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公有雲不用,為什麼要用OpenStack

2020-12-15 存儲在線

OpenStack和雲密切相關,對於用戶來說,構建私有雲要麼使用VMware、Hyper V等商用化產品;要麼使用OpenStack開源二者必居其一。有意思的是,現有公有雲服務商中,少有採用OpenStack,更多是採用自有的封閉系統。OpenStack與公有雲似乎沒有交集。

 

OpenStack只能用於私有雲嗎?為什麼放著公有雲不用,用戶要自建私有雲呢?中小企業用戶能夠駕馭OpenStack嗎?其中,又要關注哪些問題。為此,記者採訪了OpenStack專業服務提供商——海雲捷迅(AWcloud)技術總監李華先生。

 

為什麼要用OpenStack

 

首先對於用戶來說,Amazon、Google,他們的系統是不公開,用戶無從借鑑其系統架構,只能使用它們所提供的服務。這些公有雲雖然能夠帶來敏捷性和資源彈性,但對企業用戶來說,數據存在公有雲上,總是感覺不踏實。這種信任感並沒有建立起來。

 

李華表示:「一些小規模的用戶,如不涉及到數據保密的情況下,會選擇公有雲服務。但對中大型用戶,數據比較敏感,類似財務數據、人力資源等,不願意放到公有雲,同時需要敏捷性和資源彈性的效率,為此用戶會考慮自建私有雲。」 李華說

 

在私有雲的問題上,OpenStack優勢明顯。作為一種開源軟體,較之OpenNebula、Eucalyptus、CloudStack等,OpenStack得到更多企業和開發者的認可,業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OpenStack與VMware等商用軟體也不是完全競爭關係。

 

「它們是一種競合關係,OpenStack底層Hypervisor可以是VMware、Hyper V、KVM,沒有關係。用戶可以用OpenStack替代相對昂貴的vCloud等,構建雲服務平臺。OpenStack能夠和ESX server、vCenter對接。」李華說。

 

 

寸有所長,OpenStack小廠優勢 

 

如果用戶沒有專業技術人員能夠駕馭OpenStack,選擇適合的合作夥伴就迫在眉睫。選擇大品牌廠商合作,還是選擇專業品牌,這是一個問題。

 

「從本質上來說,不論品牌大小,大家都圍繞著社區開源版本提供服務,拿到的原材料都是一樣的。所做的是在這個基礎上烹製一道道菜餚,不同的廚師烹製出來的味道,一定會有所不同。」李華說。

 

「對於OpenStack開源社區的理解最重要的有兩點:一個是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集中全球工程師智慧,為用戶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產品平臺服務。這一點上,廠商之間的區別不大。區別大的在於第二點,是否堅持回饋開源社區。」李華說。

 

李華指出,一些閉源出身的公司,做著做著就會與開源社區脫節,技術並不反饋給開源社區。短期內看不出問題,開源社區發展很快,每半年就會有一個新的版本,那麼產品與新版本合不上,就為後續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支持OpenStack目的,還是為了銷伺服器售網絡、伺服器、存儲等硬體,OpenStack不過是附屬。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大品牌也會變現出很多的不適應,給用戶應用帶來隱患。

 

與大品牌相比,AWcloud雖然是一家相對小的企業,但卻是一家OpenStack的專業企業。公司管理層10多年開源市場的從業經驗,讓他們對於開源的理解和規律把握更加深刻。他們會比大品牌更加專注,也更能夠遵循開源的精神,而這種專業性,更能夠確保用戶的利益。與大品牌相比,專業性讓AWcloud等專業性廠商更容易擺脫硬體因素的幹擾,也更符合和體現OpenStack的未來趨勢和變化。

 

「對開源社區的理解,是選擇OpenStack合作夥伴的依據,是否堅持技術回饋社區,這是進行判別的關鍵點。」李華說。

 

 

版本兼容性的難題
 

OpenStacK不同版本之間的兼容性,也是困擾用戶應用的難題,也是經常遭受詬病的地方。 

 

李華表示,從2010年第一個版本開始,OpenStack只有4家公司,後來慢慢發展到幾十家、幾百家,到現在有幾千家,所以OpenStack發展。造成A、B、C、D、E,5個版本的OpenStack是一個架構,升級沒有太大問題。但從E、F版本,隨著很多新廠商加入,原有架構進行了拆分,架構不一樣了,導致兼容性問題。最近幾個版本,架構沒有大的改動,版本升級可以保持平滑。這是一個基本的現狀。

 

針對兼容性, AWcloud給出建議是:如果用戶生產環境在OpenStack某版本運行良好,不建議進行大規模的升級,只做小版本升級。如果出現資源的確不夠用,或者需要引入新的功能,最好的做法是另建一個集群,新集群採用新的OpenStack版本。

 

「這樣的做法較穩妥。」李華說。

 

 

DevOps和運維

 

隨著規模的擴大,用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運維的難題。李華表示,OpenStack屬調度資源管理平臺軟體,沒有完善的監控報警功能。

 

如果沒有技術實力作為保障,哪個物理伺服器或者虛擬機出現故障,這些故障如何定位,所謂日誌分析、安全等,這些都不是OpenStack平臺的固有內容,這些問題藉助開源或者大數據分析工具,所謂DevOps,自動化運維管理的理念。

 

現在看來,DevOps是專業OpenStack服務商的價值點。

 

OpenStack服務商要具備DevOps的能力,以物理機高可用性支持為例,OpenStack社區認為,應該從上層應用解決問題。但在現實應用中,用戶往往需要這樣的功能。做還是不做,要不要提供支持,廠商之間就會出現分歧。

 

對此,AWcloud的態度是,基於對用戶理解,應該為用戶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經驗塑造優勢

 

AWcloud是李華和合伙人張徵宇在2010年創辦的公司,在此之前,李華在RedHat工作大概6年多時間,張徵宇在IBM工作4多,在RedHat工作4年,兩個人在開源領域摸爬滾打了10多年,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經驗。

「我們希望利用開源開放技術平臺積累的經驗,幫助企業客戶構建一個穩定可靠的IaaS服務平臺。」李華說

 

在過去兩年中,AWcloud做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北京計算中心、中科院網絡中心、武漢大學三星中國研究院、寧夏信通、國家電網等很多客戶在內,很多都是虛擬機數量超過了1萬臺的用戶。

 

「我們擁有大規模開源平臺的建設經驗,我們把這些經驗回饋到開源社區,同時我們也把取得經驗用來幫助企業構建企業內部企業規模的雲平臺,可以幫他們節省大量的時間,保證他們平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李華說。

 

AWcloud專業實力不僅得到了用戶認可,也得到了英特爾的青睞。在美國,英特爾投資了最大的OpenStack公司之一——Mirantis。當英特爾投資在中國尋找項目時選擇注資夥伴時,毫不猶豫地「相中」選擇了AWcloud。

 

有英特爾品牌的背書,AWcloud更能夠贏得用戶的青睞和信任!

 

「這是我們的機會!」李華自豪地說。 
 

OpenStack 代碼貢獻中國企業排行(OpenStack Kilo版本)

相關焦點

  • 雲計算中openstack架構最受歡迎,那麼其優點是什麼?
    下面用一張圖帶大家了解一下openstack架構的基本組成思路。現在隨著cloud技術的發展,對於真正一線的公有雲企業來說,採用openstack架構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openstack的核心特性是gitlab,其sla服務相對較弱,大部分時間用來做數據的存儲工作,對於大部分的用戶來說,只需要部署mirai,即可用來部署部署伺服器上的應用程式。
  • OpenStack雲平臺的IPv6兩種不同部署方案
    二、OpenStack雲平臺 Openstack做為成熟的開源雲平臺,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的公有雲和私有雲、混合雲場景,在各類雲平臺方案中成為事實標準。本文針對公有雲的一般場景,提出兩種部署方案供參考。
  • 全球公有雲帶頭大哥AWS不斷重塑價值
    在這句話的背後,我卻看到了AWS的強勢舉措,12月2日一天之內面向全球發布了43項創新雲服務和功能。 儘管Andy Jassy在演講中並未提及「強勢」一詞,但是業內又有幾個公有雲廠商可以具備這樣的創新能力,這樣的重塑魄力呢? 創新荷爾蒙,AWS為什麼一直這麼旺盛?
  • 從阿里雲、騰訊雲,看中國公有雲市場競爭格局
    Canalys最近的報告披露,2019年中國公有雲規模達到107億美元,同比增長63.7%,其中阿里雲仍然位居第一,佔據46.1%的市場份額,騰訊雲則為17.3%。以此判定,2019年阿里雲的公有雲收入為346億元(美元人民幣匯率設定為7),騰訊云為130億元,根據兩家公司財報,阿里雲在2019自然年總營收為355億元,騰訊雲則為170億元,剩餘部分收入在何處。
  • AWS提示:臨近年關,關於公有雲一定要知道的幾件事
    創新荷爾蒙,AWS為什麼一直這麼旺盛?到目前為止,AWS對外可以提供超過175項全功能的雲服務,引領公有雲廠商的雲服務品類覆蓋的廣度和行業滲透的深度。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保持著快節奏的產品創新。站在全球公有雲行業的巔峰,AWS不安於現狀,這很有意思。令人費解的是,AWS創新荷爾蒙為什麼一直都這麼旺盛?在尋求答案之前,先回到AWS創立的當初。來自亞馬遜電商部門的Andy Jassy攜手本部門的初創團隊,進行自下而上的創新,最終帶來了亞馬遜電商業務所需的基礎設施搭建的靈活性,以及資源按需利用的彈性。
  • 30 個 OpenStack 經典面試問題和解答
    答: OpenStack 是一系列開源軟體,這些軟體組成了一個雲供給軟體,也就是 OpenStack,意即開源軟體或項目棧。下面是 OpenStack 的主要關鍵組件:◈ Nova – 用於在計算級別管理虛擬機,並在計算或管理程序級別執行其他計算任務。
  • 百度雲首次披露業績數據 BAT穩坐國內公有雲前三
    ,這是否說明公有雲市場趨於集中?市場增速減緩IDC於2018年底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超30億美金,其中IaaS市場增速再創新高,同比增長83%。
  • 【CTO講堂】OpenStack行業實踐和發展趨勢探討
    在微觀上,普適公有雲難以(或無法)覆蓋的領域越發突顯,因此行業雲加速落地,從技術層面上出發,應用容器技術,SDN/NFV,超融合存儲等新興技術的層出不窮,進一步激發和強化了雲計算的生命力,同時也使得以創新與效率著稱的創業公司有了絕佳的發展空間。主持人:OpenStack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 ...IT基礎設施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公有雲與私有雲融合統一
    伴隨著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的遷移和擴容的簡化,未來公有雲和私有雲的融合統一將更為顯著。由於公有雲具有成本低,無需購買硬體或軟體,僅對使用的服務付費。無需維護,維護由服務提供商提供,基本功能完善等特點,再加上中國的雲服務商對公有雲市場的大規模投入及宣傳,對公有雲服務進行內容的創新和服務節點的擴張,公有雲計算基礎設施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達到855億元。
  • 30 個 Openstack 經典面試問題和解答 | Linux 中國
    現在,大多數公司都試圖將它們的 IT 基礎設施和電信設施遷移到私有雲, 如 OpenStack。如果你打算面試 OpenStack 管理員這個崗位,那麼下面列出的這些面試問題可能會幫助你通過面試。Q:1 說一下 OpenStack 及其主要組件?
  • 最簡單的Openstack搭建方式
    下面是我的公眾號「Openstack私有雲」,如有興趣,請關注。如果稍微關注過Openstack的人都知道,Openstack體系太龐大了,裡面涉及到的組件也太多了,簡直不知道怎麼下手,特別是對於Linux方面知識不是特別了解的人,要搭出一套Openstack環境或者決定在實際生產環境使用,簡直是不可能的。
  • 西安理工大學以青雲科技公有雲運營經驗玩轉校園雲
    (原標題:西安理工大學以青雲科技公有雲運營經驗玩轉校園雲  )
  • 公有雲技術哪家強? 扎堆玩IAAS,如何才能賺錢?
    雷布斯的10億美金的AllIn鏗鏘之聲餘音未落,金山,美團,蘇寧,華為,就齊聲說道,我們來了...。 估計此時最為震驚的當屬AWS和Azure兩位外國朋友。「這群中國土豪到底想幹啥?」。公有雲技術哪家強?有的行業媒體也試圖做過一系列的評測,也發布過評測報告。但是我覺得,這一類報告,要麼是一群沒有做過這個市場的分析師所寫,要麼就是某些廠商的軟文。
  • 聯通沃雲金秋送"惠",沃雲·公有雲秋季促銷折扣6折起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沃雲最新資訊 > 正文 聯通沃雲金秋送"惠",沃雲·公有雲秋季促銷折扣6折起
  • 擊碎泡沫談發展,盤點OpenStack商業生態圈!
    在深入分析每一個分類之前,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分類?UnitedStack作為創業公司,經常要回答一個問題:UnitedStack是做什麼的?公有雲OpenStack一度被諸多國內外人士認為不適合公有雲,有很多理由,比如,技術不成熟,大規模運營時不太穩定等等。一直不太認同這個觀點,雖然你的公有雲使用了OpenStack技術,但云服務的成熟與否、穩定與否,與OpenStack本身沒有太多關係。
  • 開源雲戰爭結束,OpenStack 穩居第一
    這也並不是說開源雲計算已經很普及了,但是這一趨勢在逐步加速,在今年的行業調查報告中,正在使用或嘗試使用開源雲服務的也佔30%左右,不過相比2012 年Zenoss的調查結果,2014年開源雲計算的使用率已經增長了近72%,也就是說當年的使用率僅僅是17%。這樣的增長也說明了應用雲計算的阻力正 在被逐步克服。
  • 浪潮作為唯一指定供應商助力福建電信搭建公有雲
    北京2015年9月28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浪潮成功中標福建電信雲資源池擴容項目,作為本項目的伺服器唯一指定供應商,浪潮四路伺服器NF8460M3 將大批量應用於行業公有雲業務承擔福建電信的核心應用內容。
  • 為什麼要上「雲」:東森新聞雲的故事
    5/24/2019, 一年一度的香港雲與數據中心展本周三四假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編輯一如既往前往參觀。今年的這個展會,較以往兩屆在數據中心建設和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方面遜色不少,但是數據中心應用服務和雲服務廠商還是很多。今年的展會也同時安排了許多場演講,而其中最令筆者感興趣的是來自臺灣的東森電視臺新聞雲CTO Clifford 陳先生的演講。
  • 公有雲+邊緣+專有雲加速融合,騰訊Techo Park無邊界計算分論壇解析...
    在雲計算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對雲的訴求也更加的多元化了,他們希望雲廠商不僅具備敏捷彈性豐富的公有雲能力、還能提供就近接入計算服務降低傳輸時延和帶寬成本,且能做到把雲送到企業內部做到數據本地化存儲和處理滿足企業安全合規要求
  • 全球公有雲一哥十年宕機故障大全
    >  任何一個公有雲供應商,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都遭遇了這樣那樣的宕機、故障。或因人為因素、或因雷電太兇、或因機房停電、或因光纜被挖、或因代碼錯輸……這些問題的出現與解決,正好也是公有雲服務不斷優化與提升的過程。不過,作為全球公有雲的一哥,從可以查詢記載的故障宕機等事件來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