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讀史雜記:沒有本體語言文字的印度

2021-02-07 北京觀瀾書院

老何讀史雜記:

沒有本體語言文字的印度


  印度在歷史上沒有形成統一國家、統一民族、統一文化。因此也一直沒有言同語,書同文,自英國殖民時代以來到現在,一直使用英語英文作為國語和標準文字,但也只是非常少數的一個精英階層會使用英語。


  印度民眾的日常語言極其混亂複雜。使用印地語的主體族群人數較多,但也僅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他人則說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卡納達語等不同語言。


  印度歷史上沒有統一文字。一些小眾族群使用不同的特殊文字。古代的梵文究竟是來自印度還是來自波斯或者印度河下遊的巴基斯坦,始終沒有定論。但是毫無疑義的是,梵語不是南亞印度人的古代文字,也沒有被印地統一使用過。


  歷史上,印度穆斯林使用的烏爾都語文字從右向左書寫,泰米爾文則從上向下讀。


  在英國人控制印度之前,印度的主宰者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遊牧民族,最早是波斯人,突厥人,後來是蒙古人和突厥—蒙古人。


  自10世紀前後開始,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遊牧民族來自伊朗高原或者中亞地區,策馬南下,徵服了印地的土著人,先後建立了德裡蘇丹國,帖木爾帝國和強盛的莫臥爾王朝。


  波斯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等外來遊牧民族統治印度地區近千年,因此在宮廷、軍隊、各省總督官府通用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


  大航海時代以後,歐洲人開始登陸印度,與莫臥爾權貴往來通商。他們與印度人的交往也是通過波斯語。


  波斯語作為印度官方語言的統治地位一直維持到1837年。在印度徹底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英語也正式成為官方工作語言,殖民政府和法院文件必須用英文書寫。


  出人意料的是,印度本土的民族主義者歡迎這個舉措。因為,以英語取代波斯語是以一種外語取代另一種外語,並不值得傷心,而且客觀上有益無害。


  印度是語言情況最為複雜的國家之一。由於族邦眾多,印度號稱「千語之國」。


  據1961年建國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曾經統計出民間大大小小的方言共有1549種。據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統計結果,印度超過百萬人口使用的語言有30種,超過1萬人使用的語言有122種,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各種小族眾使用的方言。


  印度獨立後憲法規定的官方語言有14種,以英語為官方通用語言(1950)。目前印度的憲法承認兩種全國性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此外還承認21種地區性官方語言。而作為母語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印地語,約佔總人口數的40%,而其他母語人口佔總人口超過1%的語言有:


  孟加拉語(8%)、泰盧固語(7%)、馬拉提語(6.9%)、泰米爾語(5.9%)、卡納達語(5.4%)、烏爾都語(5.1%)、古吉拉特語(4.5%)、馬拉亞拉姆語(3.2%)、奧裡亞語(3.1%)、旁遮普語(2.8%)、博多語(1.3%)、阿薩姆語(1.2%)、邁提利語(1.1%)。


  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代,少數知識分子、企業家、政治家接受西式教育,學會了英語,但他們僅佔這個國家人口的3%,是社會階層高累的金字塔上的頂尖人群,精英中的精英。


  英國殖民者託馬斯·巴賓頓·麥考利是19世紀一個臭名昭著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但是他學識豐富,曾在英屬印政府任高職。他確定了以英語為印度官方標準語,全力推行英語和英國文化,規定英語和西式課程是印度教育的主要課程。


  麥考利曾經說:「要在印度國內培養一批精英,他們有著印度人的血統和膚色,頭腦裡裝的卻是白人的品位、思想、道德和才智。」


  1835年,英國在印度頒布教育法,以英語教學的學校數目為重點,東印度公司在本地招收僱員,優先錄取會說英語的印度人。


  那些接受了英式教育的開明印度教徒,通過文官考試錄用,躋身軍事、財政、司法等部門,淘汰了說波斯語的傳統穆斯林精英階層。這些穆斯林的後裔現在主要生活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中。


  多數印度人不識字。據印度官方統計,印度文盲率高達84%。


  印度最下層社會存在一個世世代代不能翻身的賤民階層。2017年,官方統計「賤民」人口超過三億,賤民沒有基本人權,更沒有文化知識。


  沒有本體語言文字的古印度怎麼會有獨立強大的古文明?這個關於古印度文明的神話實際是英國人製造的。


  英國人製造印度古史和偽文明的目的,是為了清除波斯、蒙古、突厥及伊斯蘭統治印度時期的歷史影響,為鞏固英國殖民文化服務。


  【西方偽史和印度偽史的重要製造者麥考利】



  託馬斯·巴賓頓·麥考利(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1800-1859),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殖民者、歷史學家、政治家。改宗猶太人。


  1800年10月25日出生于勒塞斯特郡一個蘇格蘭貴族之家,1822年在劍橋大學研習法律。1830年任議會議員。


  1834-1838年赴印度,任英國東印度公司最高理事會執事。在印期間,主持制訂印度刑法典和教育改革,規定以英語作為印度教育的唯一官方語言。同時主持編制印度偽史。


  1839-1841年任英國陸軍大臣,力主發動侵華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後臺策劃與指揮。


  1847年後退出政界,從事寫作,製造了一系列關於西方的偽歷史。其著作包括包括多卷邊本英國偽史:《自詹姆斯二世和威廉三世即位以來的英國史》(即多卷本《英格蘭史》),羅馬偽史《古羅馬敘事詩》,以及闡述其歷史政治哲學的論集《歷史和批判文集》等。


  麥考利的歷史哲學認為:歷史觀念必須服從國家利益。應當用歷史來論證自己的政治主張;強調歷史著作必須能吸引讀者。為了收到效果,可以犧牲歷史的真實性。


  1857年因其著作的廣泛影響力,被女王封為羅斯利男爵,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因文學成就而獲貴族爵位者。1859年12月28日去世。


  麥考利的《英國史》是一部名著。記述英國自1685年詹姆斯二世即位至1702年威廉三世逝世17年間的歷史,實以「光榮革命」為中心,記述關於這一事件過程及其前因後果。


  麥考利認為英國歷史是沿著合法的、尊重歷史傳統的和平道路前進的,矛盾往往通過改良和妥協而得到解決,適當的讓步「可以糾正一切,調解一切和保持一切」。


  「光榮革命」是最成功的政治妥協,是英國歷史的「最後一次革命」。他呼籲英國維護現存制度,擴大大英帝國的影響。他還研究英國向印度擴張的歷史,寫了多篇關於印度的論述。


  英國歷史學在麥考利影響下,19世紀中後期進行了一系列西方和東方偽歷史的大規模塑造。


  (2020-05-20)


相關焦點

  • 老何讀史雜記:關於南懷仁《坤輿圖說》
    卷末除了《坤輿全圖》地圖中的珍禽異獸之外,還附有《七奇圖說》,即所杜撰之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圖像與文字。《坤輿圖說》的版本,除上述梵蒂岡藏本外,還有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康熙時期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清錢熙祚等輯叢書「指海」本,臺北藏清道光年間內閣學士李文田手批手抄「指海」本《坤輿圖說》,東京大學圖書館藏日本嘉永七年(1854)池田生抄本,日本文公書館藏江戶時代寫本等。
  • 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研究——內蒙古大學兩名教授談發展語言文字事業
    「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語言具有交流的功能。現在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語言的交流功能。」「語言是資源,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是人與人之間主要的交際工具。系統學習和深入研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對發展語言文字研究事業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使用價值。」
  • 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的學習研究——內蒙古大學兩...
    「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語言具有交流的功能。現在國家推廣通用語言文字,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語言的交流功能。」「語言是資源,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是人與人之間主要的交際工具。系統學習和深入研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民族語言文字,對發展語言文字研究事業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使用價值。」圍繞發展語言文字事業,內蒙古大學教授、內蒙古大學蒙古國研究中心主任白音門德,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達胡白乙拉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白音門德說,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
  • 印度國內遊=國際遊?印度官方語言到底是啥?
    因為,印度不同邦的官方語言相差巨大,不僅說起來不同,文字也完全不一樣。     新的語言爭論但是,有關印度官方語言的爭論並沒有因為「印地語被推選為印度官方語言」的決定而停止大多數印度人在宗教層面都認同印度教,他們將以波斯文字書寫的烏爾都語看作是穆斯林語言。在印度獨立之前,穆斯林支持將烏爾都語繼續作為印度官方語言,但是印度教徒顯然支持印地語。
  • 在遠古時代,「日本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在遠古時代,「日本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早在江戶時代,已有學者通過日語和周邊民族語言的比較,調查了解日語語系,探究日語的源流。例如,新井白石和藤井貞幹就曾指出,日本語和朝鮮語相類似。明治以後,語言比較進一步展開,並形成了4種較有說服力的觀點:1.日語屬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特別是屬於阿爾泰語。2.日語和同屬於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的朝鮮語關係密切。3.日語和南方語系關係密切。4.日語是從阿伊努語分離出來,即源於阿伊努的語言。上述第4種論說,即認為日語和阿伊努語存在親緣關係的論說的主要倡導者,是被稱為「阿伊努之父」的J.巴切拉。
  • 《宇宙萬有本體論》(一)文字視頻合輯
    我們要了解釋迦牟尼說法一定要了解那個根性是什麼,其實往生極樂世界哪裡是釋迦牟尼佛講的,說都是童男身,因為印度當時候種族非常的歧視,女人根本就是人家看不起的,為了讓女人起信心,釋迦牟尼說,那邊沒有男女之分別,為什麼,都是平等的,這樣女人大家都要去,我生長在印度被人家瞧不起,往生極樂世界後都是眾生平等,都是童男身,那我當然要去,釋迦牟尼佛說法真是智慧。看到印度當時候他就講極樂世界是怎麼樣怎麼樣子的。
  • 【老何師說】無法替代的愛 ——《爸爸的16封信》閱讀推介
    閱讀林良先生的文字,像極了在冬日裡的火爐邊取暖。眼見得爐中的火苗低低矮矮地跳躍,平緩而持久不斷地傳遞來溫暖,直到身體,整顆心都暖起來,最後,靈魂都被溫暖,被照亮。請不要試圖尋找那些我們慣常欣賞的文字風景,林良的文字沒有波瀾壯闊的起伏跌宕,也沒有綺麗曲折的迂迴百轉。平平常常,素素淡淡,就像品質優良的水存在唇齒之間,你不能牛飲殆盡,你可以含住,琢磨再琢磨,會品出甜來。
  • 世界史: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語言是人們相互間傳遞信息的符號體系,通過聲音符號與書寫符號加以表達。人類的語言大體經過單音節語、無文字符號的分節語、有符號的分節語三個階段。他們的語言有眾多具體概念,卻僅有很少量的抽象概念,如樹、鳥、魚等,完全沒有更大的概括性詞彙,如生物、動物等,反映人類在新石器時代還處於比較幼稚的原始思維狀態。但所有族群都不同程度地擁有關於人類起源的圖騰傳說,這些傳說世代相傳,表明史前人們有群體記憶的強烈意識。
  • 語言文字
    [11]    從文字的體系和字母的形式來看,我國的文字從文字類型上看有意音文字、音節文字、表意文字,從字母文字體系上看有古印度字母、回鶻文字母、阿拉伯字母、方塊形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形式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的幹部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的調查和研究(1)
    (一)國家與語言使用的關係世界上有170多個國家,六七千種語言,比如非洲使用上千種語言,亞洲將近50個國家,有1000多個民族和種族,使用的語言數以百計,印度和中國使用的語言最多,印度有幾百種,中國大約有上百種,使用的語言分屬漢藏、南亞、阿爾泰、馬來—玻里尼西亞、達羅毗荼、閃米特—含米特、印歐等各種不同的語系。世界上語言之紛繁可見一斑。
  • 自媒體時代,我們應該怎麼讀史?
    所以,後來從來沒有和人聊起過這本書裡的故事,更不敢對書中的人物妄加評議。因為什麼?歷史上的東西,不懂的不能胡說,因為敬畏。  歷史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讀史上隨隨便便一句話,可能需要幾十年上百年千千萬萬人的捨棄生命才寫成的,怎麼可以調侃惡搞呢?讀史是需要有敬畏之心的,尤其是涉及到嚴肅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是容不得褻瀆調侃的。
  • 自處的時刻 | 九月雜記
    葡萄牙人佩索阿的詩文集《坐在你身邊看雲》偶有佳句,但許是外譯的原因,文字流於平庸,不怎麼美。這幾本書,都不推薦。整本書寫的都是舊時江南的鄉野物事,文字質樸而滾燙,充滿了蓬勃的詩性。我讀過許多人寫江南的文字,或是只平鋪直敘,或是只堆疊意象,或是只自顧抒情,大多都不得精魂。而黑陶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他洞悉江南鄉鎮的一切細節。那些蓬生的故鄉記憶,那些潮潤的少年往事,訴諸筆端,即是滿紙深情。他的這些私人化的書寫,是一部真正的、有靈有魂有神性的南方筆記。
  • 老何給你推薦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何十幾年來在英語教學和學習中,精心篩選出來的幾本好書。1.《新概念英語》說實話,這本書在中國被神話了。在十多二十年前,凡是被問及學英語用什麼教材,大部分人首推《新概念英語》。整個教材答案齊備,語言資料完備且權威。對於想要自學的人士,完全可以從這套教材入手,那是不可多得的自學好教材。2. 《語法新思維》不用講了,這套教材確實非常優秀。
  • 看看印度幾百種語言,才明白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偉大
    印度主要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第二官方語言為英語,印度憲法規定「聯邦官方語言為使用天城體字母的印地語」。但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正式全國通用語言。在印度被英國統治時期,行政單位只能使用英語,1947年印度獨立後選擇一個本土官方語言非常困難,雖然印地語被定為中央政府官方語言,但印度實際以印地語作為母語的人不超過40%,使用其他語言的人,尤其是南方各邦,學習印地語非常困難,所以各邦都確定自己的官方語言。
  • 老何高分化學:十字交叉法的運用
    老何解釋道:「凡是能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組a1X+a2X=a(X+Y)來求解的命題,即二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此方法解題。十字交叉法其實就是把乘除運算轉化為加減運算,能在我們計算時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是解題時一定要注意交叉量的含義,尤其要注意在知道質量平均值求體積或物質的量的比時。其中,a為a1和a2的平均值,在計算過程中要遵循守恆的原則。」
  • 講座回顧 |【絲路博聞05】米爸:語言與文字系列之三 文字起源(三)——語言四種類型與文字起源
    而所有的文字(書面語)都是從表詞開始的,最早的文字都是表詞文字(logogram),通常一個字符表示一個詞,這在前面強調過多次了——所以,只有黏著語和屈折語才適合文字的起步,因為二者的詞都有獨立性,很容易被表詞文字所「表」;孤立語和復綜語都沒有「單詞」,文字(書面語)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必要的,它們都更強調句子,強調語言的切實使用,強調對微妙語境的把握。
  • 印度最近挺鬧騰。都說印度沒有歷史,為何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印度教的歷史很悠久都說印度沒有歷史,這句話有毛病。應該說,印度沒有留下遠古時代的文字記錄史。現在的人們,不能主觀地認為,印度在2000多年前,沒有發達的文化和宗教。所以,印度肯定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這個國家歷史悠久,極具異國風情好啦,既然如此,為什麼印度沒有留下遠古時代的文字記錄史呢?這一點,與印度文化發展的特點有關。
  • 兒童鏡架別湊合,看老何怎麼選
    老何最近總是能看到關於鏡框選擇的視頻。大部分都是在說:方臉選圓的、圓臉選方的重複的內容翻來覆去的說。老何只想說,好看不就完了麼。有什麼可推敲的。 那今兒老何說點有用的,家長比較在意的問題--《孩子的鏡框怎麼選》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視力非常重視,去醫院驗光,散瞳那是最基礎的。
  • 豐富的藏族語言文字
    >     沒有語言和符號,就沒有人類文化。藏族語言和文字符號的功能,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變化,都是由這個社會環境中的語言群體所制約的,是屬於他們的社會行為。語言文字也會隨著藏族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修正、補充和完善,不斷走向豐富。客觀環境的變化必然會促使人們重新認識自己的語言,調整自已語言的表達方式,使之最大限度地與客觀環境和需要相適應,這正是推動藏民族語言文字進步的動力。
  • 中國的人類學本體論轉向及本體政治指向
    基於這些哲學出發點,他們認為,差異性或異己性是本體性的,而不再是認識論意義上的(Paleček & Risjord,2012)。 在以上文章中,戴維森指出,「在放棄關於圖式和世界的二元論時,我們並沒有放棄世界,而是與人們所熟悉的對象重建沒有中介的聯繫,這些對象本身的行徑使我們的語句和意見為真或為假」(Davidso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