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九合一選舉」倒計時,2020臺灣政局走向何處?

2021-02-25 福州微在線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號(QQ):178302620


        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的「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島內第三次政黨輪替(此處指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的首次地方選舉。雖是地方選舉,實則卻直接關係到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影響到臺灣政局以及兩岸關係未來發展。

(一)

        從國民黨方面看,贏了選舉才有機會在2020年重新執政,輸了則不僅重回執政無望,在民進黨的持續高壓追殺下,如何存活都可能會成為問題。

        國民黨之所以淪落到今天如此被動的境地,歸根結底,完全是由自己一手造成。2014年「九合一」選舉以及2016年地區領導人選舉慘敗後,國民黨雖然高喊反省,呼籲團結,其實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內鬥從未停止。就在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中,依然還有部分縣市出現分裂,這無疑讓「只能贏不能輸」的國民黨選情顯得更為艱困和撲朔迷離。

        國民黨目前只佔據6席縣市,相較於完全執政且佔據13席縣市的民進黨而言,手中並無什麼資本可言。而在此次選舉中,國民黨的選情看似有所回升,也並非是國民黨的聲望有所抬升,實質上都是拜民進黨執政不力所賜。

        從民進黨方面來看,贏了選舉,2020年繼續執政將「高枕無憂」,輸了選舉則蔡英文以及民進黨都將大概率失去繼續執政的可能。而若民進黨政權在2020年得以延續,基於現有政治立場,兩岸關係可能仍然無法好轉,形勢肯定會更加嚴峻,對抗會更加激烈。

        民進黨二次執政後,在兩岸關係上既不認真做「答卷」,也不回應民眾期待,反而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企圖掩耳盜鈴矇混過關。這種小伎倆被民眾看破後,乾脆在日前的「雙十談話」中,撕下偽裝外衣讓這些見不得人的言論,堂而皇之地走上「廟堂」。這無疑是對兩岸關係的最大傷害,無助兩岸和平發展。

(二)

        當然,當前島內政壇也存在不確定因素。在藍綠持續惡鬥的背景下,島內民眾已經展現出打破藍綠藩籬的傾向。在今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北柯南韓」受到熱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韓國瑜(左),柯文哲(右)

        柯文哲這個自稱「墨綠」的「政治素人」,從參選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臺灣政壇掀起一陣旋風,成為不同於藍綠兩黨的另類人物。沒有政黨包袱,口無遮擋,行事怪異,常常給人出奇而滑稽的印象,可就這麼一個人在民進黨與其切割後,卻創造了愈打愈高的民調。

        其實細想起來,並不是柯文哲本事大,而是由於國民黨無能,民進黨失政造成的。在臺灣現有選舉制度下,其實民眾早已厭倦了這種藍綠對抗的政治生態,盼望一股政治清風徐吹臺灣政壇,帶給選民希望與期待,柯文哲的出現只不過適逢了民眾期待而已。

        同時,被王世堅稱為「光頭柯文哲」的國民黨籍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同樣受到民眾的青睞和支持,民調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讓民進黨的參選人陳其邁倍感威脅,急得民進黨大佬們屢在高雄下「指導棋」,擔心被「光頭柯文哲」侵門踏戶,翻轉了選情。

        選民都清楚,雖然韓國瑜的民調漲勢不少,但與國民黨中央毫無相干,完全是他不穿西服、皮鞋,行事接地氣的非傳統國民黨的個人魅力所致。在「北柯南韓」的旋風帶動下,民眾正在逐步覺醒,是非標準也正由藍綠向黑白轉向。

        以「北柯南韓」為代表的第三勢力能否衝破打破藍綠的藩籬,民眾都在試目以待。而若第三勢力能在2020年打破藍綠魔咒,無疑將給臺灣政局帶來顛覆性裂變。

轉自:搜狐網

原標題:2020年的臺灣政局將如何演變?下個月的「九合一」選舉將是「晴雨表」,

由中華立德海峽兩岸文化研究院編輯

廣告投放請加微信號:178302620


福州城事播報(fzcs66)出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一座城 . 那些事

聽,城市聲音;讀,人情世故

關於福州城事播報

長按二維碼關注本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在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兩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僅存6席,無黨籍柯文哲險勝對手連任臺北市長這次選舉被視為蔡英文執政的「期中考」、國民兩黨競爭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島內民意變化發展的測試劑以及島內「涉獨公投」的試水戰。由於此次選舉被各方賦予眾多指標意義,選舉結果也相當程度反映了當前島內政局複雜變化的態勢。   其一,選舉結果充分反映了蔡英文及民進黨執政路線政策的重大失敗。
  • 九合一選舉和2020選戰的四個問題
    2018年九合一選舉之所以是蔡英文的期中考,主要就是它將是影響2020年臺灣大選的重要因素。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題: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作者:任冬梅(北京),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作者指出,目前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和國民黨都已完成縣市長提名。年底的臺北市長選舉是「九合一」選舉的重中之重,作為「首都」的臺北市長選舉不僅連動其他縣市選情,更攸關2020「總統大選」各方政治勢力布局。上屆選舉,大環境非常不利於國民黨,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憑藉民進黨「不提名」的全力支持,坐上臺北市長寶座。柯此次尋求連任選情依然看好,蔡英文本傾向在臺北再次「禮讓」柯,但無奈民進黨內反柯聲浪太大,最終只能自提人選。
  • 2018年臺灣政局演變的特點
    2018年是臺灣政局發生重大深刻變化的一年。島內不滿蔡英文當局執政的民怨持續累積,「重經濟民生、反政治惡鬥」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進黨」的社會風潮,「討厭民進黨」成為「全臺最大黨」,最終導致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遭遇慘敗。島內政治格局呈現藍營「地方包圍中央」之勢。
  • 專欄 沒有硝煙的戰爭──臺灣九合一選舉側記
    由於近期舉辦的「九合一」選舉失敗,國民黨丟失了一大批縣市長的席位。由於臺灣政局的特殊性,這一選舉結果很可能會影響到2016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此次選舉的真實情況,我們邀請了一位此次選舉的親歷者,為大家講述此次「九合一」選舉中發生的諸多故事。
  • 2018臺灣「九合一」選後分析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並置頂本公眾號~ 這是「曉曉說兩岸」的第107篇原創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
  • 臺灣2018年「九合一」選舉 11月24日舉行
    臺「中選會」委員會議昨日確定「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但對於2020年「立委」選舉區劃分,「委員會」討論沒有共識,將在農曆春節前再次開會討論相關議題。    「中選會」除確定「九合一」選舉11月24日投開票,也討論通過「2018年臺灣『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工作進行程序表」,包括8月16日發布選舉公告;8月27日至8月31日受理候選人登記申請;10月19日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11月4日選舉人名冊編造完成;11月8日公告「直轄市長」選舉候選人名單;11月9日至11月23日辦理「直轄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看22縣市長選舉登記名單
    2018「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尤其是22縣市長參選人選更受到外界關注,臺「中選會」在8月27日至31日受理登記,聯合新聞網將會陸續整理更新22縣市長參選名單,讓大家能夠隨時掌握選舉動態。(臺灣聯合新聞網)
  • 2018年臺灣政局回顧
    回顧2018年,年底「九合一」選舉成為臺灣政局發展演變主軸。圍繞選戰,國民黨、民進黨以及「第三勢力」展開激烈競逐。      一是吳敦義帶領國民黨積極迎戰「九合一」選舉。在遭受民進黨傾力清算、政黨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弭平黨內紛爭的籌碼大幅減少,但是乘著臺灣社會反感民進黨傲慢執政的東風,國民黨中央以「九合一」選舉拼過半為目標,提出「守新北,拼臺北,臺中與高雄全力一搏」的願景,並極力爭奪基本盤「藍大於綠」的基隆市、新竹市以及民進黨地方執政備受質疑的宜蘭縣、雲林縣、嘉義市、澎湖縣。
  • 臺灣2018十大熱搜新聞 「九合一」選舉奪冠
    Yahoo奇摩今天公布2018年「十大新聞事件」,開票歷時11小時、邊開票邊投票惹議的「九合一選舉」及「臺灣教育部門拔管事件」分佔冠亞軍;「普悠瑪翻覆意外」及「花蓮強震雲翠大樓倒塌」排名第3、4名,顯示政治議題、重大意外及天災、和攸關自身權益的政策討論最能引發網友共鳴。
  • 孫亞夫:兩岸議題將在臺灣2020年選舉中處於突出重要位置
    、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主辦「九合一」選舉後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發展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海研中心(海研智庫)名譽主任孫亞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孫亞夫指出,由於「九合一」選舉的結果,臺灣局勢走向進入關鍵節點,兩岸關係問題在2020年選舉中將處在非常重要且突出的位置,成為2020選舉過程中的主要議題之一。
  • "九合一"選舉: 2020年臺灣藍綠格局與兩岸關係前哨站
    陳其邁(左)與韓國瑜(右) (圖源:臺灣三立新聞網)    明天就是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年失業男」韓國瑜能否翻轉民進黨鐵票區高雄市她星期三對黨內發出動員令,要求催出每一張支持票,還搬出民進黨神主牌,全力號召用選票告訴世界,「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將來臨地方選舉拉到統獨對決、臺灣民主價值保衛戰的高度。   她此舉也清楚凸顯民進黨選情告急的嚴重程度。
  • 臺灣「九合一」選舉概況
    臺灣「九合一」選舉是臺灣的「地方選舉」,所謂「九合一」即九種「地方公職」放在同一天選出。九種「地方公職」包括: 「直轄市」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民代表。最近一次選舉將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
  • 臺灣輿論熱議「九合一」選舉結果
    臺灣輿論熱議「九合一」選舉結果 2018-11-26 21:17:「九合一」選舉24日晚落下帷幕,執政的民進黨當局遭遇大潰敗。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藍綠地方板塊有望改變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11月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 除了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競爭外,議員等公職競選也日益激烈。據聯合報稱,最年長與最年輕的候選人年齡相差60歲左右,更有最資深的裡長候選人,從30歲做到78歲,這次尋求第13次連任。
  •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24日投票
    原標題:九合一選舉 臺「中選會」:8月16日公告11月24日投票華夏經緯網1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央選舉委員會」16日舉行委員會議,決定年底九合一選舉於8月16日發布選舉公告,10月19日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11月24日舉行投票。
  • 問政智庫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在即,臺中高雄成爭奪焦點
    距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僅有不到一個月,國民黨、民進黨、「白色力量」等勢力圍繞選舉激烈角逐,選情日益激烈。大眾傳媒一致認為,此次選舉是民進黨執政的期中考、2020年「大選」的前哨戰,也是國民黨能否止跌回升的關鍵之戰,選舉結果牽動臺灣政局走向。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國民黨選贏2018「九合一」 才談得上2020「收復臺灣」
    中國臺灣網10月13日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馬英九11日在臺中輔選時喊出「2020年收復臺灣」,引起很大迴響。馬英九所說的「收復臺灣」意思是要拉民進黨下馬、國民黨重返執政。「收復臺灣」可以鼓舞泛藍人心,相信會越喊越響。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預計今夜出爐
    原標題: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開始投票結果預計今夜出爐海外網11月24日電綜合臺灣媒體報導,俗稱「九合一」的臺灣地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今天(24日)進行投票,選民從早上8點開始投票,投票下午4時截止。選舉結果估計將於今晚11時左右最終確定,而所謂的10個「公投案」結果則預料會在25日凌晨2時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