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Science揭示相分離與基因轉錄存在密切關聯

2020-12-13 生物谷

2018年7月29日/

生物谷

BIOON/---DNA結合轉錄因子(TF)是真核基因表達的典型調節因子。針對轉錄因子的早期研究揭示出它們的結構良好的DNA結合結構域(DNA binding domain, DBD)並鑑定出轉錄所需的功能上至關重要的激活結構域(activation domain, AD)。後來很明顯的是,許多激活結構域包含著固有無序化的低複雜度序列結構域(low-complexity sequence domain, LCD),但LCD如何激活轉錄仍然是不清楚的。儘管已知LCD的轉錄激活需要與結合伴侶(binding partner)選擇性地相互作用,但直接測量體內的選擇性LCD-LCD識別並揭示其作用機制一直充滿著挑戰。

圖片來自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r3958。


傳統的生物化學重建和

遺傳

學研究已鑑定出很多在轉錄調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分子參與者。然而,弱的動態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促進活細胞中的基因激活的機制一直是未知的。活細胞單分子成像取得的進展為研究體內轉錄開闢了新的前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Shasha Chong等人使用合成Lac操縱子(Lac operator, LacO)陣列和內源性GGAA微衛星位點來研究活細胞內的諸如EWS/FLI1、TAF15和Sp1之類的轉錄因子中的LCD-LCD相互作用。為了探測轉錄因子中的 LCD在靶基因組位點上的動態行為,這些研究人員將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誘導突變、基因激活、細胞轉化分析和包括螢光相關光譜、光漂白後螢光恢復技術、晶格光片照明顯微鏡、三維DNA螢光原位雜交和活細胞單粒子追蹤在內的各種高解析度成像方法組合在一起。

活細胞單分子成像結果顯示轉錄因子中的多個LCD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從而在合成DNA陣列和內源性基因組位點上形成局部的高聚集中心(high-concentration hub)。轉錄因子LCD高聚集中心讓DNA結合保持穩定、招募RNA聚合酶II(RNA Pol II)並激活轉錄。高聚集中心中的LCD-LCD相互作用是高度動態的(幾秒到幾分鐘),對結合伴侶具有選擇性,對己二醇破壞的敏感性具有較大的差別。這些發現表明在生理條件下,在轉錄因子和RNA Pol II複合物之間發生快速的可逆的和選擇性的多價LCD-LCD相互作用,從而激活轉錄。這些研究人員觀察到在廣泛的核內轉錄因子濃度下形成功能性的轉錄因子LCD高聚集中心。雖然他們檢測到明顯的液-液相分離和過度的LCD表達,但在沒有可檢測到的相分離的情況下,在內源性染色體位點上,在轉錄因子的生理水平下,就可觀察到具有轉錄能力的轉錄因子 LCD高聚集中心。此外,尤文氏肉瘤細胞中的誘導突變、基因表達和細胞轉化測定揭示了LCD-LCD相互作用、反式激活能力和致癌潛力之間的功能關聯性。

在活細胞中使用各種成像方法為體外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補充,並對LCD相互作用的性質及其在基因調控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認識。這些研究人員提出反式激活結構域通過動態變化的多價的特異性的LCD-LCD相互作用形成局部的高聚集中心而發揮作用。轉錄因子之間發生的較弱的動態的瞬時接觸似乎也可能在基因表達的致病性調節異常(即尤文氏肉瘤中的EWS/FLI1)中起作用,這提示著LCD-LCD相互作用可能代表一類新的可行性藥物靶標。雖然他們研究了轉錄因子中的一小部分LCD,但是發現的關於導致LCD-LCD相互作用的動態變化和機制的原理可能適用於其他種類的蛋白和在許多細胞類型中發生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超級增強子(super-enhancer, SE)是一類協同性地組裝高度密集的轉錄裝置(transcriptional

app

aratus, 也譯作轉錄複合物)從而促進在細胞身份中起著突出作用的基因穩健表達的增強子。在另一項新的研究中,Benjamin R. Sabari等人證實超級增強子富集的轉錄輔激活因子BRD4和MED1在表現出液體狀凝集物性質而且會被幹擾凝集物的化學物破壞的超級增強子上形成核斑點(nuclear puncta)。BRD4和MED1的固有無序區域(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 IDR)能夠形成相分離的液滴,並且MED1-IDR液滴能夠讓轉錄裝置區室化並且在核提取物中讓轉錄裝置聚集。這些結果支持這樣的觀點,即轉錄輔激活因子在超級增強子上形成相分離的凝集物,從而讓轉錄裝置區室化和聚集,這提示著轉錄輔激活因子IDR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並提供對涉及控制關鍵的細胞身份基因的機制提供新的認識。

在第三項新的研究中,Won-Ki Cho等人利用活細胞超解析度和光片顯微鏡,研究了轉錄中介輔激活因子(Mediator coactivator)和RNA聚合酶II的結構和動態變化。轉錄中介輔激活因子和RNA聚合酶II各自在活的胚胎幹細胞中形成小的瞬時的聚集物和較大的穩定的聚集物,這些聚集物可與染色質結合,具有相分離的聚集物的性質,並且對轉錄抑制劑是敏感的。他們提出在大的或聚集的增強子元件上由轉錄因子招募的較大的轉錄中介輔激活因子聚合物在體內的轉錄凝集物中與較大的RNA聚合酶II聚集物相互作用。(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Shasha Chong1,2, Claire Dugast-Darzacq1,3, Zhe Liu et al. Imaging dynamic and selective low-complexity domain interactions that control gene transcription. Science, 27 Jul 2018, 361(6400):eaar2555, doi:10.1126/science.aar2555.Benjamin R. Sabari1,*, Alessandra Dall』Agnese1,*, Ann Boija et al. Coactivator condensation at super-enhancers links phase separation and gene control. Science, 27 Jul 2018, 361(6400):eaar3958, doi:10.1126/science.aar3958.Won-Ki Cho1,*, Jan-Hendrik Spille1,*, Micca Hecht et al. Mediator and RNA polymerase II clusters associate in transcription-dependent condensates. Science, 27 Jul 2018, 361(6400):412-415, doi:10.1126/science.aar4199.Aaron J. Plys1,2, Robert E. Kingston. Dynamic condensates activate transcription. Science, 27 Jul 2018, 361(6400):329-330, doi:10.1126/science.aau4795.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學院宋豔研究組揭示轉錄因子通過相分離驅使神經元終末...
    該文揭示了果蠅發育過程中,一個轉錄因子通過液-液相分離「植入」神經前體細胞有絲分裂期染色體,通過促進H3K9me3+異染色質凝聚確保神經元終末分化的新現象和新機制。因此,這項研究所揭示的新現象和新機理可能代表了轉錄因子通過染色體植入驅使異染色質凝縮和細胞終末分化的普適規律。液-液相分離作為細胞內的一種自組織方式,為我們理解許多生物學現象提供了嶄新的視角。然而,在生理條件下相分離是否真正參與調控重要的生物學過程還有待更確鑿有力的證據 [7,8]。
  • 諾獎得主團隊通過「相分離」理論解析基因轉錄調控「暗物質」
    近年來,「相分離」悄然興起,成為生物學領域中一個熱門的研究方向。那麼, 什麼是生物中的「相分離」呢?簡單打個比喻來說,水和油是不同的「相」,水油相混,會產生「相」分離,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見到油漂浮在水面上。而相同的「相」在一定條件下會融合,比如兩個水滴離得很近時就會形成一個更大的水滴,這就是「相分離」最基本的性質之一。
  • Science:重大發現!從結構上揭示基因特異性轉錄激活蛋白工作機制
    他們也證實這種轉錄激活蛋白如何協助RNA聚合酶在基因前面的特異性位點上結合到DNA雙螺旋上,以及這種轉錄激活蛋白如何協助RNA聚合酶讓DNA雙螺旋解旋從而啟動基因轉錄。研究人員證實這種轉錄激活蛋白的功能就是它結合到靶基因前面的特異性DNA序列上,並與RNA聚合酶之間發生粘附的類似尼龍搭扣(Velcro-like)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讓RNA聚合酶與附近的DNA序列的接觸穩定化。
  • 研究揭示轉錄因子NKX2-5與心臟病的關聯
    研究揭示轉錄因子NKX2-5與心臟病的關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 13:09:30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Kelly A. Frazer和Michael G.
  • 爭鳴Science|慎重!相分離進軍藥物動力學與藥物研發
    圖2 測量小分子分配進入體外相分離液滴形成的實驗原理圖為了選擇性的研究抗癌藥物與產生相分離液滴轉錄調控因子之間的關係,作者們對轉錄因子雌激素受體ER蛋白、轉錄起始與細胞周期調控因子CDK7以及原癌基因調控因子BRD4與抗癌藥物的行為之間進行研究。
  • 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進一步研究發現,IPMK對自噬活性的調控依賴於轉錄因子TFEB的活性。敲減TFEB能夠抑制IPMK敲除細胞中異常增強的自噬活性和增多的溶酶體。TFEB是調控自噬-溶酶體通路相關基因的關鍵轉錄因子,目前已發現多種信號通路通過影響TFEB的磷酸化水平,來控制其入核轉運進而調控自噬。出乎意料的是IPMK敲除不影響TFEB的磷酸化和入核水平。
  • 江浩團隊揭示AKAP95可通過相分離調控基因剪接和腫瘤生成
    癌症常與基因表達紊亂有關, 包括在染色體、轉錄、mRNA剪接等水平上的調控異常。就像所有細胞內的化學反應,基因表達並非均勻分布在細胞核內,而是在時空上被分隔化了(compartmentalized)才得以正確進行和調控。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揭示靜息態基因的染色質結構特徵並提出預測基因轉錄潛能的新方法
    【科技前沿】李國紅/許雪青合作揭示靜息態基因的染色質結構特徵並提出預測基因轉錄潛能的新方法 2020-07-2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科學家闡明機體細胞糖酵解與基因轉錄之間的神秘關聯
    2018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脂肪細胞分化期間,NAD+的合成和消耗或能整合葡萄糖代謝和基因轉錄過程;文章中,研究人員深入闡明了機體中的葡萄糖如何轉化成為脂肪,相關研究或為後期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疾病療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Nature:揭示相分離在神經發育疾病的作用!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由於一種被稱為相分離的機制,細胞具有比以前認為的更多的空間組織。相分離發生在細胞中,當某些分子形成大的液滴狀結構,將液滴內部的物質與細胞的其他部分分離。這些液滴被稱為凝聚物,有助於在特定位置隔離和濃縮分子,並似乎提高了某些細胞功能的效率。
  • 生物物理所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
    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進一步研究發現,IPMK對自噬活性的調控依賴於轉錄因子TFEB的活性。敲減TFEB能夠抑制IPMK敲除細胞中異常增強的自噬活性和增多的溶酶體。TFEB是調控自噬-溶酶體通路相關基因的關鍵轉錄因子,目前已發現多種信號通路通過影響TFEB的磷酸化水平,來控制其入核轉運進而調控自噬。然而,IPMK敲除不影響TFEB的磷酸化和入核水平。
  • ...孫育傑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發文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發表論文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3月1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
  • 2020年1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分析結果表明在人類中,CLDN6轉錄本水平在胎兒胃部、肺部和腎臟組織中較高,但在正常的成年人組織樣本中檢測不到。此外,與之前相一致的是,CLDN6轉錄本水平在諸如睪丸癌、卵巢癌、宮頸腺癌和肺腺癌之類的多種人類癌症中通常較高。而在小鼠中,CLDN6在胎兒器官中廣泛表達,但在產前發生下調,從而導致它在成年小鼠的大多數器官中缺乏表達。
  • 兩篇Science揭示相分離的神奇功能---讓神經元作好準備,讓免疫系統...
    這些液滴的形成是一種被稱為相分離(phase separation)的現象。在過去的十年中,生物學家們已觀察到蛋白和RNA分子在試管中快速地將自組裝成液滴,並且在細胞內發現了液體狀液滴(liquid-like droplet)。但是,這些液滴提供的優勢(如果有的話)並不總是很清楚。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組蛋白上發生甲基化的位點是賴氨酸和精氨酸。
  • MeCP2突變導致相分離發生紊亂進而引起Rett症候群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Rett症候群與X染色體上的甲基化CpG結合蛋白2(MeCP2)基因的突變密切相關。MeCP2有兩個主要的結構功能域,甲基化DNA結合域(methyl-DNA binding domain,MBD)和轉錄抑制域( Transcription repression domain,TRD),甲基化DNA結合域可以結合甲基化的DNA,轉錄抑制域可以通過募集轉錄抑制複合物抑制基因表達。
  • Science 中文摘要 24 June 2016
    Agard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2/6293/1542分子伴侶Hsp90與其協同分子伴侶Cdc37幫助穩定並激活超過半數的人類激酶。但是,這些分子伴侶協助其「客戶」激酶的機制,與為何一些激酶極度依賴Hsp90而與其密切相關的家族成員則無關聯的原因均未知。
  • 研究揭示葉綠體基因轉錄調控的新機制
    轉錄調控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基礎機制。在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會在一些因子的調控下暫時停止轉錄,而在條件具備情況下繼續進行轉錄延伸。這一類精細調控現象被稱為「轉錄暫停」。轉錄暫停已經發現40多年,但是最近才發現植物中也具有轉錄暫停現象。然而,植物中尚未發現轉錄暫停因子,葉綠體中是否存在轉錄暫停現象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