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孩子大腦的三個黃金時期,和10個有效方法,家長請收好

2020-12-16 父母世界Parents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那些二三歲大的孩子如果經常模仿自己的爸爸、媽媽的舉動,那麼他們對於事物對與錯的認識和判斷,比那些沒有模仿父母的孩子要早,要準確。

媽媽是孩子秘密的第一分享人

他們做了些什麼,看到過什麼,是在遊樂場上和別的小朋友發生了爭吵,還是在奶奶家經歷了什麼,孩子們都會選擇媽媽做為第一傾訴對象。這是德國LBS兒童情緒研究所的調查結果。

為什麼媽媽能享受如此高的信任呢?LBS兒童情緒研究所「小家庭」項目負責人解釋說,這是因為媽媽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這種狀況要一直持續到孩子上小學。之後,同齡夥伴將逐漸成為「小秘密」的第一分享人。

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自我評價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他們所描繪的「自我肖像」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對他們行為的反應和態度。所以,父母們通常會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當然是通過某些「手段」,這也是美國「Parents」雜誌所做的一項調查:「你會暗地裡做些什麼以促進孩子建立更多自信?」美國父母們的回答如下:

68%的父母會對孩子的作品加以稱讚、肯定:「我太喜歡它了!」即使是父母其實根本不知道孩子們筆下或手下創造的到底是什麼怪物!

12%的父母會在和孩子玩某些帶有比賽性質的遊戲時故意輸給孩子。

9%的父母會告訴孩子「你像個大人了!」

9%的父母會有意忽略孩子的某個小錯誤而不去細糾。

正確引導「愛假裝」的小孩

四五歲的學齡前小孩最愛幻想,他們喜歡角色扮演,有自己假想的朋友。但是父母們也不必為此擔心,因為「幻想、假裝」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而且他們自己也知道現實和幻想不同。不過,父母可以針對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因勢利導激發他們正確的展開想像力,並讓他們在想像中成長,學會一些東西,懂得一些道理。比如:

當你和孩子一起看書或看電影時,你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有一輛能飛的車,你會去哪裡呢?」當你和孩子一起在公園散步的時候,你可以問孩子:「你看那棵橡樹像不像一個帽子,誰會願意戴它呢?」當你和孩子一起逛街的時候,你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有一個商店,你想賣什麼?」

一、0歲~3歲:發展大腦本能

這段時期鍛鍊大腦潛能的關鍵在於培養大腦功能的基礎──本能。而要打造長大以後也很活躍的大腦基礎,重點就在訓練腦神經細胞具備最基本的本能。3歲之前的兒童腦部,會陸續出現生存、求知和找同伴的本能。這些本能也會讓幼兒的大腦出現各種特徵,例如: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或是想成為媽媽或兄弟姊妹等周圍人們的同伴。    

比方說,告訴孩子:「把玩具收好。」講完後卻毫無動靜,不妨改說:「我們來比賽誰收拾得快!」孩子聽了就會開始整理。叫孩子:「快跑!」孩子卻依舊慢吞吞,不如提議:「看誰先跑到那邊。」孩子就會產生鬥志往前跑。這些都是生存本能產生了想競爭的特性後,進一步引發的反應。此外,兒童雖然不喜歡填鴨式地硬塞太多知識,對於學一點點新東西卻會覺得開心,這就是因為求知本能產生了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特性。    

要鍛鍊腦神經細胞的本能,就要善用這類「想要○○」的特性,媽媽在成為同伴的同時,也累積一起「競爭」或是「多了解一點」的體驗。0歲~3歲這個階段不用要求成果,不要想著孩子有沒有會做很多事?或是有沒有比別人強?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對話,並且經常誇獎孩子。  

二、3歲~7歲:戒除大腦壞習慣

「待會再做」這句話代表的是「並不想做」的心情。換句話說,老愛講「等一下」的小孩,大腦沒辦法培養主動想做的心情,就不會啟動自我酬償系統;自我酬償系統不作用,思考力和記憶力自然無法充分發揮,加上沒有貫徹到底的企圖心,最後會變成一事無成的腦袋。    當孩子說出「等一下」時,先想想為什麼孩子不想馬上去做。若是因為有其他想做的事,比方說:因為正在打電玩,所以聽到要收拾房間就回答「待會再做」,這種狀況下,可以問孩子:「現在趕快收拾,吃完飯就可以盡情打電動,你覺得先做哪件事比較好呢?」這種因應方式就是促進自我酬償系統作用啟動,讓孩子主動說出:「我現在先整理。」    此外,如果孩子本來就不喜歡整理房間,不妨花點心思設計出類似比賽的方式,和孩子同樂,以去除「討厭」這種情緒為先決條件。總之,請仔細觀察孩子,並且妥善引導,別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等一下」的拖延習慣。    3歲~7歲適度進行「修剪」,徹底打好腦神經傳導迴路網的基礎非常重要,這並不是教授知識與技巧的時期。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紮實基礎,打造念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將心力放在改掉影響鍛鏈大腦功能、本能及心的「腦部壞習慣」。 

三、7歲~10歲:培養大腦的主動好習慣

7歲~10歲之後,是適合真正進入學習的階段。不過從鍛鍊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有一點是父母親務必要注意的,那就是絕對不要對孩子說「快去念書」這種話。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於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而主要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建議在這種狀況下可以利用好的問題,將「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麼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擅長自然科,父母光說「自然科要多用功一點!」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老師啊」,這樣還是沒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不如改用這種方式:「媽媽小時候也很怕自然科呢!不過,我只要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去問老師,幾次下來之後,自然科就成了我的拿手科目。那你自己接下來想怎麼辦呢?」    

話說到這裡後,明白地把答案說給孩子聽也無所謂。或者可提出兩種方式,問孩子「你想選哪一種?」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說出「我也要這樣!」「我會這麼做!」如果想讓孩子也思考解決方法,就說:「說不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先想一想,明天再說吧!你是媽媽的小孩,一定想得出好辦法。」試著用這種提議來激發孩子的自尊心。等到孩子努力想出來之後,別忘了大力稱讚:「真不愧是媽媽的小孩!」藉由這種方式養成孩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才能算培育出真正的好頭腦。    

7歲~10歲之後的大腦潛能鍛鏈重點,在於運用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要提升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妥善引導孩子的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鍛鍊大腦潛能的10個方法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特別歸納出10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1.培養對事物感興趣與喜愛的能力

想要充分刺激大腦的功能,必須抱著對所有事情都感興趣的積極態度,培養出凡事都想嘗試的主動性和樂觀、開朗的個性,這樣一來,接觸新信息時就會產生「好像很有趣,我可能會喜歡」的想法。   另一個重點就是:去喜歡學校老師這類指導者。每個人都一樣,面對自己討厭的人,我們通常提不起勁聽他說話,不管對方講了什麼都聽不進去。一旦討厭某位老師,就會連帶討厭他所教的科目,由於對討厭的內容不易理解、不易思考也不易記憶,討厭的老師所教的科目也不可能有好成績。   

因此,當孩子回家抱怨被老師罵了、說老師的壞話時,父母親千萬不能跟著回應:「對呀!」反而應該開導孩子:「不過老師也有這些優點哦!」幫助孩子漸漸喜歡上老師。  

2.聆聽他人說話並真心感動

大腦中中有掌管感情的尾狀核,在情緒活動下會提高判斷力和理解力。當我們聽別人說話或接觸到新知識而有所感動,覺得「好厲害哦」,就能促使大腦的能力充分發揮。  

凡事都不屑一顧的輕蔑態度對於大腦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要告訴孩子:「說不定會聽到有趣的事情哦!」、「也許能學到還不會的新知識。」幫助孩子養成對每一件事情都認真傾聽的習慣。    

跟孩子一起聽其他人說話時,就算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也要對孩子說:「好棒哦!」、「很有意思耶!」讓孩子培養感動的能力。

3.培養拋開得失、全力以赴的率真箇性

這裡所說的率真,指的是拋開得失、全力以赴的態度。主動決定要做,並且設法完成──如果沒有這種態度,自我酬償系統就不會產生作用。倘若只是計較得失,老想著不用太拚也沒關係,大腦就無法充分發揮潛能。不偷懶、全力以赴地面對任何事情,這才是讓大腦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好習慣。

4.絕口不說「沒辦法」、「太辛苦」、「辦不到」等否定字眼

做事遇上困難或是覺得很辛苦時,我們總會脫口而出一些否定字眼,象是「沒辦法吧」、「太辛苦了啦」、「辦不到耶」。說出這些否定的話或是有這類否定的想法,都是大腦在表現自我保護的本能。 一旦想著「沒辦法」、「做不到」,大腦就會為信息貼上負面標籤,思考力與記憶力都會降低。如果老是負面思考,就算原本做得到的事情也會變成做不到,或是得花上更多時間。  重視大腦潛能發展的父母不該讓孩子聽到否定字眼。此外,要經常鼓勵孩子,對孩子認真的付出表示讚美,別讓孩子陷入負面思考。

5.一口氣朝著目標前進

想讓自我酬償系統充分發揮作用,很重要的一點是處理事情時要迅速下判斷、執行,並且一口氣朝著目標前進。這麼一來可以避免「這樣真的好嗎?」、「搞不好會失敗」等想法進入大腦,帶來不好的影響。激發大腦能力所需要的全力以赴和埋頭苦幹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該教孩子只知認真地埋頭苦幹,而是要教他們訂立目標、全力以赴,然後一口氣達成。

6.不要有「大概懂了」的半調子態度

自我酬償系統會受到自己作決定、希望由自己達成的情緒所驅動。換句話說,一旦認為已經完成目標了,自我酬償系統的功能就不再充分運作,思考力等大腦功能也會隨之降低。   

比方說:跑步時要是想著「就快到終點了」,會讓速度變慢;念書時若覺得「大概都懂了吧」,思考力就會降低;一想到「看來這件工作就快結束羅」,效率會突然變差,結果拖很久都沒做完。   

只要腦中一浮現「大致好了」、「差一點」的想法,就要馬上命令大腦別再想了!養成以完美為目標的態度,加上越到最後越有「接下來才是關鍵」的想法,在鍛鏈大腦潛能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7.對於重要的事一再複習並反覆思考

大腦有個特性,就是會在瞬間對新信息產生反應,因此,無關緊要的記憶或只有部分、殘缺不全的記憶,會因為接收新信息而被抹去,之後就被漸漸淡忘。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記得今晚吃什麼,卻記不起來四天前的晚飯吃了什麼,或者想事情出了神而忘了原本要做的事。   

想要在學習時牢牢記住內容,必須當大腦一開始接收信息時就貼上正面標籤,然後仔細思考。此外,為了不讓記憶只留下一部分,反覆地複習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想著「大概記住了」,大腦的功能就無法完全運作,所以必須持續複習到完全記住才行。  

8.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

在大腦自我保護的本能過度作用下,人會有防止自己受傷或被人責備的強烈念頭,這麼一來就會變得無法承認自己的失敗,或者無法面對未能達成的目標。不承認失敗會讓大腦功能的運作產生大問題,因為大腦原本就需要想達成的明確而具體的目標,才能夠發揮作用,要是沒有決定何時完成、什麼事、怎麼做,大腦就沒辦法努力。   

在鍛鏈大腦潛能的過程中,大人除了要對孩子的成就不吝讚美,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做不到的事,並且引導孩子一起加以克服。  

9.培養尊重別人的能力

想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讓人生過得充實,就得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彼此心意相通。從鍛鏈大腦潛能的角度來說,就是培養出能和他人的大腦「同步發火」的頭腦。同步發火的能力是以真誠的對話、站在對方立場著想、尊重等幾個條件為基礎,其中,「尊重」是從小就必須養成的習慣,而重點在於父母親本身也要培養尊重他人的能力。要是身邊的大人老是瞧不起人或嘲笑人,孩子自然也不會懂得如何尊重。父母親不妨這麼做,儘可能地留意旁人的優點,並且跟孩子一起討論:「他很厲害吧!」、「那個人真了不起耶!」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欣賞別人,進而尊重別人。  

10.以「類似問題」來訓練判斷力

反覆思考有助於逐漸提升思考的深度,意思就是經過一再的思考,可以仔細體會「說不定看來相同,其實卻有微妙差異」、「搞不好是一樣的」等感受。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辨別微妙差異的能力,就無法產生新發現或獨特思想。    

例如:眼前有兩件紅色的物品時,不要只用一句「這是紅色的」簡單帶過,不妨問問孩子:「你喜歡哪種紅色呢?」如果有兩顆蘋果,可以問:「你想吃哪顆蘋果?為什麼呢?」聽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就會注意到其中的微妙差異,提高大腦的分辨能力。父母親不妨試著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這麼問孩子:「你要選哪一個?為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兒童心理學家:重視孩子大腦發育的三個黃金時期,錯過就不再有了
    其實孩子的頭腦是否聰明,不僅受到先天性遺傳因素的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培養。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他的成長規律和自然發育黃金時期,作為父母的我們,最好要抓住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時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大腦得到充分提高,頭腦聰明伶俐。
  •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有三個年齡段,家長選對方法培養,娃更優秀
    其實,想要讓孩子能夠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就需要在關鍵時期用對正確的方法,不然盲目的培訓、報班的方式很可能會適得其反。「黃金髮育期」哈佛大學兒科心理學家教授理察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在出生後有三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分別為6個月~3歲,3~6歲,7~10歲。
  • 寶寶大腦發育的三個黃金時期,抓住了,讓娃的聰明度上一個臺階
    儘管做出這個決定很困難,但目前的結果是好的,並沒有浪費父母的努力。實際上,很多人都像莉莉的祖母一樣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誤解,他們的觀點是,當孩子上小學時開始學習知識時,甚至國家都禁止他們在上學之前學習太多知識。為什麼有些「急躁」的父母不得不擰呢?要知道,大腦發展並不等於學習特定的知識,而是發展的過程。人的一生中存在三個黃金髮展時期。
  • 孩子三歲前大腦黃金時期,家長該如何教育,才能使孩子更加優秀?
    &34;這一話題是每位家長都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可以成為一位成功人士,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老話常說:&34;,孩子三歲之前的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三歲之前也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是大腦發育最重要的階段,家長一定要抓住機會。
  • 日本腦科學家研究: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有效開發智力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整理了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0~3歲是發展大腦本能的關鍵時期,也是打造長大之後大腦活躍的基礎。
  • 日本腦力開發研究:4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家長請收藏好
    每位家長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高,可能在很多家長眼中,開發孩子大腦潛能是育兒專家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左右腦開發、鍛鍊記憶力、專注力、思維能力等等。但是,大多數出門的孩子,除了父母遺傳因素之外,跟家長後天培養也有著密切關係,只要家長抓住智力發育黃金期,效果不會比育兒專家的差。
  • 0-3歲孩子大腦開發黃金期,家長千萬別錯過這6個方法
    科學家已經表明,0-3歲是右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右腦記憶能力是左腦的100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左右腦的發育。大腦分為兩個部分左腦理性-邏輯: 主要負責語言、數學、文學、推理、分析。下面我來講一講那五個方法開發孩子大腦1 講故事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應該養成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習慣,這樣可以刺激孩子吸收一點知識,直到他們大約三歲的時候,可以逐漸讓孩子自己把幾個小故事編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故事,啟發孩子編輯的能力。
  • 三個鍛鍊宜自家孩子大腦的方法家長趕緊學起來。
    孩子聰明有多重要,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有多重要,這裡有三個鍛鍊孩子大腦的方法,各位家長趕緊學起來吧:1.讓孩子的大腦放鬆,小孩子體力和精力都有限,所以學習累了的時候就帶孩子去戶外玩一下,看看綠樹對眼睛有好處。
  • 6歲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4個方法,孩子大腦更聰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對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家長們可謂是想盡了辦法,不是給他們補充營養物質,就是報各種早教班和興趣班,就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根據研究表明,6歲之前是孩子右腦發育的黃金時期,6歲之後開發會逐漸變慢,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右腦的開發,儘早的引導孩子,這會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很多家長雖然知道開發右腦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的開發。
  • 6歲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4個方法,孩子大腦更聰明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對孩子大腦潛能的開發,家長們可謂是想盡了辦法,不是給他們補充營養物質,就是報各種早教班和興趣班,就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根據研究表明,6歲之前是孩子右腦發育的黃金時期,6歲之後開發會逐漸變慢,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孩子右腦的開發,儘早的引導孩子,這會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很多家長雖然知道開發右腦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的開發。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的「黃金髮育期」,3方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贏在起跑線,變得聰明伶俐,從小就開始鍛鍊孩子,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學習書籍。 其實,鍛鍊大腦不是盲目地報班,也不是強迫孩子去接受一些知識,而是要學會找到規律,利用好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尋找科學的發展孩子智力和開發潛能的方法。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的「黃金髮育期」,3方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從懷上寶寶的那一刻,父母就開始為孩子準備各種未來要用的生活必需品,為孩子購買很多的書籍,因為望子成龍是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期盼。期盼寶寶能健康成長,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贏在起跑線,變得聰明伶俐,從小就開始鍛鍊孩子,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學習書籍。
  • 孩子大腦發育的3個關鍵期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身的規律,不能揠苗助長,但也不能忽略成長的關鍵時期。總之,在恰當的時候,給孩子進行合適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當寶寶處在這3個階段的時候,是大腦的發育高峰期,家長要重視,積極的去鼓勵寶寶鍛鍊,能夠讓寶寶更聰明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一生中,只有三次腦不發育的高峰期,請家長一定要把握住2、0-3歲是腦部的高峰期,寶寶需要足夠的營養才能夠讓她更好的發育,爸爸媽媽需要通過與孩子進行親密互動,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愛,建立一生的安全感3、5
  • 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掌握這6個方法能鍛鍊孩子左右腦
    所以我也給我家孩子找了很多方法開發左右腦,最後還是覺得這6個方法實用,分享給和我一樣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到你的孩子開發大腦。2、適量的音樂聽朋友說適當的音樂也助於開發左右腦,研究表明:多聽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孩子就變得越聰明, 所以聽音樂也是可以鍛鍊左右腦的,家長可以給孩子試試,在孩子閒暇的時候給孩子放一些音樂就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得到舒緩,大腦休息好了,孩子自然變得更聰明了。
  • 兒科專家:孩子大腦3個高峰期,家長要抓住時機
    寶寶大腦發育會進入三個高峰期,家長若及時抓住,或許會讓寶寶更加的聰明伶俐,孩子哪三個階段是大腦發育高峰期,家長們都知道嗎?家長們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去幫助孩子進行鍛鍊。家長可以給孩子讀書,聽音樂,多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模仿你給他讀書聽音樂的能力。也可以通過圖片讓孩子的眼睛對圖片進行追蹤,更好的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聰明伶俐,那麼作為父母既然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不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潛能的培養訓練呢?德國學者卡爾·維特在19世紀提出: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能力就越強,尤其是3-6歲這個年齡段。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揭秘: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他表現得不夠聰明,可能只是你沒有幫他激活開發他的大腦而已。著名的腦科專家洪蘭教授及其團隊發現,激活我們孩子的的大腦並不難,只需要三個方法。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變聰明的秘訣,是我們的父母自己沒有掌握這三種科學激活孩子大腦的方法。
  • 孩子腦發育的三個「黃金期」,家長們如果能抓住,孩子能發育更好
    之後經過多年反覆研究實驗,才捕捉到了孩子大腦的三次「再發育」時機。它們被科學論證過,且有一定可行性,想知道嗎?和我一起接著看吧!因此父母做的每一次引導行為,都會刺激到大腦做出反應。 對於提升腦部成長、挖掘他們的潛能有三個黃金期,在十歲以前。只要抓住了,孩子腦部發育就能更近一步。
  • 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這3個方法,家長千萬不要錯過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34;下面就來說一說哪三個方法開發孩子的大腦都可以得到鍛鍊,注意力也能更集中,父母可以經常和孩子玩玩這些遊戲。3、多進行溝通,培養孩子語言能力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多和他們進行聊天,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可以通過繪本故事、看圖說話的方式,鍛鍊左、右腦的協作。
  • 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三個黃金期,讓孩子更聰明,家長可別錯過了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抓住孩子的12歲之前,給孩子塑造一個優秀聰明的大腦。在孩子12歲之前,主要是有三個黃金的大腦發育期,做三個時期分別是3歲、8歲和12歲。只有緊緊的抓住這三個階段,才能讓孩子變得越發聰明,未來也更加優秀。所以各位家長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這三個關鍵時期究竟是關鍵到哪兒,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抓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