但仔細推敲,其對李約瑟的著作和思想實有誤解和不公之虞。
  • 「李約瑟之問」,並不是偽問題
    李約瑟和他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對世界的主要貢獻,就是對「西方中心主義」或「歐洲中心主義」的毅然挑戰,提醒世界應當公正評價非西方文明的價值和意義,揭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非西方文明對近代科學在歐洲興起的巨大貢獻,強調了文明交流、互鑑和融合的歷史價值及其對未來的意義。
  • 歷史之謎:我國近代實驗科學的第一位先驅者究竟是誰?
    到17世紀中期以後,逐漸落後於西方。在西方,15、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迎來了歐洲近代科學的曙光,從哥白尼經培根、伽裡略、克卜勒到牛頓完成了自然科學的近代古典體系,建立了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有嚴密邏輯體系的理論科學。在我國,近代科學和科學思想究竟萌發於何時呢?這個問題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要到1840年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才帶來了近代科學。
  • 夏登山、邵有學:中國翻譯史上的「李約瑟之謎」
    引言 季羨林(1997: 1)指出:「無論是從歷史的長短來看,還是從翻譯作品的數量來看,以及從翻譯產生的影響來看,中國翻譯都是世界之『最』。」從先秦的「序」、「庠」、「典客」到明清的四夷館、同文館,歷朝歷代所設置的官方翻譯機構幾乎從未間斷,民間翻譯也曾興起三次大潮。但是與翻譯實踐繁榮的傳統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翻譯史上的理論研究十分薄弱。
  • 譯史||夏登山、邵有學:中國翻譯史上的「李約瑟之謎」
    引言 季羨林(1997: 1)指出:「無論是從歷史的長短來看,還是從翻譯作品的數量來看,以及從翻譯產生的影響來看,中國翻譯都是世界之『最』。」從先秦的「序」、「庠」、「典客」到明清的四夷館、同文館,歷朝歷代所設置的官方翻譯機構幾乎從未間斷,民間翻譯也曾興起三次大潮。但是與翻譯實踐繁榮的傳統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翻譯史上的理論研究十分薄弱。
  • 三問中國科學為何落後
    摘要:李約瑟認為,中國科學一直都遠遠優勝於西方,只是在文藝復興以後才為西方超越而已。這個大逆轉主要是由社會與經濟因素造成,和文化、傳統沒有必然關係。我們有必要通過討論西方科學傳統的整體發展,科學在西方文明大傳統中的核心位置,來審視李約瑟問題的意義,審視中國在近代落後的根源。
  • 先秦四大奇書之《山海經》
    《山海經》與《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號稱中國先秦經典四大奇書。凡是帶有「經」的著作通常都指帶有原理原則性質的經典著作,後來又逐漸延伸指具有學問知識體系的著作,以及專指儒家學術典籍。但是,學術界對《山海經》中的「經」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大體而言有兩層:一是「關於山和海的經典之作」;二是「關於山和海的考察之作」。「山海經」中的「山」泛指陸地,「海」泛指水域。先秦四大奇書,《易經》之奇在於用二進位符號描述、解釋宇宙萬物,始創者是中華民族人文媽祖伏羲,繼創者是周文王。
  • 明和清誰該對中國近代的落後負責?
    明朝更應該為中國近代的落後負責,而清朝只是明朝衰落撿了個便宜的政權而已,近代的落後,追究其原因,還是明朝在閉關鎖國的政策中,葬送了大好時機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