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他開始用技術的手段和藝術的手段解決藝術創想,這個是風電雨雷自然形態......
展望×趙何娟:藝術對話科技,我們要拋棄實用性嗎?
2017年7月22-23日,YT攜手中國最具影響力的TMT內容提供商鈦媒體,在上海西岸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萬人科技藝術嘉年華——「2017T-EDGE 科技生活節」。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全球創意領袖、科學家、藝術家等跨領域精英,齊聚上海,通過20場演講及論壇,分享未來生活的趨勢以及科技界最前瞻的探索。
7月22日上午,鈦媒體創始人、CEO趙何娟與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雕塑家展望,在T-EDGE現場就藝術與科技展開了一場別有生趣的跨界對話。從科技盲到運用科技來進行實驗創作,藝術家展望與觀眾分享了其創作中對美與科技的探索。
鈦媒體CEO趙何娟與著名當代藝術家展望在T-EDGE跨界對話現場
展望:其實我是「科技盲」
趙何娟:昨天晚上我跟展望老師還有討論,關於科技和藝術,做了非常多的探討和爭論,展望老師是非常有意思的藝術家,也是非常重量級的當代藝術家,我很激動也很緊張,我怕一下子沒有說好,藝術家會不會鄙視我,科技圈都是屌絲為王的話比較流行,展望老師,我可以先問問你是如何看『科技和藝術』這個詞呢?
展望:我在目前場面裡面,我是最不懂科技的人。我在上學的時候對科學和技術很害怕,儘量遠離,我更喜歡人文方面的東西。搞藝術幾十年了,最近這幾年的藝術才接觸到了一些工程技術,或者是科學的事情。比如說就最近在龍美術館的展覽裡面我有一個最新的作品「境象」,也是我第一次在我的創意中用到了數學。
我是一個「數學盲」,我請科學家來幫我解決藝術上的難題,因為我在藝術創作的時候,我的藝術裡面都是物質材料他們解決不了的事情,這個時候我想到了科學、數學,因為它是看不見的,它是用公式來計算的,這次我來學到的,他來解決物質的東西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我是覺得作為科學對於世界的本質看法是有一定的啟發。
「展望:境象」 上海龍美術館個展現場 前:《隱形》 後:《隱形堆》
藝術家藉助3D掃描技術,將自己的身體粒子化,模擬大自然中的熔巖狀態所創作
追求實用性是否限制了想像力?
趙何娟:之前我跟展望老師有一個小小的爭論,今天可以繼續一下。展望老師認為畫家不能叫為藝術家,他就是一個畫畫的,藝術一定是沒有用的,有用的都不能叫藝術。科技必須是有用的,是不是意味著科技已經把藝術排除在外了?
展望:這個話題從火人節的歷史開始說起,火人節的歷史裡有很多當年舊金山年輕人、嬉皮士最喜歡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是沒有用的,如果說有用,他只有一個用處就是好玩,打開你的心靈,打開年輕人想像力封閉的空間。因為西方的傳統文化也不是這樣的,這個是西方近代文明一步一步的走到現在。它絕對不是政府讓年輕人打開心靈,而是年輕人自己需要打開心靈,政府對他們也是很害怕,但是政府不敢管,因為沒有法律,我看過一個片子是專門演舊金山藝術節,是政府管這些,但是失敗了。
年輕人需要打開,需要發揮,這些活動你給他一限制,這些事情就不存在了,這些事情對美國沒有任何價值,沒有實用性,他就是純粹的釋放。那麼我們今天在談矽谷,在談蘋果電腦的時候,我們可能產生這些創造的土壤是什麼,是因為他有了個性釋放的土壤,於是才長出了今天能夠享受到的科技。
展望《隱形集合》
趙何娟:你覺得中國有這個土壤嗎?
展望:我覺得中國的土壤可以說剛才放的片子是美國60年代的,今天是21世紀,我們的土壤還沒有到60年代美國的土壤,但是我們在局部,在很小眾的年輕人當中有那些東西,他們不是社會主流,也包括我教的這些學生,也包括社會上有些群體,非常小眾,他們如果來到這兒不限於實用的科技,他們都是看起來非常沒用的科技但是對啟發人的腦洞大開非常有用。
趙何娟:人類的發明很多是沒有用的發明是嗎?
「展望:境象」 上海龍美術館個展現場 《應形》
展望:是的,如果你有預設的條件,這個要有用,那我敢百分百地講就是沒有創造性,就是沒有預設的前提下才會有各種發明。
趙何娟:就是推動科技的進步是嗎?
展望:可以把這種思維稱為藝術思維,如果你限定的話就是任何實用的,你只想展現你的想像力,我們就已經是藝術家了,所謂的人人都是藝術家,指的就是這個。但是為什麼人人不能稱為藝術家,你有太多的障礙把自己擋住了,所以你不能成為藝術家。
「展望:境象」 上海龍美術館個展現場 《素園造石機——山陣》
藝術家藉助科技製作出「風雨雷電箱」,在短時間內模擬出山脈石頭自然的形成
機器人會取代藝術家麼?
趙何娟:你認為AI這個絕對是不可能成為藝術家的是嗎?因為它沒有思想。
展望:它是為人類服務的,他不可能主導人類,就像是人造的,上帝造人,人不可能超越上帝一樣。
趙何娟:他懟了李開復老師,一直在提人工智慧,李開復老師說了一句話是因為人工智慧不知道什麼是美的,只有藝術才能創造美。展望老師說藝術不僅是藝術,醜也可以是藝術。
展望:是公開發表的文章講的最完整,大概意思就是美是一個圈套,它只是吸引你的圈套,如果藝術是美的,它也僅僅是為了吸引你,藝術的本質和美並不是絕對的關係,藝術可以創造出美,但是藝術的美和我們生活中的美不是一回事,藝術的美是延伸出來的,是隨之而來的,比如說舊金山的表演,很多人認為它不美,但是對於美國人來說它很美,美的評判標準是不一樣的,藝術的目的也不是創造一個美,藝術是帶來新鮮的美。
所以說醜可以是美,但是在生活當中一個很醜的事你不願意看,我們看羅丹的老倉庫,畫的窮人,還有一個德國的畫家出名就是因為他畫戰爭和廢墟,戰爭和廢墟對於一般人來講就是非常殘酷,但是他感覺那是激烈的美。
「展望:境象」 上海龍美術館個展現場 《應形》
趙何娟:最後一個問題問展望老師,如果讓你有一些建議給到我們的創業者也好,我們要更多增強藝術能力和思維,你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展望:我就憑感覺說了,在座的年輕人應該更多回到創作的原點,剛剛那個詞是源起和原力,舊金山火人節用了原力,不要被一些小小的發明實用性的東西過度吸引,不要一看到藝術就想到這個能不能用,不要這麼想,實用和原生力是兩個階段的事,實用是隨之而來的東西。
(內容根據現場整理,部分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有修改)
藝術家展望藝術生涯至今最大個展正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展覽持續至2017年8月22日。
YT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