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善於利於傾聽的技巧,可在關鍵時刻救自己一命

2020-12-16 一啟書

一位年輕的女子在多倫多的戒毒所上班。一天值夜班時,有個剛吸過毒的男子走進來,問她還有沒有床位,他想找個房間休息。

女子回覆:「不好意思,所有的房間都已經滿了」,說完便遞給男子另一個戒毒中心的地址。當男子接過新地址時,立刻火冒三丈,他直接把女子摔到了地上。

女子回憶說:「他坐在我的胸部上,拿著一把刀對著我的喉嚨,衝著我大罵,並警告我不要撒謊!」

女子第一反應是趕緊為自己辯護,她想和吸毒男說「可是,我們真的沒有房間了」。幸好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她想起曾經學過的「非暴力溝通」課程裡所教授的知識,並想起一周前她和媽媽在爭吵時,媽媽曾對她說「如果我說什麼,你都說『但是』,小心我殺了你!」的話。

媽媽在生氣時聽到「但是」都想殺了她,何況那個男人呢?

於是她馬上改變話術,對吸毒男說:「看起來,你真的很生氣,你想要有一個房間去休息。」

吸毒男目眥欲裂地咆哮:「就算我是個癮君子,我也需要尊重!沒有人尊重我,氣死我了!連我父母都看不起我!我需要尊重!!!」

女子緊跟著回:「得不到尊重,是不是讓你很氣憤?」

接著,倆人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足足半個多小時。男子最終放下了刀,並聽從女子安排,去了另一個戒毒所尋找住處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非暴力溝通」話術在緊急危險的時刻,便是我們的救命良藥。如果女子在第一時間反駁吸毒男,恐怕早已成為他的刀下冤魂。

那麼,什麼是「非暴力溝通」呢?

「非暴力溝通」,是榮獲過地球村「和平之橋獎」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研究出來的一種可以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減少彼此爭端的有效溝通方式。他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他的非暴力溝通原則和方法,讓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後來,馬歇爾博士專門寫了《非暴力溝通》一書,讓更多世人學習知曉。

前面所講述的戒毒所的女子,便是之前特意學習過馬歇爾的課程以及他的「非暴力溝通」技巧,最終在關鍵時刻,救了自己一命。可見,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掌握這種溝通技巧,那麼生活裡的各種人際關係,一定是朝著美好和諧的方向不斷向前邁進的。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戒毒所女子所使用的非暴力溝通之最強大技巧——「傾聽」!

一,「傾聽」是個老生常談的詞,但你真的會用嗎?

現代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在平日裡對他人的關注度日益降低,也讓傾聽的質量逐漸惡化。我們的時間變得很短,三餐有時都快到只是外賣員的一項任務,而不再是我們充滿煙火氣的生活重心。

我們每天奔波忙碌,但結果,卻是練就出一身「不聽」的本事。

很多音樂平臺,裡面會開設專門的有關「跑步、健身、學習、開車」等場景,讓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時段去選擇傾聽不同的音樂。然而,這一設置雖然讓喜好音樂的人有了更好的用戶體驗,但卻無助於人們的注意力和專注力的提升。

想想看,有多少人一邊跑步,一邊戴著耳機聽著音樂,一邊腦子裡想的是ta的初戀情人或是當天發生的事情!我們的眼、耳、鼻、口、腦居然能同時做著那麼多不同的事,談何專注?

每件事上的分神,讓我們離「懂得傾聽」越來越遠。

非暴力溝通鼓勵我們表達最深的感受和需要。通過傾聽,我們將意識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同之處。傾聽使我們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幫我們預防潛在的暴力,還能使談話變得生動有趣。——馬歇爾《非暴力溝通》

被聽見就是被重視。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愈加和諧,「傾聽」是通往他人內心深處一條最有效的密道。只有掌握了通向這條密道的秘籍,我們才能對他人真正了解 ,才能和他人建立緊密的聯結。

那麼,我們該如何建立有效的傾聽呢?

二,有效傾聽的3個秘籍

一,暫時擱置自己的需求,專注聽對方說。

一對新婚夫婦,在剛結婚度蜜月的時間段,倆人如膠似漆,難捨難分。後來有了孩子,夫妻二人的關注點便都有了變化。

媽媽更關注孩子,忽略了丈夫;丈夫更關注事業打拼,忽略了家庭。每晚丈夫疲憊的回到家,想和妻子說些工作上不愉快的事情時,妻子再也沒有耐心傾聽,反倒開始叨嘮起孩子今天又不聽話了,市場的菜價波動太快了……

久而久之,夫妻二人的隔閡越來越深,彼此都不願再傾聽對方。因為,他們的重點已不再是彼此。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便需暫時擱置自己的需求,以伴侶所說所講的內容為先。畢竟,夫妻二人不是競爭對手,倆人沒必要每天爭論誰活得更慘一點。伴侶之間應該是共贏的狀態。

為了製造共贏,我們在對方說話的時候,就要先將自己手頭上做的事放下,把讓自己分心的事停下,然後專注聽對方說完ta要說的事。在對方說話時,儘量做到不打岔。如果非要打斷對方,也是為了鼓勵ta可以訴說更多。

當對方發現我們確實以ta的感受為先時,自然會很開心,因為ta被尊重的需求滿足了,便會和你繼續暢聊下去。

溝通,是人和人之間架接的最有效橋梁。而滿足彼此的被尊重的需求,就是最有效的傾聽方式。

「更好的傾聽不是始於一連串的技巧,而是真心地關注對方私人經驗世界裡所發生的事。」——心理學教授,麥克P尼克斯博士

二,主動問一些問題,以協助對方表達他的感受,或詳細講出自己的想法。

傾聽並不是做沉默不語的觀眾,而是讓我們去做一個積極的提問者。

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給出什麼樣的回答,而是看他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伏爾泰

伴侶和我們說了一件事,你要學會繼續問ta一些具體的問題。問的越具體,你越會了解對方話語背後真正要釋放的訊號,從而和ta進行更有效的溝通互動。

當對方說完一個觀點後,我們可以總結式的提問:「所以,你說的是……是這個樣子嗎?」

當對方評論了一個人,我們可以啟發式的提問:「你認為ta應該做什麼?」

當你想關心對方,不如進行個「暖心提問」:「到目前為止,你這個星期發生的最棒的事是什麼?」

無論是總結式、啟發式、還是暖心式的提問,我們都可以在每次談話中,交替使用它們。學會提問,是我們關愛他人的一種方式。你提問的點越是高明、厲害,並能讓對方在聽後有所思考,那就再好不過了。

演員周迅在年輕的時候懵懂無知,接到什麼戲就拍什麼戲。有一次,她的老師問她:「你十年後到底想做什麼?」正是這個問題,讓周迅開始重新規劃和考慮自己的人生。畢竟,現在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決定了自己十年後的樣子。從那時起,周迅再也不胡亂接戲了,而是有了自己明確的目標。

如果沒有恩師的「靈魂」提問,也就不會有後來大紅大紫的周迅。

可見,有效的提問、智慧性的提問,能讓他人在傾聽中有所得、有所悟,是多麼偉大的存在。

演員周迅

三,使用開放性陳述,減少封閉式陳述。

開放性陳述,是指「再說多一點」「還有什麼嗎」;封閉式陳述,是指「我知道了」「我曾經也碰到過相同的情況」等。

大家可以對比下前後兩組回應方式,我們可以看出,後者就是個話題終結者,讓對方停止了想繼續說下去的欲望。這樣的封閉式回復,是不利於兩人增進感情,加深了解的。

所謂溝通,就是要有問有答,你說一句我說一句,而不是時刻等待結束。封閉式陳述,讓我們很難走進溝通的愉悅氛圍中,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消極回應方式。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總會提問開放性問題,就是為了讓學生多發散思維,多去嘗試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得到不同的答案,進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考試時,閱讀理解、作文題,總是比選擇題分數高很多的重要原因。

選擇題便是封閉式答覆。它只有一個正確答案,這樣非此即彼的題做多了,不利於提升我們的發散性思維,會讓我們越來越專注那個唯一的答案,從而進入思想的死胡同。

在不斷變換的高科技下,我們所需要的新世紀人才,是可以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生存的堅韌的生命力。續。

所以學生的考卷上,問答題、思考題、作文題佔分比重會特別大,就是為了鍛鍊我們隨機應變、舉一反三的能力。

開放式的陳述,不僅考驗了出題者的智慧,也檢測了答題者的智商,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總結

文章開頭所說的多倫多戒毒所上班的女子,如果她在吸毒男拿刀憤怒的時刻問他:「你一定要在我這裡找到床位麼?」估計她的小命早就沒了。

因為這句問話,既沒有表示出她想傾聽吸毒男真實需求的願望,也沒有展示出要關心吸毒男的意圖,甚至還是個封閉式提問,這樣的「暴力溝通」話語我們以後一定要儘量避免。

仔細回顧下女子的做法,她先是把自己要辯白的想法放下,給自己專注聽吸毒男講述的機會。隨後,她描述了自己的看法「你看起來真的很生氣」,以解讀吸毒男的感受,和他的真實需求進行碰撞,進而讓他把「就要在這個戒毒所找床位」的想法轉換成「你需要一個房間休息」(意思是你要的只是一個休息的地方,這個地方在哪裡其實並不至關重要)。

耐心聽完男子的敘述後,她問男子:「得不到尊重,是不是讓你很氣憤?」就是這句開放式問話,又重新觀照了一遍男子的情緒。不論男子的回覆是否和氣憤相關,都給了他一個情緒的宣洩口,讓他終於放下屠刀,重新把關注點拉回到關注自己身上。

戒毒所女子所使用的非暴力溝通裡的傾聽技巧,其實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溫和平緩,始終圍繞他人利益展開的「關心傾聽大法」。

想要攻克他人的心理防線,只需要懂得他人的真正需求,做個有效的傾聽者和聰明的提問者,我們便有機會從「惡魔」手中拯救自己。

作者:@一啟書,正在和讀書群的小夥伴們踐行「100天讀33本書」計劃。每讀一本,就會寫下一些感悟和您分享。歡迎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別讓自己的言語,成為害人的暗器
    可見,一切的語言和行為都是由人的心思意念而發出,時刻保守已心勝過保守一切。而在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也指出:「語言上的指責、否定、詛咒、諷刺等,很多時候,遠比肉體上的傷害更大」 。而如何避免非暴力溝通對人們帶來的傷害,也正是本書的最大價值所在,可以說是一本救人救己的寶典。
  • 非暴力溝通讀後感——認識自己,感受他人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著作。他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這種方式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與其它溝通類的書籍有所不同,一般市道上溝通類型的書籍主打場合式的溝通技巧,而這本書講的是從人的情感訴求出發,說話前三思,並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來進行交流的和緩式溝通。
  • 讀書筆記《非暴力溝通2》傾聽,是暴力溝通的前提條件
    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傾聽的這種品質體現了它與理解以及同情之間的區別。讀後感溝通的最大問題是「對牛彈琴」非暴力溝通的前提條件,就是用心傾聽別人。只有真實理解他人,明白自己才能做到有質量的非暴力溝通。
  •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第七章 用全身心傾聽
    《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第七章 用全身心傾聽了解別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傾聽是,一定不要急於給建議,給安慰balabala,不是要表達自己,而是要了解別人,充分的了解。分析(邊聽邊分析?)妨礙傾聽,不能一邊聽一邊分析評估,哪怕是內心進行,而不說出口,也不行嗎?是的,因為會造成傾聽時分心。在需要確認時,可以反饋,表達自己從傾聽中他要表達的四個要素。
  • 非暴力溝通:傾聽內心的聲音,發現真實的自己
    讀書筆記書籍:《非暴力溝通》章節:第十二章重獲生活的熱情 【重點內容摘錄】 傾聽內心的聲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傾聽和表達自己的需要並不容易。如果一個人公開表達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解決內心的衝突:專注於我們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錯在哪裡。 心靈環保: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釋放壓力。 用非暴力溝通代替診斷: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釋放壓力。 小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
  • 精華解讀《非暴力溝通》第七章全身心傾聽
    《非暴力溝通》作為國際最暢銷的心理類書籍之一,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但介於「歐美式思維」與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有相左之處,很多原作者的主張與思路,很難被我們借鑑引用,而原文中大量涉及家庭、政治、文化的溝通案例,實際很難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至於曾一度斷更。
  • 【非暴力溝通】褪去精神暴力,傾聽讓愛流動
    【非暴力溝通】褪去精神暴力,傾聽讓愛流動 2020-12-16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玲讀書匯》書評第十期:非暴力溝通是全身心傾聽體會表達感受
    歡迎大家來到《小玲讀書匯》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是樊登讀書推薦的一本書,最近一直在聽樊登讀書會,上面推薦很多書都很不錯,通過他精闢的概括,你就知道這本書是不是你感興趣的內容,再決定你要不要買這本書。
  • 非暴力溝通讓生活更和諧
    在前幾章我們分別聊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以及後面又聊到了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進行傾聽他人,今天進行一個大總結,繼續圍繞非暴力溝通的應用方面來探討。所以,當我們學到一項經典的內容,就需要吃透它,並且運用它,這樣才能真正讓自己受益。那關於非暴力溝通,具體又要如何來運用呢?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裡面的要素太多,不好學,但其實只要掌握它的核心邏輯,要運用也並非那麼難,今天我們就整體來複習一遍。
  • 這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的著作,幫父母跟孩子建立無障礙溝通
    ,我們的是不是更積極的面對自己的感受呢?道德批判、進行比較、強人所難、迴避責任都是異化的溝通方式,這種異化的溝通方式淡化了我們對自己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因此容易造成溝通障礙。三、非暴力溝通的方法非暴力溝通的技巧當然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了,書中的3-6章基本就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
  • 讀書分享《非暴力溝通 第八章 傾聽的力量》老道讀書 精華解讀
    之前的章節裡,我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關鍵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並對這四個要素進行了逐一的分析,其實這些道理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其中並沒有什麼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金點子。區別在於我們是否熟悉這些要素正真的內涵,並能夠在日常溝通中熟練掌握運用,上一章我們分析傾聽的力量,每個人都有作為傾聽者的時候,但是這裡強調,聽人說話並不等於傾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學會聽別人說話,才能更好的了解溝通本質,對自己及他人有更深層的認識,真正明白對方的需要,並對此作出回應,用以達到和諧溝通的目的。
  • 讀一本書|《非暴力溝通》經典語錄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下面,為大家分享《簡愛》經典語錄摘抄,快來看看吧!
  • 非暴力溝通——失敗的溝通都是毀於評論和情緒
    最近讀了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總結出積極、有效的溝通應該包含兩個關鍵點:表達感受而不是表達情緒同樣是指出問題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書中總結出了觀察與評論的表達差別:「非暴力溝通」技巧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1)人與人是相互依存的(Interdependence
  • 非暴力溝通系列——總論:感受生命之美
    《非暴力溝通》是一本什麼書?2. 為什麼要寫《非暴力溝通》系列文章?3. 這本書哪幾個部分值得學習?一、什麼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是一本指導人們說話和聆聽,以達到和諧相處的狀態的書籍。非暴力溝通是一種不帶暴力的、不用語言傷害人的溝通方式。現實生活中,暴力溝通、暴力語言很常見,包括我經常會反思自己的暴力溝通方式。閱讀過《非暴力溝通》後,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現在儘管已經讀了四遍,但每次讀還是有新的感受。非暴力溝通有什麼用呢?
  • 《非暴力溝通》——拯救直男癌
    這不是一本傳授溝通技巧的手冊,全書圍繞著認識自己和理解他人兩方面展開。與其說是「非暴力溝通」,不如說是「愛的理解」,因為這本書更多地讓我們發現自己,理解他人,體會心中的愛。非暴力溝通的關鍵: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是通過建立聯繫使我們能夠理解並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後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這一溝通模式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 「非暴力溝通」褪去精神暴力,傾聽讓愛流動
    非暴力溝通傾聽的力量回顧所以然能說會講雖然是優勢,但比會表達更重要的,是學會傾聽。在第7期「非暴力溝通——傾聽的力量」課堂上,常兆婧老師通過重點短講、情境示範、個案解決、分組練習、經驗分享、現場答疑等互動式學習,為大家講述了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溝通與傾聽的關係和重要性。
  • 小知識|非暴力溝通
    >問一下自己當你在和別人溝通溝通時你有沒有經常容易情緒激動?簡單地來說,非暴力溝通就是好好說話,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其實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優勢
    它讓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它涵蓋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正如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所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
  • 《非暴力溝通》發現內心最高層次的需求,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提醒我傾聽內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這促進了自我理解和內心的和諧。一旦人們相信我們看重彼此的感情,並能兼顧雙方的需要,那麼他們也就會相信我們所表達的願望是請求而非命令。使用非暴力溝通時,我們希望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於對生命的愛。
  • 《非暴力溝通》:學會簡單實用的溝通技巧,閱讀這本書超值
    什麼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可以理解為一種語言表達方式,它適用各種場景,包括親密關係、家庭溝通、學校、組織機構、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外交和商業談判、任何性質的爭論和衝突。通過非暴力溝通,我們可以既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實現人與人、人與自己之間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