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食品鮮食新零售停擺 速凍食品行業突圍考量

2021-01-21 東方財富網

摘要

【三全食品鮮食新零售停擺 速凍食品行業突圍考量】鮮盒的運營方為三全鮮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鮮盒在北京的無人售賣機均已經停擺。在上海設置的15個點位也有一半停擺。對於持股70%的三全食品來說,在新零售的嘗試,未能讓其在風口上「飛起來」。(中國經營報)

  「該售貨機沒有配餐」。點開一款名為「鮮盒」的APP,搜索在北京富力廣場購物中心設置的無人售賣機,會自動彈出灰色界面和這樣的提醒。

  鮮盒的運營方為三全鮮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食科技」)。如今,鮮盒在北京的無人售賣機均已經停擺。在上海設置的15個點位也有一半停擺。對於持股70%的三全食品(002216.SZ)來說,在新零售的嘗試,未能讓其在風口上「飛起來」。

  此外,三全食品的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率從2008年上市之後的百分之五六,如今已經跌至1.37%。

  「速凍食品行業放緩已經是必然趨勢。」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行業競爭仍然在加劇,加上電商平臺的衝擊,使得速凍食品的利潤率受到擠壓,必須向三四線以及鄉鎮下沉才能進一步拓展市場。

  新零售停擺

  「我們致力於為每一個用戶提供新鮮、可口的鮮食產品」。四年前,當鮮食科技成立之時,他們做出如此的承諾。

  2014年,新零售的風口剛剛開啟,果小美、小e微店、七隻考拉等國內無人零售平臺也相繼成立。工商資料顯示,生鮮科技註冊資本為2000萬元,其中三全食品持股70%,另外30%由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持有。後者主要生產速凍食品,是三全食品主要股東的關聯公司。

  在2015年,鮮食科技在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正式運營。根據當時對外宣布的數據,北京市場啟動規模是100臺。但是根據記者調查,目前鮮盒APP顯示在北京市場只有三個點位,停擺已有近1年時間;上海市場15個點位還有零星售貨機處於營業狀態,第一上海中心、上海廣場、時代光華等多個黃金地段的售貨機,顯示停止供貨甚至已經撤離。

  此外,三全食品的財報顯示,鮮食科技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16萬元、1033.5萬元,而同期淨利潤則分別約為-846萬元、-2200萬元。平安證券研報預測認為,2017年鮮食科技會虧損2000萬元。

  就此,三全食品董秘承認,鮮食科技確實出現虧損,這兩年業務也在收窄,「但我們不會砍掉鮮食科技。」董秘稱,基於公司之前大量的市場調研,鮮食配送仍然具有市場前景,「我們會對未來產品進行升級,同時調整生產線,對售貨機進行改造」。至於何時能夠重新全面實現供貨和鋪點,尚不得而知。

  記者注意到,一份北京鐵路運輸法院的判決書顯示,鮮果科技起訴北京增益物流,稱其因延遲配送、擺放錯誤等因素,導致公司的無人售貨機銷售受到影響。判決書顯示,鮮果科技無人售貨機的擺放一般一個點位1~2臺(個別點位3臺),每臺機器最少容納26盒餐(小型機26盒,中型機32盒,大型機64盒),平均售價16元,因此單臺機的營收可以達到416元至1024元。

  雖然後來法院在2017年6月駁回了鮮果科技的訴訟請求,但並未能因此改變「鮮盒」的命運。「鮮食的發展受到幾個因素的決定:一是網點的布局,二是品牌的高度,三是食品安全的信任背書。」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三全食品在生鮮的布局上有些操之過急,技術和布局都不成熟,投入產出是失衡的,「未來鮮食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是基於三全食品以速凍水餃和湯圓為主,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朱丹蓬認為,鮮食在國內還沒有進入試用期,現在節點和階段還不適合。

  就此,徐雄俊也認為,鮮食無人售貨機鋪貨和運營成本太高,很多企業都處於跟風狀態,尤其是三全食品的主業和鮮食供應存在差異,技術、保鮮、物流成本都比較高,「對於未來鮮食的發展尚不好做出判斷。」

  利潤率低谷

  「我們仍佔有目前速凍食品市場30%的份額。」三全食品董秘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根據三全食品2018年一季度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為18.17億元,同比增長7.65%;淨利潤為2825萬元,同比增長6.41%。此外,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為52.56億元,同比增長9.93%;淨利潤為7210萬元,同比增長82.45%。

  但是梳理三全食品的財報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3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7844.05萬元、8986.75萬元、1.25億元、1.32億元、1.37億元、1.09億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淨利潤分別為6666.54萬元、-1603.00萬元、1680.42萬元、4315.76萬元。

  公司的銷售淨利率從2008年至2017年分別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由此可見,作為速凍食品行業龍頭的三全食品,不得不面臨著淨利潤率持續下滑的考驗。

  「淨利潤率下滑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三全食品回應稱,盤子越大,附加值越低,這在速凍食品全行業都是如此。「但三全食品的收入規模持續增長,這緣於公司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優化銷售渠道提高了相關費用的使用頻率,使得整體利潤逐步增長。」

  「行業利潤率下跌,主要由於市場競爭帶來的下滑。」朱丹蓬說,包括要跟外賣競爭、電商競爭、同行業競爭、行業內外競爭的多維與多元化越來越加劇。此外,速凍食品主要在大賣場銷售,但這幾年大賣場的銷售同樣出現下滑,也影響了速凍食品的利潤率。

  此外,平安證券分析認為,鮮食科技在2018年有望盈虧平衡。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公司已開始注重與公司、學校等合作的2B端業務,有望帶動量的提升和費用率的下降;二是鮮食2B端輸血可支撐後續2C擴張,得益於三全強大的品牌力與鮮食供應鏈能力及長期的試錯經驗。但是三全食品未來能否持續輸血,以此帶來利潤上的增長,尚有待鮮食科技的深度調整和市場認可。

  投資的尷尬

  根據四川一家大型連鎖社區超市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其賣場目前銷售的速凍產品包括有思念、三全、甲天下、灣仔碼頭等品牌,其他就是一些小品牌。「速凍食品的銷售主要還是社區居民為主,在社區的銷售增長能夠達到10%。」該公司業務主管介紹說。

  就此,三全食品仍然看好速凍食品的發展前景,公司董秘稱,「目前一二線城市的競爭確實激烈,但是我們已經向三四線城市,特別是鄉鎮下沉,這成為增長的拉動力。」

  但是對於三全食品而言,除了不斷尋求市場空間之外,在投資上卻不得不面臨尷尬的窘況:鮮食科技的虧損,讓三全食品不得不謹慎而為。

  記者注意到,日前公司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使用不超過5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在上述額度內,資金可在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一年內滾動使用。隨後的5月18日,三全食品利用自有資金7000萬元購買了浦東銀行的理財產品。

  「我們根據上市公司的嚴格要求,做一些理財產品的短期投資。」公司回應稱。

  但有證券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用閒置資金投資低風險、低收益的理財產品,一方面說明公司投資謹慎,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司在主營業務的擴展,其他業務板塊的投資並不樂觀。

  不僅如此,三全食品在華東基地建設工程項目緩慢的建設節奏可見一斑。2008年2月,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首發募集資金主要投資上述項目。三全食品曾預計,華東基地項目2012年12月31日實現盈利,一期建設計劃周期為兩年,項目達產後,形成7萬噸/年速凍食品的生產規模。若該項目一期建成達產後,可以實現正常年銷售收入約4.69億元,實現年平均利潤總額5021.41萬元。

  但十年過去,該項目從2012年到2017年底分別累計完工40%、60%、70%、85%、90%、95%。截止到2017年底,實際投入17736.47萬元,佔擬投入19380萬元的91.52%。

  「實際上項目已經全部建設完工並投產,前期主要受拆遷、土地變更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三全食品解釋稱,企業主要是根據業務的輕重緩急,來逐漸推進該項目的建設。

  「現在速凍食品進入了一個疲勞期。」朱丹蓬認為,現在行業很難再做大型投資,更多的是做一些諸如兒童水餃、私廚等面向年輕化的產品創新,但行業主要是依靠「絞殺型」的增長,即通過絞殺中小品牌實現的增長,大盤的格局和空間短期難以改變。

(責任編輯:DF120)

相關焦點

  • 速凍食品行業研究兼安井三全比較
    ■我國速凍食品行業前景廣闊,BC端皆大有可為。綜合來看,目前速凍食品佔食品整體的比例不到5%,處於快速成長期,目前餐飲渠道增速快於零售渠道,往後看,參考如今日本,速凍食品存在的終極狀態是菜餚製品,且零售/餐飲渠道佔比約50%,目前日本零售渠道增速更快,我們認為隨著行業發展,我國零售、餐飲渠道皆大有可為。
  • 一季度淨利預增5倍多 疫情下三全食品速凍水餃賣缺貨
    根據此前公告可知,鄭州全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為三全食品控股子公司成都全益食品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為了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三全食品擬以13500萬元的交易對價將鄭州全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四川新希望六和農牧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新希望六和農牧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新希望的全資持股企業。
  • 便利店迎來新玩家,速凍食品巨頭三全拿下河南7-11獨家經營權!
    如今,7-Eleven正式進軍河南市場,牽手的合作夥伴正是本土速凍食品巨頭三全。今日(12月18日),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河南叄伊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與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籤訂《關於在河南省地區的地區特許經營合同》,擬在河南省開展7-Eleven便利店業務,前者獲得7-Eleven便利店業務在河南省的獨家特許經營權,預計河南首店將於2020年落地。
  • 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等速凍食品身陷細菌門
    2011年11月,「思念」、「三全」和「灣仔碼頭」等國內速凍食品知名品牌相繼被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後,使得速凍食品行業陷入「細菌門」。「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導致腹瀉與肺炎,加熱30分鐘才可殺滅。最近,一種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細菌染指國內多家知名速凍食品品牌。在工商局組織的市場銷售的水餃、湯圓、餛飩等速凍食品進行質量抽樣監測,結果檢出包括三全、灣仔碼頭、吳大娘等4個品牌9種速凍食品不合格,而存在主要問題是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菌落總數超標。此前,三全、思念、海霸王等品牌速凍食品也曾因該指標而檢出不合格,賣場正在自查,若發現有問題產品將一律下架。
  • 三全食品App仍無法正常訂餐 業績止跌難掩三全鮮食頹勢
    主要產品有速凍湯圓、速凍水餃、速凍粽子和速凍面點等。三全食品旗下有很多子品牌,包括「三全凌」、「三全狀元」、「面點坊」、「龍舟粽」、「果然愛」和「三全私廚」等。  三全食品雖然長期從事速凍食品業務,但是近年來非常重視鮮食、餐飲業務的開拓,且在公司整體戰略中處於重要地位。北京商報記者此番體驗的即是三全食品的鮮食業務。
  • 三全食品上半年營收微跌,鮮食項目虧損額收窄
    儘管營收微降,但三全零售業務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等實現1.5%的淨利增長,並於二季度末恢復了市佔率。此外,傳言停擺的三全鮮食項目在報告期內取得223.9%的營收增長,虧損額收窄。受「特殊事件」影響收入下滑三全食品表示,二季度受特殊事件影響,銷售收入有一定下滑,同時,報告期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成本形成一定壓力。
  • A股速凍食品大戰,誰是最後的王者?
    在此背景下,速凍食品應運而生,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餐桌上的常客,試問誰家冰箱裡還沒有幾袋速凍水餃、速凍湯圓,或者速凍饅頭啥的?在餐桌上佔據重要一席的速凍食品,在資本市場也開始嶄露頭角,獲得資金的高度認可,例如行業龍頭三全食品,以及4年上漲12倍的大牛股安井食品等。
  • 2020-2026年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這一項目作為傳統食品飲料企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的一次全新探索,真正實現了將消費者、移動互聯APP、工廠、智能售賣機四方連成一個閉環,在現有商業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的背景下有顯著優勢,結合三全本身食品加工和品牌優勢,未來有望打開一片新的成長空間。而對公司來說,利用移動互聯所帶來的渠道扁平化平臺從長期看盈利空間將尤為可觀。
  • 「宅」經濟火爆速凍食品脫銷!三全、思念、安井各大品牌創新不斷
    新冠疫情突然而至,隨著疫情防控時間的延長,「宅」經濟火爆。其中,速凍米麵產品成為很多「宅」家人群的囤貨之選,甚至在很多區域都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供應端,線上平臺的速凍米麵產品也大多以預售為主,比如三全食品天貓官方旗艦店平臺,速凍水餃產品均為「預售15天發貨」;而同樣經營速凍食品的思念食品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其在大賣場的需求量較往年同期增加了80%,京東等線上渠道銷量增長超過往年同期的20倍。
  • 三全食品喊你在家吃火鍋和擼烤串
    三全食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河南商報》採訪時表示,8月10日以後,三全食品正式啟動經銷商推介大會,在重點布局華東、華中、華北、西南的基礎上輻射全國,計劃面向約3000個經銷商,在全國布局5000個以上的零售終端。
  • 三全食品私廚水餃,引領行業高端水餃浪潮
    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第一隻速凍粽子都出自三全食品(行情三全集團創始人陳澤民被公認為中國速凍食品開拓先行者。  三全食品銷量多年居國內行業第一,除了起步早這一優勢外,還要得益於企業對技術、產品創新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三全食品持續發展的動力。
  • 暴漲431%的速凍食品,開始走上年輕人們的餐桌
    速凍食品這一「沉寂」許久的賽道猛然間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以三全食品為例,三全食品在2020年上半年營收達到37.3億元,同比增加22.60%。實現淨利潤4.52億元,同比增長409.61%。[1]速凍食品不僅爆火,它也開始走向年輕人的餐桌,逐漸成為年輕人們的飲食習慣。  速凍食品的增長也受到央視財經的關注。
  • 三全、思念居然排在榜尾?速凍食品聲譽榜TOP30出爐!
    三全、思念作為傳統速凍龍頭企業,在此時出現食品衛生等問題確實不應該,未來更應嚴格把控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重拾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不過,這些問題也不能全部抹殺三全、思念等速凍食品企業在疫情期間為保障食品供應做出的貢獻,正是有這些企業的生產保障與一線支援,才能使我們安心居家隔離,加速戰勝疫情的步伐。但食品安全始終是底線也是紅線,一個食品企業的擔當還是應該從安全做起!
  • 三全牽手「7-11」進軍河南便利店 加速全國鮮食供應鏈布局
    圖說:籤約儀式對於三全和7-11的牽手原因,三全食品副總經理李鴻凱提到三大方面:三全食品在零售端針對家庭餐桌場景,已經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三全在外食餐桌場景特別是餐飲業預製半成品領域,也進入高速成長期;在鮮食製造領域,三全鮮食布局較早,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 三全食品遭消費者頻繁「吐槽」 面臨轉型升級難題
    「超市搞活動的時候我34.9元買了一袋三全私廚蝦皇餃子,回家煮好準備吃呢,發現餃子邊上有個紅線頭露在外面,心裡超級煩,這麼貴的餃子還出現這種問題,真是不應該」,市民李女士(化名)向記者吐槽說。三全食品是國內速凍行業的龍頭企業,自2008年上市以來,混跡資本市場十年有餘,然而並沒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得風生水起。
  • 速凍食品「雙龍頭」年報出爐,透露出哪些行業信號?
    疫情期間,速凍食品表現出了「硬通貨」的特性,銷量逆勢增長,引起行業廣泛關注。  近期,速凍米麵龍頭三全食品、速凍火鍋料龍頭安井食品分別發布了2019年業績報告,喜獲豐收。作為行業龍頭,兩家公司的業績也反映出速凍食品行業趨勢,讓我們看看其年報透露出哪些信號。
  • 江西省食藥監局抽檢速凍食品30批次樣品 全部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日,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18年第8期元宵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信息通告。本次抽檢速凍食品30批次樣品,合格30批次。本次速凍食品抽檢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速凍面米製品》(GB 19295-2011)等標準的要求。
  • 三全食品「渡劫」:淨利率持續下滑 鮮食項目「折戟」丨財看見
    受此影響,三全食品股價2月15日已大跌3.58%,2月18日開盤公司股價大跌近7%,隨後跌幅有所收窄,截至18日收盤,股價收報7.42元/股。近年來,「三全」一直都是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的標誌性品牌,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第一隻速凍粽子都出自三全。
  • 將滿三十拒絕「而已」的三全食品(002216.SZ),高處不怕寒?
    淨利潤數據暴增,水餃表現亮眼三全食品是國內首家速凍米麵食品企業,亦是中國生產速凍食品最早、規模最大、市場網絡最廣的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家庭用速凍食品與餐飲業務用速凍食品以及冷藏、常溫方便食品的生產和銷售。僅從數據論,三全食品的半年報無可指摘。
  • 三全2億收購龍鳳抗擊灣仔碼頭 或將佔速凍食品四成
    昨日,三全食品披露了對收購龍鳳食品《框架協議二》,收購龍鳳食品股權所支付的對價被確定為2億元。據悉,目前三全食品已是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速凍食品公司,若完成收購龍鳳三全更將獲得龍鳳12%的市場份額,穩坐國內速凍食品老大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