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2020-12-13 始祖鳥真的愛

大家知道黃執中這個名字可能只是停留在《奇葩說》中,對他本人的了解可能也並不是那麼多。

黃執中1976年出生於寶島臺灣,後畢業於臺灣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還擔任了世新大學的講師。

黃執中享有「辯論之神」、「寶島辯魂」的稱號,他是歷史上唯一連續兩屆奪得國際華語辯論最高賽事「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的人。

他也是唯一的沒有晉級決賽卻可以拿到最佳辯手的傳奇人物。他還是辯論學派「新劍宗」的創始人,是亞洲有系統性的建構辯論學理論的第一人。他曾連續兩年被華語辯論網評為華語辯壇十大風雲人物。

當然,他也是人們熟知的2016年《奇葩說第三季》的「奇葩之王」。

黃執中:辯論的價值遠不止人們看到的這樣

2017年在北京三裡屯的一次關於「哦」的主題演講上,黃執中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分享了辯論的價值以及辯論給他所帶來的改變。

黃執中在演講中把演講變成了一節普通的課,他與臺下的觀眾們產生了師生般的互動。

「大家認為桌子是什麼」

黃執中以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讓觀眾們既興奮又戒備,但其實黃執中想告訴大家: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如果我現在讓你畫一個水瓶,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畫一個底座朝下瓶蓋向上,但其實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更多,我們的想像遠遠超出我們能觸及的地方」。

隨著黃執中的演講,人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水瓶可以是被切成半截面的;也可能是自上而下只展示一個瓶蓋;當然也可以是一個被壓扁扭曲到變形的物體……

黃執中認為這就好比是許多人覺得辯論就是爭個輸贏,雖然輸贏固然重要,但辯論的精髓是思辨的過程,是你不斷尋找各種角度來看待問題、重新認識世界的過程。

在大家熟知的《奇葩說》中,黃執中在辯題「能者多勞是不是坑」中為反方辯手,而這一段發言完全展現出他「大魔王」的一面。

首先黃執中用「自動販賣機」和「農夫種地」兩個例子來表示短線收益和長期收益的區別。

他認為如果人們把能者多勞當成一個自動販賣機來看待,那麼投錢進去就需要立馬有東西掉下來,不然就是坑。

但是如果人們把它當成是農民種地,那麼春天播種要等到秋季才能收穫,在等待收穫的過程中因為擔心沒有回報,所產生的負面情緒甚至是怨氣,正是許多人在思考「能者多勞是不是坑」時的情緒。

緊接著黃執中又用了借錢的例子,如果你有錢,就一定有人問你借錢,這是必然的。如何可以讓別人不來找你借錢?窮。

那麼如果你有能力,就一定會有人來找你幫忙。

說到這裡仿佛已經可以結束了,但是黃執中話鋒一轉使出了致命一擊:你求財拜神不一定會有錢,但你如果抱怨能力帶來的困擾,你的才能隨時都會沒有。

黃執中所說的類似這樣震撼的話語在《奇葩說》中幾乎每期都有,比如:

對我而言什麼重要?明天上班不要遲到,老師的報告準時要交,我要平穩的生活,這個月業績要達標,對我而言只在意這些。這世界上有沒有龍關我什麼事,有沒有鳳凰,關我什麼事,考試又不考。你說,這叫做成熟。我說,這叫做死了。

而在辯論舞臺上如此自信而優秀的黃執中,其實也有著伴隨至今的童年陰影。

童年的陰影,用一輩子都填不滿

黃執中在辯論中從來都不會代入自己的人生經歷,但是在有一期節目中,他把自己童年的陰影公開給大家。

在辯論中,黃執中用顫抖的聲音告訴大家,為什麼自己討厭小孩,決定一輩子都不生孩子。

是因為小學的時候性格內向的黃執中成為了同學們霸凌、排擠的對象。那些淘氣的同學趁他下課不在的時候,把可樂或是汽水倒到飯盒裡去,然後合起來。當黃執中期待著打開飯盒的時候,裡面是一盤漿糊。

小小年紀的他餓著肚子,頹然地坐在位置上,忍著心中的怒氣無法發洩,想反擊卻又無能為力。

這樣的經歷給黃執中所帶去的不是成長而是扭曲,黃執中形容自己就好比是一棵小樹,在小小的盆子裡,彎成人們想要的形狀。他們用鐵絲去固定那個樹的枝丫,好讓它長成想要的樣子。那個樹沒有長,那個樹其實是扭曲了。

黃執中認為曾經的經歷所造成的空洞,花一輩子時間都無法填滿。之所以他熱愛辯論,是因為辯論能夠讓他忘記所有的不愉快,治癒他心裡的傷痕。

也許是因為缺少了童年的美好經歷,黃執中雖然已經四十多歲了,但內心其實還是像個孩子,他會上網打遊戲,花錢買裝備,連他自己有時都覺得自己不太正經。

又或許是出於不自信或是恐懼,黃執中甚至認為婚姻會禁錮許多人,婚後可能會吵架,可能會分開,與其這樣不如不要結婚。

其實非常慶幸黃執中能夠找到辯論這種釋放自己的方式,也能夠專心於辯論,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找到自己一生所鍾愛的事情,並且還可以通過這一愛好養活自己,實現人生的價值。

知識不值錢,表達的方式才值錢

黃執中經常告訴自己的學生,所有試圖改變別人的人,都要先明白一件事情,叫做沒有人喜歡被改變。

一個媽媽苦口婆心跟小孩子說:孩子,學歷當然不是一切,可是有學歷真的很重要,你真的要好好念書、沒學歷真的不行。

10個孩子裡可能有8、9個小孩腦中反映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反面例子來反駁這句話。所有的諄諄教誨,越是斬釘截鐵、看起來越是胸有成竹,就越是在逼著對方找反例。

即使在冷靜下來後,對方捫心自問並發現這個反例可能是千分之一或千萬分之一,可是沒辦法,人就是這樣,所以表達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黃執中認為看書和聽音頻最大的差別,在於音頻帶給人們的語氣和節奏並不是書本能夠告訴你的。

書本的文字告訴你,在和人道歉的時候,要坦然說對不起。可是這句話該怎麼講,在看文字的時候是沒感覺的,關鍵在於節奏和語氣。

這就是為什麼黃執中在辯論時所營造出的形式感能夠帶給許多觀眾共鳴與認可,那麼家長們,在跟孩子苦口婆心說著大道理時,也不妨想一想,大道理其實許多人都懂,重在表達。

用故事來教育,效果會更好。

當一個人聽完完整的故事之後,大腦的腦電波和講故事的人的腦電波是大致重合的,這個現象說明聽故事的人對講故事的人產生了共鳴。

所以根據這種現象,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跟孩子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聽故事的方式能幫助孩子們去了解、認知這個世界,不管這個故事是童話還是家長們自己編造的,對孩子們來說都有這樣的影響力。

孩子在聚精會神聽故事的時候,他們的大腦裡會幻想所聽到的場景和畫面,所以如果家長們能用講故事的方式傳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對孩子來說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樣,孩子們學會表達也是非常重要的。

黃執中認為:表達其實與口無關,與腦相關。表達並不是什麼工具,也不是所謂的口才,表達的本身就是一種聰明。所謂「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太會表達」這樣的說法通常,是一種美麗的自欺。

表達需要精準地判斷重點,分辨並找出最有價值的信息,挑選可以被認可和理解的詞語,這樣的過程就是大腦在動而不是嘴。所以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其實就是讓孩子「變聰明」的過程。

其實有許多數學不好的孩子,是因為他們的語文不夠好,理解不了抽象的文字敘述。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1、首先要關注孩子的傾聽能力,孩子能否認真聽你說話,又能真正理解多少,因為傾聽是表達的基礎。2、其次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溝通,比如向陌生人問路,或是在人多的地方與人交談。3、當然大量閱讀也是必要的,因為信息的輸入是信息輸出的基礎,積累一定的詞彙量,有一定的想法和認知,才能夠更好的表達。

每當黃執中起立發言時,能夠輕而易舉地把人拖入他主宰的思維王國,用一個人們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辯題,他的觀點是尖銳、露骨、血淋淋的。只是在血淋淋之後,他還能帶給你一種希望和豁達。

這就是黃執中的魅力,這也是表達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孩子很聰明只是不用功?媽媽們別再自欺
    「老師,我家那小子真的很聰明,什麼都一學就會,就是不用心學功課,所以成績老上不來」每當老師們聽到學生媽媽這樣講,心裡只能苦笑。幾乎每個媽媽都認為自己的孩子特別聰明、機靈,學習成績不好,只是因為貪玩不用心。只要發力用功學,成績肯定能起來。
  • 黃執中過招!「青少年思辨與表達」的秘笈在這裡!
    對於許多中國孩子來說,如何提高文化課分數、如何掌握一門特定的技能,早已經不是難事。但真正到了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創造性地表達,從無到有地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並充滿魅力地表達出來,卻是很多孩子長大成人後才發現面臨的難題。(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任何一個家長,一定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而且可以變得更聰明。
  • 黃執中:所謂口才不好,只是因為沒想通
    「面試其實就是向主管告白」黃執中如是說,「目的都是為了請你接納我,請你選擇我」。故事比形容詞更能表達你自己面試時到底如何好好說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面試官更好的了解你?這無疑是社會新鮮人關注不已的話題。
  • 米課堂丨黃執中:生性害羞的蝙蝠俠
    他用親身經歷告訴孩子,變勇敢其實可以從改變一個字開始,執中學長鼓勵著每個村小孩子,因為這一切建立在信心與勇氣,"我很差"其實只是"我還不夠好"、"我失敗了"其實只是"我還沒成功"、"我沒興趣"其實只是"我還沒培養出興趣
  • 黃執中:拆解說話中「權力的遊戲」
    有品質的表達是能夠看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好好說話是一門科學  起身、整衣、挽袖,一記響指,一推眼鏡,一聲「來」,黃執中便能把你帶入他所構建的世界裡。對他而言,說話不是一門藝術,而是一門科學。「在我就讀的臺灣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是一門學科,教授人際溝通、互動、表達、情愛溝通、談判、辯論、說服等等。」在大陸,恰恰缺乏這樣的課程設置。
  • 黃執中,帶你走進辯論,理解辯論的深層含義
    我們知道黃執中可能只是停留在奇葩說,但是我們並不知道真正的辯論是什麼樣的,我們從黃執中的經歷來看下什麼是辯論。黃執中從中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辯論,從學這個變成教這個到演示這個,一轉眼二十幾年了。可是這不是黃執中法學要的。最麻煩的是,一旦規定了不能闖紅燈這個原則之後,你會遇到無數例外。看錯的算不算闖?過一半趕快退回來的,叫不叫闖?如果這個人趕著去考試,也不能闖嗎?警察能不能闖紅燈呢?警察下班後能不能闖紅燈呢?因為正常人類的生活本來就是不規則的,把黃執中這種不規則生活狀態,塞進一個切的方方正正的原則裡面,一定會有跑出來的部分。所有的法學家主要在處理的是跑出來的這一部分。
  • 這幾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不會有出息,還特別招人煩
    導讀:這幾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不會有出息,還特別招人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幾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但長大後卻不會有出息,還特別招人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難帶」,說明越聰明?這3種表現是孩子的聰明預告
    這3種表現是孩子的聰明預告許先生的兒子從嬰幼兒階段階段開始就是一個令人愛不釋手的乖巧寶寶,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到了五六歲的年齡,許先生和妻子每天都要被孩子「煩」個不停,因為孩子變得難帶了起來。而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兒子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 金靖VS黃執中,結果是……
    類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通過海選」「我不夠搞笑,能不能上」「沒有辯論經驗,第一輪不會就被刷下來了吧」……貼心如我早就get到你們的困惑。畢竟,歷屆《奇葩說》選手也不都是專業辯手出身。他們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沙雕、毒舌和愛。參加《奇葩說》以前,自然是要「回爐重造」、受訓一番。
  • ...黃執中:從「打辯論」到「做內容」,我從沒覺得自己有什麼語言天賦
    黃執中拿自己曾在學校教書的經歷舉了一個例子,說自己常跟上課的對象開一個玩笑:我們作為老師,在不同的場合上課,我們使出來的力是不一樣的。有些課程是屬於我們要為社會服務,去做那種所有人都聽的講座。另一種場合是人家付了大價錢,你要很努力地上課。這兩種場合我們使出來的力是不一樣的。
  • 喜歡看書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希望你家孩子都有
    喜歡看書的孩子往往是渴望得到知識的孩子,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才是寶貴的財富。那通常喜歡看書的孩子都有這幾種表現,希望你家孩子都有。那是哪幾種表現呢?今天就讓老雷來帶大家了解了解。第一種:渴望得到知識。
  • 聰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點表現,希望你家孩子都有
    聰明的孩子,不僅討人喜歡,而且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那怎麼樣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呢?其實啊,聰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點表現。快來看看你家孩子都有嗎?第一點:動手能力強。一個音樂感強的孩子,通常來說要比普通孩子更加聰明。
  • 教育孩子要「對事不對人」?黃執中只說對了一半,陳凌嶽的話亮了
    黃執中安慰他說,他們笑的是你說錯話,而不是笑話你,我們每個人都會說錯話。小孩聽了這番話,就不覺得那麼難受了。 只有當批評針對人而不是針對事的時候,孩子才會認識到,我做錯了事,但我這個人並沒有問題。 黃執中說對事不對人是一種溫柔,想想看我們哪一個人小時候得到過對事不對人的溫柔?
  • 李誕《奇葩說》成名之戰,黃執中自嘆不如:聰明人,都懂得裝傻
    李誕一上場,就從三個方面對黃執中的論點進行了駁斥,看似插科打諢,實則內含深意。「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一下子,就把黃執中辛辛苦苦拔高的價值,拉到了地上。02 裝傻的人,未必真傻在這場辯論前,很多人眼裡的李誕,不過個會講點段子,實則沒什麼內涵的綜藝咖。比起情商高到幾句話就能讓人流淚的蔡康永,用經濟學拆解一切問題的薛兆豐,甚至於觀眾緣不好但肚子裡有點墨的羅振宇,李誕,是個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很聰明
    越難帶的孩子,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都很聰明但其實,這事兒還真就未必是一件壞事兒。在育兒界非常有威望的李玫瑾教授,就曾針對這件事,發表過觀點。她認為,孩子難帶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孩子聰明的體現。特別是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就可以偷著樂了,因為這說明孩子非常聰明。
  • 就奇葩說這期而言,黃執中老師的論點過於上價值,上層次
    首先,就奇葩說這期而言,黃執中老師的論點過於上價值,上層次,上道德,以至於讓很多人聽起來不是那麼舒服。其實仔細想,蔡康永老師的點和黃執中如出一轍,只是表達方式大相逕庭,同時也收到了扭轉乾坤的效果,不得不佩服蔡老師的說話之道。
  • 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似很「聰明」實則沒「家教」,爸媽要多管教
    導讀: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似很「聰明」實則沒「家教」,爸媽要多管教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3種行為,看似很「聰明」實則沒「家教」,爸媽要多管教!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表達能力不好,不是「口才」不好,而是「腦子」不好
    伴隨的是我們從小關於「表達」的教育缺失和跑偏:「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善表達」~我們從小都覺得這句話順理成章。查查每年的高考滿分作文,不在少數都是「文採」的炫技,到處是肉眼可見的思辨缺乏和空洞無一物。帶著這樣的懷疑,我年前去跟黃執中面對面學了5天6夜的表達。很快我就發現我的所謂「口才」並沒有退化。在黃執中的課上,臺下坐著幾百人,滿是攝影機和聚光燈,黃執中的現場遊戲要求我們用隨機給出的詞語挑兩個詞組一個觀念,這個觀念必須是意料之外、非共識,但你必須自圓其說,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若有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近幾年,李玫瑾關於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了不少父母的認可,而針對帶孩子的問題,李玫瑾坦言: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若有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聰明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
  • 智商高的孩子通常會有這些特徵,越多越聰明,你家孩子中了幾條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非常聰明,所有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家長們都非常關注孩子的智商開發。雖然現在都說孩子智力可以後天培養,但孩子天生的智力水平決定了孩子智商開發的潛力。經過大量調查,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具有以下這些特徵,家長可以對照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