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尿病標準修改?包括診斷標準,早了解早預防

2021-01-18 曼麗醫生

根據數據統計,全球糖尿病患者達到了4.63億,中國糖尿病患者接近1.22億,位居全球首位。在2020年11月25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醫學分會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是迄今為止最新的中國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本次指南的更新結合了當地的一些特色和臨床的一些經驗,這個標準非常的接地氣。

最新糖尿病標準修改?包括診斷標準,早了解早預防

解讀一:擴大了診斷標準

以前,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一直是作為血糖監測指標,如今更新了它的診斷價值,採用標準化檢測方法測定的HbA1c可以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標準,也就是表示HbA1c≥6.5%,也可以判斷為糖尿病。

與此同時,還更新了蛋白尿的診斷價值,將其作為糖尿病風險增加的明確標誌。

其中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UACR)是指南重點推薦的檢測方法,UACR<30mg/g為陰性,30~300mg/g為微量蛋白尿,>300mg/g為顯性蛋白尿。注意,不管腎功能如何,只要出現微量蛋白尿,糖尿病患者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便是中危;如果出現顯性蛋白尿,風險就進展為高危。

解讀二:生活方式幹預,依然是治療的基石

生活當中對於治療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除了藥物幹預以外,生活方式幹預也很重要,是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於糖尿病治療的始終。

其實在人們的潛意識當中也都知道飲食運動,體重對控制糖尿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所謂的健康生活。

糖尿病患者平時要適當鍛鍊,避免久坐,一周保持至少150分鐘的運動時間。如果平時選擇運動,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慢跑,打臺機,快走都是可以的,同時要戒菸戒酒,控制鹽分的攝入,每天保持平穩的心態。

其中,尤其要注意體重的控制,因為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對於一些體重超標的糖尿病患者,必須得給自己制定一個減肥計劃和目標,大概在3~6個月左右,需要減掉體重的5~%10%左右,如果過度的消瘦,這個時候更應該制定一個合理的營養計劃,好吃好和增長體重。

多喝水——並嘗試多喝降糖茶水

同時每天要記得多喝水,因為充足的水分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同時降低了體內血液的濃度,幫助人體排出更多的糖分和脂肪,在《本草綱目》當中就有記載,蒲公英,苦丁,金銀花,羅漢果,茉莉花,百合,薄荷這些食材對降血糖都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現在很多中醫也還在使用這個方法輔助控制血糖,就有不錯的效果!根據藥膳的原理,功效如下:

蒲公英:清熱、解毒敗火、輔助控制血糖血壓

苦丁:輔助降血糖和降血脂、增加心肌供血、活血、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百合:養陰潤肺、幫助修補胰島細胞、促進血液循環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也有可能會出現其他的併發症,所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對症進行治療調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及時的幹預,嚴格遵從醫囑服用一些藥物,同時在生活上進行調配,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有效地控制住體內的糖尿病,

相關焦點

  • 最新!糖尿病標準已修改?其中還包括診斷標準,早了解早預防
    根據研究數據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經達到了4.63億,而中國的糖尿病患者高達1.22億,在全球排名第一,2020年11月25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醫學分會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是目前為止最新的中國版糖尿病預防治療指南,這個指南裡面的治療方案完全結合了我們當地的一些特色跟臨床的經驗
  • 最新糖尿病標準修改,包括診斷標準和用藥方案!你吃對藥了嗎?
    2020年11月25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是迄今為止最新的中國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本次指南更新,結合了本土特色和國際臨床證據,優化有關標準,非常「接地氣」。 下面,小編梳理了幾個主要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聯合國糖尿病日」再說糖尿病——早發現早預防
    了解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 定義和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
  •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又增加一條!
    《指南(2020版)》更新要點1、根據最新的流調數據,依WHO診斷標準,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2、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納入到糖尿病診斷標準。HbA1c≥6.5%可診斷為糖尿病。體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幹預、藥物、手術等綜合手段。儘量通過生活方式及藥物治療,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議代謝手術治療。
  •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診斷學中的一個常考點,絕大多數同學對糖尿病的各診斷標準不太了解。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掌握,中公教育的醫考專家運用歸納總結的形式對於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進行了相關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高效複習。
  • 剛剛:診斷糖尿病,多了一個標準?
    作為一個心內科醫生,我所關心的是,在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中,將「糖化血紅蛋白」納入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在指南發布後,診斷糖尿病,又多了一個新標準?一、糖尿病的老標準長啥樣?有了新標準,肯定要提到老標準,我國目前採用的是國際上通用的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1999年提出的診斷標準,主要是依據空腹血糖、隨機血糖和糖代量試驗中2小時的血糖值,三個血糖標準中只要有一項符合診斷標準,只要經過再測一次證實,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不多廢話,直接上圖一看便知!二、糖尿病的新標準有啥變化?
  • 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症狀?怎麼來診斷與預防呢?趕緊來看看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婦女很容易患的一類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對於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都是不利的,它可能導致早產、孕婦血壓升高、患先兆子癇等疾病。因此,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就顯得很重要了。那麼,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症狀?怎麼來診斷與預防呢?如果正打算懷孕的女性,一定要了解一下相關的知識。
  • 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 測量要求有哪些 - 三九養生堂
    妊娠期糖尿病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它其實就是糖尿病的一種,是指在妊娠事情患有糖尿病,所以它對於胎兒以及孕婦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檢查診斷的時候要格外的小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以及症狀都有哪些。
  • 如何診斷妊娠糖尿病?這些都是診斷標準,希望你不會中招
    但是,血糖的變化對胎兒和母體都有影響,還與妊娠糖尿病息息相關。那麼,日常生活中孕婦怎麼診斷得了妊娠糖尿病?如果有妊娠糖尿病,該怎麼治療呢?一、如何診斷妊娠糖尿病?建議在懷孕之前積極監測血糖,排除懷孕之前得糖尿病的可能性。
  • 2018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解讀
    S2.糖尿病的分類和診斷1.1 關於糖尿病的診斷2018年ADA標準延續了既往的標準,認為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後2小時血糖(2-h plasma glucose,2-h PG)和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是診斷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標準
  • 糖尿病早期的9大症狀!早知曉、早預防、早治療
    其實糖尿病的引發原因很複雜,在飲食上不僅僅與吃了太多糖分有關,也包括攝入了太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及動得太少。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糖尿病的危害不在於本身,而是由於血糖異常帶來的併發症,可能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等嚴重後果。
  • 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近日有關於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問題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大多數網友都想要知道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具體情況,那麼關於到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的相關信息,小編也是在網上進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下小編所收集到與科普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相關的信息吧
  • 糖尿病有三個診斷標準,快對照一下
    糖尿病診斷標準: 血糖升高達到下列三個標準中的任意一項時,就可診斷為糖尿病: 1.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是一種葡萄糖負荷試驗,用以了解胰島β細胞功能和機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是診斷糖尿病的確診試驗,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中。
  • 登革熱如何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防蚊隔離
    原標題:早發現 早診斷 早治療 早防蚊隔離 7月25日,海南省疾控中心針對登革熱防控,再次面向公眾發布相關預防知識。 海南省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目前登革熱尚無經審批註冊的疫苗上市,既無法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登革熱,也尚無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持及對症治療措施。
  • 糖尿病也有前期?警惕這幾個指標可以預防糖尿病
    目前,國家診斷糖尿病還是使用的1999年WHO的診斷標準。如果一個患者有這些症狀,如: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那麼只要有一次的血糖,如空腹血糖≥7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又或者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 糖尿病防治指南,出現9項更新,診斷標準也有變化
    糖尿病防治的難點,是什麼?得了糖尿病,在家測血糖,能夠準確了解病情進展嗎?這些疑問,都有答案。近日,2020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其中,出現9項重要內容更新。咱們現在就來進行解讀。新版指南的第1項更新,是糖尿病患病率。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以及最新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目前糖尿病患病率為11.2%。
  • 不去醫院,如何初步診斷糖尿病?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何?
    對於糖尿病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和血糖檢查進行判斷,其中典型的症狀為三多一少,但目前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表現並不典型,所以,最準確可靠的還是檢查血糖水平,如果我們自己在家中,可以通過血糖儀檢查指尖血糖來初步判斷,但需要注意的是,確診糖尿病還是要檢查靜脈血糖。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主要包括: 儘早優化血糖控制,預防或延緩1型糖尿病患者的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和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的發展。 優化血糖控制,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患者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的進展。
  • 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專家教你看懂化驗單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不過糖尿病這一類慢性病的有效治療和控制,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患者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理。為此,我們特別邀請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醫師許樟榮教授做客《養生大講堂》,推出系列講座《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接下來就請大家收聽這個系列講座的第2集《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專家教你看懂化驗單》。
  • 2020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更新解讀
    修訂了「妊娠期糖尿病」(GDM)部分,篩查與診斷妊娠期糖尿病的兩步法不再包括國家糖尿病數據組標準。 最新指南推薦: 在第1次產檢時,使用標準診斷標準對有危險因素的孕婦進行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