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儘管在撒哈拉流著痛苦的眼淚,那卻是我人生最美的一段旅程

2020-12-20 王老師教育說

感性的人總是會抄寫下一首首小詩來緬懷自己的人生,因為那些詩句頗有哲理,寫出他們的人也註定不平凡。

「人在回憶裡徘徊,也在裡面撲空。」談起三毛,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遺憾,這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在痛失心愛的丈夫荷西後自盡而死,但是仍然有大多數不相信這個結果,即使她的死已是一個謎,但依舊不妨礙我們來慢慢品味她生前的佳作。

那個因講述撒哈拉故事聞名的女子,可以說是一代人記憶中風一般的女子,出生在戰火橫飛時代的她隨家人從重慶輾轉經過了幾個城市後最終定居到了臺北。她的一生和她的愛情一樣顛沛流離,如同水上的無根之萍不知該向何方。

三毛在書裡寫著遇到荷西,是三毛一生最珍貴的回憶。可是荷西假如不曾出現,三毛依舊是那麼耀眼。因為她的一生都在死亡與活著之間徘徊,一生都在為愛情而活,依靠文字與生命糾纏不清。

不要去看那個傷口,它總有一天會結疤,即使疤痕不會褪,卻永遠不會再痛了。你能想像到一個13歲性格孤僻的女孩在生命的花季就想選擇割開血管自殺嗎?休學的她自閉敏感,沒人敢接近她。

也許上天都在可憐這個少女,給她帶來第一份救贖———顧福生。顧福生雖然是她的油畫老師,但他發現這個敏感的少女對文字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舉薦了她的文章後,三毛從此開始了和文字的緣分,也自此對老師的尊重轉為愛戀,這是她的救贖。

當裂縫中的陽光瞬間消失後,裂縫中的人註定會被摧毀。當顧福生定居法國巴黎後,三毛重新陷入泥濘,一個人在沒有光芒的自我世界裡沉寂,她寫到:「感情有時候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和任何人無關,愛或者不愛,只能自行了斷。」

顧福生臨走時囑託好友白先勇照顧好自己的學生,白先勇也多次耐心勸導,引導著三毛走出封閉的空間去結識更多的朋友。三毛也有幸能夠在朋友勸導下考入文化學院,最後主修哲學,繼續探索人生的意義。當她將筆名改為三毛時,她就註定將流浪與自由看作人生的方向。

美好的大學校園裡,21歲的她被儒雅的戲劇系男生梁光明深深吸引。人生最可怕的就是竭盡全力換來心力交瘁的單戀,可值得慶幸的是,梁光明最終在三毛猛烈的追求下接受了她的愛。可太過沉重深切的愛放在一個不夠愛她的人身上,註定是一把枷鎖。三毛看清後沒有糾纏沒有哭泣,用一張去往馬德裡的機票告別了往昔的歡樂,她說:「用一轉身去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馬德裡是她人生的一個臨時客棧,在這裡她遇到了第一個主動和她求婚的日本男孩和一生中的摯愛——荷西。受傷數次後的她不敢再觸碰上帝的禁果,不敢去揭開心底的傷疤。面對荷西的熱情她選擇了推開,但是這個深情的男孩並沒有止步於此,荷西對三毛許下了六年之約。

兩年後,優秀的她在馬德裡的學習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她再一次選擇了遠方,只身前往德國的首都柏林。儘管三毛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克服了語言障礙,但是陶瓷專業卻難以癒合她心裡的傷疤難以撫慰她靈魂的孤獨。當挫敗感湧上心頭,三毛選擇歸鄉。

在這裡她又一次被一位畫家的藝術氣息所吸引,藝術家的情感如同潮水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兩人很快一起踏入婚姻的殿堂,可禍兮福所倚。畫家瞞著三毛另有家室,三毛帶著絕望選擇了離開。父親為了安慰女兒,經常帶她去打網球,也因此結識了一位德國男子。男子溫柔呵護著三毛,一年後三毛欣然答應了他的求婚。

三毛似乎註定與愛無關,在婚禮前,男子突發心臟病去世。這對於原本就敏感脆弱的她更是致命一擊。痛苦席捲三毛的身心催促著她吞下了安眠藥遠離人間的重擔,悲痛的她說:「人一輩子都無法心心相印。」

經歷了痛苦的三毛活下來後,拿起一張張泛黃的照片,回憶如同潮水一般洗禮著她,她再次踏上了馬德裡這片土地,遇見荷西,完成當年的情緣。荷西為了她放棄了去往愛琴海的行程,和她踏上了去往撒哈拉沙漠的旅途。

兩個相愛的人因為有愛忍受住了難以忍受的氣溫,匱乏的資源,經過三年的愛情長跑三毛終於等來了婚禮。儘管三毛被查出患有子宮瘤,但荷西依舊在港口邊工作邊照顧著她。可不幸的是,荷西外出工作最後墜海永遠留在大海深處,留在三毛的心底。

「有些人會一直刻在記憶裡的,即使忘記了他的聲音,忘記了他的笑容和臉,但是每次想到他時的悸動,是永遠不會忘卻的。」異國漂泊數十載的人結束了流浪回到了故鄉。讀書、寫作和旅行的生活沒有將她的傷痛帶走只是掩埋在心裡更深處。

愛情為她的文字注入了靈魂,她的文字也為她的一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不平凡的女人一生滿是遺憾,也許只有她說的那樣:「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她有一本書叫做《撒哈拉的故事》,書中詳細地記錄了她與荷西在撒哈拉的所見所聞。

廣袤的撒哈拉沙漠,一眼望去看不到邊際,一副蕭寂荒涼跡象的撒哈拉,在三毛的筆下,展現了它豐富多彩的姿態。

書中全是以大沙漠為寫作背景,記錄著這個地區的異域風情、風俗習慣,其中還包含著三毛面對生活的態度,對於與荷西的貧困生活,她並沒有抱怨,反而是非常地享受。

除此之外,書中到處流露著這位女子與老公的生活經歷,美好得讓很多人羨慕,愛情最美好的模樣應該就是像他們這樣。

三毛的故事抒寫得如此精彩,除了《撒哈拉沙漠》一書之外,還有《雨季不再來》《夢裡花落知多少》非常值得閱讀。#三毛和荷西#

三本書才75.9元,喜歡這些故事的讀者可以將這些書買下來,去了解三毛的內心世界。

歡迎點擊下方的小橫條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三毛最美的九句話,道盡人生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人生,就是一段不斷失去的旅程
    ……一個朋友在得知兒時的夥伴猝然離世的消息後,在朋友圈裡寫道:"人到中年,我們開始走上了不斷失去的旅程。"不是人到中年我們才開始失去,而是人到中年我們才體悟到失去的切膚之痛。回望來路,不止是中年,我們的一生,其實就是一段不斷失去的旅程。
  • 一個人,一段旅程,一種人生
    一個人,一段旅程,一種人生旅行中不免有些坎坷,除去時間上的拖延,中途又幾經變故,越是驚險越是奇遇當然越是精彩,對於我們來說,無論筆下的文字多麼鮮活,語調多麼輕鬆,真正經歷過才知道,一段旅程,永遠比文字能承載的更豐富,而旅途中的記憶,無論好壞,
  • 三毛的夢,都在撒哈拉裡。你是我不及的夢(上)
    就這樣,我開始了這本書的旅程。記得這本書的引言這樣寫道:原是流浪的異鄉客,直到遇見那片薄綠的田野,那泓戈壁中的清泉,遇見你那畝小小的心田,種著往昔,夢想,滿滿的快樂,我聽到有人悄悄說:這是你動了凡心的地方,這是你永遠不及的夢。我覺得你一生只做了兩件事:寫作,旅行。
  • 初讀三毛文字所感
    這不,前幾天我穿連衣裙還覺得熱呢,今天穿個毛衣還是凍的瑟瑟發抖。中午看了些三毛寫的文字,我也沒有刻意的挑,在手機上隨便搜來就開始看,那是她的丈夫荷西死了以後寫的,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悲痛和憂鬱,看了兩篇看不下去了,一股濃濃的憂傷瀰漫胸腔,讓人喘不過氣,讓人只想掉眼淚。
  • 你是我不及的夢——三毛
    因為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失去人生方向的人,所以我想通過別人的故事來尋找自己存活的意義。 再回顧以前,其實我也是喜歡聽別人講自己的故事,感覺既滿足了自己的獵奇心又可以自省自己的為人處世。所以這次我想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三毛,可能是因為喜歡才想瘋狂推崇。
  •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轉身便是旅程中的故事
    有人說,等我有錢了,等我退休了,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說走就走,去外面看看了,我想說人生很短,不要蜷縮在一小塊陰影裡!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你們說的等到了,你的人生也就失去了很多。我們的這一生就是一條坎坷曲折的路,即使不斷跌倒,也一定要爬起來。
  • 三毛:沙漠怎能成為夢想開花的地方
    1.流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 /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還記得那首歌《橄欖樹》嗎?空靈、飄逸、悠遠、散發著一股淳樸的泥土氣息,給人寧靜,令人神往,那遠方的橄欖樹,那遙不可及又動人心扉的夢!
  • 三毛的愛情高於生命,我想代替荷西送三毛一句話
    她就是三毛!三毛和荷西相識於大學,他們在大學開啟了一段美好的愛情。逛街、看電影、讀書學習,戀愛的時光美好又短暫,直到有一天,荷西告訴三毛:如果你願意,請等我六年,我要讀4年大學,服2年的兵役,等我回來,我就娶你!
  • 三毛,一個神奇的女子,夢裡花落知多少,我愛你可好?
    第一次接觸三毛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了,只知道那時有一部名叫《三毛流浪記》的動畫片特別火熱,看著只有三撮頭髮的三毛在撒哈拉沙中歷險,金黃的沙子,燦爛的陽光耀出一抹一抹的光芒,讓我心中嚮往。正式對三毛認識是在初中時,那時語文老師興致勃勃地跟我們說三毛怎麼怎麼著,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漸漸的我了解到三毛的原名叫陳懋平,可是年幼的三毛不會寫複雜的懋字,於是自己改名為陳平。小小的她因為不愛去學校,便偷偷地跑去琉球玩。初中時,她捧一本書跑去墓地,一呆便是一天,墓地是她心靈中的淨土,在那裡,年幼的她,得到了寧靜。
  • 三毛:最滿意的作品是沒有文字的人生
    ,還將許多知名作家的作品介紹給三毛,他改變了三毛的一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三毛的好友及恩師也不得不與三毛分別,在臨走前,顧福生將三毛交給韓湘寧,後三毛又被轉交給了彭萬樨。荷西為三毛放棄了所有,放棄了大海,陪同三毛去了她嚮往的撒哈拉,在三毛心中,荷西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他總是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送三毛最特別的禮物,他們在撒哈拉沙漠結婚,過了一段平凡又幸福的日子,或許,上天太愛和三毛開玩笑了,讓她最愛的荷西也離他而去,荷西的死,帶給三毛久久不能忘懷的痛苦。
  • 三毛經典語錄勵志短句 三毛關於愛情的語句最美的10句話雙語
    ­  三毛經典語錄勵志短句 三毛關於愛情的語句最美的10句話雙語  - 01 -­  I didn"t realize the value of youth when I was young until I grow old,­  I choose to arrange things orderly
  • 三毛的人生,因旅行而有意義,因文字而成就自己
    文/芨芨草 在所有的女性旅行作家中,我是最喜歡三毛的。讀書的時候,因為一部《撒哈拉的故事》而讓我心馳神往。 之後,我追著看了三毛的所有旅行作品,並從此為她深深著迷。其實那時,除了她迷人的文字,還有她孤身一人走天涯的勇氣。
  • 「三毛」是三毛嗎?
    三毛通過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等小說技法來塑造「三毛」形象。「我有許多好看的衣服,但是平日很少穿。我伸頭去看了一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藍的襯衫,大鬍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藍色的。我找了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雖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種樸實優雅的風味。
  • 那個叫三毛的女人 | 三毛逝世27周年
    人生中第一次看三毛是我七歲的時候。那時我幾乎已經把世面上所有童書和作文選閱遍,突然感到了生命中第一次「閱讀孤寂」。於是我爬上我媽的書架,一眼看到叢書封面上那個長髮披肩、透露著呼之欲出的灑脫氣息的女人。之後我進一步覺得,父母的背影,似乎總能剎那間觸碰子女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繼而鼻子一酸,恍然大悟到自己是多麼不孝和自私。在那一瞬間,曾經因成年而逐漸遠離的和父母間的紐帶,瞬間突然拉近。朱自清的《背影》看罷也有同樣的效果。看他父親為了給他買橘子,肥胖身軀費力爬上對面月臺的樣子,朱自清的眼淚流下來了,我的眼淚也同樣。因為我也想到了有一次不經意看見的母親背影。
  • 《萬水千山走遍》談三毛,來世願做一棵樹,用盡全力去愛和生活
    我很佩服那些生活在七十年代的女人,他們擁有最堅強的心。起初讀三毛的詩時只覺得很平淡,字裡行間滿滿都是生活的氣息,一點也不算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後來長大了,回過頭來再看三毛的詩,又覺得字裡行間都是三毛作為一個女人的倔強,柔美和細膩。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如她筆下那般甜蜜?鄰居:其實是她一廂情願
    還未乾的墨汁,和她的眼淚混在一起。這給她原本就脆弱的心靈沉重的打擊,一輩子都逃不出屈辱的夢魘。於是在初二那年休學,回到家中,幸而父母都是有極高文化修養的知識分子,在家中悉心輔導三毛,使她在文學和英語上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並跟隨三位老師學畫畫。
  • 親愛的,「三毛」
    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確知:她沒有逃避她的命運,她勇敢的面對人生。2016年1月4日,著名作家三毛逝去已整整25年,在這25年間,關於她的話題從未停歇。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
  • 成長就是這樣吧,一個階段一種感受,每一段的成長都是最美的旅程
    過年了,我最近在覺察自己,感覺心智有所成長,當然小我也升級了,回看以往的文章,那時的一些擔心,害怕,焦慮,現在已經驗證周老師說的,不要著急,成長是螺旋式的,會來到全新的階段的,但是小我也會跟著升級哦。當時會覺得的我要到了某個程度我就滿意了,事實是依然不會滿意,但是現在的不滿意和抓取,那種恐懼和以往不再一樣,以往是迷茫,無力感,而現在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肯定,帶著恐懼和信心前進的,那種恐懼是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未知。現在已經全新的認識了自己,了解到自己的優點,短板(陰暗面),低頻狀態,情緒模式,及整個身體的能量狀態。
  • 三毛逝世30年,親侄女寫下22篇散文串起《我的姑姑三毛》
    讀者眼中的三毛,那個傳奇女作家、旅居他鄉的獨立女性,對陳天慈而言,則是她「從小認識的親人、玩伴」,用獨特的方式帶領她成長的人。這種成長上的影響顯然是巨大的,陳天慈在書中寫道,「十三歲小姑因為不適應當時模板式的教育體系,選擇休學。十四歲她開始寫作,當時的作品多半是少女對初戀的期待和懵懂人生的觀察,有著超出同齡孩子的成熟與敏感細膩。童年的拔俗,讓小姑對我和雙胞胎姐姐的教育產生了很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