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執中:所謂口才不好,只是因為沒想通

2020-12-25 網易新聞

「面試其實就是向主管告白」黃執中如是說,「目的都是為了請你接納我,請你選擇我」。故事比形容詞更能表達你自己面試時到底如何好好說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面試官更好的了解你?這無疑是社會新鮮人關注不已的話題。

「面試其實就是向主管告白」黃執中如是說,「目的都是為了請你接納我,請你選擇我」。按照「黃式邏輯」,追求對方的時候不應該說「我有多愛你」,而是應該證明「我有多懂你」。

9月13日下午五點,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報告廳座無虛席,廳內的過道和空地上也坐滿了人,黃執中如約而至。

作為歷史上唯一連續兩屆拿下國際華語辯論最高賽事「國際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黃執中通過《奇葩說》這檔節目讓更多的人熟知。這次,他以「面試時如何好好說話」為主題,向同學們分享了說話的藝術。

「故事比形容詞更能表達你自己」面試時到底如何好好說話?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面試官更好的了解你?這無疑是社會新鮮人關注不已的話題。講座一開始,黃執中隨意抽取座位靠前的幾位同學,讓他們嘗試簡短地進行面試過程的自我介紹。

「面試官已經有了你的履歷,他早就了解你的相關信息。換句話說,你的名字專業系級,都不是重點」,對於同學們的自我介紹,黃執中總結出大家普遍喜歡用形容詞描述自己的情況,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面試官在意的是你所講述的故事,而不是提取出來的標籤化形容詞。「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比形容詞更能表達你自己。」

這位參加過面試,更面試過許多人的「寶島辯魂」認為面試過程中應該展示出自己有什麼樣的興趣嗜好。興趣嗜好的背後代表著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著迷與熱愛,而從中就能體現出這個人鮮明的特點。

「沒必要像一臺吸塵器一樣,報出自己的生產編號和使用說明」。黃執中給出的精妙比喻引來現場笑聲陣陣。他強調「名字只是符號」。

「面試和交女朋友是一樣的」「面試其實就是向主管告白」黃執中如是說,「目的都是為了請你接納我,請你選擇我」。按照「黃式邏輯」,追求對方的時候不應該說「我有多愛你」,而是應該證明「我有多懂你」。

「你很愛我,只是證明了我很可愛,並沒有證明你自己的優勢。」黃執中幽默地點破個中邏輯,指出面試和追求他人都應盡力展示出自己的優勢。

隨後他舉出曾與自己共事的「面試之王」的故事作為例子——因為了解酒店附近十分鐘車程所能找到的最好吃的滷肉飯,從而徵服了面試官,成功進入自己從未涉獵過的酒店管理領域。這其中展現出的不是經驗,而是一個求職者對公司需求的了解和去實踐完善的能力,而這正是面試官所在意的。

「嘴只負責說,考驗的是看情況的能力」如何形容一支筆?如何描述一張桌子?這樣看似簡單的題目,卻難住了在場的同學們。在黃執中看來,並不存在口才好壞一說,所謂說不好,只是因為對情況不夠了解,想的不夠透徹。「你講了,我聽懂了,證明你知道。我明白了,能轉述給別人,讓別人聽懂,才能說明我知道。」

「員工覺得主管傻逼,是因為面對的情況有所不同。」黃執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在職場容易遇到的情況。在他眼中,職場和學校有很大的不同。「在大學念書,不考驗智商,考驗的是自我要求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初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應該讓上級認識到自己擁有了解狀況和辨明是非的靈活性。

談判、說服與辯論最後的提問環節,在場的同學積極踴躍地向執中學長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中不乏與辯論相關的問題。

現場有觀眾提問,如何在觀點交鋒時說服他人,黃執中認為,在雙方交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關注權力的所在與流動。他理性地將此分成三種情況:當權力在雙方手上時,單方無法解決所出現的衝突,所以採取談判的方式;當權力出現在一方時,另一方則往往需要採用說服的方式實現權力的流動,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辯論則是權力屬於第三方的情況。

「我們常說,無裁判不辯論,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對方的看法,而是為了改變第三方的想法與態度」,這是黃執中對辯論的形容。

作為第三季「奇葩之王」,他坦言在《奇葩說》中,辯手們能讓觀眾聽得大呼過癮,是因為他們能夠精準把握現在講到了哪裡,能夠了解觀眾此刻在意的是什麼。

被問及如何說服學校解決宿舍問題,黃執中簡練地給出這樣的建議——「把自己的需求,包裝成對方在意的重點」,而這同樣也是交流與溝通中的重要技巧。

最後在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中,黃執中結束了他的這次演講。

記者 | 李梓琪攝影記者 | 鄒怡 責編 | 陳瀅鈺 排版 | 吳磊

文章來源:掌上武大

本文來源:網易新聞學院 責任編輯:陳雪_NX2939

相關焦點

  • 辯神黃執中:「這孩子很聰明只是不會表達」,通常是種美麗的自欺
    大家知道黃執中這個名字可能只是停留在《奇葩說》中,對他本人的了解可能也並不是那麼多。黃執中1976年出生於寶島臺灣,後畢業於臺灣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還擔任了世新大學的講師。可是這句話該怎麼講,在看文字的時候是沒感覺的,關鍵在於節奏和語氣。這就是為什麼黃執中在辯論時所營造出的形式感能夠帶給許多觀眾共鳴與認可,那麼家長們,在跟孩子苦口婆心說著大道理時,也不妨想一想,大道理其實許多人都懂,重在表達。用故事來教育,效果會更好。
  • 表達能力不好,不是「口才」不好,而是「腦子」不好
    ​表達,是最好的自我治癒我最近兩年在人際交往中陷入一種失語症的怪圈,但連我最好的朋友和同事都沒感覺到我的異常,因為常年養成的職業習慣已經形成一種肌肉記憶,情緒不現人前——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其中的煎熬。是我的「表達能力」「口才」退化了嗎?
  • 米課堂丨黃執中:生性害羞的蝙蝠俠
    此次為孩子帶來夢想引導的,正是在《奇葩說》上以精湛的口才,影響了數百萬人的華語辯壇十大風雲人物之一的黃執中。他曾是一位害羞的孩子,膽怯到甚至無法與家人以外的任何人交流;但他如今是華語辯論傳奇,歷史上唯一連續兩屆獲得華語辯論最高賽事最佳辯手。
  • 黃執中:拆解說話中「權力的遊戲」
    此次,作為米果文化課程總監的黃執中攜新書《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下稱「新書《好好說話》」)現身上海書展友誼會堂。面對近千名讀者,他侃侃而談,「好好說話,需要的不是好口才,而是好眼力。有品質的表達是能夠看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 黃執中,帶你走進辯論,理解辯論的深層含義
    我們知道黃執中可能只是停留在奇葩說,但是我們並不知道真正的辯論是什麼樣的,我們從黃執中的經歷來看下什麼是辯論。黃執中從中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辯論,從學這個變成教這個到演示這個,一轉眼二十幾年了。因為正常人類的生活本來就是不規則的,把黃執中這種不規則生活狀態,塞進一個切的方方正正的原則裡面,一定會有跑出來的部分。所有的法學家主要在處理的是跑出來的這一部分。在黃執中大學的時候,跟一位教美學的老師聊什麼是美學。那位老教授說所謂的美學,就是研究情緒的科學。美學並不是要教你如何變美的。他說人有各種情緒,會有喜怒哀樂,你會有悲傷、遺憾。如何讓人產生這個情緒?
  • 為什麼領導的口才都那麼好?格局,才是一個人口才最底層的邏輯
    職場上能走上管理層的,口才都很好。一個個不僅僅是能說會道,並且極具「煽動力」。往往聽完領導一番話,個個都覺得熱血沸騰,充滿了幹勁。那些口才好的人,開口就贏了。「你究竟是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希望獲得改變世界的機會?」
  • 黃執中過招!「青少年思辨與表達」的秘笈在這裡!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口語傳播實訓與研究中心與珠海弈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一系列針對四年級以上學齡段兒童(10-14歲)的思維表達課,並邀請了臺灣知名講師黃執中在廣州、深圳兩地進行兩次公開講座。  如何開發孩子的思辨表達,《邏輯思維》中那個口若懸河的黃執中也許能給你啟發。
  • 《奇葩說》低估了李誕的實力,詩人會武術,黃執中被拉下神壇
    經常能在彈幕中看到,零散的話語體系、中國網友的高級版本、不符合節目的氣質、不敬業、不禮貌之類的評價,前幾季的導師們,張泉靈羅振宇,每次都準備得十分充足,各種數據、例子、理論,引經據典,相反李誕只會說「我也說不好但就是感覺哪裡不對」。既沒有高曉松蔡康永張口就來的本事,也沒有張泉靈羅振宇踏實做準備對節目的尊重。
  • 李誕《奇葩說》成名之戰,黃執中自嘆不如:聰明人,都懂得裝傻
    李誕一上場,就從三個方面對黃執中的論點進行了駁斥,看似插科打諢,實則內含深意。「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一下子,就把黃執中辛辛苦苦拔高的價值,拉到了地上。精彩之處還不止於此:「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知識分子朋友,他們知識多了之後,就想怎麼天天犧牲別人。我怎麼犧牲小的去救大的,我怎麼犧牲近的去救遠的。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怎麼管遠處的哭聲?」
  • 溝通能力較差的命格,口才不好,缺乏自信
    有的人天生口才就好,能說會道,思路清晰,表達能力很強,人際關係自然也不錯。而有的人卻在這方面處於弱勢,口才不好,缺乏自信,溝通能力較差,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所想。比如下面這些特徵的人就是如此。日坐七殺所謂的日坐七殺指的是七殺日出生的,比如甲申日、乙酉日、戊寅日、己卯日、壬辰日、壬戌日等等。日坐七殺的人性格保守傳統,不喜歡與人過多的交流。很多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不太注重身邊人的感受。這種特徵的人大多數不太好相處,很難猜到他在想什麼。
  • 劍氣之爭:黃執中、邱晨、馬薇薇和楊奇函
    黃執中在高中畢業之後,與張宇韶(後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陳水扁時代行政院陸委會秘書)於1998年一同創辦中華辯論研究發展學會,隨著該學會的逐漸擴大,內部產生了「口傳派」和「資料派」的分野,前者注重傳播效果,後者注重事實和邏輯,最後兩派較勁越演越烈,不單單只是辯論風格及方法學上的差異,在辯論理念上以及協會經營的紛爭。
  • 黃執中只說對了一半,陳凌嶽的話亮了
    中,有兩個辯手討論到孩子教育的問題,八段錦覺得很有啟發,可以幫助你想一想,究竟怎麼教育才是合適的,緩解育兒焦慮。一個孩子成績不好、事情做不好,常常會被放大,受到人格方面的貶損和歧視。總是聽到這樣的評價,小孩會感覺大人並不愛自己,而只是想要一個乖乖的、學習好的小孩。時間長了,他就會把外界對自己的厭棄內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自信和自尊都會被剝奪。孩子不會從一個不喜歡的人那裡受到教育。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口才?
    口才是指通過說話來達到某種目的的能力,它是語言藝術和邏輯思維的外在表現。根據這一定義,我覺得鍛鍊口才最好的方法就是吵架。很多人對「口才與吵架的關係」的理解有點消極,認為口才不好,應該儘量避免爭吵。其實不然,正是因為口才不好,才要多點吵。為什麼說吵架是鍛鍊口才最好的方式呢?
  • 《奇葩說7》黃執中扒飯圈亂象,肖戰粉絲對號入座,引來路人群嘲
    本季的首場3V3辯論就是由黃執中、馮曉桐和張踩鈴一隊對戰程璐、毛冬和小鹿的脫口秀組合,過程中正方三辯的黃執中把反方的程璐打懵了,幫助團隊拿下了比賽,程璐因此被淘汰。而黃執中的辯論內容,由於涉及到一些飯圈的亂象,在節目播出後也遭到一些追星族的攻擊。這期的辯題是「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完全不著家,我該不該阻攔她?」黃執中作為這道題的正方辯手,所持的觀點是應該阻攔。
  • 口才不好的七大特徵,快看一下你屬於哪一類?
    以下是口才不好的七大特徵,你屬於哪一類?久而久之,這種獨立思考的習慣就形成自然,剛開始也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好,但是慢慢的,總有一些重要時刻,他們需要開口表達,可能他們突然要做一個重要發言,可能認識了一個一直欽佩的人,想要和對方深入連接,可能正要參加一次重要面試......就在這時,問題就出現了,他們發現自己沒法開口,還沒開口就開始緊張。
  • 《奇葩說6》辯論大神黃執中輸給新人不虧!詹青雲一句話真相了!
    黃執中可是《奇葩說》第三季的BBKing,是連馬薇薇、邱晨、肖驍和顏如晶等都要以仰慕的姿態尊敬的人,雖然《奇葩說》不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但是黃執中能拿BBKing,也說明了黃執中不僅會嚴肅辯論,更會適應《奇葩說》辯論、娛樂2合1的節奏。
  • 黃執中、馬薇薇,得知己如此,讓我們看到了友情的樣子
    除此之外,馬薇薇、黃執中、胡漸彪、邱晨、顏如晶他們的友情更讓我們感動。當初在看奇葩說時,相信大部分人都被馬薇薇吸引,有才華、有思想,嬉笑怒罵、驕傲堅強地笑對世間的一切,不管是讚譽還是詆毀。對於黃執中,完全是一種智商崇拜。黃執中站起來說來,整個主場就都是他的。看少爺的微博,對來訪者的回答,更彰顯智慧。
  • 每天學點幽默口才:幽默口才訓練方法
    有人問他戰果,答曰: 「第一盤我沒贏,第二盤他沒輸,第三盤我沒有讓他,殺得十分激烈,最後,人說和了算了,他還不肯!」這死要面子的調侃讓人捧腹,言語中透出一股調皮可愛。  比喻式的幽默能讓人體會到學識的淵博,聯想的豐富,把你的思緒帶到一個廣闊的空間。一位讀者打電話求見《圍城》的作者錢鍾書先生,錢先生回答道:「假如你吃了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想去認識一下那隻下蛋的雞呢?」
  •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紅塵:所謂想通了,就是妥協了
    所謂想通了,很多時候就是妥協了文:羅西負能量來了。老人從來沒和別人說過,他的兒子叫王九。十年前被一個叫趙四的人毆殺了……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你說一個人自殺了,是想通了還是想不通?想通了,就是柔軟了,不絕對了,不偏執了,不鑽牛角尖了……所謂「想通」,大部分應該是妥協。路過大學生舊貨市場,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外賣大哥,買了一個二手的小黃人毛絨玩偶。
  • 口才不好?看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論好口才是怎樣煉成的
    電影中講述的一個九品替補知縣包龍星,因為良心發現立志為民請命,為被滅門的寡婦(張敏飾)申冤做清官的故事。由於周氏喜劇風格鮮明,讓看似老套的劇情顯得非常吸引人。如今再去品味,偶然發現這明明是一部好口才是怎麼樣練成的特訓課程啊!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看喜劇還能學口才。下面我們一起跟隨電影劇情一起來看看這是怎麼樣的一堂這門口才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