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中記載:「雍正十年十二月壬午,治呂留良罪,與呂葆中、嚴鴻逵俱戮屍,斬呂毅中、沈在寬,其孫發遠為奴才。」——蔡元培《桐鄉呂留良記》雍正十年,也就是1732年,明末清初的大學者、思想家呂留良去世近50年,卻被雍正皇帝下令掘墓戮屍,滿門抄斬,年幼的子孫則流放到邊疆為奴。即使是呂留良的兩個門人也沒能倖免。這個大案子使人大為震驚。
為什麼雍正痛恨一個已經過世多年、手段如此殘忍的人?那還得從呂留良的一生說起。崇禎二年(1629年),呂留良生於浙江崇德,字用誨,號光輪,明末人。因為他開了一家天蓋樓書坊,後人稱之為「天蓋遺民」。
呂留良的祖上是做生意的,富甲一方。但是那個時候商人地位不高。直到呂留良的曾祖父繼位,呂留良才開始振奮精神,追求功名。呂氏漸興,成了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呂家也和明朝的皇族結親,呂留良的祖父是南城的郡主。
明末清初覆亡後,與大多數士人家庭一樣,呂家也敗落。17歲那年,呂留良目睹了清軍南下所造成的災難,刻骨銘心。呂氏家族頗有氣節,還是皇族,寧死也不願當清王朝的順民。呂留良毀家紓難,與兄長侄子一同武裝抗清,
民團哪裡是清軍的對手,一敗塗地,一敗塗地。戰爭中,呂留良也有箭傷。兵敗後被清軍捉拿,順治四年,呂留良的侄子呂宣忠也被殺害。聽到消息,呂留良悲痛得吐血而昏倒。
清朝定鼎中原後,四處搜捕抗清志士。為了家庭的安危,呂留良不得不參加清廷的科舉考試,並考取英才。擁有一位秀才出身,說明他已經歸順了清王朝,他以前的反清行徑也不再受到追究。
雖然是滿清的才子,呂留良心中始終放不下反清復明的念頭。經過十多年的安定生活,他宣布放棄秀才稱號。所幸縣學之友從中調停,才得以平息。從小聰穎過人的呂留良,「讀三遍輒忘」,長大後更是博學多才,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無所不精。由於了解武裝反清不能起作用,他開始用自己的學識作武器,用筆墨宣傳反清思想。
清代沿襲明朝的科舉制,以八股取士。八股文選是秀才的必讀書目,相當於今天的考卷。為了這個機會,呂留良自己編印了一本八股文選本,把反清思想用不留痕跡的春秋筆法寫進書裡,送給英才們看。
八股很討人嫌,秀才為了考試不肯參加。因此,呂留良的做法受到許多質疑。但是他寫的八股文選本卻很受歡迎,有許多才子讀過他的書才能名列前茅。為了此目的,呂留良還成立天蓋樓書坊,專門出版八股文選本。
此後,呂留良的八股文選本被廣大秀才視為黃金法則。即使是在清末,蔡元培在學習八股文的時候,他的老師還是最推崇呂留良選的八股文。而且呂留良在書中「植根於」反清思想,確實影響了許多讀者。
呂留良死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編修的八股文仍然影響著後世。人們都尊稱他為東海的呂夫子,甚至有人說清朝皇帝應該把呂夫子留在東海。雍正年間秀才曾靜,讀完呂留良的八股文選本後,大受鼓舞,決心反清。但他卻不計前嫌,派弟子策反川陝總督嶽鍾麒失敗,被對方告到雍正。乾隆皇帝如臨大敵,很快派人捉拿曾靜,親自審問。曾靜最後承認,是呂留良的八股文選本和詩集使他產生了反清的念頭。
雍正赦免了曾靜像嶽鍾麒一樣,派人去找呂留良生前的著作、書信等,果然發現了其中隱藏的反清思想。所以,憤怒的雍正對呂留良恨之入骨,這就是開頭的一幕,呂留良死後四十九年,被開館戮屍,全家成年的男丁都被處死,年幼的後代有六十多人被放逐寧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