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2020年科創板融資宗數和規模首超主板

2021-01-11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網

12月21日,安永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研》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IPO活動仍保持一定的增長,預計有1338家企業在全球上市,同比上升17%;籌資額上升27%,預計為2654億美元。中國內地和香港表現相當突出,IPO數量和籌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49%和55%,佔全球總量的40%和45%。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註冊制發行的IPO項目已經超過審核制,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佔全年總量的53%和61%。科創板今年更超越主板,IPO數量和集資額在A股各板中均列第一。

安永大中華地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2021年預計在註冊制有望全面推進,IPO排隊企業數量維持高位的背景下,2021年IPO活動保持活躍。科創板和創業板仍是明年上市的生力軍。A股退市機制將進一步強化,上市企業質量提高將改善A股生態。交易制度推陳出新。「T+0」交易或從上證50開始試點。

A股IPO活動勢頭強勁籌資額創十年新高

安永預計,2020年A股市場全年有395家公司首發上市,由於多家百億級企業上市以及註冊制的實行,今年籌資額達到了人民幣4707億元,創2010年以來新高,平均籌資額也保持在近年來的高位。與去年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長97%和86%,可見疫情井未影響上市活動。2020年依然是中小型IPO佔據主力,超過三成的集資額來自10億人民幣以下的IPO,略高於去年同期。

從行業來看,百億級IPO助力科技、媒體和通信成為籌資額第一的行業,工業行業位列IPO數量第一。從地區來看,江蘇和上海分列IPO數量和籌資額首位,得益於中芯國際的上市,上海新股籌資額名列第一,北京僅次於上海位列第二。

通過註冊制發行的IPO項目超過審核制

今年10月,國務院提出「全面推行、分步實施證券發行註冊制」。報告顯示,通過註冊制發行的IPO項目已經超過審核制,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佔全年總量的53%和61%。A股市場展現出積極擁抱註冊制的態勢,註冊制下的排隊企業佔A股全部排隊上市企業的76%,新股發行通過率攀升至95%。科創板今年更超越主板,IPO數量和集資額在A股各板中均列第一。

註冊制落地後,新股發行採用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化詢價、定價、配售機制。新股發行進一步市場化,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設漲跌幅限制。科創板與實施註冊制後的創業板首日漲幅均超過100%。科創板平均首日回報率升至187%的峰值,深圳創業板也升至158%,平均首日回報高於其他板塊。安永華明審計服務合伙人張寧寧認為,推行實施證券發行註冊制,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同時完善更具包容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關係,助力深化改革A股市場。她表示,證監會的註冊制和退出機制改革對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有助市場實現優勝劣汰。

中概股二次上市和投資者認購新股成為香港市場「雙熱潮」

安永預計,香港市場全年共有144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額3905億港元,儘管IPO數量減少11%,但中概股的二次上市推高了籌資額,使籌資額上升24%。香港新股定價普遍偏樂觀,投資者申購新股熱情升高,平均超額認購倍數達206倍,比去年增加227%。行業方面,物業服務企業上市迎來爆發期帶動房地產位列IPO數量首位,科技、傳媒和通信企業位列籌資額首位。

2020年共有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二次上市方式回歸香港市場,共籌集資金1313億港元,佔全年集資總額34%。按籌資額計,前十大IPO當中有5家為中概股二次上市,佔比達56%。中概股的二次上市受到了投資者的歡迎,全部獲得超額認購。綜觀十大IPO的行業分布,61%的籌資額是來自新經濟企業,表現十分優異。

中概股大幅推高美股籌資額儘管今年全球的跨境IPO活動受疫情影響,中國依舊是跨境IPO企業的主要來源地。2020年共有35家中國企業首發上市,陸金所、貝殼和小鵬汽車等多家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上市大幅度推高籌資額達到123.2億美元,比去年上升233%。安永華明審計服務合伙人李康表示,得益於疫情的快速控制,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活動依舊保持熱情,多家獨角獸企業的上市大幅度推高了籌資額,頭部效應明顯,從數據來看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仍然是主力軍。業績層面,中概股整體表現良好,平均首日回報為近三年來最高。

2021年A股市場將持續保持活躍

何兆烽表示,A股方面,多方面因素影響2021年IPO活動。一是貨幣政策正從應對疫情衝擊的偏寬鬆狀態向後疫情時代的穩健中性取向回歸。二是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情況下,2021年GDP增速樂觀,「內外雙驅」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三是全球經濟在經歷疫情衝擊後,明年將恢復增長,但疫情仍是最大變數;大選後中美關係的走向影響兩國經濟。四是全面推行註冊制將改變A股生態,IPO發行進一步市場化。五是「十四五」規劃支持直接融資,對資本市場和IPO活動利好。

具體來看,預計在註冊制有望全面推進,IPO排隊企業數量維持高位的背景下,2021年IPO活動保持活躍。科創板和創業板仍是明年上市的生力軍。A股退市機制將進一步強化,上市企業質量提高將改善A股生態。交易制度推陳出新。「T+0」交易或從上證50開始試點。

對香港市場而言,受惠於快速復甦和發展的內地經濟,香港經濟有望恢復正增長。隨著中概股回歸熱潮延續,符合條件的企業版同股不同權中概股可來香港進行第二上市。香港交易所關於調高主板盈利要求討論和發布可能推高明年上半年的主板IPO活動。此外,滬深港通的投資範圍有望擴大,有利於吸引更多新股赴港上市。安永預測2021年香港IPO集資額達3500億港幣。

相關焦點

  • 安永: 今年A股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大幅增長 科創板帶動上市熱情
    受貿易摩擦、市場擔憂情緒及其他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今年全球IPO預計達1,115宗,同比下降19%;籌資額則下降4%,預計為1,980億美元。科技行業在2019年全球IPO數量和籌資額方面繼續佔據主導地位。由於下半年大型IPO的有力推動,香港聯合交易所IPO數量和籌資額在2019年雙冠全球。科創板的成功運行則推動上海證券交易所位列全球IPO數量的第三位和籌資額的第四位。
  • A股IPO募資創十年新高註冊制功不可沒 科創板募資額超主板位列第一
    原標題:A股IPO募資創十年新高 註冊制功不可沒 科創板募資額超主板位列第一 摘要 【A股IPO募資創十年新高註冊制功不可沒 科創板募資額超主板位列第一】在疫情深刻影響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的
  • 多隻科創板個股融券規模超融資 兩融為何有此變局
    這其中,兩融資金介入科創板程度究竟如何?記者帶您通過一些交易數據,一窺端倪。01科創板兩融多空力量已相對均衡截至7月23日日終,首批25隻科創板股兩融餘額合計23.86億元,其中融資餘額合計14.59億元,融券餘額合計9.27億元。
  • 科創板助力A股2019年表現亮眼,創業板註冊製成明年看點
    2019年是A股的IPO的豐收之年。根據安永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再次成為全球第一IPO市場》報告顯示,2019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200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2,528億人民幣,IPO數量同比增加90%,籌資額同比增加82%,創2012年以來籌資額的新高記錄。
  • 科創板日報 | 證監會不予同意恆安嘉新科創板註冊;28家科創公司「中考」成績優異
    截至8月30日,科創板28家上市公司悉數披露首份半年報:合計實現營收329.6億元,同比增長17.8%;合計實現淨利潤45.6億元,同比增長25.3%。對比滬深主板及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速更快,成長性更好。
  • 安信策略陳果:科創板詢價結果背後的六大看點
    招股說明書中募資規模對新股定價影響很小。  ■募資規模超預期,科創板打新收益幾何?  募資規模超預期,預計全年募資1087.86億元。網上、網下投資者參與數量相比主板大幅減少,網下獲配比例有了十倍以上大幅提升。
  • 註冊制將全面鋪開 2021年再迎「打新盛世」
    2019年7月22日至2020年11月20日,科創板公司從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時228天,創業板(註冊制)公司僅用時78天,均明顯低於同期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核准制)的579/550/568天。發行效率的提升推動IPO融資擴容,截止2020年11月20日,科創板開市以來平均每月上市公司數11家,創業板(註冊制)平均每月上市公司數為10家,而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核准制)分別為5/3/5家。
  • IPO融資規模顯著放大 打新基金平均收益率達40.1%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注意到,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下,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發行上市效率顯著提高,機構「打新」自然收益豐厚。從市場表現看,存量市場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實現平穩過渡,甚至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截至2020年11月20日,創業板實施註冊制以來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高達301%,遠高於同期科創板的119%,以及主板和中小板的開板漲幅120%和110%。
  • 廣發策略:2020科創板「不可忽視」的四大關鍵投資時點
    2020年,我們與科創板繼續前行,本期從十大盤點和十大展望兩個維度再次對科創板進行全面性梳理,以挖掘明年一級發行、二級交易、A股映射投資機會。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核心問題鋪開:  Q1:如何評估2019年科創板?1)金融供給側改革「發令槍」(三大衍生影響:成長股投資、註冊制復刻、券商頭部化)。
  • 科創板2019年年報預約披露時間出爐
    上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上交所披露滬市科創板股票累計成交1.2萬億元,截至12月24日發稿,上交所披露滬市科創板上市企業數已達68家。其中,江浙滬「包郵區」科創企業已達34家,佔據科創板半壁江山。  滬市科創板股票累計成交1.2萬億元  今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
  • 2020全省首家!潔特生物在科創板霸氣上市!黃埔勢頭太猛了!
    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科創板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就在今天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廣東省2020年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紅」運當頭,牛氣沖天!展示了企業上市途徑的多樣化2019年1月3日,維港環保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不僅是2019年廣州企業赴港上市第一股,也是香港聯交所2019年的第一個IPO,自此拉開了2019年我區企業上市工作的輝煌序幕。
  • 科創板給券商帶來了什麼?牌照通道紅利弱化,倒逼投行模式轉型
    科創板對資本市場和投資者信心修復作用重大,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券商高beta具有配置價值。建議關注市場化程度高的龍頭券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風險提示:二級市場持續低迷;金融監管發生超預期變化。一方面,傳統的以銀行為核心的融資體系利於傳統工業和地產基建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新興經濟的發展則需要融資模式的創新,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制度的創新,正符合中國經濟轉型的融資要求。另一方面,科創板將推動資本市場改革。作為增量改革的前沿試點,其機制在不斷改善成熟後,將延伸至A股市場的存量領域,如創業板、中小板和主板,使得資本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
  • 康希諾登科創板,Atomwise巨額融資,首個國產曲妥珠單抗在華獲批
    一周要聞: 康希諾成功登陸科創板,開盤大漲 124%,市值破千億! 領跑感染精準醫學!微遠基因獲 2 億元融資 百度風投、騰訊持續加注!
  • 隨著註冊制的實施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科創板、創業板IPO募資佔比超六成隨著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今年以來,A股IPO融資規模大幅增長。具體來看,年內科創板和創業板分別有131家和98家公司上市,IPO募資分別為2058.31億元和834.85億元,在A股中佔比分別為46.86%和19.01%。開源證券研報顯示,註冊制下,科創板公司從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時228天,創業板用時僅78天,顯著低於同期核准制下主板和中小板的579天和550天。IPO審核效率的提高,帶動了融資規模的擴容。
  • 年內A股IPO、再融資規模近1.5萬億元 新興企業加速登陸資本市場
    再融資方面,不同質地公司的融資難易程度也將分化。 科創板、創業板IPO募資佔比超六成 隨著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實施,今年以來,A股IPO融資規模大幅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10日,年內A股IPO公司數量達357家,IPO募資規模達4392.42億元,同比增長81.48%。
  • 不要急,看完這一篇,區分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很簡單
    我國證券市場經歷三十年的發展,制度不斷健全、體系不斷完善、規模不斷壯大。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我國的證券行業也經歷了不斷規範完善、日益發展壯大的歷程。越來越多的新業務出現,讓這批高智商人群犯了難,比如現在市場上出現的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各種板塊讓股民眼花繚亂,千萬別著急,看完這一篇,就能弄清楚這裡面的奧秘。
  • 這4天在科創板「博一把」賺錢了嗎?
    從狂歡到趨於理性,科創板已經走過了四個交易日,由于波動率顯著高於A股主板,有資格參與的投資者難免會進去「博一把」,那麼,高波動率下,個人投資者找準機會高拋低吸賺到差價了嗎?市場上傳出消息稱,有量化私募採取短時「T+0」策略進行日內迴轉交易,即科創板變相「T+0」操作現身!個人投資者高拋低吸最高賺80%以上昨天是科創板第四個交易日,市場振幅繼續收窄,全天未出現臨停股。
  • 2021年打新攻略搶先看:註冊制改革下網下打新紅利仍將延續,明年三...
    年內新股3家漲幅超20倍,17家破發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日前發布其對2020年和2021年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的分析與預測,德勤中國預計2020年底時,中國內地今年會錄得388隻新股,融資4645億元人民幣,發行數量與融資額將會較2019年分別上揚93%和87%。
  • 「數讀」科創板:這些亮點幫你看懂科創板一周年
    110家科創企業融資逾1200億元截至6月12日,開板一周年的科創板共向已上市的110家科創企業輸送1273.92億元融資。其中,中國通號的首發融資額超百億元,金山辦公、石頭科技、華潤微首發融資額在40億元以上。除了上述公司外,還有6家公司首發融資額在2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