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11月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
除了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競爭外,議員等公職競選也日益激烈。據聯合報稱,最年長與最年輕的候選人年齡相差60歲左右,更有最資深的裡長候選人,從30歲做到78歲,這次尋求第13次連任。在臺東縣議員第一選區參選人有22位,單是選票就長達78公分,創下新記紀錄。
而且,本次「地方選舉」還將綁選10大「公投」,包括綠營發起的「東奧正名」、反民進黨能源政策的「以核養綠」等。
圖片來自臺媒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方選舉」,指9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舉行,包括「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其中,6個「直轄市」分別是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也稱「六都」。
2014年「九合一」選舉是馬英九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的首場全臺地方選舉,此後只有「地方選舉」和「中央選舉」(即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院」)兩個層級的選舉,每隔兩年輪替進行。
目前,臺灣各地縣市長候選人主要如下(字體加粗的為競選連任者):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據臺灣「中選會」資料。
現在選舉局勢已處於最後白熱化階段,尤其「六都」市長競爭更成各界關注焦點。
2014年首屆「九合一」選舉中,執政的國民黨慘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進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改變島內地方勢力版圖,甚至直接影響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結果。
「六都」市長中,民進黨一舉奪得四個,即桃園、臺中、臺南、高雄;國民黨僅拿下了新北市,連任成功的朱立倫僅以微小差距險勝民進黨候選人遊錫堃;而臺北市長則由得到民進黨全力支持、號稱「白色力量」的無黨籍人士柯文哲勝選。
2014「九合一」選舉結果,藍綠政治勢力版圖。圖片來自臺媒
不過,2018年「九合一」選舉,由於民進黨「中央」執政不力,再加上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掀起「韓流效應」、並逐漸外溢至全臺,更激發島內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所以選舉結果不但有可能重改藍綠政治版圖,也被視為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的前哨戰。
截至目前,表現最搶眼的是國民黨在新北、臺中、高雄提名的三位候選人,分別是侯友宜、盧秀燕、韓國瑜。最近,北中南三人聯合打出「123,救臺灣」,「探子、燕子、漢子,讓臺灣人過好日子」等口號。
侯友宜、盧秀燕、韓國瑜,圖片來自臺媒
侯友宜是現任新北市副市長,2010年受新北市長朱立倫之邀擔任副市長至今。過去曾任「內政部警政署署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在臺灣幾個重大刑事要案中,都有侯友宜參與的身影,比如:鄭南榕自焚案、臺灣藝人白冰冰之女白曉燕命案、陳水扁「319槍擊案」等。
選戰初期,侯友宜是國民黨內聲勢最強的候選人,民進黨不得不請曾任「行政院長」、「臺北縣長」的蘇貞昌再次出山應戰。但11月14日最終民調顯示,蘇貞昌的選情仍落後侯友宜。
國民黨臺中市候選人盧秀燕對陣的則是民進黨籍臺中市長林佳龍。2014年「地方選舉」中,林佳龍大勝尋求連任的胡志強20萬票,成功當選,外界將其視為民進黨內前途不可量的政治人物。
但今年,一方面受蔡政府執政不力影響,另一方面盧秀燕緊抓臺中空汙議題、民進黨廢核的能源政策猛打,再加上受到高雄「韓流」拉抬,藍營顯示支持意向,林佳龍的選情在最近一個多月來,逐漸下滑。儘管臺灣各大民調機構最後民調結果顯示,盧秀燕領先林佳龍,但是由於現任市長具執政優勢,所以結果仍存懸念。
再來就是本次選舉的「大救星」韓國瑜,被臺媒認為,不僅以一人之力救了國民黨,也以一己之力拉起了今次選舉熱度。
今夏,高雄遭遇「8·23」嚴重水災。恰逢原高雄市長陳菊稍早前卸下市長職務,北上為蔡英文 「解困」,代理市政團隊治災不力,蔡英文又火上澆油、乘坐雲豹裝甲車視察災區,大水退去後高雄路面出現數千個坑洞、花費高昂的治水工程毫無用處,因此民進黨過去20執政成果被各界一一檢驗批判。
韓國瑜正是藉此機會,逐步拉進與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的距離,打出「北漂」、「翻轉高雄」的口號,利用網絡直播,成功掀起熱潮。特別是原國民黨籍「立法院長」王金平協助,在高雄深綠地區舉辦三場造勢大會,這一時期的民調顯示,韓國瑜略微領先陳其邁。
「韓流」蔓延全臺之時,令原本不溫不火的臺北選情發生變局。
臺北市長柯文哲原本一直穩定領先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及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但如今面臨藍綠歸隊、中間選民移動,藍綠夾擊下,柯文哲似乎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圖片來外媒
根據臺灣地區「選罷法」規定,投票前10天各政黨和機構不得發布任何候選人或選舉民調,因此11月14日前各機構發布封關前的最後一次民調。
多家媒體公布的最後民調顯示,國民黨選情看漲,「六都」中有望「坐3搶4」。
「東森新聞雲」11月12日公布的「『六都』市長選情追蹤調查」顯示,在臺北市,國民黨丁守中支持度達36.8%,柯文哲38.4%,兩人差距僅為1.6個百分點,幾乎持平。
不過,TVBS封關民調顯示,在有投票意願的臺北市民中,柯文哲支持度由10月底的40%略為減少1個百分點至39%,丁守中支持度則增加3個百分點至36%;民進黨姚文智則維持在12%,李錫錕及吳蕚洋支持度分別為1%,未表態的比例則減少至12%。
「東森新聞雲」還稱,新北市,原本保持10%以上領先的侯友宜,目前支持度為39.9%,而蘇貞昌提升至34%,僅差5.9%。
高雄市,韓國瑜支持度42.6%,陳其邁為36.6%;而臺中市,盧秀燕支持度45.4%,現任市長林佳龍31.7%,國民黨大幅領先近1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高雄一戰,TVBS和聯合報認為韓國瑜仍擴大領先,中國時報等媒體民調則顯示,韓國瑜微幅領先,而綠媒三立則表示,陳其邁仍小贏3%左右。
不過,在桃園市和臺南市,民進黨仍保持領先態勢。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支持度45.9%,主要對手國民黨陳學聖僅為27.6%;民進黨臺南候選人黃偉哲支持度30.5%,而國民黨高思博只有19.1%、無黨籍候選人林義豐17.6%。
東森新聞雲發布的「六都」民調
此外知名綠營民調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在民調封關前公布,「如果明天投票,在您選區行政首長(「六都」市長和16個縣市長)部分,您會投給哪一黨候選人?民進黨、國民黨、其他政黨、或無黨籍?」
結果顯示,民進黨支持率僅24.2%,國民黨為33.9%,領先約9.7個百分點,支持無黨籍候選人的民眾有14.9%,整體局勢對民進黨不利。若觀察民眾對22個縣市議員的投票傾向,結果分別為國民黨29.2%、民進黨18.5%、無黨籍19.5%、其他小黨約2.8%,另有3成民眾表示不知道或拒答。
這意味著,不僅國民黨領先目前執政的民進黨約11個百分點,連無黨籍候選人支持度都比民進黨多1個百分點。該基金會分析,民進黨本次的縣市議員席次有可能大量流失。
「東森新聞雲」曾在9月1日,22個縣市候選人正式登記完成後,公布一份主要候選人的民調結果,國民黨在11縣市領先。
圖片來自東森新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