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有雲帶頭大哥AWS不斷重塑價值

2020-12-17 電子發燒友

2020年12月都過去14天啦,

又是年末了!

每年到了12月份,

無論是什麼行業,

都會顯得更為活躍一些。

臨近年關,

對於公有雲領域來說,

亦然充滿了年底衝刺的「荷爾蒙」,

暗藏著辭舊迎新的「衝動」。

然而,來自權威分析機構IDC和Gartner的常規數據顯示,全球公有雲領域的帶頭大哥,一直引領著全球雲計算行業發展的節奏。從技術產品創新的引領,到市場份額的引領,再到覆蓋用戶行業的引領,再到生態合作夥伴的「朋友圈」引領,亞馬遜雲服務(AWS)似乎已經不再滿足於這樣的引領。

「在前所未有地強調自我重塑中,AWS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並繼續改變著行業遊戲規則。」

AWS執行長Andy Jassy在re:Invent 2020大會長達三個小時的在線演講中,最終給出了明確表示。

在這句話的背後,我卻看到了AWS的強勢舉措,12月2日一天之內面向全球發布了43項創新雲服務和功能。

儘管Andy Jassy在演講中並未提及「強勢」一詞,但是業內又有幾個公有雲廠商可以具備這樣的創新能力,這樣的重塑魄力呢?

創新荷爾蒙,AWS為什麼一直這麼旺盛?

到目前為止,AWS對外可以提供超過175項全功能的雲服務,引領公有雲廠商的雲服務品類覆蓋的廣度和行業滲透的深度。

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保持著快節奏的產品創新。AWS涵蓋計算、存儲、資料庫、聯網、數據分析、機器人、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互聯、安全、混合雲、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媒體視頻、應用開發與管理等領域,通過遍及全球24個地理區域的77個可用區,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服務。

站在全球公有雲行業的巔峰,AWS不安於現狀,這很有意思。令人費解的是,AWS創新荷爾蒙為什麼一直都這麼旺盛?

在尋求答案之前,先回到AWS創立的當初。來自亞馬遜電商部門的Andy Jassy攜手本部門的初創團隊,進行自下而上的創新,最終帶來了亞馬遜電商業務所需的基礎設施搭建的靈活性,以及資源按需利用的彈性。

探索超越自我,一直以來擁有獨特的自我創新機制,不僅成就了現在的AWS,還成就了備受全球矚目的電子書Kindle、會員體系Prime、無人商店Amazon Go等業務。

作為AWS的開創者,Andy Jassy帶領團隊從亞馬遜內部創業創新中獲得了在公有雲領域的成功。這個創新聚焦在文化、機制、架構與組織方面。以領導力為準則,建立了敢於重塑一切的「僱傭Builder」企業文化。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實現了在內部創業創新領域的逆向工作機制。以雲原生、微服務、自服務和DevOps為目標,成就了匹配業務創新的雲架構。以鼓勵實驗允許試錯的「雙披薩團隊」模式,構建了適合創新與變革的管理組織。

作為AWS的掌門人,沒人更比Andy Jassy更懂得產品重塑帶來的新機會。他連續3個小時不停頓,為全球40多萬名註冊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演講,令到場的媒體和分析師驚嘆。

產品重塑:如何再次引領遊戲規則?

在re:Invent 2020上發布的創新雲服務和功能實在太多,其中產品重塑的三大亮點更是值得一看。

一是,面向傳統架構下的混合雲重塑。面向之前傳統架構下企業上雲的混合雲場景,這需要兼顧「數據中心和雲」兩個方面的需求。在混合雲服務方面,AWS進一步豐富的產品和方案令業界刮目相看。如:Amazon ECS Anywhere、Amazon EKS Anywhere、AWS PrivateLink、AWS Storage Gateway、AWS Outposts 1U、AWS Outposts 2U、VMware Cloud on AWS。

針對之前一體式交付的混合雲明星產品AWS Outposts,推出1U和2U模式的入門級系列,不僅傳承了AWS公有雲的一致體驗與技術優勢,而且進一步為企業上雲帶來了混合雲場景下更強的平臺交付能力。從而加速AWS Outposts進入企業本地數據中心,進入飯館、醫院、零售商店、工廠等更為廣泛的to B應用領域,讓Outposts走向to B行業更接地氣。

不僅在一體式交付上Outposts有所創新,同時在針對容器方面,AWS也強化了雲上雲下混合環境中的容器管理一致性。AWS隨即推出的Amazon ECS Anywhere和Amazon EKS Anywhere分別讓用戶能夠在自己的數據中心運行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Service(ECS)或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EKS),為用戶雲上和雲下提供一致的Container和Kubernetes管理工具,以及API,從而可以更輕鬆地實現容器負載遷移到雲端並管理其混合環境。

此外,AWS還強化了在存儲創新方面針對SAN的能力,發布了首個為在SAN上運行的工作負載而構建的雲存儲服務Amazon EBS io2 Block Express存儲卷,其IOPS高達25.6萬,擁有4000MB/秒的吞吐量和64TB的單卷容量。看到這個存儲服務之後,阿明終於明白了AWS能長期雄踞雲排行榜第一位的實力。這將意味著什麼呢?基於此,為用戶提供SAN存儲服務,未來也將針對SAN提供更全面的企業級功能。這個策略,將進一步拉近AWS與to B企業用戶的距離,滿足用戶上雲之後,一部分應用或數據基於本地數據中心的需求,實現與AWS同一套代碼下的企業級SAN存儲服務。

從公有雲到企業級,AWS的目的很明確,只為上雲的你更美好。包括了計算、存儲、網絡、容器等系列資源上的美好,讓你的數位化完善一樣都不能少。

二是,面向多元化應用需求的雲端重塑。面向當下雲端用戶的多元化創新需求,應用的多元化帶來了雲服務的細粒度支撐。如:實現秒級實時擴容的無伺服器資料庫服務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解決數據孤島並為多個不同數據源形成統一數據視角的數據分析服務AWS Glue Elastic Views,自動識別數據類型內置超過300種數據轉換的機器學習服務Amazon SageMaker的新功能AWS Data Wrangler,簡化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的開發工具AWS Proton。

要知道,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經35萬個資料庫已經遷移到AWS。為了加速雲資料庫帶給用戶更好的雲端應用體驗,便於用戶在資料庫關鍵性業務應用方面減少遷移的負擔。現在,AWS下狠手了,以開源形式推出Babelfish for PostgreSQL,讓用戶直接在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上運行SQL Server應用程式,不僅降低傳統資料庫開支,而且資料庫上雲的應用交付效率立馬得到提升。

加上之前DMS資料庫遷移服務的配合,以及支持Amazon Aurora、MySQL、PostgreSQL、MariaDB、Oracle和SQL Server多種資料庫引擎,可讓用戶在雲中輕鬆設置、操作和擴展關係資料庫的雲服務Amazon RDS大行其道。AWS正在讓to B用戶的傳統資料庫上雲,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容易,更複雜的技術問題AWS已經自我消化,以全新的升級的資料庫服務和功能來滿足更多to B用戶在資料庫應用上的苛刻要求。

更要知道,AWS Proton提供了業界少有的更細粒度的開發和部署管理工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AWS Proton可以為中心平臺團隊建立一個包含了具體應用代碼和微服務部署信息的調用棧(Stack),然後將調用棧發布在Proton控制臺,所有開發者選擇一個模板,加入參數,點擊即可完成微服務部署。為此,在不斷增加的容器和無伺服器應用情況下,AWS Proton可以讓用戶的基礎架構配置、代碼部署和運維監控的工作變得更為簡單,為應用開發加速。

從中不難看出,未來AWS將因這些雲端重塑,繼續引領雲的發展,進而再次改變遊戲規則。

三是,面向未來5G發展的邊緣重塑。面向未來5G、邊緣端的前瞻發展趨勢,AWS與運營商合作推出的AWS Wavelength服務,通過將AWS計算和存儲服務引入5G網絡邊緣,最大限度地減少從行動裝置連接到應用程式的延遲,讓開發者能夠為機器學習、物聯網、視頻和遊戲等需要超低延遲的邊緣計算應用場景提供服務。

目前AWS與Verizon合作的Wavelength已經在美國8個城市提供,在東京與KDDI合作、在韓國大田市與SK電信合作推出的Wavelength服務將很快上線,在倫敦與沃達豐合作推出的Wavelength將於2021年上線。

除此三大亮點之外,在計算創新服務方面,AWS發布了五個全新的EC2實例,包括了具有100 Gbps網絡性能的C6gn實例,高性價比GPU應用的G4ad實例,搭載了Intel Xeon可擴展處理器計算性能超高的M5zn實例,搭載Intel CPU下一代存儲優化的D3/D3en實例,帶來最快塊存儲的內存優化R5b實例。

在存儲創新服務方面,AWS推出四項存儲創新,在存儲性能、彈性和價值上得到更大提升。如:發布針對SAN存儲的Amazon EBS io2 Block Express存儲卷和下一代通用SSD的Amazon EBS Gp3存儲卷,擴展Amazon S3智能分層支持S3 Glacier歸檔型和深度歸檔型,實現數據在任意區域多個S3存儲桶中複製的Amazon S3 Replication(multi-destination)。

在數據分析服務方面,AWS推出AQUA for Amazon Redshift、AWS Glue Elastic Views和Amazon QuickSight Q三項全新的數據分析功能,大幅提升Amazon Redshift數據倉庫的性能,使客戶在數據存儲間的移動和合併數據變得更加容易,更加高效。並且使終端用戶更便捷地利用機器學習,從業務數據中獲得更多價值。

AWS在強調立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創新上,進一步實現產品重塑,採用統一的API,將雲的能力分發到不同的地方,解決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帶來的諸多挑戰,實現數據更高效率的遷移、管理和價值洞察,也必將引領全球公有雲發展的遊戲規則。

格局重塑:如何讓未來已來?

在產品重塑上,讓大家再次看到了AWS在引領創新上的「衝動」,這是真實力的表現。

不過,從AWS營收和利潤貢獻來看,已經佔到亞馬遜所有運營利潤的71%。全球公有雲領域領導者地位的保持,對AWS壓力並不大,即便如此,AWS依然重視競爭,重視對自我的挑戰,重視格局的重塑。

在公有雲領域,要談格局,需要從三個層面來分析。

一是公有雲市場格局。

據亞馬遜公開財報顯示,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達到年化收入4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相當於一年增長100億美元。回顧一下:AWS實現第一個100億美元收入用了123個月;第二個100億美元增長用了23個月;第三個100億美元增長用了13個月;現在,第四個100億美元增長只用了12個月。可見,AWS呈現出來了加速增長的發展態勢。

最新的營收數據顯示,AWS已經與微軟、戴爾、IBM、思科一起,位列全球前五大企業IT公司。根據諮詢機構Gartner在2020年8月發布的《2019年全球公有雲IaaS和PaaS市場份額報告》,AWS的市場份額為45%,超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的總和(34.3%)。

然而,未來,AWS仍然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Gartner發布的IT關鍵指標數據《2020:Industry Measures》顯示,雲計算尚處於發展的早期,在總體的IT支出中,雲上支出只佔4%,傳統IT支出仍佔96%。

讓未來已來,AWS正在持續加速創新步伐,持續產品重塑,持續引領遊戲規則。

二是公有雲創新格局。

畢竟從公有雲誕生之日起,全靠技術與服務的支撐,帶動了全球全行業的數位化進步。因而,技術的創新能力所形成的創新格局,對於任何一個公有雲廠商的發展尤為重要。甚至在一定意義上,一個公有雲廠商的市場格局,往往依靠強大的創新格局來支撐。

AWS的飛速發展依靠的就是長期立足用戶需求的創新。領導市場格局已成定勢,AWS的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拉大差距。2011年,AWS發布了80多項重要服務和功能;2012年發布了近160項;2013年發布了280項;2014年發布了516項;2015年發布了722項;2016年發布了1017項;2017年發布了1430項;2018年發布了1957項;2019年發布了2345項。在2020年的re:Invent大會上,AWS發布了43項創新,涵蓋計算、存儲、資料庫、數據分析、容器、機器學習運維、工業機器學習等多個方面。

三是公有雲生態格局。

作為AWS一項非常重要的戰略規劃,AWS合作夥伴網絡APN一直堅持互信共贏、兼容並包的開放合作生態策略。

目前,全球APN合作夥伴達數萬家之多。超過90%的財富100強企業和大多數財富500強企業都使用APN合作夥伴解決方案和服務。

AWS以強勢的市場格局、創新格局為基礎,立足用戶需求,提升差異化競爭能力,賦能合作夥伴的價值發揮,最終結合「技術、產品、服務、生態」四輪驅動,實現生態格局的持續創新。

價值重塑:如何切入千行百業?

在覆蓋計算、存儲、容器、資料庫、數據湖、數據分析,以及混合雲等產品領域的最新迭代升級與創新中,AWS始終聚焦用戶的數位化進程,以及全新需求的滿足,聚焦雲服務助力業務的進步。AWS的產品重塑、格局重塑也正在影響著AWS的業務發展。

AWS的公有雲業務獲得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在於幫助千行百業的用戶帶來了業務轉型與轉變的價值效果。

一方面,基於雲服務產品的創新帶來了AWS業務類型的重塑。另一方面,基於聚焦用戶業務轉型與創新,也帶來了AWS面向to B領域的深入拓展,以及因此帶來to B行業因公有雲影響下的重塑。

當然,AWS對於業務重塑的構想,還是頗有深意的。

作為公有雲服務領域產品越來越廣泛和全面的廠商,更多的業務重點需要將公有雲的優勢與影響力帶向to B端。

然而,任何廠商只要涉及到to B領域的業務,必然需要明了行業規則和需求。對此,AWS聚焦to B用戶數位化進程的痛點、難點,應對其業務創新帶來的挑戰,以價值重塑切入to B行業的發展,這應該也是AWS對自身業務重塑的突破口之一。

從產品到服務,從技術格局到市場格局,AWS在每一個領域的發展,每一個領域的變化,其最終的目的還是落在了價值重塑上。

值得思考的是,AWS到底要為公有雲行業、公有雲用戶帶來怎樣的創新價值?

針對公有雲行業,AWS帶來了企業自驅的創新模式,以開放生態的體系,構建公有雲產業鏈的完善與豐富,進而為雲用戶提供更全面的需求滿足。其最終目的,自然是要讓公有雲服務如自來水供應一樣簡單,瞄準數位化痛點,切入千行百業,讓企業上好雲,用好雲,實現業務的持續進步與創新。

這一切的重塑,源自AWS一再強調的「重塑文化」,從根本上實現AWS在公有雲領域的價值主張,實現公有雲價值銷售與推廣的目的,實現雲用戶基於全新需求下的價值未來。這也是Andy Jassy所說的打造企業的重塑文化,選擇最好的重塑工具。重塑自己,重塑企業,重塑客戶體驗,重塑行業,重塑未來。

因此,臨近年關,全球公有雲帶頭大哥都在不斷重塑價值,你怎能落後呢?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AWS提示:臨近年關,關於公有雲一定要知道的幾件事
    然而,來自權威分析機構IDC和Gartner的常規數據顯示,全球公有雲領域的帶頭大哥,一直引領著全球雲計算行業發展的節奏。從技術產品創新的引領,到市場份額的引領,再到覆蓋用戶行業的引領,再到生態合作夥伴的「朋友圈」引領,亞馬遜雲服務(AWS)似乎已經不再滿足於這樣的引領。
  • 計算重塑 AWS如何定位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十年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顧凡表示,「AWS希望通過這些新服務和功能賦能更多的客戶,加速上雲,加快轉型,通過採用全球領先的雲技術和服務,更快、更好地重塑自己。我們也希望儘快把這些創新的服務和功能引入中國,助力中國客戶的上雲和重塑之旅。」
  • 直擊AWS re:Invent 2020:再一次,重塑規則
    (AWS CEO Andy Jassy)AWS re:Invent,被稱為全球雲計算行業的風向標。正如其名字「re:Invent」(重塑),每年的大會都打上了深深的「重塑」烙印。筆者全程聽了Andy Jassy的演講,感受最深刻的,是兩個「重塑」:重新定義混合雲混合雲在行業炙手可熱,因為它兼顧了公有雲和本地部署的雙重優勢,既可以利用公有雲的資源,保證系統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又能將關鍵信息放在用戶的數據中心,保證安全性。
  • AWS 認證攻略
    因為我主要做aws公有雲企業級開發相關工作,非常可惜,目前覺得這個認證對於我的實際工作並沒有很多用處。架構師的認證,更傾向於技術選型,成本優化。對於一線開發人員來說,這個認證有點像強迫你背一背產品手冊,有個梗概,僅此而已。當然,如果是想轉型做aws,或者對公有雲技術很感興趣的同學,助理架構師依然是最適合的科目,往往也是你進入這個行業的敲門磚。
  • Twitter宣布牽手AWS交付其時間表,首次嘗試使用公有雲擴展實時服務
    這份協議的籤署是兩家公司合作的延伸,不僅標誌著Twitter第一次正式使用AWS來運行其核心時間表,同時也是Twitter首次利用公有雲擴展其實時服務。除了幫助我們擴展基礎架構之外,與AWS的合作還使我們能夠在應用AWS多樣化且不斷增長的服務組合時更快地發布功能。 Agrawal在一份聲明中說。AWS在整個合作過程中為Twitter提供存儲,計算,資料庫和內容分發服務以支持其圖像,視頻,廣告內容等的分發。
  • 全球公有雲一哥十年宕機故障大全
    >  任何一個公有雲供應商,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都遭遇了這樣那樣的宕機、故障。或因人為因素、或因雷電太兇、或因機房停電、或因光纜被挖、或因代碼錯輸……這些問題的出現與解決,正好也是公有雲服務不斷優化與提升的過程。不過,作為全球公有雲的一哥,從可以查詢記載的故障宕機等事件來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
  • 亞馬遜AWS年增百億美元營收 看好中國雲市場
    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AWS在全球公有雲市場的份額達到45%,超過第二至第五名的份額總和。AWS大中華區雲服務產品管理總經理顧凡、雲計算企業戰略顧問張俠在包括《中國經營報》在內的多家媒體交流會上表示,近幾年來中國的雲計算發展非常快,雲計算已經成為新常態。
  • 躋身全球第五大企業級IT公司,AWS從突破過去到布局未來
    從2006年,亞馬遜第一次推出AWS雲服務開始算起,雲計算已經走過了十四個年頭。今天,「上雲」這個關鍵詞已成為整個業界的集體共識,而AWS也憑藉強大的創新迭代速度,以及服務的深度和廣度,長期在全球公有雲市場中佔據領導者的地位。
  • 公有雲技術哪家強? 扎堆玩IAAS,如何才能賺錢?
  • 一場最長的演講,AWS CEO Andy Jassy終於把「重塑」這件事說清楚了
    在這個過程中,AWS也不斷豐富自己、壯大自己,圍繞著IT領域的各個方面開發出超過175項全功能的雲服務,涵蓋計算、存儲、資料庫、聯網、數據分析、機器人、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互聯、安全、混合雲、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媒體視頻、應用開發/部署/管理等,目前在全球擁有24個地理區域的77個可用區(AZ),服務著數百萬客戶。
  • 百度雲首次披露業績數據 BAT穩坐國內公有雲前三
    ,這是否說明公有雲市場趨於集中?與此同時百度帶寬成本也同比增長27%,至人民幣18億元(2.58億美元),主要是信息流,視頻和雲的需求增長。「2018年對百度來說是關鍵的一年,我們將人工智慧應用從搜索拓展到更多業務領域。」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百度智能雲的平臺優勢和行業影響不斷拓展,使更多用戶、客戶和合作夥伴從中受益,對於AI商業化的探索也正在撥雲見日。
  • 從阿里雲、騰訊雲,看中國公有雲市場競爭格局
    Canalys最近的報告披露,2019年中國公有雲規模達到107億美元,同比增長63.7%,其中阿里雲仍然位居第一,佔據46.1%的市場份額,騰訊雲則為17.3%。以此判定,2019年阿里雲的公有雲收入為346億元(美元人民幣匯率設定為7),騰訊云為130億元,根據兩家公司財報,阿里雲在2019自然年總營收為355億元,騰訊雲則為170億元,剩餘部分收入在何處。
  • 公有雲+邊緣+專有雲加速融合,騰訊Techo Park無邊界計算分論壇解析...
    近年來,在不斷深耕公有雲的同時,騰訊雲也在積極發展邊緣計算和專有雲服務,據騰訊雲計算產品研發副總監曾君亮介紹,騰訊雲已經打造了中心、邊緣、私有一朵雲的服務,即把公有雲的能力通過Edge zone 和 CDC一體機的方式從中心延展到邊緣,提供就近計算能力低時延、低帶寬成本接入;通過騰訊雲TCE標準私有化部署和CDC一體機的能力把公有雲的能力延展到企業內部,滿足客戶數據本地化存儲和處理的需求。
  • 浪潮作為唯一指定供應商助力福建電信搭建公有雲
    北京2015年9月28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浪潮成功中標福建電信雲資源池擴容項目,作為本項目的伺服器唯一指定供應商,浪潮四路伺服器NF8460M3 將大批量應用於行業公有雲業務承擔福建電信的核心應用內容。
  • 字節跳動 To B 版圖添新成員,2020全球公有雲服務或增6.3%
    」收入麾下; 資本市場裡,早期投資相當集中; Gartner 預測2020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增長6.3%。此外,阿里雲還計劃將在全國建立10座以上的超級數據中心,支持新基建發展。 『牛侃兩句』 自泛微網絡站隊騰訊,緊接著就是才雲科技被字節跳動全資收購。如今年開年牛透社的預測,To B 領域的2020年,必是巨頭們不斷出手「收割」市場的一年。
  • AWS re:Invent:雲計算重塑企業未來
    企業必須重塑自己才能生存「疫情讓所有的企業,包括亞馬遜自己,都在竭盡全力地思考如何節約成本,並進行戰略反思。很多企業因此加速了上雲的步伐,從過去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快速規劃,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變化。事實上,疫情使得企業上雲的進程加快了至少幾年的時間。」
  • 放著公有雲不用,為什麼要用OpenStack
    OpenStack和雲密切相關,對於用戶來說,構建私有雲要麼使用VMware、Hyper V等商用化產品;要麼使用OpenStack開源二者必居其一。有意思的是,現有公有雲服務商中,少有採用OpenStack,更多是採用自有的封閉系統。OpenStack與公有雲似乎沒有交集。 OpenStack只能用於私有雲嗎?
  • AWS Direct Connect更新 雪梨地區的再次發行
    這樣用戶可以通過同一個連接訪問共享資源(如存儲在使用公有 IP 地址空間的 Amazon S3 中的數據元)和專有資源(如使用私有 IP 空間在 Amazon Virtual Private Cloud (VPC) 中運行的 Amazon EC2 實例),同時又能在共享和專用環境之間保持網絡隔離。用戶也可以隨時重新配置虛擬接口,用於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 ...IT基礎設施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公有雲與私有雲融合統一
    伴隨著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的遷移和擴容的簡化,未來公有雲和私有雲的融合統一將更為顯著。由於公有雲具有成本低,無需購買硬體或軟體,僅對使用的服務付費。無需維護,維護由服務提供商提供,基本功能完善等特點,再加上中國的雲服務商對公有雲市場的大規模投入及宣傳,對公有雲服務進行內容的創新和服務節點的擴張,公有雲計算基礎設施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達到855億元。
  • 解讀亞馬遜re:Invent首日:AWS CEO Andy Jassy五十多次提及重塑...
    AWS希望通過這些新服務和功能賦能更多的客戶,加速上雲,加快轉型,通過採用全球領先的雲技術和服務,更快、更好地重塑自己。我們也希望儘快把這些創新的服務和功能引入中國,助力中國客戶的上雲和重塑之旅。」中橋諮詢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王叢認為,re:Invent 2020充分展現了AWS的適應性公司文化,用戶價值驅動的產品研發能力,以及前瞻性的技術布局。這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AWS混合雲落地能力。企業級用戶對混合雲在企業級的一致性性能、功能和管理要求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