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宗教迅速崛起,特別是電影方面讓人刮目相看

2020-12-14 鵝組編外組鵝

電影一般都是用來消遣時光的,在好萊塢名目繁多的類型片中,宗教電影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屬類,事實上,宗教電影的歷史同電影本身一樣長遠悠久…早在1897年,拍攝於紐約市的「Ten Passion Play」可謂是宗教電影的開篇之作!不過宗教電影一直沒有「自立門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宗教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宗教元素在各國電影中都有存在。

美國人在西方世界中宗教性最強,他們去教堂、會堂、清真寺的次數遠比歐洲人還要多,「信仰上帝,禱告,希望死去能去天堂而不是地獄。」而在整個亞洲範圍內,韓國現代宗教的發展與其經濟崛起的速度一樣,讓人敬佩。因為很少有亞洲國家會像韓國那樣,把西方節日與東方節日平等地設立為國家法定假期,更沒有哪個城市如首爾一樣,佛教寺廟和基督教堂相對而立。

可以說韓國遍地都是宗教,其中也會衍生出一些「邪教」,據說他們的信眾人數遠遠超出國家人口總和?有的人應該是同時信仰多個宗教文化,也正是因為有這麼豐富的經驗,他們在影視中也會加入特有的宗教元素,近幾年的電視劇、電影都在往「宗教題材」上靠。

不管是不是宗教類型片,都會有宗教元素在其中,比如《親切的金子》中,獄中的女犯人李金子重獲自由之後,手裡拿著《法句經》,想基督教牧師宣布自己已經改變信仰歸順了佛門。這兩種宗教符號衝突背後是原罪和因果報應觀念的正面交鋒。

表面宗教電影

《曼陀羅》

所謂的「曼陀羅」,是梵語Mandala的漢語音譯.有輪圓具足、聚集、壇城、道場之意。即築方圓之土壇.安置諸尊於此祭供,聚集具足諸尊諸德成一大法門,如轂輞輻具足而成圓滿之車輪.是曼陀羅的本義。

韓國導演林權澤在1980年代拍攝過兩部佛教題材電影,可以說完完全全就是宗教電影。《曼陀羅》和《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其中《曼陀羅》的主人公就是兩位和尚,而後者則是兩位比丘尼。兩部電影相差八年時間,人物設定從僧人到尼姑,看似不一樣其實如出一轍。

電影《曼陀羅》中兩位和尚是完全不同的修行態度。一位縱情縱慾,和女人飲酒作樂,直面欲望,然後超越它,活的更像一位智者。另一位和尚對佛法的理解較為平庸,沒那麼通透,教條式做法,克制禁慾苦行,和規避風險。最後前者在雪地裡死去,而平庸的另一位繼續走向未知。

說起來,導演林權澤本人曾公開宣稱自己不信任和宗教,也無意拍攝任何宗教電影,導演選擇暢銷小說《曼陀羅》進行創作,只是被故事情節所打動,導演可能是為了塑造人物而添加了很多宗教元素,看電影的人也會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度吧。

現代宗教電影

進入新世紀,為了迎合票房和市場,韓國宗教電影也要做出一點改變,部分宗教題材電影開始轉向敘事類型,強調的是宗教元素的渲染,這種類型其核心主題與宗教並沒有什麼關係,屬於純粹的商業電影,比如電影《童僧》,刻畫的就是三位僧人的俗世煩惱。

《春去冬來》、《神父教育》等電影都是為了迎合大眾通俗文化,當時韓國電影已經具備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所以一些所謂的宗教題材電影還會打成人擦邊球,比如《殘花》,這類影片也說明宗教電影並不是嚴肅古板的,有些許的戲劇性會增加觀眾的好奇感。

如今吸引觀眾的宗教電影並不是這些打著擦邊球的,而是擁有獨特視角的,宗教電影的呈現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歷史、傳記、劇情、犯罪等,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驚悚、恐怖片,往往這類型的宗教片是最受觀眾歡迎的。

2019年上映的《娑婆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娑婆訶》是張宰賢執導的懸疑驚悚電影,往往引發熱議的韓國恐怖片都披著「怪力亂神」的背景,而這些作品也都試圖剖開現實人性的醜惡…電影的整體概念不錯,導演用懸疑類型包裝邪教故事,也讓觀眾對基督教、佛教都有很好的了解。

不過早在2016年,一部《哭聲》也讓韓國電影名聲大噪,這部電影其中涉及到三個宗教:日本神道教、天主教、薩滿教。

這部電影也被稱為韓國版《驅魔人》,對於《驅魔人》這部影片,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宗教恐怖片中不乏有大明星參演、大師級導演執導的佳作,有些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的經典,1973年,華納兄弟出品的影片《驅魔人》就是一部經典。

《哭聲》也是從懸疑片發展成恐怖片,最後開始深度挖掘信仰真義。影片中呈現出的兩個宗教做法的抗衡,頗為驚豔,至今被認為是韓國類型片的佳作。

宗教給人們信仰,宗教電影則可以反映人世和救濟人類,但宗教存在於社會中,有著許許多多複雜的問題,需要大家認真探討,看現代韓國宗教電影,大多數都是正面的視角,很多都是為了揭露陰暗,通常是基於幽暗意識中的民主想像、權力警惕及人性挖掘。

中國宗教電影

中韓電影作為在世界舞臺上具有代表性的東方電影創造者,在敘事與風格上存在著巨大差異。近年來,越來越多韓國電影進入中國並產生巨大影響。

其實國內也有很多宗教電影,主要集中在藏傳佛教方面,比如《岡仁波齊》等影片,偏文藝偏劇情方面較多,而中韓兩國民俗文化相同,韓國除了自身衍生出的民俗文化之外,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這邊傳過去的,韓國電影不僅深得中國古典美學的精髓,還善於闡釋儒家、道家的倫理思想和哲學理念。

俗話說越是民俗的,越能引發人內心深處的恐懼,中國不缺乏好的題材,只是沒有那麼好的環境,不過相信未來,大家也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的影片在電影院上線。

當代韓國電影之所以鮮活生動,還是從三個層面展示其優點。

首先就是時間方面。韓國電影同時體現出「現代和傳統」這兩個方向的追尋,作為一個並不強大的國家,韓國長期被西方現代文化壓迫,不過他們也在藉助其優勢,儘可能的將現代化為己用,同時因為歷史的遠離,韓國吸收了很多國家的文化,在多重文化雜糅下,共生出來的必然是更加強烈的尋根要求。

所以韓國在民俗風情上下足了功夫。

另一個層面就是空間。當代韓國電影《漢江怪物》中那個散發著後工業時代氣息的畸形怪物,就是典型例子(據說《漢江怪物2》也提上日程了),在大量韓國電影中,多次出現對美式生活的追捧和熱愛,同時有些電影中的美式形象又不那麼友好,這樣的矛盾態度,誕生了韓國對強勢文明的親近、眷戀和依賴。

最後就是生命體驗層面,有些電影總是猝不及防的打破了人們對韓國電影「浪漫、純情」的刻板印象,有些主角並不是按照觀眾想像的路逕行走,這也是很多人看韓國電影多次反轉高能的所在的,就比如《釜山行》,導演最後讓男主變成喪屍也是誰也沒有想到的結局,不過人家男主就算是死了,也能拍第二部。

其實這些都不是韓國電影的全貌,回看韓國電影的發展,國家力量的支持對韓國電影的發展影響巨大。作為一個不到五千萬人口的國家,其電影的發展潛力和可能性卻很大,從他們在宗教電影這個分支上的發展就能看出改變。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的崛起,真的是靠1999年的《生死諜變》一部片麼?
    原想在跟帖中簡單回復下,後來發現還是有必要再多寫一篇,把韓國影片崛起的節點這一話題解釋清楚。一、韓國電影的崛起根源到底是哪個?「分水嶺」那篇文章的緣起,是想就中國的《英雄》與同期的韓國的《武士》,做一個橫向的對比。因為這兩部片都是古裝動作片,具有很強的可比性。
  • 5部韓國高分燒腦懸疑電影,看完讓人懷疑人生!
    你好,我是吖吖,韓國電影最近幾年飛速崛起,題材多元,在不動聲色間屢屢獲獎、不斷刷新著票房紀錄,既能在本土市場與好萊塢抗衡,又能高調進軍海外市場,令人刮目相看。韓國電影的共同特點是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接地氣,各種類型佳作不斷,其中懸疑罪案類更是可圈可點,今天吖吖就給大家介紹幾部韓國經典的懸疑電影,一起看看!
  • 韓國網購時裝品牌迅速崛起,欲與「老品牌」爭奪天下
    在網上商店剛剛興起的時候,不少人會想:網上交易時雙方互不見面,買只能看圖片而無法親眼見到的貨物,因此網店賣方往往會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幹「一錘子買賣」。不僅消費者有此想法,甚至有些網店賣家也心存僥倖,認為貨物賣出之後,只要不會太差,一般人是不會退貨的,
  • 高票房、大手筆:一部揭露韓國宗教亂象的懸疑驚悚片
    當然,對於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來說,這個數量並不稀奇。然而讓人細思極恐的是:這些教派竟跟韓國的那些正統教派(包括佛教、基督教)乃至跟韓國大眾甚至總統都有著千絲萬縷聯繫,如此,若真疫情來臨可了得!那麼到底這種群魔亂舞式的宗教亂象何以在韓國滋生存在呢,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這部2019年出品的韓國電影《娑婆訶》(suo po he),或許能給你答案。
  • 韓國電影百年,怎麼一步步走向了《寄生蟲》的巔峰
    那時候的韓國,應該說那時還沒有韓國,更應該叫朝鮮半島。畢竟,韓國在二戰結束後才正式建立,之前的朝鮮半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那時候的整個半島都是日本的殖民地。在文化藝術領域,佔據主流的藝術形式當然控制在日本人手中,韓國電影不發達也很好理解。中國則在進入民國之後,文化藝術的發展迅速迎來了一個高峰期。
  • 韓國今年最好的六部電影,《釜山行2》領銜,韓國電影要崛起?
    大家好,近幾年韓國電影呈現出一種穩步上升的態勢,第92屆奧斯卡頒獎現場,《寄生蟲》脫穎而出,將韓國電影推上巔峰,毫無疑問,目前韓國電影走在亞洲前列,尤其在劇情片領域。今年全球電影行業都遭受巨大衝擊,韓國也不例外,但隨著電影行業的即將復甦,諸多韓國新片也陸續亮相,今天給大家介紹六部2020年上映的韓國電影,一起看看!《釜山行2:半島》這仍然是一部喪屍題材電影,卻並非《釜山行》的續集。
  • 八部電影示範韓國電影的暴力美學
    文/殺手裡昂Leon自1999年姜帝圭導演的《生死諜變》刷新了韓國電影票房紀錄之後,韓國電影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影壇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而黑幫暴力題材的電影也一直是韓國電影中的一個重要題材。而在影片中飾演吳大修的韓國國寶級影帝崔岷植,更是將其身上所散發出來的變態氣質發揮到了極致,令觀眾看後不禁毛骨悚然,也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2.《大叔》:花樣美男變身頹廢大叔這是2010年韓國電影的一個驚喜。一個大叔,一個蘿莉,儼如韓國版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從這部電影就可以窺視目前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特別是對於好萊塢電影商業電影的模仿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 韓國因神秘教會疫情擴散 基督宗教何以在韓紮根?
    基督宗教畢竟是外來宗教,即使為了適應本地文化情景採取一定本地化策略,特別是在國家面臨危亡之際參與到救亡圖存運動之中,然而其根本的神學內核應當與韓國傳統文化有所區隔。是什麼讓韓國民眾對其產生「非由外爍,我固有之」、甚至「同呼吸共命運」的高度接納呢?本文將略做梳理。
  • 從《寄生蟲》看韓國電影的探索之路
    韓國電影從1988年開始被逼上復興之路,經過30年,已經在亞洲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其電影票房與作品藝術性比翼雙飛,各自輝煌又彼此映襯,書寫了全球化市場時代民族電影雙向崛起的佳話。在獲獎感言中奉俊昊導演特別提到,金棕櫚是韓國電影有史以來的最佳獻禮。隨後,文在寅總統也在賀電中再次表達了同樣的感慨。
  • 王文訪韓日記之一:怎麼解剖韓國崛起
    有時我倆喝酒,會像嫌東北人愛吹牛,嫌廣東人太精明那樣,調侃韓國人小心眼的段子。每每那時,一種虛妄的大國國民驕傲感就會溢於言表。但生活與職業有時會相牴觸,如果我不像夏天光膀子喝啤酒的大老爺們似的說閒話,也不站在女性購物、旅遊、美容的角度去感性理解,而是以一名智庫學者的角度思考,那麼,韓國值不值得去,這個問題是否還有價值呢?
  • 澎湃思想周報|《寄生蟲》與亞洲電影崛起;選電影還是選國籍
    作為2019年度引起熱議的影片,部分影迷也將《寄生蟲》視作韓國,乃至全亞洲,2019年的最佳影片。隨著此次《寄生蟲》勇奪四項奧斯卡大獎,部分影迷和評論也認為這標誌著韓國,乃至亞洲電影的崛起。作者杜威在文章《奧斯卡借〈寄生蟲〉實現「自我救贖」?》
  • 韓國怎麼會有那麼多怪異乖張的新興宗教?
    中國、日本和半島等東亞民族都被人看作「無宗教民族」,雖然東亞除了外來宗教之外也有如道教、神道教和薩滿教等本土宗教,但整體來說這些宗教在東亞更大的程度是整合社會的禮儀,並沒有多少「信仰」的成分在內。 但戰後的韓國是例外。 韓國在戰後基督教迅速擴張。
  • 韓國電影發展之路:類型敘事與藝術表達齊頭並進
    韓國電影在亞洲甚至在整個世界的崛起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結束了紛亂的政治爭鬥,韓國國內局勢趨於穩定,民生改善,以及政府對文化事業的重視,韓國電影人得以潛心進行電影創作;韓國政府也成立了一些官方的文化事業推廣機構,旨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推廣韓國文化。
  • 當今世界,究竟有多少人信仰宗教?
    全球信教人口變化的理論闡釋19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推進,特別是由於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和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推進,全球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者人數迅速增長,新興宗教從無到有,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信教人口下降趨勢。
  • 《哭聲》,可能是《詩》之後最好的韓國電影
    綜合韓國國內的評價來看,影片在影評人心裡水準很高,被稱為「可能是繼李滄東的《詩》之後最好的韓國電影」,但由於風格神秘詭異,與以往羅宏鎮作品頗有不同,觀眾的評價則兩極分化嚴重。  在坎城電影節期間舉行的電影市場上,該片海外版權已出售到10多個國家,中國由Infotainment Media(英褔通)買下了發行權。這也意味著,中國觀眾也有可能在中國的大銀幕上看到這部電影。
  • 3部爆笑韓國喜劇電影,溫婉!精緻!耐人回味!
    專注值得一看的電影收集整理,每天為您推薦好看的影視作品,關注我,不缺片兒,答應我,看一遍韓國電影近幾年的崛起,羨煞旁人。即使對韓國電影沒有多大關注,可能都會說上幾部電影名。很多韓劇演得好!真實!溫婉!精緻!耐人回味!今天就向大家推薦3部,捧腹爆笑的韓國喜劇電影。第一部《我身體裡的那個傢伙》:影片講述了黑幫大佬張開秀因為一次意外,被身體肥胖,而且懦弱的高中生金東賢失足砸中,一覺醒來兩人竟互換了身體。
  • 《哭聲》背後的故事:為何韓國基督教題材的電影如此多
    《哭聲》海報在電影《哭聲》的最後一刻,鍾九在白衣女子和薩滿巫師日光針鋒相對的指示中選擇衝進家中,目睹了鮮血淋淋的死亡現場,而他先前求助過的基督教牧師則倒在了日本人藏身的洞窟中。跟隨劇情轉折,觀眾也許也一直在猜測,到底誰才是害人的鬼?電影中運用的大量的基督教元素,讓人頓生疑竇。
  • 2011年韓國電影總結 現象回顧&影人佳片盤點
    時光網特稿 2011年是韓國本土電影"小片崛起,大片失守"的一年,以《陽光姐妹淘》為代表的中小成本商業片和以《守望者》為代表的獨立電影都交出了不錯的成績,而投資上百億的大製作卻馬失前蹄而論及影片質量,2011年比起去年可謂亮點頗多,《最終兵器:弓》和《朝鮮名偵探》讓我們看到了韓國古裝片的可能性,《陽光姐妹淘》引領了復古懷舊風潮,《雞媽鴨仔》讓韓國動畫電影人重拾自信,《熔爐》更讓我們見識到了"一部電影改變世界"的力量。
  • 《哭聲》可能是《詩》之後最好的韓國電影
    綜合韓國國內的評價來看,影片在影評人心裡水準很高,被稱為「可能是繼李滄東的《詩》之後最好的韓國電影」,但由於風格神秘詭異,與以往羅宏鎮作品頗有不同,觀眾的評價則兩極分化嚴重。  在坎城電影節期間舉行的電影市場上,該片海外版權已出售到10多個國家,中國由Infotainment Media(英褔通)買下了發行權。這也意味著,中國觀眾也有可能在中國的大銀幕上看到這部電影。
  • 為什麼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迅速崛起?
    所以這造成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全面落後於中原地區。無論是經濟、文化、藝術、軍事甚至是身高都比不過中原人,可以說那段時間的日本被稱為蕞爾小邦,是非常合理的。雖然日本也有統治者,希望通過入侵朝鮮半島來獲得更好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但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多次入侵卻引來了中原政權的強力鎮壓。而日本也因此從唐朝開始掀起了全面向中原政權學習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