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梁朝偉和楊千嬅主演的那部電影《地下鐵》,移民香港兩年的蘇米根本不會察覺到這座商業大城市的地鐵也是有靈魂的。因為商業繁榮對人而言,是一種孤獨體驗,而孤獨,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它高效、乾淨、整潔。有廣告,但廣告不在車內,而在車站裡。它從城市的心臟地帶穿過,通向四面八方。」從南京移民到香港的蘇米小姐說,不像之前自己生活過的城市南京,地鐵裡渲染著六朝古都和江南水鄉的旖旎風情,香港地鐵生來就是為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而設計的,快捷、便利、能掙錢。蘇米目前在香港一家寵物店裡面上班,她是我的好朋友。
沒有南京地鐵裡水袖崑曲的古韻和精緻,也不如臺灣捷運有幾米漫畫地鐵站和被稱為全亞洲最美地鐵站的美麗島,香港地鐵就是飛速、時尚、高效,與這座城市的商業氣息貼近。可是,這種快節奏生活產生的孤獨感也是一種文化。
香港人多、車多,但由於停車費貴、街道狹窄,所以出行大都坐地鐵。據計算,香港目前平均每天223.5萬人次搭乘地鐵。
香港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於1977年,目前綜合鐵路系統全長168.1公裡,呈放射狀分布,由9條市區線共80個車站組成。由於合理的選線設計、先進的硬體設施,保障了龐大客運流量能夠暢通無阻,從而發揮了規模效應。
「香港地鐵運行的速度非常快,在南京或成都,地鐵一般是3-5分鐘左右來一班,香港地鐵班次間隔估計只有1分鐘,一輛過去了,另一輛馬上到來。」蘇米說。
漫步香港街頭,地鐵的標誌與指示隨處可見,地鐵站口密集分布,實現了城市管理的便利。「像旺角站,有14個出入口。但指路表示清晰,地鐵內用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報站,所以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的方位。」車到站時,車門上的指示牌會閃爍告之該站在哪側停靠。到達換乘站時,能夠換乘的線路、方向及車站的指示燈都會閃爍,方便乘客識別。而在換乘站下車後,只需在同站臺對面即可實現換乘。
因此,只要選好出入口,便能方便快捷到達目的地。乾淨和秩序,是香港地鐵的另一特色,尤其是裝修。每個車站用不同顏色的馬賽克作牆壁貼面,既省錢又醒目,如銅鑼灣站的紫色、中環站的紅色、金鐘站的橘黃色……讓人過目不忘。
香港地鐵有文化嗎?蘇米認為沒有。除非,如果商業氣息也被認為是一種文化的話。
資訊和時尚,是香港地鐵永恆的主題。地鐵是企業和商家發布廣告的首選之地。從各種新產品的設計和面世,到新影劇的上演及當紅歌手的唱片發售;從新理念的倡導、公益廣告,到廉政公署的常年告示……「在地鐵站,你會被一種濃濃的商業氣息包圍。空氣裡都是錢的味道。」
在蘇米看來,即便是香港人引以為傲的迪士尼地鐵專線,也不過是一種商業文化的呈現而已。
香港迪士尼地鐵專線,是全球惟一專為迪士尼主題公園而設的地鐵專線,迪士尼列車設計得簡潔而現代感十足。共有四節車廂,車窗設計為米老鼠頭形狀,車廂外部點綴金色彩帶以及奇妙圖案。香港迪士尼地鐵站仿照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風格建造,在以開放式園林設計的月臺內,隱藏了近200個「米老鼠」頭像。
「這裡是童話的世界。但消費童話也是要花錢的。」總之,沒有傳統文化浸潤的香港地鐵,是一個商業大櫥窗。商業氣息的濃厚,人與人在這裡無限貼近,卻又無限遙遠,熱鬧的背後生長出一種孤單、寂寥和落寞。 華西都市報記者 謝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