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意外變更立場 貨幣政策調整為中性

2020-12-15 中國金融新聞網

  計劃趕不上變化。8月才剛剛重回降息「俱樂部」的英國央行,卻在11月議息會議意外將貨幣政策立場後退一大步。11月3日,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致投票決定維持基準利率0.25%和資產購買規模4350億英鎊不變。但在隨後的利率聲明和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的表態中,英國央行不僅完全摒棄了8月時激進貨幣寬鬆的立場,更表示年內可能再降息一次的指引已經「過期」,未來貨幣政策可能轉向緊縮或寬鬆中的任一方向。此番突然「轉身」令市場措手不及,利率決議公布後,英鎊對美元匯率隨即大漲1.4%至1.2476。
  在6月底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引發市場「黑天鵝」之後,英國央行在經過靜默的7月後,迅速在8月推出超級貨幣寬鬆「大禮包」:除了將基準利率削減25個基點至0.25%之外,還增加購買600億英鎊英國國債,將購債計劃擴大至4350億英鎊。除此之外,當天英國央行對2017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的調降幅度更是高達20年來之最;卡尼不僅在新聞發布會上直言還將降息,更是重複了其同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Whatever(無論如何)」的句型,表示將不惜一切力促經濟增長。英國央行還表示,大部分委員預計年底前降息至接近零,並將在未來6個月加大購債規模。
  但在短短3個月之後,英國央行的「口風」卻大為轉變。「英鎊疲軟令通脹上漲速度超預期。」英國央行11月3日表示,這已經對平衡經濟需求產生了「不利影響」。委員們還表示,預計未來一年英國脫歐事宜,給英國經濟帶來的衝擊不會像之前預計的那樣嚴重。8月份降息主要是用以應對脫歐公投風險,預計當天英鎊貶值對通脹的影響是臨時性的,完全通過加息來抵消其影響將使得成本過於高昂,但之前年內可能再度降息的指引已經「到期了」。英國央行還表示,對於經濟前景的變化,貨幣政策可能向緊縮或寬鬆任一方向作出回應。
  同時,與8月大幅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不同,11月3日,英國央行對今明兩年的英國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都有所上調。具體而言,英國央行預計,2016年和2017年英國GDP增長將達到2.2%和1.4%,8月份這兩項的預測值增長為2.0%和0.8%。同時,英國央行預測還顯示,通脹率未來一年內將達到2.72%,通脹率未來兩年內將達到2.70%,通脹率未來三年內將達到2.49%,這三項數值預測均高於8月份時的預測值。不過,對於有關「何種程度的通脹數值會被認定為通脹風險過高」的提問,當天卡尼拒絕回答。
  客觀而言,從過去幾年貨幣政策來看,英國本次貨幣政策立場回調雖令人感到意外,但也算是情理之中。英國央行早先一直是與美聯儲並肩的全球加息陣營中的「後備軍」,由於英國內經濟復甦勢頭較好,在2014年和2015年間,市場還曾一度傳出英國央行或將早於美聯儲加息的猜測。但即便如此,在去年年底美聯儲率先開啟近10年來首次加息之後,英國央行的加息卻仍舊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大爆冷門之後,迫於突發事件以及不確定性風險大幅拉升,英國這個原本處在加息陣營中的「後備軍」才義無反顧地投入降息陣營。
  與此同時,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鎊大幅貶值,這已經引發多方關注和擔憂。而8月以來英國央行以及卡尼力撐貨幣寬鬆表態,讓市場對英國央行加碼貨幣刺激的預期居高不下,這反而更進一步加大了英鎊下行壓力。卡尼近來頻頻對英鎊貶值表態。他認為,英鎊近幾周的貶值「相當明顯」,央行無法忽略英鎊下跌對通脹的影響。他還表示,11月英國央行的議息會議「毫無疑問」將會把英鎊的疲勢納入考量範疇。
  不過,在11月3日被問及如果英鎊加速下滑,英國央行是否會出手幹預匯市的問題時,卡尼並沒有直接排除這種可能。資料顯示,自從1992年以來,英國央行一直沒有幹預匯市用以支持英鎊。「匯率並不是我們的政策目標,通脹才是。」他說。「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對匯率不關心。我們關心的是,匯率波動的原因以及在其它因素作用下將如何影響經濟和通脹。」
  經濟學家表示,11月英國央行政策立場的變更,表明相比之前,英國央行未來降息機率大幅下滑,但這並非意味著英國央行會立即轉入加息的「軌道」,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只是更趨中立。在英國脫歐不確定性風險仍存之下,保持中立的立場將有助於英國更靈活地應對經濟和通脹數據的變化。

相關焦點

  • 央行將維持貨幣政策中性立場
    與2008年次貸危機後政府上馬4萬億投資、貨幣政策進行大幅放鬆不同,如果這次穩增長更多的是局部定點政策,則貨幣政策也無需全面性放鬆來進行刺激。事實上,去年三季度貨幣政策也並沒有明顯放鬆,甚至通過鎖長投短的政策實現了適度偏緊。
  • 2020年全球央行年會探討貨幣政策框架調整
    文章梳理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為平均通脹目標制的具體內容,及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框架調整的趨勢,並嘗試總結了相關討論的觀點。8月27-28日,2020年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召開,各央行代表及學界人士圍繞「展望未來十年:對貨幣政策的影響」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易綱:中國貨幣政策總體保持穩健中性 利率走廊機制正在構建
    貨幣政策方面,易綱行長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總體保持穩健中性,並採取了多方面措施完善貨幣政策框架。貨幣政策工具不斷豐富,貨幣政策調控框架正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利率走廊機制正在構建。
  • 國泰君安: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將持續至明年二季度
    本篇報告提出金融周期下半場第一個階段—「中性偏緊」貨幣政策小周期將持續18個月左右,即到明年二季度或將看到其向「中性」回歸  摘要   1、「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基調將持續至明年二季度  (1)從信用擴張周期來看:2009年後的金融周期包含三個商業銀行信用擴張周期
  • 淺談央行數字貨幣的運營體系及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三是避免了金融脫媒,如果採用單層運營體系,老百姓會將一部分銀行存款直接兌換成數字貨幣,整個銀行體系資金會減少,導致社會融資成本提高,這相當於中國人民銀行直接參與了與商業銀行的競爭。此外,央行數字貨幣不預設技術路線,堅持技術中性的原則,即採用的是混合技術架構。
  • 約翰·威廉士:全球低利率,別只怪貨幣政策
    低通脹、平坦的菲利普斯曲線、大量央行貨幣供給、高水平的債務……這是貨幣政策運行環境的"新常態"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目前的貨幣政策環境會不會持續下去?會不會隨著時間推移對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威脅? 約翰·威廉士: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目前的利率水平很低,甚至是負利率。許多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都很低,政府債務率處在高水平。這是否意味著新常態?
  • 當央行說一個貨幣政策的表述的時候他在說什麼?如何解析貨幣政策的...
    摘要央行的貨幣政策表述並非諱莫如深,然而,要能正確解析背後的含義,也非易事。還是讓我們把從2012年來所有重要的貨幣政策表述,以及結果給羅列一下吧。正文每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對第二年的經濟政策定下基調。
  • 杜金富姜建清出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
    網易財經9月17日訊  國務院辦公廳17日發布關於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通知稱,央行副行長杜金富、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將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 疫情後央行貨幣政策怎麼辦?
    一方面,有人高喊「拿掉豬,全是通縮」,貨幣政策不能被一頭豬困住,呼籲央行降息降準;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CPI不低了,要警惕通脹風險,不可放水。客觀而言,兩方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只是一半的道理。央行知道這一點,所以它很糾結,很為難。當家的難處,只有當家人知道。當然,那些各說一半道理的人可能也知道,只是沒有或不想說另外一半。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孫國峰認為,「當更低的經濟增速是因為潛在產出下降(potential output),而不是產出缺口擴大,那麼過度刺激性的宏觀政策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失衡。」他稱,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
  • 歐央行政策會議紀要:確認經濟復甦高開低走 強調「十二月會議」視...
    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北京時間周四晚間,歐洲央行公開十月政策會議紀要,展現了歐洲貨幣當局對金融市場狀況、國際經濟環境的評估和政策考量,同時對疫情重燃後的經濟不確定性提出了明確警告。基於下行通脹意外和當前能源價格的預期軌跡,整體通脹可能會低於九月會議的預期,歐央行目前預計通脹到2021年初將保持負增長。雖然目前採取的貨幣政策在穩定金融市場和支持家庭、企業融資方面仍然有效,但最新的數據顯示增長動力的放緩更為嚴重,潛在的通脹動態也在減弱,同時諸如地緣政治等風險則呈現明顯增加態勢。
  • 央行重提「總閘門」後,貨幣政策應關注哪些方面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措辭較前期有所調整,釋放了政策淡出的信號。
  • 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2020年11月27日 23:10作者:紅刊編輯部 摘要:近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 細說數字人民幣|央行數字貨幣能否有助於解決貨幣超發問題?
    由於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不會強化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這樣就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DC/EP(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回籠的環節,對貨幣體系影響是中性的。另外,一部分存款變成DC/EP的話,會有一些貨幣緊縮效應,但效應規模不會很大,央行貨幣政策很容易對衝。」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對澎湃新聞說道。
  •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制定者Gertjan Vlieghe警告說,將黃金價格視為...
    英國央行Vlieghe稱黃金是糟糕的通脹預測指標;①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制定者Gertjan Vlieghe警告說,將黃金價格視為通貨膨脹的預測指標是一個「糟糕的主意」;投資者今年紛紛追捧黃金,從而導致金價上漲30%,因為外界猜測全球政府為抵制冠狀病毒的衝擊而投入巨資將推高通脹;② 但身為前德意志銀行債券策略師的Vlieghe周三對英國議員們表示,創紀錄的金價
  • 埃及央行成立貨幣政策委員會
    埃及《每日新聞》1月12日消息:埃及央行宣布成立貨幣政策委員會(MonetaryPolicyCommittee,MPC),由央行行長TarekAmer領導,成員包括兩位副行長GamalNegm和RamiAboulNaga,以及董事會的三名成員,即金融監管局局長MohamedOmran
  • 歷數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發明的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無疑在本輪救市政策裡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金融危機後,全球主要央行創造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2)特點:歐央行推出的兩輪LTRO操作,固定利率無限額提供流動性是的歐央行針對危機做出的重大調整,意味著歐央行不再主動控制向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數額,而是由銀行根據資金需求及所持抵押品規模來自行決定。
  • 英央行或進一步減慢購債速度 多國央行或放緩貨幣政策寬鬆步伐
    英央行或進一步減慢購債速度 英國央即將於6日舉行貨幣方針會議,估量也將堅持處於前史低點的利率不變。 估量英國央行終究會下調有用下限和擴展量化寬鬆的規劃,但這可能在年末前後發布,或者是在11月英國央行發布的季度方針陳述中宣告。 在6月貨幣方針會議上,英國央行貨幣方針委員會堅持利率不變,但隨著金融商場活動性問題的緩解,該委員會還將債券購買速度從之前的每周135億英鎊減至約每周60億英鎊。
  • 央行再次超量續作「麻辣粉」 明年貨幣政策如何走?
    12月1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12月7日和16日兩次MLF到期的續做)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由於本月共有6000億MLF到期,因此,本月的超額續作共淨投放MLF3500億元。
  • 李超:貨幣乘數破7後的貨幣政策路徑選擇
    ,貨幣乘數過高,在貨幣政策收緊初期,往往基礎貨幣收緊會超預期,但基礎貨幣收緊在銀行流動性分層下較難持續,貨幣政策收緊第二階段為壓降貨幣乘數,提高準備金率較難,主要為壓降貸款規模。保就業目標即將完成需高度關注央行將首要目標切向金融穩定而收緊穩健的貨幣政策可分為4類:略寬鬆、略緊縮、中性、靈活適度,由於我國央行最終目標比較多,在判斷貨幣政策取向的時候只能抓主要矛盾,隨著國內、國際經濟背景的變化,對央行最終目標的重要性進行排序,來判斷央行當前最關注的邏輯,從而判斷其貨幣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