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的劃分各層功能定義以及TCP/IP五層模型

2021-02-14 一程一序

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OSI參考模型,OSI是網絡互連模型,同時也是WEB開發的基礎,文章涵蓋的知識點有:

OSI的來源

OSI七層模型的劃分

各層功能定義

通訊特點

TCP/IP五層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開放式系統互聯。一般都叫OSI參考模型,是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絡互連模型。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絡應用更為普及,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範來控制網絡。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範,就能互聯了。

OSI定義了網絡互連的七層框架(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即ISO開放互連繫統參考模型。如下圖。

每一層實現各自的功能和協議,並完成與相鄰層的接口通信。OSI的服務定義詳細說明了各層所提供的服務。某一層的服務就是該層及其下各層的一種能力,它通過接口提供給更高一層。各層所提供的服務與這些服務是怎麼實現的無關。

這裡我們只對OSI各層進行功能上的大概闡述,不詳細深究,因為每一層實際都是一個複雜的層。我們從最頂層——應用層開始介紹。

應用層:OSI參考模型中最靠近用戶的一層,是為計算機用戶提供應用接口,也為用戶直接提供各種網絡服務。我們常見應用層的網絡服務協議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表示層:表示層提供各種用於應用層數據的編碼和轉換功能,確保一個系統的應用層發送的數據能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識別。如果必要,該層可提供一種標準表示形式,用於將計算機內部的多種數據格式轉換成通信中採用的標準表示形式。數據壓縮和加密也是表示層可提供的轉換功能之一。

會話層:會話層就是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該層的通信由不同設備中的應用程式之間的服務請求和響應組成。

傳輸層:傳輸層建立了主機端到端的連結,傳輸層的作用是為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該層向高層屏蔽了下層數據通信的細節,使高層用戶看到的只是在兩個傳輸實體間的一條主機到主機的、可由用戶控制和設定的、可靠的數據通路。我們通常說的,TCP UDP就是在這一層。埠號既是這裡的「端」。

網絡層:本層通過IP尋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就是通常說的IP層。這一層就是我們經常說的IP協議層。IP協議是Internet的基礎。

數據鏈路層:將比特組合成字節,再將字節組合成幀,使用鏈路層地址 (乙太網使用MAC地址)來訪問介質,並進行差錯檢測。數據鏈路層又分為2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和媒體訪問控制子層(MAC)。MAC子層處理CSMA/CD算法、數據出錯校驗、成幀等;LLC子層定義了一些欄位使上次協議能共享數據鏈路層。 在實際使用中,LLC子層並非必需的。

物理層:實際最終信號的傳輸是通過物理層實現的。通過物理介質傳輸比特流。規定了電平、速度和電纜針腳。常用設備有(各種物理設備)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這些都是物理層的傳輸介質。

對等通信,為了使數據分組從源傳送到目的地,源端OSI模型的每一層都必須與目的端的對等層進行通信,這種通信方式稱為對等層通信。在每一層通信過程中,使用本層自己協議進行通信。

TCP/IP五層協議和OSI的七層協議對應關係如下。在每一層都工作著不同的設備,比如我們常用的交換機就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一般的路由器是工作在網絡層的。

在每一層實現的協議也各不同,即每一層的服務也不同.下圖列出了每層主要的協議。

推薦閱讀

計算機程式語言的分類解釋型語言與編譯型語言的區別及各自優缺點

實例演示PHP中require與include使用與區別以及相關的錯誤糾正

相見恨晚與東勞西燕,通俗理解TCP/IP協議三次握手相遇與四次揮手道別流程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OSI七層模型和TCPIP五層模型
    簡述本文主要介紹OSI七層模型和TCP/IP五層模型。OSI七層模型OSI定義了網絡互聯的七層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如下圖所示:它是把OSI七層模型簡化成了五層模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絡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 網絡的OSI七層模型和TCP/IP五層模型 | 網絡基礎(三)
    OSI七層示例圖: OSI七層和TCP/IP五層以及對應網絡設備對比示例圖
  • 白話 OSI 七層網絡模型
    本文講的是開放網絡互聯(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以及網絡體系結構中的七個層次。OSI 模型是一個描述網絡功能的概念框架。簡單來說,OSI 模型標對計算機系統彼此之間發送信息的方式進行了標準化。
  • 8、計算機網絡模型了解,TCP/IP模型介紹和OSI七層模型對比
    1、OSI模型和TCP/IP模型對比圖2、TCP/IP四層模型介紹1.鏈路層(數據鏈路層/網絡接口層):包括作業系統中的設備驅動程序、計算機中對應的網絡接口卡2.網絡層(網際網路層):處理分組在網絡中的活動,比如分組的選路。
  • 《圖解TCP/IP(第5版)》
    >1.5.2  通過對話理解分層1.5.3  osi參考模型1.5.4  osi參考模型中各個分層的作用1.6  osi參考模型通信處理舉例1.6.1  7層通信1.6.2  會話層以上的處理1.6.3  傳輸層以下的處理1.7  傳輸方式的分類1.7.1  面向有連接型與面向無連接型1.7.2  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1.7.3
  • 計算機網絡中的OSI七層網絡模型
    1.OSI七層模型1.1.簡介第一種模型是OSI七層模型,OSI為(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
    OSI參考模型和TCP/IP參考模型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基於獨立的協議棧的概念(按照層次結構思想對計算機網絡模塊化的研究,形成了一組從上到下單向依賴關係的棧式結構),而且層的功能也大體相似。除了這些基本的相似之外,兩個模型也有很多差別。OSI模型有3個主要概念:服務、接口和協議。每一層都為上一層提供一些服務。服務定義該層做什麼,而不管上面的層如何訪問或該層如何工作。某一層的接口告訴其上面的進程如何訪問接口,接口定義了需要什麼參數以及預期結果是什麼。同樣,接口也和該層如何工作無關。
  • IT挑戰高薪必備網絡常識-OSI七層模型
    OSI參考模型是一個具有7層協議結構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制定的一套普遍適用的規範集合,使全球範圍的計算機可進行開放式通信。 OSI七層參考模型從下到上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越往上層越接近用戶交互。OSI參考模型是一個具有七層結構的體系模型。
  • 晨控智能工業RFID應用:OSI(開放式系統互聯)七層網絡模型詳解
    實際上還有人把它劃成五層、四層。 OSI七層劃分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TCP/IP五層劃分為: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TCP/IP四層劃分為: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網絡接口層。 劃分為多少層都沒有關係,因為實際在物理上這七層是不存在的,這七層的概念,只是人為的劃分而已,區分出來的目的只是讓我們能夠更好的明白哪一層的作用。
  • 帶你走進網絡世界:網際網路之基石-OSI七層模型
    (ISO)①和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②聯合制定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開放式互連信息系統提供了一種功能結構的框架,它從高到低分別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 解析網際網路OSI七層模型 看看你在哪層?
    由於體系太多,為了能夠解決不同網絡之間的互聯問題,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這個OSI模型。OSI將網絡通信工作分為七層,由高到低依次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OSI模型結構圖    問題:數據如何各層之間傳輸?
  • OSI和TCP/IP參考模型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以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的OSI參考模型為中心OSI參考模型1.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從上往下)應用層:工作著各類應用程式,提供與用戶的接口,令用戶通過使用應用層提供的應用程式來使用下6層網絡表示層:主要負責數據的加密【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HASH、光密】會話層:負責建立、維護並拆除會話
  • 從零開始學網絡|搞懂OSI參考模型和TCP/IP分層模型,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為了實現網絡之間的通信,各大廠商和標準組織為了在數據通信網絡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紛紛推出了各自的網絡架構體系和標準,如IBM公司的SNA協議,Novell公司的IPX/SPX協議,以及廣泛流行的OSI參考模型和TCP/IP協議。
  • 通訊系統工程師學習筆記(10)|生動詳解OSI七層、網絡五層、TCP/IP四層、TCP/UDP/Http/Socket的關係
    如果對看到文章的朋友有一丟丟幫助,那就是意外收穫了~「每一層都是為了完成一種功能。為了實現這些功能,就需要大家都遵守共同的規則。大家都遵守的規則,就叫做"協議"(protocol)。」——層與協議分層全家福👇一、OSI七層模型。
  • OSI網絡七層模型很難記憶嗎?不存在的
    首先重溫下計算機網絡中OSI經典的七層模型:應用層: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表示層:數據格式化,代碼轉換,數據加密會話層:接觸或建立與其他節點的聯繫傳輸層:提供端對端的接口網絡層:為數據包選擇路由數據鏈路層:傳輸有地址的幀,錯誤檢測功能
  • 計算機網絡的七層結構、五層結構和四層結構,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五層體系結構。2、五層網絡體系結構概述看一下五層網絡體系結構各層的主要功能:應用層:應用層是網絡協議的最高層,主要任務通過進程間的交互完成特定網絡應用。應用層協議定義的是應用程式(進程)間通信和交互的規則。
  • 「網絡基礎」詳解計算機網絡,不僅類型有三種,還有模型分七層
    03網絡分層為了減少網絡設計的複雜性,網絡採用分層設計方法,按照數據的傳輸過程把網絡的整體功能劃分為一個個的功能層,每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網絡模型一般是指OSI七層參考模型和TCP/IP四層參考模型,前兩個模型在網絡中應用最為廣泛;而五層模型是業界對OSI和TCP/IP的綜合而產生的非官方協議模型,與四層協議主要區別是把網絡接口分為了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 一文學會網絡七層協議模型
    它主要定義物理設備標準,如網線的接口類型、光纖的接口類型、各種傳輸介質的傳輸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傳輸比特流(就是由1、0轉化為電流強弱來進行傳輸,到達目的地後在轉化為1、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模轉換與模數轉換)。這一層的數據叫做比特。
  • 啟迪雲談 | 淺談IP位址與網絡七層協議
    做弱電的,網絡是不可或缺的,與網絡相關的ip地址接觸最多,無論是弱電的哪方面,都需要跟ip地址打交道,並且對於在網絡傳輸的七層協議也要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今天來聊一聊。網絡七層協議(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網絡七層協議(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是一個開放性的通信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他是一個定義得非常好的協議規範。OSI模型有7層結構,每層都可以有幾個子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