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印度幾百種語言,才明白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偉大

2020-12-11 警世恆言

印度民族眾多,語言非常複雜,大約有幾百種。根據1961年的統計,有1652種,根據2001年的統計,有29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有122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萬人。

這些語言主要分屬於兩大語系:印歐語系的印度-雅利安語支(使用人口約佔總人口的70%)和達羅毗荼語系(使用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2%),此外還有部分語言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和南島語系,以及其他一些孤立語言。

印度主要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第二官方語言為英語,印度憲法規定「聯邦官方語言為使用天城體字母的印地語」。但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正式全國通用語言。

在印度被英國統治時期,行政單位只能使用英語,1947年印度獨立後選擇一個本土官方語言非常困難,雖然印地語被定為中央政府官方語言,但印度實際以印地語作為母語的人不超過40%,使用其他語言的人,尤其是南方各邦,學習印地語非常困難,所以各邦都確定自己的官方語言。但由於高等教育需要使用統一的語言,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現在各邦正在實行一種漸進的語言教學法。

從2007年開始,印度最著名的15所大學統一入學考試,已經改變了方式,試卷雖然仍然只使用兩種語言(印地語和英語)出題,但學生答題允許使用下列語言之一:英語、阿薩姆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印地語、馬拉雅拉姆語、馬拉地語、奧裡亞語、旁遮普語、信德語、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和烏爾都語。

北印度語言主要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等。南印度語言主要有泰米爾語、泰盧固語等。印度東北地區語言主要包括那加語和米佐語等。印度中部地區主要有桑塔爾語、蒙達語等。還有安達曼語,主要流行於安達曼群島。

印地語及其相似的北印幾種語言用天城體字母書寫,烏爾都語、信德語、克什米爾語等幾種語言使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其他語言各有自己的書寫字母。

印度語言之複雜,跟其歷史有關。歷史上印度根本不是一個國家,大多數時候都是多如牛毛的獨立小國,統一的時間很少。英國人來了,才把一堆印度土邦硬生生捏在一起。

想想,如果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恐怕發展下來,華夏大地上也有很多小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寫著不同的文字。尤其是文字統一的重要性,即便我們南腔北調,但都寫著一種文字,仍然可以交流。這種文化上的連接,使得大一統思想深入中國人血液中。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兩千年前就做完的事,印度至今仍頭疼不已
    後來和印度人處久了,才知道他們的方言有2000多種,光是可為官方使用的語言就有22種,看到他們手裡的盧比,更是驚訝的發現一張紙幣上居然可以有17種文字。,秦始皇統一六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34;。統一的文字讓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消除了不同地區的人相互交流的障礙,保證了信息流動的通暢。即便是兩人方言不同,但是面對一紙公文,都能明白上面所傳遞的信息。這也讓中國在兩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依靠文化認同凝聚起了億萬同胞,形成了一個大一統的完整國家概念。
  • 印度與秦始皇有沒有聯繫,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2019年人均GDP為2100美元,只有中國同期的五分之一。 而且印度這統計數據其實水分也是很大,在這裡我們就不多討論了。 但是我是不看好印度未來大發展的,除非將來印度天降猛人,比如像我們歷史上的秦始皇一樣。 為什麼這麼說呢?
  • 秦始皇陵裡面到底有多少水銀?看看周圍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草茫茫-懲厚葬也》秦始皇,也稱始皇帝,是第一個統一了六國的稱帝的人,在秦始皇整個傳奇的一生裡,造就了多個歷史有待考證,日本的第一任天皇是不是秦始皇派去尋長生不老藥的徐福?秦始皇是否拿到了長生不老藥?兵馬俑為什麼在當時那個時代就能栩栩如生?還有就是對秦始皇陵的好奇。
  • 遊歷歐洲,你才發現秦始皇有多偉大
    還有匈牙利人,芬蘭人從亞洲帶過來的馬加什與無畏哥與跟歐洲的語言一點關係都沒有。歐洲出現這麼多語言,究其根本無非如下兩點,一是缺少一個統一穩定的政府。羅馬分置之後,歐洲再沒有出現一個真正有力的統一穩定的中央政府,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徒有虛名,中央政府的權威遠遠不夠。
  • 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究竟誰更偉大?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不可枚舉,其中千古一帝秦始皇和儒道至聖孔子更是家喻戶曉。在新聞界的翹楚之一《時代周刊》所評選出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百位歷史人物中,他們二人也皆在其中。歷史上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那麼秦始皇和孔子究竟誰更偉大呢?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其中日本最為搞笑
    大秦王朝是真正封建王朝的開始,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前無古人,沒人可以與之相比,所以他自稱秦始皇,首次將皇與帝結合在一起,為中國封建皇權統治奠定了基礎,他的功勞立於千秋,的確功不可沒,他真正的將中國進行了大一統,包括文字,語言,和計量衡器,這無疑就是將文明徹底的整理並且統一。
  • 在日本人心中,他和中國的秦始皇一樣厲害,建造了日本偉大城堡
    據說,大阪城是在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所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是當時全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但遺憾的是,昔日的大阪城隨著豐臣家族的滅亡而毀於戰火,如今所見的大阪城是繼德川家康增建後才有的面貌。在日本人眼裡,豐臣秀吉就像是中國的秦始皇,以統一日本而成為日本古代史上最有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曾多次出現在日本的遊戲、影視和漫畫中。《蠟筆小新》中就曾出現他與草鞋的內容。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政治家,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 。這就好像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朕」替代「寡人」等稱呼,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 原來這才是秦始皇
    秦始皇很厲害,因為他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但是歷史從不是那麼片面,只要你開始了解,就會明白,事情絕對都不是一個好,一個壞就可以評判的。而這本薄薄的,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就可以看完的《秦始皇:大秦帝國啟示錄》確實可以作為了解秦始皇,了解那個時代的入門書。01 陳舜臣是誰?
  • 為何秦始皇統一了文字,而100年前的亞力山大卻沒有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之所以很多都是大一統王朝,最早開始於秦朝,秦始皇滅六國後建立了大一統王朝,為後世奠定了一統的基礎,但真正讓中國一統的最主要的是文化,而秦始皇所做的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就為文化統一奠定了基礎,也讓中華民族大家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始終都將大一統看做目標。
  • 秦始皇統一全國,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在幹嘛?看到日本我笑了
    我們知道,秦始皇發動了長達十年的戰爭,徵服了韓國、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國家。這段歷史相信我們都知道,今天我們不講秦朝的故事。讓我們看看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其他國家在做什麼?孔雀王朝建立於公元前324年,當時中國正處於戰國晚期,秦襄王、秦始皇先後徵服六國,建立了秦朝。這一時期是阿育王及其後代的統治時期,也是孔雀王朝最強大的時期。
  • 秦始皇是中國最偉大的皇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全國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幣制,統一度量衡,確認土地私有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命大將軍蒙恬,率領30萬大軍,開始對匈奴作戰。
  • 中國最偉大帝王,唐太宗排第四,第一不是秦始皇卻讓全世界服氣!
    中國擁有著世界上最悠久的歷史,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就在各種文明紛紛湮滅在歷史長河中時,中華民族卻通過自身的不斷求同存異,在漫長的時間點上,畫出了一段又一段波瀾壯闊,猶如史詩一般的歷史畫卷。這離不開所有人民的努力,更離不開偉大帝王的指引。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國文字語言都不同,他們如何交流?需翻譯?
    如今我們去國外旅遊,如果不懂他國語言的話,在國外很難交流,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因此,很多人往往會請一些翻譯,導遊之類人,那麼在中國古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這一段時間中國是處於四分五裂狀態的。
  • 秦始皇是否為暴君?看看歷史上批判過他的這些人,你就明白真相了
    秦始皇這段話說得很明白,他本來就很尊敬盧生,並厚待盧生,是盧生「背叛」了他。盧生不但逃走了,而且還在民間散布秦始皇的壞話,傳播秦國滅亡的謠言。秦始皇就算能夠原諒盧生背叛於他,但是也無法原諒盧生在民間散布秦國滅亡的謠言。所以,才引發了秦始皇「焚書坑術」。盧生,就是這樣作為「術士典型」被坑殺了的。
  • 看似統一有力的印度,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呀!
    根據百度百科顯示,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數最多,佔全國人口的46.3%。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很明顯,印度斯坦族的人口佔比尚未過半,使得印度的民族文化習慣等得不到統一,連廣義上的單一民族國家都搭不上邊。
  • 有了世界地圖,秦始皇真的可以統一世界嗎?當時的世界是怎樣的?
    秦始皇所在的歷史時期,人類文明只有星星之火的神話時代剛剛過去,各大文明都進入了一個崇尚勇力的爭霸時期,文明區域也隨之不斷擴大。這一點,不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獨有的現象。有世界地圖的秦始皇能否統一世界?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秦國崛起之時的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
  • 原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不是唐太宗,也不是秦始皇,而是他?
    隋文帝創立的隋朝僅僅存在了37年,和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僅僅存在15年一樣短暫,但不管是秦始皇還是隋文帝,都對統一中國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從子路之死看秦始皇的書同文,偉大人物的遠見,超越2000年
    (02)領土統一隻是開始但最後的齊王建出城投降的時候,秦始皇知道六國滅了,但他心裡很清楚,這只不過是一切的開始,領土的統一隻是表面現象,內部的制度,思想上的統一才是維繫這個幅員遼闊國家的最根本保障。這就是偉人與一般人的區別,偉人的眼光總是能超前普通人許多,中國歷史治亂循環,多少次分崩離析,最終我們依然牢牢的凝結在一起,靠的就是秦始皇當年的書同文運動。統一之後,再也沒有了戰爭,很多人都覺得秦國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福了,秦始皇沒有,他派出部隊一南一北開疆拓土,擴大國土面積。
  • 秦始皇陵至今不挖,是何緣由?看完衛星雲圖後,就能明白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秦王掃六合》在學習中國歷史的時候,人們會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乃至之前,每一個國家的統治者都以王號來稱呼。到春秋戰國之後,國家的帝王們都成為皇帝,並且一直沿用到清朝覆滅。「皇帝」一詞的創造者就是秦始皇。
  • 六世餘烈才讓秦始皇完成統一,十年之後就崩潰了,他做錯了什麼?
    那麼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才消滅六國,統一天下,但這個大一統的局面只維持了十四年就轟然崩塌了,戍卒叫,函谷舉,子嬰已經自去帝號,降稱秦王,還是被滅國。從晚清以來,實際上就一直有人在給秦始皇翻案,給秦朝的政治、法律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