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人生,因旅行而有意義,因文字而成就自己

2020-12-23 芨芨草01

文/芨芨草

在所有的女性旅行作家中,我是最喜歡三毛的。讀書的時候,因為一部《撒哈拉的故事》而讓我心馳神往。

之後,我追著看了三毛的所有旅行作品,並從此為她深深著迷。其實那時,除了她迷人的文字,還有她孤身一人走天涯的勇氣。

三毛是個獨特的女子,她不為世人的眼光所左右。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決然遠赴國外留學,自此開始了走天涯的生活。

印象最深中,除了《撒哈拉的故事》還有那一本《萬水千山走遍》。而在三毛的書中,你看不到她的困難,她的膽怯,她的無助,你看到的,是沉靜的描述,是俏皮的文字。

其實,沙漠的生活遠不是三毛筆下的那般詩意,但是撒哈拉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三毛把它變成了自己的文字。

我們總說,文字是有魔力的,就看出自誰的手。是的,三毛是有魔力的,她能帶領人們走進她的詩意王國,哪怕是「少女新娘」中那樣悲慘的人物,在我們看來,仍然是充滿了一定美感的。

這就是三毛,她所能帶給人的認知。記憶中有一篇文章寫到,荷西跟她求婚,她卻說:我是決定去西撒哈拉的,如果不去,我是不甘心的。

你看,她就是這樣的「任性」和果敢。她的人生裡,決定的事沒有人能夠改變。所以,荷西懂她,提前去西撒哈拉找到了工作,在那裡靜靜等待心愛女人的到來。

而三毛到了撒哈拉之後,並沒有立刻和荷西結婚,就如她自己所說的,要辦結婚的證明很麻煩,算起來最快也要三個月。於是,她利用這三個月的時候,自己深入沙漠腹地去旅行。

在她的文章中,有好多處描述到,她是臨時決定去這裡,或者突然決定去哪裡的。即使和荷西結婚後,夫婦二人也總是臨時起意,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她在一篇文章中寫到,荷西下班,開車到了家門外,卻不進去,只打響了喇叭,問三毛去不去海邊。

三毛一聽,立馬跳了起來,抓起一條毛毯和一壺酒就出發了。但是在那個夜晚,他們卻遭遇了生死一線的險境。那些場面,現在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是因為,三毛把現場寫得真切,讓人如身臨其境。

不過,即使這樣,也沒能打退三毛行走的熱情。她對於說走就走的旅行,總是滿懷熱情。而和愛人荷西在一起,是她最幸福的旅途。但一個人的行走,又是最為率性的。

在《萬水千山走遍》中,荷西已經遠去,三毛再度振作精神,遊歷中南美洲,開始新的生活。這個時候,她的旅行更加沒有被牽絆,她學會了與自己孤獨相處。

荷西死後,旅行是三毛唯一的支撐。她走遍中南美洲的多個角落,了解那裡的風土人情,她用她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文字,給我們呈現出一片美麗而落後、純樸而多情的土地。

在三毛的性格中,她不喜歡見陌生人,也不習慣和陌生人打交道。對於傾慕她的讀者,溫柔而疏離,她的所有的熱情和愛意都給了荷西,也給了旅行和文字。

三毛的身上,有一種野性的美,而這美,正是在旅行中得到盡情的釋放。記得在一本書的最後,收編著一位熱愛三毛的作者寫的文章。他在文章裡把對三毛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他的筆下,我們更見識了一個真實的與眾不同的三毛。

他到了三毛在海外的住所去拜訪她,三毛卻拒而不見。三毛的鄰居說,她總是外出旅行,不一定在家。其實,她們是在保護三毛,那時荷西已經離去,三毛正陷在深切的痛苦之中。

但是,倔強的三毛沒有讓人看到她的疼痛,她一個人刷房子,修屋頂,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實而豐富。她可以夜裡在家舉辦宴會,把自己打扮得光彩動人,也可以在早上挽著褲腳,赤足在花園裡澆花。

三毛的動人之處,是她把痛苦自己吞,把生活的美好完全呈現給讀者的堅強。即使最後她以自殺來抗拒這個世界,她的文字卻是一如既往的美好。

我們愛三毛,愛她灑脫不羈的性格,還有她以本色的文字,用白描的手法,為我們帶來的一系列原生態的旅行作品。她筆下的撒哈拉,她筆下的中南美洲,都給我們呈現一種我們所不能見過的原生態的美。

三毛的人生,因旅行而有意義,因文字而成就自己。我們透過文字去了解並理解三毛,也透過她的文字去體會旅行的意義——那不是單純的旅行,而是用心去愛那一片片土地,和那些土地上善良的人們!

相關焦點

  • 三毛:一個把旅行過成詩和遠方的人
    沒能去成沙漠,但是我對三毛的喜愛,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變過。我覺得三毛她有一種魔力,她的自由和灑脫就像在空中翱翔額的風箏,能夠牽引住一個人的心。她是那種活得很通透的人,她明白自己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想要的,並把一切簡單化,去勇敢追尋自己的幸福。
  • 三毛:儘管在撒哈拉流著痛苦的眼淚,那卻是我人生最美的一段旅程
    感性的人總是會抄寫下一首首小詩來緬懷自己的人生,因為那些詩句頗有哲理,寫出他們的人也註定不平凡。「人在回憶裡徘徊,也在裡面撲空。」談起三毛,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遺憾,這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在痛失心愛的丈夫荷西後自盡而死,但是仍然有大多數不相信這個結果,即使她的死已是一個謎,但依舊不妨礙我們來慢慢品味她生前的佳作。
  • 三毛:最滿意的作品是沒有文字的人生
    三毛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三毛小時候就已有非同尋常的個性,她原名叫陳懋平,因為懋字太難寫,三毛乾脆就自己將懋字省略,叫自己陳平,那時的她才三歲,後來她的弟弟妹妹們也將懋字都拿掉了,父親陳嗣慶是一位律師,對於女兒自己起名字,父親也無可奈何。
  • Read一周丨30年過去,今天讀三毛還有意義嗎?
    這就是流浪世界的三毛、與荷西定居撒哈拉柴米油鹽的三毛、走到哪裡都有崇拜的讀者的三毛、讓人羨慕又想效仿的三毛。今天讀三毛還有意義嗎?「母親的腿上,好似綁著一條無形的帶子,那一條帶子的長度,只夠他在廚房和家中走來走去。大門雖沒有上鎖,她心裡的愛,卻使她甘心情願把自己鎖了一輩子。」
  • 那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三毛
    本名陳懋平,因學不會寫「懋」字,自己改名為陳平。我們的名字,都來自父母,有算出來的,有隨機的,有寄託著父母期望的,但就是跟我們自己沒什麼關係。會寫文章的人,可以自己取一個筆名,代表著自己的喜好。這是有個人特徵的第一個事物,我們能自己決定的,自己的代號。魯迅的筆名由來是,母親姓魯;周魯是同姓之國;取愚魯而迅速的意思。曹禺取自本姓萬的繁體「萬」,拆開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冰心小時候就接觸中國古典文字,特別喜歡唐詩。
  • 你是我不及的夢——三毛
    因為我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失去人生方向的人,所以我想通過別人的故事來尋找自己存活的意義。 再回顧以前,其實我也是喜歡聽別人講自己的故事,感覺既滿足了自己的獵奇心又可以自省自己的為人處世。所以這次我想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三毛,可能是因為喜歡才想瘋狂推崇。
  • 流浪一生的三毛 最令她留戀的旅行地居然是這裡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1943年的今天,作家三毛出生在重慶。這位一直灑脫自由的傳奇女子,用半生流浪,更用一生追求詩和遠方。讀三毛記述旅途的文字,人們為之動容,因為其間也承載著我們對於旅行、愛情甚至於生活的某種嚮往。今天,就跟著鳳凰網旅遊一同緬懷,追隨三毛的足跡去看世界各地的風景。
  • 那個叫三毛的女人 | 三毛逝世27周年
    但我在小學作文課曾因引用她的一句「那種感覺,多年後才知道是感動」而被語文老師在全班大肆誇獎,奠定了我一生追尋文學理想不歸路的堅實基礎。後來我再看三毛,羨慕於她橫走四方的經歷,氣憤於她小學老師的虐待,羨慕她與荷西的神仙眷侶關係,以及她的很多張在世界各個角落穿長裙的照片。然而,她最吸引我的,還是她骨子裡的灑脫不羈、有勇氣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向世俗妥協等品質。
  • 三毛很經典的語錄,道出了旅行真正的目的,讓人雙十一也想去旅遊
    旅行真正的目的,是快樂嗎?是放鬆自己嗎?還是邂逅一場美麗的風景,還是什麼?相信很多人在沒有讀三毛的語錄前,都能說出自己旅行真正的目的。比如有些單身的人他旅遊,就像在這次旅遊途中認識一兩個異性,最好能交朋友,然後談戀愛,這樣是最好不過了,在異地他鄉相遇、相知、相交,意義非凡。
  • 三毛最近很火的一段話,第一句話就說中了自己
    ——三毛5.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沒有善感的情懷,沒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裡灑脫,一半在春光裡旅行;寂寞了,孤自去遠行,把淡淡的思念統帶走,從不思念、從不愛戀。6.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 三毛: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來一回說走就走的旅行
    心中有日月,眼裡北鬥星。電影《滾滾紅塵》上演未久,三毛的名字家喻戶曉。作為一名奇女子,她巾幗不讓鬚眉,不畏生死,敢愛敢恨,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穿越時空,無可阻擋。未婚夫的猝死,讓三毛傷心欲絕,不顧家人勸阻,毅然決然,出走西班牙。這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她遇上了大鬍子荷西。荷西服完兵役,考完潛水執照,在磷礦場有了工作。他似乎也在期待浪漫相遇。那個心靈之交的老朋友,踏著一路風塵撲面而來。《撒哈拉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 秋高氣爽,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三毛把目光瞄準了郊野公園|三毛穿越...
    秋高氣爽,何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三毛的目光瞄準了上海的郊野公園。「這就是傳說中的城堡嗎?」三毛脫口而出:「就像一個鮮花大披薩!」水聲叮嚀、鳥鳴蟲叫、花氣陣陣、果香四溢,三毛眼中的郊野公園可愛之極。三毛打聽後才知道,上海自2012年底啟動郊野公園建設,目前已經建成7座郊野公園。這7座公園各具特色,讓市民望得見田,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成為市民周末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 親愛的三毛,生日快樂
    今天是三毛的生日。對無數曾經渴望過遠方的人來說,三毛就是他們永遠的青春偶像。她是文青鼻祖,是流浪作家,是旅行達人,是傳奇才女。但始終不變的,是她給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留下的夢:有書,有愛,有遠方。成名之後,也是請他們「全權分享自己的喜悅」。和生活本身相比,寫作不過是她生活的延伸。也正因此,我們看到的三毛的文字充滿了「我手寫我心」的至情至性。而我們又何其幸運,能藉此一覽她毫無保留的快意人生。《雨季不再來》收錄的是三毛17歲到22歲的文章。和後來的作品相比較,文字或許有些生澀,技巧上也不甚成熟。
  • 《不覺碧山暮,但聞萬壑松》:這「三個不」準則,成就了作家三毛
    關於寫作,三毛有這樣的幾句話要說: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一不要賣弄學識,二不要敷衍讀者,三不要盲目的寫而不讀書,這應當成為一個寫作者始終奉行的準則。也正是因為始終不忘這3個準則,三毛才能在寫作的道路上,走得如此長遠。
  • 《夢裡花落知多少》,寫盡了一代奇女三毛最後的人生渴望
    「世間奇女子,三毛永遠不變」,這是1991年三毛去世時,全世界各地的讀者發出的共同心聲。我喜歡三毛,是因為她的敢愛敢恨,敢想敢幹,是因為她的至情至性,至純至真。她喜歡荷西,所以義務無反顧地遠赴撒哈拉沙漠和他結婚,過起了長達14年的流浪生活,而在荷西1979年因意外身亡以後,三毛悲傷欲絕。她把對丈夫的愛全部都融進了自己的文字當中,於是就有了那部驚世駭俗的《夢裡花落知多少》。這部散文集可謂是聲聲淚,字字情,每一個字都飽含著對荷西深沉的愛,以至於我們今天讀來,仍然會淚流滿面。
  • 「三毛」是三毛嗎?
    三毛通過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等小說技法來塑造「三毛」形象。「我有許多好看的衣服,但是平日很少穿。我伸頭去看了一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藍的襯衫,大鬍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藍色的。我找了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雖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種樸實優雅的風味。
  • 我的人生因你而豐滿
    我的人生因你而豐滿嚴黎麗如果說,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從事的正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並能有所作為,那他的人生就是豐滿的,快樂的,那麼,我要說,我是幸運的。1980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三年,承蒙廠領導開恩批准,我如願參加高考並上了錄取線,但不幸因體檢沒有過關,被刷了下來。是華師大夜大學招生,讓我的大學夢有了圓夢的機會。失而復得的上大學機會,自然讓我欣喜萬分,而據說是170人錄取一人的錄取率,更讓我感到幸運,也為自己暗暗自豪了一下。
  • 眭澔平:寫給三毛的最後一封回信
    三毛生前曾說:「臺灣有位深知我心的老弟,但他太痴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給他,但我不能不說:我真的很愛他。」這個人就是臺灣才子眭平。昨日,在三毛去世後追隨三毛足跡20年、替三毛完成未了心願的眭平在京接受全國媒體的採訪,首度通過三毛生前的最後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還原三毛的真性情和空靈人生。
  • 人生的意義:人生就是一場旅行
    HTT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旅行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與每一個美麗景色,都有可能成為一生中難忘的風景。你不知道在蝴蝶那猶如抽象畫的翅膀扇動的那一刻,會遇見什麼樣的笑臉,而下一個起飛瞬間,又有什麼樣的溫度遠離了你。人生,是一場沒有盡頭的旅行。
  • 重溫三毛經典 對話三毛家人:看她的書,要看得深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三毛遭英國移民局不公對待、被粗暴拘押十多個小時,卻繃住了不落一滴淚,她性格之倔強、對家人之深情可見一斑。   三毛年少離鄉,長居異國,旅行與通信的條件都極度受限,她與家人的深情,卻始終未有褪色。三毛是怎樣通過有限的交流機會,從情感上與家人彼此支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