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生都在戀愛,至死也沒有放棄過對愛的追求

2020-12-22 逆風解語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這句話是臺灣已故女作家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所說的。的確,三毛的一生不長,在最好的年華如落花般凋零,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她一生都在戀愛,她一生都在追逐自己對於愛的夢想,甚至到死那天,都沒有放棄愛的機會,這樣一個天生為了愛情而生的女子,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等待的玫瑰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停的得到,又不停的失去,徐志摩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雖然這句話說起來如此不費吹灰之力,輕巧得如一片羽毛,可是真正遇到時,又有幾個人會如此坦然呢?逆風解語

提起三毛,就不得不提起荷西,她曾經寫過《稻草人手記》、《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等散文、詩歌、小說,這些作品中都有荷西的身影。

三毛曾說,在沒有遇到荷西的時候,她的感情是漂浮的,像一隻花蝴蝶一般穿梭於不同的愛人之間,受傷後就去流浪。

不知道三毛的心臟是有多麼強大,在情傷之後,心中是否留下無法恢復的傷疤。沒有遇到荷西的三毛,是一個情感中的浪子,無法為任何人做一絲停留,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就分手。

直到有一天,一個稚氣未脫的高中男生對她說,「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學要讀,加上兩年兵役要服,6年一過,我就娶你。」

三毛與荷西

三毛一開始並沒有為這句話感動,一個在她看來心智都未成熟的男孩怎麼能給她「愛的玫瑰」。

三毛對這個男孩子是這樣回復的,「不可以來纏我,你來纏的話,我是會怕的。」在覆滿白雪的馬德裡大街上,年少的荷西淚別了倔強的三毛。

這期間,三毛沒有把荷西的話當真,她繼續戀愛、旅行、寫作、失戀。並且在這些感情中,她找到了關於寫作的靈感。她在感情中繼續流浪,也沒有一個人願意給她一個安穩的港灣,在追求愛情的路上,三毛在那六年裡,其實是在踽踽獨行。

1972年,也許是老天垂憐,也亦或者是三毛在這六年裡刻意等待著,那個在馬德裡街頭對自己表白的小男孩。

服役歸來的荷西,再次見到了三毛,他發現那個渾身閃耀著光彩的女人,這六年時間裡依然那樣讓自己動心,於是他打開了滿屋子的照片,那是關於他與眼前這個女人的點點滴滴,都在這六年時間中沉澱成思念。三毛感動於荷西的執著,也放下了流浪的「行李」,在風沙瀰漫的撒哈拉,三毛在等待「玫瑰」的綻放。

撒哈拉的沙子中沒有玫瑰

三毛嚮往撒哈拉的風景,荷西說,他願意陪著她去,三毛說,我的心已經碎了。荷西說,碎了可以用膠水粘起來。

荷西喜歡航海,而三毛喜歡沙漠,荷西妥協了,那裡雖然荒蕪,卻在三毛的心中開出了最豔麗的花朵。

來到心中嚮往的「伊甸園」,三毛忙碌起來,她快樂的體驗著遊牧民族的奇異風俗,認識沙哈拉威的朋友,寫筆記,整理幻燈片,這就是三毛喜歡的生活方式。

荷西快樂嗎?大家不得而知,至少他應該不會喜歡沙漠吧,要不然他不會一直從事潛水的工作了。

但是他順從了三毛,在愛中,荷西始終是遷就著這個有些任性的女人,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包容,三毛在以後都難以去尋找相似的情感了。

有些東西真的無法太早得到,有些遺憾只有失去之後才會被重新珍視起來。在三毛的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到她與荷西之間的點點滴滴。兩人在物質上並不富足,在精神上卻是充裕的。

那種平淡與安然從筆端流淌出來的是精神的醇酒,只有在歲月中細細品鑑才能喝出味道來。

有人說三毛的文字很平淡,很少有起伏的情感,讓人難以有共鳴。而胡因夢卻這樣評價三毛:

有很多人批評三毛,認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做夢,我不以為然。基本上,文學創作是一個人性靈升華的最高表現,她既能升華出這樣的情感,就表示她有這樣的層次,這比起很多作家,我覺得她在靈性上要高出很多。

能讀懂的人,也許才能與三毛的思想產生一點碰撞吧。逆風解語

三毛與荷西最開始的感情也許源於那份對愛的執著,可是誰的婚姻不會經歷「七年之癢」呢?

撒哈拉開出了「玫瑰」,卻無法對抗那強烈的風沙,荷西在潛水訓練時,遇到了一個可愛的女孩,他對三毛說,要不是我已經結婚了,後來的話沒有說出來,三毛已經心中明了。

她沒有吵鬧,只是冷靜地說,「我們先分開一年,如果你覺得放不下我,我們就在一起,如果你覺得那個女孩更合適你的話,那麼你們就在一起。」

這一年時間,不知道三毛是刻意迴避,還是已經心有悽然,亦或者荷西受不了這種沒有她的生活。一年以後,他們倆坐在陽臺上看秋日海水的夕陽,三毛摸摸荷西的頭髮,問道:「你還想她嗎?

這一年足夠稀釋很多東西,三毛還是原諒了荷西。可是他們彼此都不知道,這將是他們有限的時光了。

兩年後,荷西意外身亡,那個女孩也來了,撒哈拉的「玫瑰」終於還是死去了,死於生活,死於歲月。

不久後,三毛隨父母回故鄉。但此時的她就像是一副行屍走肉,每天都掙扎在自殺的邊緣,有一次,三毛突然對父母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對我來說,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死對於三毛來說,根本不足以畏懼,她的心中只要有一絲對愛的眷念,她都不會選擇殺死自己。

撒哈拉的沙子中開不出玫瑰,三毛再一次流浪在愛的旅途之中。

情歌也唱不出她的悲傷

三毛,一個一生都在追尋愛的女子,在沒有愛情滋潤的日子裡,她如何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呢?

荷西死了,她幾次試著自殺,父親憤怒的吼出一句話:「如果你敢做出這樣毀滅自己的生命的事情,那麼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要與你為仇,我世世代代要與你為仇,因為是——你,殺死了我最最心愛的女兒。」逆風解語

父母的悲痛欲絕,終於挽回了三毛的生命,在往後的日子裡,她讀書、寫作、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直到她聽到一首蒼涼而極有感染力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她仿佛那個揮起鞭子的姑娘,在抽打著羊群,而身邊是一個愛慕她的青年在深情凝望。

1990年4月16日,那是一個春天。在烏魯木齊一個不算溫暖的午後,一位老人獨自一人,正蜷縮在躺椅上小憩,忽而門外響起了輕輕地叩門聲。

三毛與王洛賓

這個老人就是號稱「西部歌王」的王洛賓,這位突然來訪的女士就是三毛。

年近不惑,妻子病逝,王洛賓孤零零地守在美麗的新疆。即使身邊再無親人,人生的打擊從來不斷,但是王洛賓仍然痴迷藝術,不斷輾轉各地,採集民間歌謠。《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上百首膾炙人口的民歌,都是他在極端的生命狀態下挖掘整理創作的,每一首歌都打上了他生命的印跡。

與三毛相處的那些日子,後來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愉快的,有人說他們矛盾不斷,無論如何,兩人的年齡差距,會造成思想的隔閡,這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像三毛這樣一個,為愛而生的女子,她要的是熱烈,而已經進入暮年的王洛賓怎麼能滿足三毛的情感需求呢?

三毛終於明白了,有些人本就是生命的過客,哪怕再美好,再想擁有,也終究強求不來。她與王洛賓本就不是一個世界,那些一廂情願的靠近,那些所謂惺惺相惜,只會累得彼此都無法安然。

在愛中輾轉的三毛丟失了心中的愛情,終於在1991年1月4日,她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一次,她徹底斷掉了與這個世界的聯繫。

三毛的一生都在戀愛,至死那天都沒有放棄追尋心中的愛,如果生命的花園中沒有玫瑰,那將比魚兒失去了水,更讓她窒息,撒哈拉開不出鮮花,烏魯木齊也沒有詩與遠方,那就把自己獻給大地吧,讓那骨血化成花的樣子,滋養心中的愛啊。圖片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必刪除,逆風解語。

相關焦點

  • 三毛:一個內心敏感脆弱的人,愛是生存的力量
    沒錯,就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沙漠文學時期的一部成名之作,因為這部作品三毛徹底在臺灣成名,成了當時臺灣許多年輕人的偶像。說起《撒哈拉的故事》不得不說一說三毛;說起三毛,那也不得不提一提撒哈拉。也許你從來沒有聽說過撒哈拉,但是因為三毛,你知道了原來這個世上有一片沙漠叫做撒哈拉。
  • 三毛:最滿意的作品是沒有文字的人生
    三毛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三毛的一生是流浪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這使得她有機會見見外面的世界,在那個封建迷信盛行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就已是一大趣事,三毛卻能夠經常飛往國外、在國外留學,三毛的父母是愛她的,他們捨不得將三毛留在自己身邊。
  • 三毛的英文名預示了她一生的悲劇?
    宙斯當然不會放過追求Echo,但是Echo並沒有答應他。有一天,宙斯與幾個神女在山林間遊玩,這是赫拉找到了這裡,為了掩護其他神女逃跑,Echo便一直和赫拉說話,拖延時間。赫拉把自己對宙斯的憤怒發洩在Echo身上,奪走了她自己說話的能力。之後,森林女神變得只能重複別人說的最後三個字。這也是echo意為回聲的原因。
  • 三毛經典語錄,「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
    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像極了春天般的微風、夏天般的陽光、秋天般的落葉、冬天般的溫暖!她最好的作品是在撒哈拉與荷西在一起時創作的,三毛為愛而生為情而死,一生都在等待......三毛作品4.我們也有美好的回憶,只是讓淚水染得模糊了。
  • 古靈精怪的三毛,帶著滾滾紅塵裡生生死死的愛戀,一生都流浪遠方
    墳場老人送的鳥,拉帕爾島的巫婆,莫高窟的菩薩,寫三毛這些一般人不可能遇見的事情,我的手有點抖了,奇怪的靈異,像是三毛真的有超能力,為什麼三毛會遇上這些縹緲靈異的東西,而確又真實的發生。墳場老人和莫高窟雖然也奇怪,但終歸是好的,可是那荷西之死的拉帕爾島上的巫婆,誰遇見了不是魂都沒了?
  • 趙文卓和梅豔芳談過戀愛?分手即永別,一生摯愛至死不想見
    趙文卓和梅豔芳談過戀愛,那時候的兩個人正值青春年少,郎才女貌。趙文卓23歲,名副其實的小鮮肉;而梅姑31歲,已經是名利雙是萬眾矚目的大明星。兩個人相差9歲,一直被外界唱衰,但是兩個人的戀情卻一直坦坦蕩蕩,甜蜜有加。兩個人熱戀的時候,梅豔芳直接把男友帶到生日會,讓趙文卓給粉絲們抽獎。
  • 才女三毛顛沛流離的一生:戀愛5次,自殺三次,結婚5年丈夫離世
    戀愛5次,自殺三次三毛的一生,就總是孤獨的、陌生的一個幻化。很神奇的是,三毛從小就喜歡在墳場裡面玩,那裡如此隱陰森的空氣並沒有嚇到她,反而讓他覺得安心,沒有人的打擾,可以更好地去讀書。這一生父母給她的愛從未減少,就算她選擇自殺,母親也表示出理解。三毛的這一生感覺她的孤獨感與對死亡的念想就是與生俱來的,她認為,死亡就是靈魂的流浪,對於一生想要追求自由的她來說,她認為人的生死也是自由,能決定自己的生死也是幸福的。
  • 三毛與荷西的故事:我們沒有另一半,我是完整的!
    說起作家三毛,大家應該都知道,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更是廣為流傳,三毛曾寫過一本書,叫做《撒哈拉的故事》那時,有那麼一種愛情叫三毛與荷西,奔走沙漠,洗淨鉛華,三毛一生追求真善美,感情坎坷,直到遇到了荷西,才覺得自己是遇到了真愛,他們的愛情沒有任何外在條件束縛,即使是不同的國家
  • 三毛的愛情高於生命,我想代替荷西送三毛一句話
    分手之後的三毛並沒有自怨自艾,反而過上了自己瀟灑的生活,三毛去美國、德國,直到去了馬德裡,三毛再次遇到了荷西,而這一次相遇,她們結婚了。荷西在這6年期間忘不了三毛,三毛又何嘗不是,哪怕沒有聯繫,但是心繫彼此,各自安好的生活也是一種陪伴。
  • 三毛: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來一回說走就走的旅行
    電影《滾滾紅塵》上演未久,三毛的名字家喻戶曉。作為一名奇女子,她巾幗不讓鬚眉,不畏生死,敢愛敢恨,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穿越時空,無可阻擋。三毛短短的一生,都在流浪。她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而流浪,對她而言,就是尋尋覓覓,目標就是愛的方向。尋找愛,其實是尋找另一種真情,和靈魂碰撞!
  • 三毛的祖父、父親與母親
    當他致富後,並沒有過上安逸享受的生活,而是功成身退,晚年回到家鄉,為鄉親們建設醫院、興辦學校、修建公路。他跟現在很多父母都不一樣,並沒有給後代子孫留下什麼財產,當做完善事後,三毛的祖父就選擇在廟裡度過餘生。
  • 三毛:沙漠怎能成為夢想開花的地方
    「流浪」可以說是早年三毛的標籤。三毛的流浪之路始於初戀的失敗。三毛在中國文華學院上大學的時候,與一個名叫梁光明的男生戀愛了。到了梁光明即將畢業的時候,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三毛讓男友給她一個愛情保證,希望可以結婚,否則她就到西班牙去留學。結果梁光明在重壓之下選擇了放棄愛情。隨後,三毛在她24歲的時候飛往西班牙,並對旅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三毛: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賈平凹一哭再哭三毛的死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七八十年代可謂紅遍中國和臺灣,三毛以散文著稱於世,對小說也有研究。不過,三毛以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經驗為潛在動力,開創了文學界的三毛時代。三毛一生著作頗豐,而且都是青年們愛看的書籍。三毛,背叛了家庭與西班牙的荷西結婚,成為了那個時代追求愛情自由的叛逆代表人物,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三毛的文學成就還是很高的。但是,她說她看大陸作家的書,只看兩個人的,其中一位就是賈平凹,並誇讚說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三毛創作的書,到現在在中國大陸都很有市場,人們都還是很喜歡閱讀三毛。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多少人讚頌?一旦愛上了便是一生!
    三毛是一位早時期很知名優秀的女作家,據記載,她的情感經歷很是豐富,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同樣優秀喜歡自己的男人,三毛叫陳平,看三毛的照片,小編想像三毛一定是一個很優秀很漂亮的女孩子,在上學的期間,有三個富豪啊外交官等很多很有身份的人表示了,對於三毛的喜愛,可見三毛的女人魅力所在啊!
  • 那個叫三毛的女人 | 三毛逝世27周年
    集子的第一篇《大蜥蜴之夜》,深刻凸顯了三毛和別人的不同。在那一場中南美洲的社交盛宴背後,展現了她對俗世俗人的厭惡。但是看完這篇文章,也讓我更加懷念她與荷西的愛情。《大蜥蜴之夜》裡,約根是追求三毛多年的男子,各方麵條件都很好。他在墨西哥的家「美麗雅致高貴得有若一座博物館」。三毛坐在約根華貴的車子裡,忍不住向車窗外的陌生人「小鬍子」高喊:「晚安啊!我的朋友——」
  • 說走就走的旅行,奮不顧身的愛情,三毛一生美麗不凡卻結局悲涼
    生於戰爭時期的三毛,童年顛沛,三歲從重慶隨家人遷至臺灣,從此便遠離了故土。回不去的故鄉,只能去遠方。孤僻又敏感的她,從小就夢想著做拾荒者,因為可以流浪。21歲的三毛,與初戀分手後,前往馬德裡求學,開始了在異鄉流浪的四年生活。4年後回臺北,心愛之人的驟然離世讓她傷心欲絕,再一次踏上漫長的流浪。
  • 三毛:儘管在撒哈拉流著痛苦的眼淚,那卻是我人生最美的一段旅程
    她的一生和她的愛情一樣顛沛流離,如同水上的無根之萍不知該向何方。三毛在書裡寫著遇到荷西,是三毛一生最珍貴的回憶。可是荷西假如不曾出現,三毛依舊是那麼耀眼。因為她的一生都在死亡與活著之間徘徊,一生都在為愛情而活,依靠文字與生命糾纏不清。
  • 假如荷西沒出意外,三毛沒有離開,展現給我們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錯誤讀法的顯著特徵就是,很多讀者會被三毛與荷西的浪漫愛情所打動,甚至一次次為他們落下了感動的眼淚,然後再拿他們的愛情跟自己的愛情比,總覺得自己的感情枯燥無味,不夠完美,於是果斷放棄,默默地等待著甜蜜與浪漫的來臨。然而,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 三毛,一個神奇的女子,夢裡花落知多少,我愛你可好?
    漸漸的,三毛通過讀書學習到更多的奇妙的知識,她希望自己可以去探索、經歷,她的心很大很大。三毛的一生不被金錢所累,她沒有數字觀念,寫作的初期只是為了讓父母開心,或許在開始的時候,三毛從來都沒有想過她往後的生活會依賴於文字。三毛最喜歡的還是旅行和讀書,這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快樂與痛苦並存著。
  • 三毛與荷西結婚六年,卻一直無子女?她死前為何頻繁說看見了孩子
    荷西賣掉了帆船,放棄了遠航,與三毛一起在沙漠中生活,並舉辦了婚禮。訣別悽美愛情在蒼茫的沙漠中一吻定情,而後的六年婚姻時光是幸福且短暫的,如果一切平安,或許她會在這裡度過一生歡愉快哉的時光,可惜天不遂人願,你我敵不過命運,這片荒漠終究不會成為三毛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