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何為善惡,何為救贖,吾雖一人也要這天下再無不公!

2020-12-18 小董說影

大家好,我是小董,十一國慶,相信大家最期待的額電影就是那部因為疫情而拖了一年的《姜子牙》,小董對於《哪吒》還記憶猶新呢,尤其是片尾的彩蛋,預告了姜子牙,以及這一段時間經常播出的《姜子牙》預告片,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甚至在還沒上映前就已經有100多萬人表示想看,這是怎樣的一個數據。小董也是買了十一最早的場次去觀看這部心心念念了好久的電影,接下來,小董將會給大家介紹這部影片。

老實說,在看《姜子牙》之前,我對它的期望並不高。原因顯而易見

1、老蹭《哪吒》的熱度,感覺就是趁熱趕緊上映騙錢,而且以《哪吒》的國民認知度和喜愛度,《姜子牙》想超越,實在很難。

2、預告片裡著實看不出什麼故事和人性,就是喊一些「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俗氣口號,大概又是故事稀爛。

但是,看完整部電影,我才知道,為什麼《姜子牙》的預告裡,沒有講故事。並不是電影裡沒有。

電影裡,不管是北海的日常生活感,比如怪物酒吧裡的接碗強迫症大叔,還是大戰之後的「骨風鈴」對逝者與生者的慰藉,甚至對於紂王的職位安排--姻緣神,都好笑的好笑,好哭的好哭,好玩的好玩。而之所以預告裡幾乎不告訴我們故事,那是因為,這個故事,有太多沒法說透的東西。在國慶節這個「一片紅」的檔期,上映這樣的電影,不知道該說句厲害,還是該倒吸一口涼氣,覺得細思恐極。

《姜子牙》講的是什麼故事呢?前方劇透預警。

電影從武王伐紂之戰結束後,姜子牙奉天尊之命,斬殺狐妖開始。但是,在斬殺之時,他卻又發現,狐妖之事另有隱情,而天尊所謂「斬殺」,其實是一次滅口,在自我懷疑和追尋之後,真相,是這樣的:

原來,伐紂之戰,是天尊看紂王昏庸,想要給天下人最好的安排,於是和狐妖結盟,許諾給狐妖位列仙班的好處,讓狐妖與人類女子連上同命鎖,附身其上,魅惑紂王,並且妖惑人間,使得民憤日起,最終推翻紂王。

說白了,一切都是天尊的一盤棋

當然,是天尊,為了給黎民蒼生「最好」的生活而下的一盤棋,是一盤「保護」蒼生的棋。

但是,戰亂之後,蒼生過得真的幸福嗎?生靈塗炭、流離失所,各個團體之間彼此對立與仇視,狐族更是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人人得而誅之。

這是「最好」的生活嗎?對「眾生」都「最好」嗎?

天尊隱瞞真相,真的「保護」了蒼生嗎?

或者說,蒼生,需要「保護」嗎?

就算需要,那麼,是誰決定了,由天尊來保護呢?憑什麼,是天尊,來替蒼生,做決定呢?就算是最善良最聰慧最為蒼生考慮的天尊,就一定能做出對蒼生「最好」的決定嗎?

什麼是「最好」呢?

「愛」和「善」必然會導致「好」的結果嗎?

總之,這是一個關於「控制欲」的故事,你可以說他隱喻了家庭關係中的大家長,以愛之名剝奪你自由的那種父母,也可以說,他隱喻了另一種「大家長」。

那些有資格「封神」和「斬妖」的天庭代表著權威,而天梯,其實是另一條「同命鎖」它鮮紅的顏色,就像一條臍帶,保護著我們,為我們輸送著養分,同時,牽制著我們,禁錮和隱瞞著我們。

比如,他怕我們看到一些真實的「惡」會變壞,於是,他只允許呈現給我們一些虛假的「善」。

但電影又不是一味地批評著天庭,我始終相信,在電影的出發點裡,即使到最後,天尊也並不覺得自己錯了,甚至,天尊也許真的沒有錯,他真的是全心全意為蒼生好,如果沒有天尊,可能蒼生會更久更慘地生活在紂王的淫威與壓迫之下,可是,那就可以允許欺瞞和控制存在嗎?

電影沒有非此即彼的答案,這也讓這個電影,更加彌足珍貴。

所以,現在電影能觸及的最大底線,能討論的最大尺度,都要靠動畫電影來探索了嗎?

這也許是幸運的吧,畢竟,這些電影的主要觀眾,是我們的下一代,也許,我們可以對未來滿懷信心。

可是,這也太不幸了吧,只有在最渺遠、最奇幻、最不真實的神話故事裡,我們才能,費盡心思,放進去一點點真實的東西。

在人物刻畫方面,首先是姜子牙,他的轉變其實也是在不斷的推動情節的發展,甚至最終將整個故事推向了高潮,一開始被眾人不理解,以為他是被狐妖所魅惑,後來當姜子牙在酒館看到小九(蘇妲己,也是與九尾共生的人類元神)的那一刻,他突然決定親自去弄明白心中的疑惑,在與小九的不斷接觸中,他發現狐妖並不全是壞的,甚至狐妖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他的內心受到了觸動,「救一人即是就蒼生」,所以最後姜子牙打斷了天梯,掙脫了那條即是保護又是束縛的枷鎖

其次是申公豹,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驚豔的是申公豹,相信看過《哪吒》的人都對那個說話結巴,一臉兇相,滿心邪惡的申公豹記憶猶新,可是看完了姜子牙之後,我對電影裡的申公豹大為改觀,說話不結巴了,身材魁梧,一臉正氣,所做之事堂堂正正,根本不是同一個人,這讓我感覺特別驚訝,在姜子牙裡,申公豹就是姜子牙的小跟班,或者說是小迷弟更為恰當,當初姜子牙因不遵師命沒有徹底斬殺九尾而被貶凡間思過,申公豹二話不說偷偷下了界,一切都是為了姜子牙,在姜子牙為了查清真相追著小九出了北海之後也是立馬跟上其腳步,可以說申公豹為了姜子牙放棄了很多,尤其是為了讓小九去轉世獨自擋下九尾的那個場面,讓人動容。

然後是小九,從最開始對她毫無感覺一直到劇情的慢慢推進,發現她其實就是那個蘇妲己,也就是當初被元始天尊封印在九尾體內的那道人類元神,而她靈動活潑,由於與九尾共生,所以有了狐狸的特徵,曾經被人來抓住差點割掉了耳朵,可是即便這樣,她的內心還是充滿了善良,無論是對姜子牙還是四不相,皆是如此,總是儘自己所能去救助他們。

還有就是元始天尊和其座下十二金仙的形象真是讓我驚訝,因為以往的影視劇裡,對於元始天尊這類人物都是慈眉善目,一副心懷天下的樣子,可是《姜子牙》中,元始天尊沒有表情,一頭白絲也是懸掛著,可能是為了表示眾生相即是無我之相吧。十二金仙各個神色呆滯,或許這代表的就是那永恆不變的秩序吧。

以上兩個方面,就是我給大家分享《姜子牙》的原因,小董真的希望希望很多很多人去看,並且很多很多人能夠看懂和思考這部動畫電影的內涵。

好了,本期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在評論區聊聊哦,當然如果覺得小董說的還不錯,請別忘了點讚和收藏哦,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姜子牙:神仙姜子牙,成了唯物主義者?他以人為本的情懷從何而來
    姜子牙劇照 那麼,姜太公以人為本的情懷是從何而來呢?姜子牙電影劇照 再看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他也是神仙中的另類,明明輔佐周武王姬發取得了勝利,奉他師尊的法旨,敕封了三百六十五路神仙,但是自己始終沒有成神
  • 韓愈這篇《原道》,說出何為君子之道,何為小人之道
    韓愈在《原道》這篇文章略有涉及,所以我們今天通過這篇文章來學習一下何為君子之道,何為小人之道,不管是何道,都離不開自身的修養與身心合一的正氣。韓愈是唐代的文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在思想上的主要成就可歸納為確立了中國儒家「道統」的觀念,同時是尊儒反佛裡程碑式的人物,他與同時代的柳宗元倡導當時的古文運動,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 姜子牙
    師尊:「善本無過,但對於一個神來說,只囿於一人就為過,這是作為神的宿命。」 師尊非常明白自己的身份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但另一個角度,在大局的角度來看,世界不以一個人是否善惡來運轉,要維持一個和平的大體結果,那不犧牲任何一個人,做出全身而退的理想選擇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別說你看懂了《姜子牙》
    每一個以為是正確的埠,上面都連結著一段錯誤的渠道,但如果再回溯渠道上遊的「雲」端,卻好像一切又是祥和道義,無可挑剔的。《姜子牙》雖然儘可能去貼合《封神演義》原著精髓,但實際是一個近乎原創的故事,借用動畫的表達方式去探尋一個人類終極宏大又開放無解的命題,何為善?何為欲?何為蒼生之幸?
  • 《姜子牙》「願天下再無不公」國產動畫電影的又一次嘗試
    姜子牙因不忍傷害無辜元神而放走狐妖被貶下界,在北海思過,後在酒館中遇到尋地圖去幽都山尋找父親的小九。姜子牙發現小九是狐族之後,似乎與狐妖有關係,為了尋找真相,離開北海禁地,後陪同小九前往幽都山,一個偶然,從狐妖口中得知封神大戰的背後卻隱藏著更大的陰謀,為從此姜子牙開始踏上尋真相的路途。
  • 「我要為佛天下無魔,我要為魔佛奈我何」是什麼意思
    「我要為佛」,只是一種主客願望而已,何為佛,「覺者」,你覺了嗎?若覺了就不會說出我要為佛了,佛者心也,你連自己的心都看不透,何來佛也。「天下無魔」,即使你成了佛,天下也有魔,佛管不了天下魔,你只能管得了自己心中的魔,各人心頭一隻佛一隻魔,要佛要魔?自心的事。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你度不了,沒有那個法力,他的魔你更是管不了。
  • 寫作素材積累《姜子牙》中的這10個金句,怎樣用在作文中?
    九尾體內的一個小女孩,讓姜子牙有了猶豫。他放走了女孩,也違背了天尊的旨意。從即將被封為「眾神之長」,淪落到被貶下凡思過,連神力都奪走。為了重回崑崙,重回過去的生活,姜子牙踏上了徵途,然而他發現,真相,比他想像的要殘酷黑暗得多。他發現,自己最敬重的天尊,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 何為善,何為惡 -《人類善惡小史》書評
    故事全部都是真實事件,從這些故事背後,我們都可以看到善惡之爭的影子。書裡選取了五大洲31位歷史人物抉擇善惡的故事,它們有的予人警示,有的帶來希望,還有一些促使我們去思考何為善惡、善惡觀念與實踐結果之間的裂隙。本書還配有智利插畫師亞歷山德拉·雅科斯塔繪製的41幅插圖,精美的裝幀讓我愛不釋手,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的引領,去看看那些奇特的歷史事件吧。
  • 人生在世,何為善惡?
    前不久我認識一位微信朋友,認識之初我們談了各自的愛好和工作,交談中對方給我的認識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在職進修的學生,於是我還把他拉進一個我很喜歡的交流群中,後來他開始在群裡拉人並推廣自己的影視投資活動,這一來惹毛了群裡不少朋友,並要舉報他詐騙。有人說這種貨是怎麼進來的?我說了,這個人是我拉進來的。
  • 施耐庵的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將齊聚首,何為忠義?忠義何為?
    施耐庵的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將齊聚首,何為忠義?忠義何為?當日石碣下的那一拜、那碗酒、那句誓言,曾醉倒一片年少的輕狂……至少,生命中從此烙下的印記,沒有誰能預見,更沒有誰能逃避,就如人生盡頭那場蕭索的寒雨。
  • 何為良好生活
    夥伴們,迎風流淚不是病,那是愛與感動!在這個喜大普奔的日子裡,我覺得我們終於有資格談一些更高端的話題了,分享嘉映老師的「何謂良好生活」,洗淨陰霾,也讓心靈也清澈一下。何為良好生活  「良好生活」不是個僻奧的術語,是個普通詞組,字面上就挺清楚的。不過,在倫理學傳統中,它有點兒來歷,來自希臘詞eudaimonia。英語常把它譯作happiness,中文再轉譯為快樂或幸福。
  • 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儀封人把孔子比喻成木鐸?這木鐸是一個東西,怎麼會把孔子說成一個像木鐸一樣的東西呢?這似乎是很讓人不解的。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
  • 2021高考作文熱點時評積累 | 《姜子牙》
    「黃飛虎」之名從何而來呢?這要從姜子牙的號「飛熊」講起,讓我們還是回到《六韜》這本書。狐族與師尊的貪婪皆為罪惡,天色被仇恨的血染紅,靜虛宮猛然一震,震出了師尊心裡的恐慌與害怕,他下了一道天斧,要斬死違背他的九尾與無辜的冤魂。 黎明的那道光會穿過黑暗,姜子牙找到了方向,無畏全世界的辱罵,無畏師尊,因為他心中有善。他不會拘泥於誰的統治,不管是誰,都無法阻擋他向善的心。在他重回眾神之長時,他斬斷了天梯,願人間,再無不公。善者無畏。他用他自己的方式,成為一名真正的神。
  • 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神,何為魔?
    善與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模糊的定義,我想何為善,何為惡那些大聲指責他人,給予他人下定義的人也很難說清。如同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眾人對於哪吒的惡魔定義。他們大聲指責哪吒是惡魔、是妖怪,憤怒的要求處死哪吒,可最終卻是哪吒用生命拯救了整個陳塘關,而人們害怕惡魔可自己卻並不知道惡魔源於他們自己。
  •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常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只是愚人擾之,始為煩耳。但靜其源,何憂不簡?」前後歷典數州,其政如一,人吏鹹思之。   小吏有過,陸刺史已經妥善處理,一個錄事卻吃飽了撐的,搬出條文來要求嚴懲,沒想到吃了陸刺史的喝斥:垃圾分類,從你開始!要打板子,從你開始!然後就引出了上面的名言。
  • 姜子牙能封紂王、申公豹為神,為何不封九尾狐妲己?
    既有名君賢臣,順天應命的闡教仙人,也有昏君奸佞,以及助紂為虐的截教仙人,還有一些各路妖魔、奇人異士,可以說能否上封神榜被敕封為正神,與其人本身善惡,並無關係。像商紂王,是《封神演義》中著名的昏君,此人建造酒池肉林,生活荒淫,又建造炮烙,殘害忠良,大好一個江山,短短二三十年間就被他葬送。
  • 論善惡,無論為善還是為惡,都需要謹慎
    善惡的概念是相對的,有如陰陽兩面,並沒有好壞之分。對一些人的善,也許就是對另外一些人的惡;昨日之善,也許就成為了今日之惡。《道德經》有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更不要談,高舉道德大旗去做善事;也要告誡自己不要輕舉妄動的去做惡事。至於報應,就是對人們妄作為的一種應激機制,做壞事肯定會有相應的報應,做好事也會有報應。這就涉及到善惡之因果,不僅僅善惡有因果,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因果。
  • 何為人生的貧富貴賤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出世的。相反,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出世的思想是捨棄自我,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不受世俗名利的束縛,飄然超脫於世俗的功名利祿之外,使精神到達物我兩忘,天人齊一的既安寧又逍遙的極樂境界。
  • 何為人生?句句扎心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新版《封神演義》:馬氏為掃把星轉世,或為姜子牙封神第一人
    然而姜子牙的夫人馬小紅,只是一介凡人,並不相信鬼神之說,因此一直把姜子牙當成是犯了瘋病。馬小紅經常用掃帚吊打姜子牙,因為馬小紅的掃帚是打神鞭所化,所以姜子牙對打神鞭所化的掃帚並沒有什麼抵抗力,對馬小紅也只能是一味的縱容,再加上姜子牙在紅塵中走的這一趟,對馬小紅與女兒蘭盈卻是真情流露,對家庭無比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