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刊發評論員林淑玲撰寫的社評說,中國國民黨「人氣王」韓國瑜揮揮衣袖,在鐵粉送別下黯然離開高雄市政府。以民進黨一黨獨大政局,國民黨想要重返高雄執政,甚至未來想要贏得「大選」,機會都是微乎其微了。臺灣民眾黨柯文哲主動拋出的白藍合作方案,或為翻轉臺灣政局唯一途徑。 民進黨在臺灣已成巨獸般的政黨,黨內團結,循序漸進培養人才,掌握媒體與網軍,在社會盤根錯結,靠著炒作分離意識牢抓年輕人,平均支持度已達到6成以上,難以撼動。尤其臺灣問題現已是美中角力的副產品,在「修昔底德陷阱」催化下,未來幾年不論美國是否還是川普執政,美中對抗格局不會有太大改變,華府需要臺灣牽制北京,也需要臺灣在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民進黨單靠「抗中」一味就能在臺灣躺著選。除非內部、外部有重大改變,民進黨在臺灣長期執政態勢不會改變。 民進黨更可怕的是內部自行修復能力,韓國瑜曾形容「民進黨像妖怪,手斷了明天長一隻手,腦袋切掉了,明天又長出一顆新的」,講的實在貼切。在野黨苦等民進黨分裂,但他就是不會分裂。2008「大選」因陳水扁貪汙慘敗時,許多人都悲觀認為民進黨永遠翻不了身,但8年之後就把政權拿回來。2018「九合一」大選潰不成軍,22縣市只拿下6席縣市長,只花二年時間,2020蔡英文就狂勝。蔡曾與蘇貞昌、賴清德鬥得死去活來,現在一個是「閣揆」,一個是副手,全被收服。新潮流曾權傾一時,現在蔡英文左手拉遊錫堃、林佳龍的「正國會」,右手拉三立電視臺海董的「海派」,新系人馬如鄭文燦等人要出頭也得向蔡低頭。 反之,曾在臺灣一黨獨大的國民黨在2016、2020連兩次「大選」吞敗,韓國瑜的高雄市長又被罷免後元氣大傷。更嚴重的是,國民黨現在是內外交迫,外部有民進黨強力壓制,黨內最強的韓國瑜已遭雙殺,其它如朱立倫、江啟臣等都只能算是「二軍」,不必指望。朱立倫2016已和蔡英文交手過一次,只拿到381萬票,比2020韓國瑜拿到的552萬票還少170萬票。接下來的高雄市長選舉必敗無疑。 國民黨更大的隱憂是內鬥,潰不成軍了還繼續搞宮廷鬥爭,路線角力。歸納起來,國民黨現在的兩條路線,一是韓國瑜、洪秀柱的「九二共識派」;另一路線是以朱立倫、江啟臣、王金平為主的本土派,不肯再講一中與九二共識,也不在乎國共關係。以山頭派系來分,則有韓國瑜、朱立倫、江啟臣三大股勢力,明年國民黨主席改選,也將是這三大勢力競逐。韓被罷免後、解職前向鐵粉發出穿雲箭,隱含「我將再起」呼喚,他的對象不是民進黨,而是劍指黨內,特別是朱立倫和江啟臣。而在韓回歸民間前,可見朱與江「防韓」動作源源不斷。 最近,朱立倫和江啟臣不計後果拼「脫中」,讓人瞠目結舌。朱強調,國民黨要儘快撕掉「親中賣臺」惡意標籤。江啟臣則在國民黨英文版新聞稿挑明稱,國民黨「反對共產主義」(opposed to communism)。朱、江的動作明顯是衝著韓國瑜而來,因應韓被放虎歸山,要用「抗中路線」來壓制韓在黨內的發展。尤其是黨主席江啟臣接下來可能以主導定調黨內兩岸路線的方式來鬥韓國瑜。 柯文哲的臺灣民眾黨11日已率先向國民黨拋出合作方案,稱可共同提名在地、優秀、無黨籍人士參與高雄市長補選,這也是2014綠白合作把柯文哲送進臺北市政府的模式,但已遭國民黨否決。 就民眾黨立場,堅持要提「無黨籍」參選,主要是維持主體性,避免過去親民黨與國民黨合作,最後被國民黨吃掉,泡沬化的下場。但國民黨山頭林立,朱立倫、江啟臣都志在「大位」,韓國瑜也不排除想捲土重來,國民黨拒絕藍白合作並不意外。不過,政治是選上才算數,理想與現實難以得兼,「在野聯盟」的形式很多,也有可能採個案合作,方案是談出來的,未來發展值得觀察。 面對巨獸般的民進黨,「在野黨」想要一對一扳倒民進黨是不可能的,臺灣政局能否改變端視弱化的國民黨能否放下身段,認清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