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中國財經報
2001年國庫制度改革為我國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產品種類和期限結構不斷豐富、衍生品市場穩步發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形成了債券市場和市場參與主體互惠互利、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互聯互通的發展格局。中信證券將進一步發揮優勢,持續提升公司在政府債券業務方面的綜合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做市服務的同時,支持在岸及離岸債券市場的發展,助力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
一、國庫管理制度改革以來債券市場快速發展
(一)國債、地方債發行管理市場化制度改革持續完善
自2001年國庫管理體制改革以來,財政管理效率明顯提升,在現有的國庫管理體系下,財政部門能夠精準、及時掌握財政資金情況,並根據國庫資金情況編制財政預算、制定政府債券的發行計劃等。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化,我國國債、地方債發行管理市場化制度改革不斷推進,不斷優化記帳式國債招標發行機制,陸續推出記帳式國債續發行、預發行等多項改革舉措,持續完善國債承銷團制度,確立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公開招標發行等機制,為後續政府債券市場的穩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債券市場體量持續擴大
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後,我國債券市場快速發展,政府債券規模穩步擴大,衍生品市場持續發展,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共同繁榮,有效支持我國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
一是自國庫管理制度改革以來,我國國債市場規模穩步擴張,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2001年我國存量國債規模僅為1.62萬億元,全年國債總發行量為4684億元,2019年國債市場規模、全年總發行量分別升至16.65萬億元、4.16萬億元。自2015年新預算法實行後,地方債規模持續提高,2015年全年總發行量、存量規模分別為3.84萬億元、4.83萬億元,2019年分別升至4.36萬億元、21.12萬億元。政府債券規模的穩步擴大,有效提升中央、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加強財政資金對經濟發展的有效支持,例如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中國經濟受到極大衝擊,國家及時加大政府債券發行規模以及財政支出力度,最終保障了實體企業的平穩經營和經濟增長的快速修復。
二是伴隨著政府債券市場規模的穩步提升,國債期貨、政府債券ETF等債券衍生品市場也迎來飛速發展。以國債期貨為例,2013年9月,5年期國債期貨正式於中金所上市。此後,10年期國債期貨、2年期國債期貨分別於2015年3月、2018年8月上市,國債期貨市場穩步前行,2019年10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為924.6萬手,較2016年617.7萬手明顯提高。持續發展的債券衍生品市場既豐富市場參與主體的投資工具,同時通過其價值發現功能保障標的資產價格的有效性,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穩步發展。
(三)債券市場發展對參與主體的積極作用逐漸凸顯
隨著債券品種和期限結構的不斷豐富、衍生品市場的穩步發展以及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深化,投資者的投資品種和投資策略持續豐富,國債收益率曲線逐漸完善,市場參與主體持續獲益。
第一,政府債券期限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品種的持續豐富有助於投資者有效管理其投資組合與實施投資策略。近年來,伴隨著政府債券市場的穩步發展,政府債券的期限結構不斷完善,50年期國債和2年、15年、20年期地方債等期限品種相繼推出,目前國債包含3個月至50年期等期限品種,地方債包含1年至30年等期限品種,債券收益率曲線不斷完善。同時,自2015年以來我國陸續推出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券種,債券品種持續豐富。持續完善的政府債券期限結構以及不斷豐富的品種為市場參與主體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投資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選取不同種類、不同期限的債券品種進行投資交易;同時持續發展的衍生品市場亦豐富投資者的交易策略,使得投資者可以運用衍生品鎖定風險並放大收益。
第二,不斷完善的國債收益率曲線不僅給市場參與主體提供了資產定價的參考,也是政策制定者制定宏觀調控政策的觀測目標。由於國債收益率對應無風險利率水平,對於投資者而言,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的構建有助於投資者完善對其他金融資產的風險評估和產品定價;對於發債主體而言,參考國債收益率曲線也能夠更全面、客觀地制定融資計劃;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國債收益率曲線可以綜合反映債券市場供求、宏觀經濟冷暖以及通貨膨脹等經濟走勢的預期,因此國債收益率曲線也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觀測目標。
第三,隨著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穩步推進,境內機構與境外機構互聯互利的格局逐漸形成。債券市場開放有助於促進債券市場在國際間協調資金供需格局,調劑資金盈缺並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對於國內機構而言,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有助於吸引外資滿足我國實體機構的融資需求;對於境外機構而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化也有助於其投資國內債券市場並獲得收益,提高資產配置和管理能力;此外,深化債市對外開放也有利於構建人民幣回流機制,並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
二、中信證券將發揮優勢,持續加強綜合服務
國庫改革走過二十年光輝歲月,中國債券市場迎來快速發展。作為我國龍頭券商,在國家推進國庫改革的過程中,中信證券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國家戰略、支持財政工作,力求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更大價值。
中信證券於1995年成立,作為最早的一批承銷商支持了交易所國債發行和流通工作。自財政部改革完善國債甲乙類承銷團制度以來,中信證券已連續十多年成為記帳式國債甲類承銷團成員。充分發揮券商銷售優勢,拓展銷售對象,廣泛動員各類中小銀行、保險、基金、境外投資人,豐富了國債投資人群體。多年以來國債年度承銷量一直穩定在1000億以上,多年保持券商第一。
在國債做市方面,中信證券具有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資格,同時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參與國債隨買隨賣的券商。近年來,中信證券堅持為各類型機構提供一攬子國債報價服務,連續三年做市量增幅達30%,做市品種覆蓋貼現、關鍵期限、超長期等各類國債,全面滿足機構對國債配置及交易的需求;同時,中信證券通過整合境內外業務單元,在全球多地設立了交易團隊,為歐洲、美國、亞洲等區域的300多家各類投資機構提供中國國債的做市交易服務,近三年中信證券與境外機構債券通的國債交易量累計超過1000億,位列券商第一。
在地方債方面,2015年我國新預算法實行,地方債也開始放量發行,中信證券是最早投身於地方債承銷業務的券商,2016以來一直保持地方債承銷規模券商同業第一,已成為所有省市地方債承銷團成員,為各地區各期限地方債提供全品種做市服務,也一路見證地方債市場不斷壯大、投資人群體不斷豐富,地方債交易越來越活躍。
在創新服務方面,中信證券作為首批國債期貨做市商,為國債期貨市場參與者提供跨期、跨品種、期轉限等多種交易模式的相關服務。中信證券發布中債-中信證券國債活躍券指數系列,並將我國國債的價格以及利差波動打包成期權產品提供給有需求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機構。
在取得諸多成就的同時,中信證券始終未曾停下前進的腳步,未來將更進一步發揮優勢,持續加強公司在政府債券業務方面的綜合服務能力,繼續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做市服務,在豐富產品種類的同時,利用公司全球化優勢,進一步支持在岸及離岸債券市場的發展,踐行國家戰略,擴大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一)繼續提供優質做市服務,提高政府債券流動性
將繼續立足於銀行間市場做市商的角色,積極為政府債券提供優質的做市服務,提高政府債券的流動性。在提供做市服務的過程中,當前公司已強化了IT系統建設,運用強大的數據分析,重點推動量化交易系統開發,通過自主開發的量化做市報價系統每日在外匯交易中心的雙邊報價系統上對政府債券進行做市雙邊報價,這也成為了公司交易型團隊的基礎資源和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了公司政府債券的做市能力。未來中信證券將持續加強提供政府債券做市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繼續強化公司政府債券做市能力,在資管新規和債券交易新規的監管框架下,利用公司報表規模龐大和產品多樣的優勢,提高政府債券流動性,完善市場收益率曲線。
(二)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提供系統性綜合服務
近年來中信證券通過設立固收類全產品業務線不斷提升客戶需求滿足能力,針對政府債券業務,後續中信證券將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為投資者提供系統性綜合服務。以指數產品為例,目前中信證券已與國債公司、外匯交易中心合作創立多種指數產品,包括覆蓋了不同期限的國債活躍段指數、國債期貨優選可交割券指數以及國債及地方政府債精選指數等,為境內外資管產品提供產品掛鈎標的,為我國政府債券流動性提升提供解決方案。在產品布局上,未來中信證券將針對政府債券業務實現產品種類的對外延伸和對內豐富,不斷提高公司政府債券服務的綜合能力。
(三)發揮公司全球化優勢,進一步支持在岸及離岸市場的發展,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中信證券還將利用公司跨境業務優勢,積極為境外投資者提供在岸市場政府債券服務,並拓展離岸市場業務,擴大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2020年中信證券成立了「全球固定收益業務管理委員會」作為全球FICC業務的管理機構,未來中信證券將從在岸和離岸市場兩個維度提高針對境外資金的中國政府債券服務能力。在岸市場維度下,未來公司將形成面向外資的「一級發行+二級做市」配套服務,一級發行方面幫助滿足我國市場準入機制的外資機構積極參與政府債券的一級申購,通過債券通渠道積極向境外投資者推廣政府債券。二級做市方面,中信證券將通過彭博終端的指示性報價,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政府債券的全曲線指示性報價,供全球投資者參考。同時公司還將靈活運用多種衍生品管理市場風險,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優質的做市報價服務。離岸市場維度下,未來公司將積極拓展離岸市場業務,在滿足境外客戶在岸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境內外業務協同使得境外機構以中信證券為接口,進一步參與到我國離岸政府債券市場當中,幫助境外投資者實現全球化資產配置,實現我國債券市場更高程度的對外開放。
信息來源 | 中國財經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