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讀史雜記:關於南懷仁《坤輿圖說》

2021-02-22 北京觀瀾書院

【簡介】

《坤輿圖說》二卷,清初來華耶穌會士南懷仁撰。

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耶穌會士,比利時地區人。

[何按:舊說南氏為比利時人。但是他的生活年代,比利時與義大利地區都未成為獨立國家,包括比利時的低地國家當時隸屬於西班牙帝國。所以南氏與利瑪竇、湯若望都應為西班牙帝國人。西班牙王時為教皇的世俗君主代表,耶穌會是天主教的秘密情報與傳教組織。來華耶穌會士都是為其服務的間諜也。]

17歲(1641),入天主教耶穌會初學院。1657年,隨同衛匡國(M.Martini)神父至中國,抵達澳門耶穌會神學院從事傳教活動,經歷多舛。

1660年被明帝崇禎調往北京幫助年事已高,欽天監監正湯若望神父從事歷算工作。

1669年清帝順治降旨令南懷仁任欽天監一職。1675年,南懷仁因修復湯若望所制大炮火器,幫助清軍平叛吳三桂之亂,而蒙受清帝信任。

南懷仁精通天文、地理、西洋經算之術,常入宮為康熙師,特旨加工部右侍郎,卒諡號勤敏。

康熙十三年(1674),南懷仁為康熙皇帝繪製《坤輿全圖》並獲準雕版印刷。

該圖採用經緯法進行繪製,繪有亞細亞州(亞洲)、歐羅巴州(歐洲)、利未亞州(非洲)、墨瓦臘泥加州(南極洲)、亞墨利加州(南北美洲)五大洲,大東洋、大西洋、小西洋、北冰洋四大洋,及其山脈、河流、動物等。

為解釋《坤輿全圖》,南懷仁撰《坤輿圖說》。

《坤輿全圖》和《坤輿圖說》內容被清代多部著作所引用。《坤輿全圖》中所繪動物的畫像以及解釋被收入《石渠寶笈》續編中的《獸譜》。《坤輿圖說》內容被王士禎《居易錄》、紀昀《河源紀略》和《閱微草堂筆記》、阮元撰《疇人傳》、《八千卷樓書目》、丁日健《治臺必告錄》、方濬師《蕉軒隨錄》等文獻引用。

【南懷仁其人】

費迪南·韋爾比斯特(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年),中文名南懷仁,字敦伯,又字勳卿,西班牙帝國比利時地區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

他於1659年到達中國,起初在陝西傳教。

1660年奉召入京參與修歷。

康熙八年(1669年),南懷仁特命治理曆法,授欽天監監正、太常寺卿,又加通政使司通政使等職。

康熙十三年(1674年),他與蔣友仁(法蘭西地區耶穌會傳教士米歇爾·伯努瓦的中文名,Michel Benoist,1715-1774年)仿明末利瑪竇(Matteo Ricci)所繪之坤輿萬國全圖,刊印成屏風式世界地圖,稱為《坤輿全圖》。

隨後又與蔣友仁刊印此書,即《坤輿圖說》,分二卷,以作說明。上卷論述自然地理,地體之圜,地月關係、南北兩極、地震、山嶽、海水之動、潮汐、江河、氣行、風、雲、雨、四元行之序並其術、人物等十餘章。下卷載國外諸國城池山川風土物產,分亞細亞、歐羅巴、利未亞(即非洲)、南北阿墨利加(美洲)五大洲,附珍禽異獸圖說25幅,而終之以西洋七奇圖說,及其與人文地理之關係,頗可增廣當年國人之「異聞」。

死後獲諡「勤敏」,為在中國任官西洋傳教士中身後唯一有諡號者。

【版本】

《坤輿圖說》,梵蒂岡圖書館藏有二種。一系清康熙年間刻本(書號為R.G.Oriente-III229,3-4),另有殘卷一冊。

南懷仁云:「坤輿圖說者,乃論全地相聯貫合之大端也。如地形、地震、山嶽、海潮、海動、江河、人物、風俗、各方生產,皆同學西士利瑪竇、艾儒略、高一志、熊三拔諸子通曉天地經緯理者,昔經詳論。其書如《空際格致》《職方外紀》《表度說》等,已行世久矣。今撮其簡略,多加後賢之新論,以發明先賢所未發大地之真理。」

其書分上、下兩卷,上卷主要敘述一般的自然地理知識概念,分十五篇,如」坤輿圖說「篇,對地球形狀、大小、赤道、南北回歸線、氣候帶、經緯線等等,都有說明。

下卷主要是介紹五大洲及各島的地理知識。

卷末除了《坤輿全圖》地圖中的珍禽異獸之外,還附有《七奇圖說》,即所杜撰之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圖像與文字。

《坤輿圖說》的版本,除上述梵蒂岡藏本外,還有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康熙時期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清錢熙祚等輯叢書「指海」本,臺北藏清道光年間內閣學士李文田手批手抄「指海」本《坤輿圖說》,東京大學圖書館藏日本嘉永七年(1854)池田生抄本,日本文公書館藏江戶時代寫本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坤輿圖說》·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南懷仁撰。

懷仁,西洋人。康熙中官欽天監監正。是書上卷自《坤輿》至《人物》,分十五條,皆言地之所生。下卷載海外諸國道裡、山川、民風、物產,分為五大州,而終之以《西洋七奇圖說》。大致與艾儒略《職方外紀》互相出入,而亦時有詳略異同。

案東方朔《神異經》曰:「東南大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並高千裡,腹圍(案此下當有腹圍之裡烽,原本脫佚,今姑仍之)自輔天初立時,使其夫婦導開百川。嬾不用意,謫之並立東南,不飲不食,不畏寒暑。須黃河清,當復使其夫婦導護百川」云云。

此書所載有銅人跨海而立,巨舶往來出其胯下者,似影附此語而作。

又《神異經》曰:「北方層冰萬裡,厚百丈,有磎鼠在冰下土中焉。形如鼠,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云云。此書記此物全與相合。

又周密《癸辛雜識》曰:「西域有沙海,正據要津。其水熱如湯,書影不可嚮邇。此天之所以限華夷也,終古未嘗通中國。忽一日有巨獸浮水窒,其骨長數十裡,橫於兩涘,如津梁然。骨中有髓竅,可容並馬。於是西域之地始通中國。謀往來者每以膏油塗其骨,懼其枯朽而折,則無復可通故耳」云云,此書記此事亦全與相合。

疑其東來以後,得見中國古書,因依仿而變幻其說,不必皆有實跡。然核以諸書所記,賈舶之所傳聞,亦有歷歷不誣者。

蓋雖有所粉飾,而不盡虛構。存廣異聞,固亦無不可也。

(2021-02-02)

相關焦點

  • 老何讀史雜記:沒有本體語言文字的印度
    老何讀史雜記:沒有本體語言文字的印度  印度在歷史上沒有形成統一國家、統一民族、統一文化。因此也一直沒有言同語,書同文,自英國殖民時代以來到現在,一直使用英語英文作為國語和標準文字,但也只是非常少數的一個精英階層會使用英語。
  • 《坤輿全圖》:融匯中西的傳世珍寶
    最近,在《坤輿全圖》刊行340多年後,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坤輿全圖·坤輿圖說》一書。這意味著《坤輿全圖》將化身千百,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在有助於保存和傳播的同時,為更多的專家學者認識、了解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 朱坤明:吸引南懷仁等世界上的科學家來到中國,康熙御賜諡號勤敏
    說起清朝,皇太極、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還是很有作為的,文治武功,南懷仁、湯若望等科學家把西方先進的天文和鑄炮技術帶到中華大地,這一點還是要予以肯定。只要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是在科技強國、科技強軍的戰略目標上勇往無前,做出貢獻的皇帝和大臣都是了不起的。
  • 稀世珍品《坤輿全圖》彩色版整理出版
    本報訊(記者王洪波)河北大學出版社《坤輿全圖·坤輿圖說》1月10日在京首發。     《坤輿全圖》是康熙甲寅年(1674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繪製的中文版世界地圖。這幅地圖有彩色版和墨色版兩種版本,其墨色版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國會圖書館等有收藏,而河北大學圖書館藏《坤輿全圖》是河北大學的前身天津工商大學在1925年發現之後購買的,可能是海內外僅存的一幅彩色版,是一件稀世珍品。
  • 臺北故宮藏17世紀《坤輿全圖》亮相,以中國為本位的世界觀
    臺北故宮以此圖為基礎,設計了「南懷仁的坤輿世界」AR互動裝置,配合展出當時人們做的動物觀察筆記《坤輿圖說》,並由臺北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相關聯的動物標本。讓觀眾透過AR遨遊17世紀人類認知的世界,發現古人對未知動物天馬行空的想像並與動物的真實樣貌並陳對比。地圖的繪製技術日趨成熟,也幫助了航海活動發展,清嘉慶皇帝開始(19世紀)有一種古帆船一度叱吒中國東南沿海,他是同安船。
  • 兒童鏡架別湊合,看老何怎麼選
    老何最近總是能看到關於鏡框選擇的視頻。大部分都是在說:方臉選圓的、圓臉選方的重複的內容翻來覆去的說。老何只想說,好看不就完了麼。有什麼可推敲的。 那今兒老何說點有用的,家長比較在意的問題--《孩子的鏡框怎麼選》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視力非常重視,去醫院驗光,散瞳那是最基礎的。
  • 國寶《坤輿萬國全圖》,看看明朝人眼中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他和明朝科學家李之藻聯手繪製《坤輿萬國全圖》。 《易經》中稱「坤為地」,古代將地圖稱為「輿圖」,顯然「坤輿」有著特殊的含義。《坤輿萬國全圖》長380cm,寬192cm,採用了16世紀最流行的橢圓投影繪製法。利瑪竇改變了歐洲居中的傳統地圖格局,以東經170°子午線為中心繪製。這樣的話,中國所在的東亞正好居於地圖中央。
  • 關於天文與坤輿萬國全圖
    關於坤輿萬國全圖,我剛剛思考到三條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先放出來看看。這幾天有空再詳細寫文章。
  • 【新大陸輿圖故事】(1)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人,原來並非哥倫布
    作者查閱了大量歷代輿圖,對「輿圖」的詞源作了深入研究,並從查詢、搜索公元1001年前北歐海盜萊夫·埃裡克松的探險航行等一系列有關史料入手,對輿圖的歷史故事及有關文獻資料作了篩選、甄別和梳理,圖文並茂地向讀者展示了世界和中國地圖的發展歷史,包括最早的文蘭地圖、萬曆年間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引進西方地圖製圖方法等。
  • 坤輿萬國全圖: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
    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員告訴雅昌藝術網:「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就是地的意思,輿的本意是車底座,延伸為承載萬物。古人把地圖成為輿圖,《坤輿萬國全圖》也就是今天所謂的世界地圖。」和利瑪竇所繪《坤輿萬國全圖》是有很大差別的。」「《坤輿萬國全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並且考慮到中國人的接受度,把中國儘量放在了世界中間。該圖對於中國地理的描繪是極其詳盡的,李之藻增補了大量關於中國的地理信息,超出對於其他國家的描繪,對於中國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詳細標註,地圖還描繪了中國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黃河、長江,詳細表現了其發源地、流經的省份。
  • 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歐洲人是從中國學的經度知識嗎?
    成一農在《「非科學」的中國傳統輿圖:中國傳統輿圖繪製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中談及中國人對經緯度的認識和測量時說道:「正如李約瑟所說,中國古代確實很早就掌握了測量經緯度的基本方法(雖然測量經度的方法直至近代才逐漸完善),而且至少在唐代就進行了一定範圍的經緯度測量工作,在元代也進行過『四海測驗』,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兩次測量工作,都是為了編訂新的曆法(分別為《大衍曆》《授時曆
  • 最大古地圖《福建輿圖》系國寶級古籍 與收復臺灣有關
    蘇品紅研究員介紹,《福建輿圖》是首批進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國寶,現為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為啥古代人­  將地圖稱輿圖­  輿圖是中國古代對地圖的稱呼。輿的本意是指車廂,後引申為大地,所以表現大地的圖畫被稱為「輿圖」。古代政區輿圖是行政管轄權力的象徵,反映了國家對地理區域的認識,它最重要的功用就是明晰版圖和疆域沿革。
  • 我只是一個農民——記基層公務員老何的廉潔故事
    老何是一名五十多歲的基層公務員,負責個體戶註冊登記、消費維權等,他的廉潔故事在周邊鄉鎮都有所傳頌,尤其是他對家人親屬防腐清廉的嚴格要求更是讓人信服。老何是家裡唯一一個讀過書的孩子,畢業後他回到農村,紮根基層。
  • 老何高分化學:十字交叉法的運用
    老何解釋道:「凡是能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組a1X+a2X=a(X+Y)來求解的命題,即二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此方法解題。十字交叉法其實就是把乘除運算轉化為加減運算,能在我們計算時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是解題時一定要注意交叉量的含義,尤其要注意在知道質量平均值求體積或物質的量的比時。其中,a為a1和a2的平均值,在計算過程中要遵循守恆的原則。」
  • 周代焌「地貌.輿圖.穿越劇」穿越窺探臺灣地貌變遷
    2020年藝術家周代焌於尊彩藝術中心舉辦之「地貌.輿圖.穿越劇—周代焌個展」於本年度11月7日至12月13日間展出。周代焌《遙控地景》,壓克力、畫布,80×120cm周代焌《補子中的風景》,壓克力、畫布,116.5×90.5(左) 45×116cm(右)藝術家於此次的個展準備期間參照了許多關於臺灣地貌形象的文本,包括《康熙臺灣輿圖》在內的清時期臺灣輿圖,採納其上的符號及清治輿圖對於地貌描繪的觀念
  • 自媒體時代,我們應該怎麼讀史?
    讀史就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迷霧驅散,發現歷史的真相,這才是正確的讀史態度。  前段時間「非常歷史」推送了《朱德的扁擔》一文,關於朱德的扁擔上刻的什麼字,文中說:1950年代小學課文上是「朱德記」,1990年則變成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這個糾錯是幾個當事人幾十年後共同努力回憶並認真討論完成的。雖說這不是一個原則性的錯誤,但這是一種態度,一種對歷史負責任的求真態度。
  • 梁啓超:讀史的方式
    總括起來說:就是從前有價值,現在無價值的,不要把它輕輕抹殺了;從前無價值,現在有價值的,不要把它輕輕放過了。 嚴格說起來,中國過去的歷史,差不多以歷史為個人活動的模範,此種特色,不可看輕。看歷史要看他的影響,首當其衝者就是個活動。亦可分為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