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我對英國經濟有信心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英倫投資客

8月14日,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Andy Haldane在《每日郵報》發表署名文章,表達其對英國經濟的最新看法。

Andy Haldane認為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並不足以與之前的經濟大蕭條相提並論,並且政府史無前例的財政措施,能保護大家免受災難性的損失。

文章中,Andy Haldane特別強調了民眾的信心,對恢復經濟的重要性,也指出疫情不只是給英國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也帶動了線上經濟,加速了產業洗牌。

對於經濟復甦,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也承認,雖然政府一系列刺激政策已經起了效果,經濟在平穩復甦中,但完全恢復尚需時日。

以下是親筆全文,由英倫投資客逐字翻譯,英文附於文末:

作者:AndyHaldane 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 2020年8月14日

我知道,現在英國各地的人都感到焦慮。鑑於持續的悲觀新聞,許多人、許多公司對英國經濟的信心很低,不確定性很高。

新冠疫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對於每個人來說,可能是一場個人悲劇,對整個社會來說,則可能是一場經濟危機。

在封鎖期間,整個英國的經濟活動幾乎在一夜之間崩潰了大約四分之一,這是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跌幅。根據英格蘭銀行的最新預測,到今年年底,失業率將上升至7.5%左右,即約250萬人。

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風險,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中央銀行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財政支持。

在英國,政府已制定了支持計劃,例如工資補貼計劃和企業無息貸款計劃。要知道,英國央行在和平時期並沒有大規模幹預的先例。目前我們已將英國的利率降低至接近零,並另外宣布了3000億英鎊的量化寬鬆計劃。

這種支持就是一個巨大的保障政策,可以保護人們的收入和工作,並降低其借貸成本。沒有這些,我們可能會失去數百萬個工作機會,抵押和貸款的借貸成本將會上升。

未來,英國央行將會繼續為經濟提供支持,直到經濟進入穩定復甦,我們認為,這種保障政策應該要成為人們獲得信心的來源。

另外,我還想提一個對經濟保持謹慎樂觀的原因,那就是英國經濟其實已經在悄悄復甦。

英國的經濟活動並沒有像石頭般墜落。事實上,它已經上升了三個多月,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早。它的恢復速度也遠超預期。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UK is not falling like a stone. In fact, it has now been rising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sooner than anyone expected. It has also recovered far faster than anyone expected.

我估計,在過去三個月中,英國經濟平均每周增長約1%。儘管這依然大大低於疫情之前的水平,但英國很可能已經至少挽回了一半的損失。

拉動英國經濟的主要動力是消費。到6月,零售支出已經恢復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雖然高街店鋪關了,但民眾把錢花在了別的地方。在大街小巷保持安靜的同時,英國的線上消費猛增了70%以上。餐館和酒吧的收入仍然很低,但外賣、電子產品和DIY產品的支出卻猛增。

英國房產和汽車市場也反彈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再次遠超預期。英國央行預計這種復甦將繼續下去。儘管不確定性很大,但我們預計英國下半年GDP將增長20%以上,實現有記錄以來的最快季度增長。

不過,就業市場的恢復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支出和商業信心的回升,失業風險已經有所降低,英國央行的最新預測顯示,失業人數將比三個月前減少約70萬。

正如每天新增的新冠病例一樣,我們面臨的不確定性仍然很高,並且對病毒的擔憂確實存在。

但在這樣的不確定時期,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整天刷屏的壞消息淹沒好的經濟新聞。

人們對未來恐懼,與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而且,如果不加以制止,恐懼將會迅速蔓延。因此在這段時間,銀行和政府提供的保障非常重要。

我們需要認識到正在復甦的經濟勢頭,和我們面前的機遇。

現在是時候換一種方式看待經濟了,比如在挽回一半損失後,我們可以將經濟之瓶視為半滿,而非半空。

畢竟,民眾對經濟的信心也是會傳染的,如果絕大部分人有信心,消費、工作、收入也能良性循環。

在這樣的困難時期,增強對未來經濟的信心,真的至關重要。

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署名文章原文:

ANDY HALDANE,14 August 2020

People right across the UK are feeling anxious. Confidence among households and businesses is low and uncertainty sky-high, not surprisingly given the steady stream of gloomy news.

Covid is a public health crisis and, for many, a personal tragedy. But it is an economic crisis too for many people.

During lockdown, economic activity across the UK collapsed almost overnight by around a quarter, the largest fall for a century. On the Bank of England's latest forecasts, unemployment is set to rise to around 7.5 per cen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or around 2.5million people.

Facing unprecedented economic risks, governments and central banks around the world have provided unprecedented degrees of financial support.

In the UK, the Government has put in place support schemes such as the Coronavirus Job Retention Scheme, or furlough. There is no peacetime precedent for intervention on this scale. The Bank of England has cut UK interest rates to close to zero, along with an additional 300billion of so-called quantitative easing.

This support has acted like a gigantic insurance policy, protecting people's incomes and jobs and reducing their borrowing costs. Without it, many millions more jobs would have been lost and borrowing costs on mortgages and loans would have risen.

The Bank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economy until recovery is well under way, so this insurance policy should be a source of comfort and confidence. And there is a second reason for cautious optimism. The foundations for an economic recovery - a rapid one - are already in place, hiding in plain sight.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UK is not falling like a stone. In fact, it has now been rising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sooner than anyone expected. It has also recovered far faster than anyone expected.

Over the past three months, I estimate the economy has been rising, on average, by around 1 per cent per week. While that leaves activity well below pre-Covid levels, the UK has already recovered perhaps half of its losses.

The motor has been the British consumer. Retail spending had, by June, already recovered its pre-Covid levels.

Facing shuttered shops, people spent their money differently. While high streets remain quiet, online sales have shot up by over 70 per cent. Restaurant and pub takings are still well down, but spending on takeaways, electrical goods and DIY products has rocketed.

The housing and car markets have also bounced back to pre-Covid levels, again far faster than expected. The Bank expects this recovery to continue. While uncertainty is great, GDP is expected to rise by over 20 per cen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 by far the fastest rise since quarterly records began.

The recovery in jobs will take longer. Nonetheless, as spending and business confidence have picked up, risks to jobs have receded too. The Bank's latest forecast suggests around 700,000 fewer jobs would be lost than it expected three months ago.

Uncertainty is still high and concerns about the virus are real, as the pick-up in new Covid cases illustrates.

But, at uncertain times like this, it is important that good economic news is not drowned out by the bad and the ugly.

Fear can be as contagious as the virus itself - and, left unchecked, could all too quickly become self-fulfilling. That is why the insurance provided by the Bank and the Government is so important.

We should recognise the economic momentum already in place and the opportunities that lie ahead.

Having recovered half of its losses, now is the time to see the economic glass as half-full not half-empty. Public confidence is contagious too, generating a virtuous circle of spending, jobs and incomes.

At difficult times like these, boosting confidence about our financial future would reap its own economic reward.

相關焦點

  • 行業分析: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表示數字貨幣會減少負利率的必要性
    11月18日信息,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Andy Haldane認為,數字貨幣會減少負利率的必要性。他是在近日的一次會議上發表這一觀點的,Haldane在會議上闡述了包括央行數字貨幣和私有數字貨幣在內的各種數字貨幣的風險和好處。他指出,「從根本上講,利率的零下限源於支付或接受實物現金利息的能力受到的技術限制,原則上,一種廣泛使用的數字貨幣可以緩解(如果不能消除的話)這種技術限制。」
  • 經濟快速反彈而就業形勢脆弱 英國央行試圖保持平衡
    來源:新浪美股北京時間6月19日消息,英國央行提高債券購買計劃規模以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萎縮,但還保留了一些火力,以防勞動力市場狀況出現比預期更嚴重的惡化。英國央行以8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了政策決議,將債券購買規模提高1,000億英鎊(1,250億美元),同時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的紀錄低點不變。首席經濟學家Andy Haldane主張維持量化寬鬆規模不變。在財政部增加發債以用於經濟刺激方案之際,這項一如廣泛預期的決定將有助於限制政府發債成本。
  • 萬神殿宏觀經濟首席英國經濟學家Samuel Tombs:英國就業表現稍微讓...
    2020-02-18 20:03:49來源:FX168 萬神殿宏觀經濟首席英國經濟學家Samuel Tombs:英國就業表現稍微讓人失望。
  • 英《路透峰會》隨著經濟復甦臨近 各國央行不應鬆懈--英國央行鄧雷羅
    路透倫敦12月4日 -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鄧雷羅(Silvana Tenreyro)說,既然新冠疫苗表明,大流行的毀滅性衝擊可以被縮減,各國央行必須繼續向經濟注入巨量支持。資料圖片:2016年1月,港元、美元、日元、英鎊和人民幣紙幣。
  • 英國央行決議在即:做啥都沒用,一切看脫歐?
    今晚(12月17日)8點,英國央行即將公布利率決議和會議紀要。這是2020年最後一場政策會議,但官員們仍不確定英國能否達成脫歐貿易協議。他們也知道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央行對緩解經濟痛楚也無能為力。經濟學家預計英國央行將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但同時也認為,如果會議召開前確定未能達成脫歐協議,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 英國:320年至今沒出過一位女性央行行長
    近日,安德魯·貝利(Andrew Bailey)被任命為新一任英國央行行長。這一任命得到多數人的歡迎,但也有一些人認為,他有一個關鍵缺點——他是男性白人。圖說:在英國倫敦,人們從通往倫敦金融城的千禧橋上走過。
  • 英央行高管稱英國尚未度過經濟最艱難時期
    新華網倫敦4月22日專電 (記者王建華)據英國《金融時報》22日報導,針對目前認為英國已度過經濟危機最艱難時期的普遍樂觀看法,英國央行高管日前迎頭潑了一盆冷水,提出經濟衰退尚未見底,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復甦將是疲軟和不穩定的。
  • 疫情對英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下圖數據所示,英國4月份經濟萎縮20.4%後,英國央行的行長安德魯貝利(Andrew Bailey)公開發表講話,他將「準備採取行動」幫助英國經濟渡過這次的疫情危機。由於4月份全國都在疫情封鎖狀態中,造成英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月度萎縮。貝利表示,這一數據與央行的預期「非常相符」。
  • 英國央行維穩現行政策,但承認失業率持續上升...
    英國央行利率決議:失業率持續上升的風險仍然存在,經濟前景仍然異常不確定,在政府就業支持計劃解除後,勞動力市場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英國央行利率決議:不打算收緊貨幣政策,除非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在消除閒置產能和實現可持續的2%通脹目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脫歐+疫情雙重壓力,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英鎊或面臨2008年...
    彭博經濟學家稱,一季度形勢將取決於放鬆限制措施的速度有多快。英國政府是不是願意大幅放鬆限制,我們對此深感懷疑,這意味著英國經濟很可能再度萎縮。」貝倫貝格經濟學家上周調降英國明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預測,從5.5%下調至3%,原因是英國實施新的防疫封鎖措施。
  • 英國經濟遭受疫情脫歐雙重打擊
    疫情反彈導致復甦受阻自英政府宣布自3月下旬全面「禁足」之後,本已遭受「脫歐」不確定影響的經濟迅速雪上加霜。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滑19.8%,這是繼第一季度下降2.2%後的連續萎縮,英國經濟由此陷入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面「禁足」雖然姍姍來遲,但成效明顯。
  •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英國央行委員會將就冠狀病毒定期召開會議。負責...
    來源:FX168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英國央行委員會將就冠狀病毒定期召開會議。負責制定利率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將關注供應鏈破壞對經濟需求的影響,包括現金流、金融成本和可行性以及信心影響。負責管理金融風險的金融政策委員會將關注是否存在溢出效應,保羅英國家庭和銀行是否融資困難。負責監管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委員會將考察銀行和保險商的應急計劃,以審核他們是否對相應的破壞做好準備,是否有相應的團隊服務於客戶,如有所需是否可以遠程工作。
  • 紀寶成校長會見英國著名經濟學家Nicholas Stern爵士
    11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會見了學校名譽教授、英國政府經濟服務網絡主席Nicholas Stern爵士。陪同來訪的還有英國駐華大使William Ehrman先生、英國財政部氣候變化經濟學斯特恩報告負責人石鳳女士,以及英國駐華大使館的官員等。
  • 一周前瞻 | 多國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英國「脫歐」還要再談判
    目前,美聯儲保持非常規的寬鬆政策的承諾與立場,綜合之前國際上一系列經濟事件,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對於2021年通貨膨脹的預期,這種預期已引發看跌美元的聲音。ING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我們預計,到2021年,美元將再下跌5%-10%,這是因為美聯儲支持美國經濟走高。」
  • 英國央行:如未能達成脫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
    英國央行表示,疫苗可能會降低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英國近期的前景大致符合委員會在11月報告中的預期,即疫情將對短期支出造成更大的壓力。英國央行強調,如果歐盟貿易談判未能達成協議,英鎊匯率可能會下跌,而且相對於11月報告中的預測,CPI通脹可能會更高,GDP增長可能會更弱,預計明年春季CPI通脹率將大幅上升至目標水平。不過,在通脹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的證據出現之前,英國央行不會收緊貨幣政策。 疫情讓英國遭受了幾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崩潰。
  • 多名FED官員講話 英國央行評估負利率傳導證據 1月11日-17日當周...
    原標題:多名FED官員講話,英國央行評估負利率傳導證據;1月11日-17日當周重要數據及事件前瞻 摘要 【下周重要數據及事件前瞻:多名FED官員講話 英國央行評估負利率傳導證據
  • 一財12月首席調研:信心指數上升,未來經濟壓力有所緩和
    經濟學家們預計到2020年年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為6.96,年底時為6.95。2020年1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0.16,半年來首次高於50線。超過八成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一個月國內經濟壓力將有所緩和。
  • 英國央行意外變更立場 貨幣政策調整為中性
    除此之外,當天英國央行對2017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的調降幅度更是高達20年來之最;卡尼不僅在新聞發布會上直言還將降息,更是重複了其同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Whatever(無論如何)」的句型,表示將不惜一切力促經濟增長。英國央行還表示,大部分委員預計年底前降息至接近零,並將在未來6個月加大購債規模。   但在短短3個月之後,英國央行的「口風」卻大為轉變。
  • 綜述:英國經濟增長加快難掩隱憂
    此外,去年9月至11月,英國失業率降至7.1%,創過去近5年來失業率新低。從這些數據來看,英國經濟的確出現改善跡象,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漸消退。儘管如此,英國經濟仍存明顯隱憂,尚不能讓人過於樂觀,其中主要問題有: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存在不確定性,內外部經濟不平衡的現象明顯,民眾生活成本攀升,這些問題仍將制約英國經濟持續復甦。
  • 英國央行副行長布羅德班特:英國央行傳遞出的信息是將漸進加息等待...
    英國央行副行長布羅德班特:英國央行傳遞出的信息是將漸進加息等待評估經濟的健康狀態是正確的第一季度經濟疲軟部分原因在於暴風雪天氣就我個人而言,在作出5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是毫不猶豫的第一季度英國經濟增速放緩是暫時現象 文/TIER2018-05-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