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歷歐洲,你才發現秦始皇有多偉大

2020-12-16 LOL資深玩家

在歐洲生活旅遊必備的技能是什麼?很多人心中的第一答案可能就是語言。沒錯。如果不能掌握一門通用的外語,到歐洲可真是寸步難行。我就曾經遇到過從歐洲經希臘轉機到賽普勒斯參加自由行的三位大媽,他們一句英語都不會說,途中出關入關航班晚點,簡直是一團糟,不得不在國內的凌晨時間給睡眠中的兒女打電話求助。不過大家不要以為只有中國人才會遇到這種情況,土生土長的歐洲人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歐洲的語言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而且很多國家都要突出本國語言的優越性,標識標牌上只使用本國語言,這就給不懂該國語言的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聖經上說,當時人類聯合起來興建希望可以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打亂了人類的語言,使那幫工人相互之間不能溝通,於是無法再繼續合作,從而停掉了建塔工程。那座沒有建成的高塔叫做巴別塔,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沒有共同語言溝通就會變得困難。大家知道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六種,分別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然而歐盟的指定工作語言竟然有24種之多,這就意味著每一個文件或者法規都需要有24個不同的版本,無形中增大了機構的工作量和對人員的要求。

有的一個國家因為民族構成不同,也不得不設置多種官方語言。例如比利時就有荷蘭語法語和德語三種官方語言。要知道比利時的人口只有1000萬,與國內稍微大一點的地級市差不多。大家可能還會以為歐洲人個個都會說很多種語言,實際上由於基礎教育差距很大,會說多國語言的人雖然大有人在,但只會說母語的人也為數不少,尤其是東歐南歐相對落後的國家,以及首都之外的偏遠地區,有時候在郊區能遇到一兩個說著不太流利的英語的人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當然對於遊客來說,熱門旅遊地的服務人員大部分都會英語或者德語,對於自由行的遊客來說,交流起來也不會太困難。假若把歷史往前推2000年,歐洲的語言也沒有這麼複雜。在經過羅馬化和日耳曼化之後,當時的歐洲大陸羅曼語和日耳曼語平分秋色,兩大語族中陸續形成區域性的語言,如屬於羅曼語的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法語,還有屬於日曼語族的德語荷蘭語瑞典語等。我們學習最多的英語則是羅曼語和日耳曼語融合的結果。英語的基礎詞彙是本民族語言,屬日耳曼語族,而詞根則基本是羅曼語族的法語的詞根,這就造成了同一個意思。

在名詞或形容詞中卻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單詞或者詞根,所以英語的詞彙量特別大。比如月亮在英語中是木薯,日耳曼語族。跟德語夢的很像。然而英語中的陰曆卻使用露娜卡琳德,魯納是義大利語中的月亮的意思。還有匈牙利人,芬蘭人從亞洲帶過來的馬加什與無畏哥與跟歐洲的語言一點關係都沒有。歐洲出現這麼多語言,究其根本無非如下兩點,一是缺少一個統一穩定的政府。羅馬分置之後,歐洲再沒有出現一個真正有力的統一穩定的中央政府,法蘭克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徒有虛名,中央政府的權威遠遠不夠。

例如公元841年,分了祖產的路德維希和禿頭查理立夏斯特拉斯堡市約親兄弟立約居然使用羅曼語和早期德語兩種語言,寫出神曲的,但丁也曾抱怨,在他生活的時代,義大利又超過一千種不同的語言。19世紀時,在亞平寧半島能聽懂義大利語的人不到2.5%。因語言問題吃大虧的可能還是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通用的語言有數十種,軍隊的軍令無法正常下達,軍團之間沒辦法進行戰鬥的協同,300萬奧匈帝國大軍愣是沒有打贏對塞爾維亞的戰爭。

二是造字成本太低,相對於中國的表意漢字,拉丁字母組成的表音文字拆分組合容易得多,每個語種的人都可以很輕鬆地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字,這樣一來書同文就更加不可能了。反觀我們中國,在2200年以前,中原大地上諸國林立,漢字的書寫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千奇百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宣布車同軌書同文,使用一種統一的文字取代各種不同的寫法。雖然歷代簡化演變,但由於有統一的中央政府的存在,始終保持了漢字的同一性。

解放後普通話和掃盲運動的推廣,讓中國人之間溝通變得不再困難。然而上世紀初期,中國曾經出現過廢除漢字的熱潮,就是要使用拉丁字母注音的方式取代漢字。當時各省根據本地方言推出了數十種拉丁化方案,如果當年的拉丁化變成現實,由於各地文字的讀寫完全不一樣,幾十年之後,不同地區的人將很難再進行正常的溝通,古漢語文獻也無法施毒,那才是文化消亡最可怕的事情。越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書同文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幸事,讓十幾億的中華兒女有了一個認同感,走到哪裡都可以字正腔圓的驕傲地說,我是中國人。

也正是如此,才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漢語的偉大感謝您收看本期節目,我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對於秦始皇嬴政,偉大的毛主席曾經對他做出,讓人心悅誠服的評價: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當然除了以上這句,他認為應該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和分析問題。歷史上秦始皇既有其利於人民的一面,如他評價道: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秦始皇是個好皇帝」。
  • 秦始皇妃遺骨出土,復原之後引來激烈爭議:秦始皇有白人老婆?
    2012年,在秦始皇陵內城的西北部,考古專家發現一片墓地,最終一共挖出99座墓葬,所有墓主都是年輕女性。結合《史記》的「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的記載,學者推斷這些墓主就是秦始皇妃。 2018年,中國西北大學運用最新技術,將其中一具地位較高的遺骸成功復原。
  • 她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女性企業家巴清,秦始皇都親自築臺表彰、稱頌
    春風無十裡|文她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女性企業家巴清,秦始皇都親自築臺表彰、稱頌雖然現代並不缺乏優秀的女性企業家,但在古代「重農抑商」思想控制下,經商是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更別說是女性經商了,但就是有這樣一位女性
  • 林徽因遊歷歐洲的5張最美照片,很多人沒看過!
    麼麼噠~才女林徽因,有一段令許多女孩子豔羨的經歷,那就是在16歲的時候,就隨父親遊歷了歐洲多個國家。除了學習、長見識以外,林徽因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美照。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她遊歷歐洲期間最美的5張。16歲的林徽因,喜歡扎著兩個小辮子,身材稍顯高挑。側臉看著還帶有一點嬰兒肥,很是可愛。
  • 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究竟誰更偉大?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不可枚舉,其中千古一帝秦始皇和儒道至聖孔子更是家喻戶曉。在新聞界的翹楚之一《時代周刊》所評選出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百位歷史人物中,他們二人也皆在其中。歷史上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那麼秦始皇和孔子究竟誰更偉大呢?
  • 原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不是唐太宗,也不是秦始皇,而是他?
    隋文帝創立的隋朝僅僅存在了37年,和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僅僅存在15年一樣短暫,但不管是秦始皇還是隋文帝,都對統一中國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李白:一個偉大的詩人,一個仗劍遊歷的俠士
    眾所周知他是古代中國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可李白更是一名仗劍遊歷的俠士。世人只知道李白文採斐然,卻不知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據史料記載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對劍道的造詣非同一般。
  • 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抵禦外來侵略,為何有人說害了歐洲?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就開始修建長城,準確的來說是繼續修建,因為早在燕國,趙國就開始修建長城,秦始皇只是將他們修建的連接起來。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抵禦外來侵略,為何有人說害了歐洲?在古代為何要花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來修建長城呢?秦始皇是一有頭腦的帝王,肯定不是為了遊玩。
  • 原來這才是秦始皇
    秦始皇很厲害,因為他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但是歷史從不是那麼片面,只要你開始了解,就會明白,事情絕對都不是一個好,一個壞就可以評判的。而這本薄薄的,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就可以看完的《秦始皇:大秦帝國啟示錄》確實可以作為了解秦始皇,了解那個時代的入門書。01 陳舜臣是誰?
  • 從子路之死看秦始皇的書同文,偉大人物的遠見,超越2000年
    越過千年的往事,總能被人提起,甚至被人反覆討論,這樣的人和事,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因為換了人間之後,基本上也就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了。但有個人對他的爭論,持續了2000年一直不斷,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千古一帝,不喜歡他的人斥之為暴君,他的秦朝也一起被嗤之以鼻,秦和暴政成了一個可以相互替換的名詞。
  • 秦始皇陵是怎麼被發現的?
    至少我們可以從司馬遷的記錄裡得知,秦始皇陵就在驪山腳下。而且秦始皇陵規模很大,是一個大山包。兩千多年來,秦始皇一直都是屹立在這裡,說白了根本不用人去發現。當然了就看世人相不相信司馬遷記錄的了。兩千年來,秦始皇陵並沒有被盜,至少現在已經是被證實的了。這說明大部分人對司馬遷《史記》上的記錄是有所懷疑的。
  • 大秦帝國,有種身高叫做古人的標尺,秦始皇的真實身高大揭秘
    假設一個人在相親的時候你發現對方雖然長得不太好看,但是身高卻是非常高挑有型,那也是會有一項加分點。我國歷史悠長再加上朝代的不斷更替,經常會造成不同的計量單位差異過大,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身高在現在又是多高呢?包括在課本中經常用一位和藹的老爺子形象出現的孔子他又是多高呢?在講秦始皇嬴政他的身高前,先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
  • 三大考古發現同時指明一點:原來我們誤解了秦始皇
    而隨著嚴謹的考古發現,歷史專家們終於在考古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事實:秦始皇和史書中描寫的根本不一樣! 雲夢秦簡的發現,證明了秦朝有先進和完善的律法系統,只不過因為後代不孝才導致了二世而亡。
  • 如果你穿越到了秦朝,你能吃到啥?秦始皇與廚子的對話告訴你答案
    秦始皇:小米飯、南瓜粥?廚子:沒南瓜,南瓜產自美洲,哥倫布帶來的,你得等1700年。秦始皇:大米飯,寡人吃大米。廚子:也不行,大米產自南方,您看咱這黃土高原旱的,連水也喝不上。秦始皇:寡人的最愛,酸辣土豆絲、西紅杮炒雞蛋。廚子:沒有,土豆、西紅杮產自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才有。秦始皇:拔絲地瓜。
  • 讀過史書才發現,焚書坑儒這個概念,像一起針對秦始皇的碰瓷事件
    對於秦始皇而言,統一天下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正是諸侯王的存在,才造成了無休止的戰爭,讓天下人吃盡了苦頭。如今天下初步平定,立即又再行分封,這豈不是自己培育戰爭嗎?如果繼續分封,天下豈不僅僅改名換姓、天子的姓從姬變成嬴而已嗎?祖祖輩輩歷經數百年的奮鬥,不是為了重複歷史,而是開創新時代。
  • 毛主席這樣評價秦始皇,有不少地方,都顛覆了前人的觀點
    毛主席之所以推崇秦始皇,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始皇統一了六國。1964年6月24日,毛主席在接見外賓時說:「秦始皇比孔子偉大得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位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
  • 我讀︱《穆斯林發現歐洲》:「發現」還是「相遇」
    劉易斯也被譽為中東研究最偉大的「聖人」、「戰後關於伊斯蘭和中東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等。《穆斯林發現歐洲:天下大國的視野轉換》是劉易斯晚年的一部著作,其主題屬於「東方學」的範疇,簡單來說,「東方學」起源於兩個世界宗教的相遇和碰撞,此後才開始拓展到更為遼闊的地域,因此伊斯蘭研究在東方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盤點秦國最偉大的5位君王,秦始皇僅排第五,秦穆公位列第三
    話說,秦國作為諸國霸主,特別是在秦始皇時期,一統六國,也因此讓秦始皇成為千古一帝,雖然歷史對他評價有褒有貶,也不能否定他對華夏的功績。但是在秦國歷史上,真正偉大的君主共有五位,說實話,秦始皇確實不凡,但終究他是站在了前面君王的肩膀上的,今天來給大家細數一下吧。
  • 為什麼歐洲的語言那麼多?
    羅馬人進入英格蘭後,當地人沒有文字,羅馬人聽到當地人把水叫做/w:t/,於是記錄下來拼做water,當地人發現,這個文字很好用啊,他們所有的語言都可以拼寫出來,於是就使用了這一套拼音文字。你看,德語和英語的差別就出來了。古時候交通不便利,同一群人分開了,發現了一個新物品,他們的叫法發音不一樣,於是拼出來的單詞就不一樣,日積月累,雖然他們還能大致聽懂對方,但他們說的話已經屬於不同語言了,比如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就很接近。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歐洲的一些史學家說,相對於西方文明,秦始皇是一個十足的討厭鬼。漢武帝時,霍去病大敗匈奴,將匈奴瓦解趕到歐洲,就是以長城作為據點,長城的作用是「進可攻退可守」,明朝時重新修建長城,百姓大力支持,可見它的作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