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雲、騰訊雲,看中國公有雲市場競爭格局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文 | 老鐵

先承認標題是有點標題黨,標題僅是噱頭重點在後面。

在撰寫本文時,我曾不下三次有過放棄的念頭,原因就在於雲計算的多家分析機構中,關於市場份額表述有著相當大的差別,單一引用一方數據很難得出精準的市場判斷。

Canalys最近的報告披露,2019年中國公有雲規模達到107億美元,同比增長63.7%,其中阿里雲仍然位居第一,佔據46.1%的市場份額,騰訊雲則為17.3%。

以此判定,2019年阿里雲的公有雲收入為346億元(美元人民幣匯率設定為7),騰訊云為130億元,根據兩家公司財報,阿里雲在2019自然年總營收為355億元,騰訊雲則為170億元,剩餘部分收入在何處。

我們又仔細回看了四個季度以來Canalys的報告,大致為:

1.在2019年Q2,阿里雲份額拿到了43%的低點,同期騰訊雲佔到17.2%,差距縮小;

2.在Q4,阿里雲增長迅速,拿到了46.4%的市場份額,而騰訊雲在Q3拿到18.6%的高份額後,Q4反而有所下滑,Q4可謂是雲計算競爭相當激烈的一個季度。

當我們覺得這似乎可以當成結論之時,又看了其他機構的報告。

在IDC報告中,2019上半年中國公有雲的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市場份額見下圖:

雖然市場大致格局與Canalys相同,但可以看到在Q2,騰訊雲的IaaS市場份額是低於上個季度的,阿里雲也略有下調。

值得注意的是,IaaS作為公有雲基礎設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其規模佔到公有雲的一半以上(中國信通院數據,2018年公有雲市場規模為525.4億元,其中270億為IaaS,22億為PaaS,SaaS為145億元),由於阿里雲表示過自己不做SaaS(做開放平臺),PaaS又在起步階段,IaaS的規模大致可以反映出其公有雲整體的大致走勢。

根據不同機構的數據做行業分析,由於基礎信息的偏差可能會得出完全相左的結論,如何客觀判斷中國公有雲市場的走向,份額以及競爭格局呢?

看各家報告最大公約數:行業暗藏變化

不同機構在採樣基礎數據時,由於信息源、分析模式,甚至是口徑的不同,對數據的精準性會打一定折扣。

對行業的趨勢性判斷,我們不妨先看各家報告的最大公約數。

我們在多份報告中,均看到:PaaS(平臺即服務)將成為重要增長點的描述。

在中國信通院2019年的《雲計算發展白皮書》中,預計「PaaS 市場規模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IDC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上半年)跟蹤》中認為當期PaaS同期增長達到了92.6%,超過IaaS同期的72.2%,沙利文則預估2022年PaaS層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12.2億元達到242.9億元,接近20倍的規模增長。

其他機構報告都是此趨勢,不再贅述。

從大概規模看,若以中國信通院數據為參考,IaaS層270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速若在70%,則2019年為459億元,2018年PaaS層的22億元,到2019年大概為45億元。

IaaS+PaaS兩部分共計504億元。

雖然對分季度的數據略有出入,但全年總規模IDC和Canalys大致在同一區間,前者認為2019上半年總規模為54.2億美元,後者則判斷全年為107億美元,我們判斷2019年中國公有雲總規模大致在750-780億元這一區間。

再尋找關於市場份額的公約數。

IDC和Canalys雖然在數據細節上有所差別,但都認為阿里雲的市場佔比是超過40%的(其中,Canalys認為阿里雲對公有雲全年總佔比為46.1%,IDC判斷在IaaS以及IaaS+PaaS層佔比為42%上下)。

以此判斷,阿里雲的IaaS年收入大致為193億元,PaaS層為19億元左右。

較之全年355億元的總營收,剩餘100多億大致有少許的SaaS(如釘釘)以及政務雲和金融雲等領域的專有雲部分,如在政務雲的合作中,釘釘和高德地圖開始成為主力出口,與河北政府的合作中,高德地圖的出口價值開始體現,進行了 「一張地圖遊河北」工程。

這大概是阿里雲在2019年的主要發展脈絡。

騰訊雲的判定就要複雜許多:

1. Canalys報告判定騰訊雲的公有雲年度總收入僅有130億元,在年度170億元總收入前提下,剩餘的40億元又在何處呢,還是Canalys誤差有如此之大;

2. Canalys和IDC對騰訊的份額判定也有較大偏差,前者在2019上半年判定總佔比為17%上下,而後者則在12%上下。

但粗略看,無論是何等標準數值,騰訊雲IaaS+PaaS的年度總規模大致在60-80億這一區間,是全年170億總收入的一半不到,也低於Canalys判斷的130億這一規模。

這又是為何?

我們分析原因大致為:

相較於阿里在C端出口相對較弱這一事實,騰訊在C端優勢較為明顯,這使得騰訊雲在諸多的項目中往往承載了由IaaS+PaaS向SaaS轉移的功能,與雲南政府合作的「一部手機遊雲南」項目,也是將雲南省旅遊數據整合,以微信和小程序為主要出口,提高政府服務水平,SaaS在騰訊的佔比明顯加大。

此外,政務雲部分的專有雲或混合雲也會佔相當比例。

結合中國信通院、IDC以及Canalys等機構報告,2019年中國公有雲的SaaS規模大致在200億元上下,騰訊雲保守起見在此數據大致為50億元左右,佔比大概在20%,超過總規模佔比。

這也可視為阿里雲和騰訊雲在發展上的一大分水嶺。

從發展路徑看,IaaS仍然是阿里雲的最重要拉動力,IDC認為2019上半年該部分增長了68.7%,同周期阿里雲總收入同比增長70%。

局部幾乎與整體同步增長,根據我們前文測算2019年193億元的IaaS總收入佔同期阿里雲總收入的60%左右。

同期騰訊雲的IaaS+PaaS佔全年總營收也就是一半上下。

換言之,根據雙方所處賽道和優勢不同,阿里雲現階段則側重於IaaS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進行了向C端的嘗試,但仍處於起步階段,騰訊雲在不佔此部分先發優勢前提下,在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之後,率先從C端下手,提高市場佔比,並藉此攤薄攤銷成本。

雲計算接下來又會怎麼走?

2018年對雲計算行業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一年,本年度公有雲超越了私有雲,雲計算的共享、彈性、高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根據全球經驗,雲計算發展規律大致為:前期IaaS拉動,中期PaaS+SaaS迅速崛起,尤其隨著眾多SaaS開發者加入,通過ERP、CRM、辦公套件等企業參與推動雲計算向C端滲透,其後IaaS再度成長,拉動增長。

沙利文在此之前對中國雲計算的增長曾做以下預測,見下圖:

2017-2022年該機構的主要判斷為:IaaS仍將保持最大份額,但速度將有所下降,SaaS維持在40%左右同比增速,PaaS增速放大。

根據2019年的發展與前文我們對數據的推演,與此趨勢大致相同,也就是說,當前的中國雲計算市場確實在進行發展的換軌周期.

對於阿里雲,現今需要的是在增速上要緩解對IaaS的過分依賴,該部分雖然比重極大,但新的增長點應該在PaaS以及在其後布局的SaaS之上(阿里雲自己不做SaaS,但開放平臺的完善有利於完善整個生態),也加大了智能化的研發,其部分目的也在於提高開發平臺的吸引力,阿里雲在IaaS方面則起步較慢,但希望通過由C端向IaaS端滲透,最近的政府合作能看出來,此外,我們在IDC的報告中,看出了一些端倪,見下圖:

在加入PaaS部分後,阿里雲的市場佔比降低0.2個百分點,騰訊雲增加0.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PaaS對騰訊雲的貢獻要大於阿里雲。

根據沙利文預測,PaaS層在2022年將接近600億元的規模,屆時該部分市場顯然將成為兩家機構爭奪的焦點。

拋開「壓制」這一粗暴市場形容詞,在理性判斷雲計算的市場規模和走向時,我們認為大致上:

1.短期內阿里雲的領先優勢不會改變,在疫情期間釘釘在辦公、教學方面大放異彩也會加強其後在新領域的布局;

2.相較於釘釘的辦公軟體屬性,微信、QQ則處於日常社交的核心位置,在以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招商中優勢明顯,如政務雲、有對外業務的企業雲部分,其與阿里雲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相關焦點

  • CDN爭奪戰【續】:阿里雲、騰訊雲、UPYUN之後,樂視雲、UCloud...
    騰訊雲在阿里雲宣布下調CDN價格後,騰訊雲則升級策略,打出「免費+降價」組合拳,免費策略主要針對新客戶和微信公眾號開發者,最高贈送免費流量600G,而降價策略帶來的價格降幅高達25%。有媒體記者採訪了騰訊雲CDN負責人答治茜。
  • 中國AI雲服務市場:百度智能雲超過阿里雲騰訊雲拿下第一
    開年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大中小企業加速業務上雲需求,以適應大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推出新基建政策,全國各地掀起新基建大潮,為雲計算和AI帶來全新的使命以及層出不窮的新業務模式。這一年,市場對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有了更多訴求。市場要求雲計算與人工智慧技術產生更為緊密的聯繫。
  • ...年中國雲計算行業全景圖譜》(附行業規模、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這個時候雲計算廠商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廠商們開始從更加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第四個階段是高速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雲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偏小,落後全球雲計算市場3至5年,且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內SaaS市場仍缺乏行業領軍企業。
  • 三連冠,百度智能雲持續引領中國AI雲服務市場的秘訣是什麼?
    也或正是基於此,雲計算賽道玩家們均已發力AI能力,以迎合市場需求——百度智能雲、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等莫不如此。 那麼在雲計算市場玩家們的持續投入下,當下AI雲服務市場格局又如何? 在此,權威諮詢機構IDC發布的《中國AI雲服務市場報告》,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市場錨定點。 總結而言可以說是百度智能雲持續引領中國AI雲服務市場,阿里雲、華為雲進步明顯,騰訊雲正處整合期,目前尚需追趕。
  • 企業加速上雲!報告稱中國私有雲迎來黃金髮展期,2022年市場將超...
    與此同時,作為構建私有雲的核心組成部分,私有雲系統平臺在私有雲市場中的地位持續上升,2019年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相關市場的佔比超過30%,達到了246.3億元,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562.7億元。白皮書指出,政府、金融和電信正成為應用私有雲的主要行業,2019年中國這三類行業的私有雲系統平臺市場規模合計佔比達67.1%。
  • 中國私有雲行業現狀及競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競爭格局較為激烈
    其中硬體產品指主要以物理形態支持私有雲的IT基礎設施;軟體產品指私有雲的軟體形態產品;而服務貫穿私有雲廠商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全過程。根據中國信通院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在私有雲細分市場中,硬體產品佔比最大,達到70%左右。
  • 2020中國雲廠商預測:華為雲、UCloud、青雲、百度雲、金山雲等,誰...
    別盯著阿里、騰訊,它們的成本不可複製。學習他們,並不是夢想超越,而是找到自己的定位活下去。別只說公有雲。在中國雲計算,市場很大,大到令人想不到,玩法眾多。尤其是細分領域,養活個幾百號人完全沒問題。只要能提供雲服務、為用戶帶來價值的就是好雲。如果只看公有雲,那市場很單調,完全是馬太效益,強者愈強。如果只看生態、投資和站隊,那就很無趣。別只拿投資說事。細分領域中,做好雲服務,聚焦區域、行業市場,提供滿足的私有雲服務,也能活得很好。不要貪得無厭,不要玩資本遊戲,一樣能夠站穩腳跟。
  • 2020年全球及中國IT基礎設施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IT基礎雲...
    2020年全球及中國IT基礎設施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IT基礎雲化迎來市場拐點  2020-10-12 18:01:
  • Forrester看全球雲市場:阿里雲超過谷歌,IBM和甲骨文退出競爭
    近日,國際研究機構Forrester發布雲計算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全球雲計算霸主地位競爭日益激烈,阿里雲超過谷歌成為全球前三,IBM和甲骨文放棄雲計算戰場轉向開發平臺領域,市場不再有新的超大規模雲服務商。
  • 賽迪發布《2020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市場研究》
    阿里雲阿里雲 2016 年面向政企客戶推出了 Apsara Stack 專有雲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在自己的數據中心構建阿里雲服務,是阿里雲從公有雲向私有雲的重要突破。騰訊雲2017 年和 2018 年騰訊雲分別推出基於OpenStack 、 kubernetes 等技術的 TStack 和基於公有雲架構的Tencent Cloud Enterprise 平臺,支持企業進行私有雲部署。
  • 雙11雲伺服器,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哪家優惠大
    雙11期間的雲伺服器市場,只看阿里雲、騰訊雲或者百度雲的雙11活動,你會發現其實還挺好選的。因為除了阿里雲,騰訊雲和百度雲的活動價大概都在同一個梯度上。但是,如果就從這兩家買了伺服器,很有可能會後悔,因為雙11的雲伺服器活動,多家廠商對比更有看點。下面小編以兩款雲伺服器為例,給大家整理了阿里雲、百度雲、騰訊雲、華為雲、京東雲以及西部數碼的活動價格。
  • 人工智慧是雲服務廠商核心競爭力,BAT誰是AI雲領跑者?
    就全球而言,亞馬遜、微軟、谷歌形成三強爭雄格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雲服務市場,呈現出阿里、華為、騰訊、百度四強格局,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智慧則是公有雲市場競爭核心因素之一。今年早些時候,IDC機構報告顯示,當前領先的雲服務廠商大都在公有雲上提供了豐富的AI能力。
  • 騰訊雲與阿里雲相比,有什麼優勢可言?
    提及雲,很多網友就會想到「阿里雲」!畢竟阿里雲做的很早,幹得早的一般都有很大量的用戶。後來的肯定沒有前者賺的多。正如馬雲當年所說:如果阿里巴巴不做雲,那麼我們有可能會死掉。所以我們現在才看到了阿里雲。而今天的重點是騰訊雲,騰訊雲2013年正式商用,但由於最初幾年業務側重的問題,最近雖然絕對增速很快,但市場份額小,屈居第二。
  • 2020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領導者象限
    賽迪顧問正式發布《2020私有雲系統平臺市場研究》,通過10+張數據圖表對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市場進行了詳細解析,並發布「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廠商競爭力象限分析圖」。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一代企業級應用的興起,不僅展現了私有雲更豐富的價值,還加速了行業企業應用私有雲的進程。據賽迪顧問數據,2019年私有雲市場要大於整體公有雲市場:2019年中國私有雲市場規模達到817.4億元,私有雲市場主要是IaaS市場;而2019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為712億元,其中IaaS 市場規模449億元。
  • 阿里雲、華為雲、用友雲,企業服務的三種新生態
    市場在變、用戶在變,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正在改變著企業服務領域的格局,推動傳統生態結構的迭代。放眼整個企業服務領域,具有破局意識的老牌玩家和雲計算時代入場的新晉玩家,正在讓企業服務市場大放異彩。2014年,阿里雲攜手合作夥伴召開發布會,共同推出阿里雲生態共建戰略,開始入局企業級服務市場。
  • 阿里雲會議上線巨頭為何爭相入局雲辦公?
    近日,阿里雲的全新遠程視頻會議產品「阿里雲會議」正式上線,預示著企業通信市場迎來新入局者。在此之前,騰訊與知名雲通信服務商夢網科技也各自推出了相關企業遠程通信類產品——騰訊會議和夢網雲會議,二者因疫情期間為絕大多數企業遠程復工提供了頗具代表性的辦公解決方案而受到廣泛關注。
  • 品高雲看未來
    在巨大的蛋糕面前,以阿里云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以華為云為代表的傳統IT企業,和以品高云為代表的ISV獨立軟體企業,構成了國內雲計算市場的三股主要力量,正在賽道進行激烈角逐。  近日,品高雲周靜在內部論壇發表了一篇雲計算分析文章,對於阿里雲、華為雲等競爭對手進行了一番犀利點評。  其中,對於阿里雲的整體戰略,她認為,阿里做私有雲,是暗渡陳倉之策,目的是要消滅私有雲。
  • 點評阿里雲、盛大雲等國內IaaS產業
    想用的標題是「回顧和預測中國IaaS產業」,可是,擔心有人(甚至可能人數不少)不知道IaaS代表什麼,更擔心有人除了阿里雲盛大雲不知道或者不認為中國還有雲計算服務。好了,因為種種能說的不能說的原因,名字起得很長了。再說一下內容,這裡不討論SaaS,不討論概念,不討論是真雲假雲,就討論IaaS。本來應該順帶一下PaaS,但是,PaaS在中國真的是可以忽略的,下面看心情和時間也許會提到。
  • 盤點2019雲服務市場頂級玩家:亞馬遜微軟稱雄全球,百度領跑AI cloud
    需要指出的是,亞馬遜AWS雲服務2019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為250億美元,全年將突破300億美元,這個營收規模無疑是全球雲服務市場最大贏家之一,只是增速開始呈現放緩態勢。2019年第三季度,AWS同比增長35%,這是自披露AWS數據以來,增速創下5年來最低。伴隨而來的是,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微軟和阿里雲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 第三季度中國雲市場超50億美元,BATH佔八成市場份額
    文/楊劍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雲市場,佔全球支出的14%,且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來自權威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雲基礎設施支出猛增65%,超50億美元,相比2019年第三季度增加了近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