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6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2020-12-25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當你把讀書看成一件純粹的事情,它反倒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多驚喜。

作者:彩紅(富書籤約作者)

1、讀書無用論,看不進去

這一層次的人,秉持讀書無用論,他們對讀書人存在著一種刻板印象:「書呆子」。

想到這些讀書人,他們就能聯想到電視中看到的孔乙己式的窮酸秀才。

他們思想相對比較保守,因循守舊,習慣於安穩,怕面對變化,抗拒接受新事物。

他們比較固執,看待問題比較單一,很容易對人、事、物形成深深的偏見,而且這種偏見很難改變。

他們不能接受其他人的個性、差異,傾向把自己的看法、觀點強加給他人,他人拒絕的話,他們會不依不饒地想著懟回去。

他們大多不是做農活,就是體力工作,年紀大了就得靠孩子養老。

父母靠孩子,孩子長大為人父母又靠他們的孩子。

他們看不到自己已經形成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只能在模式的驅動下,活成父輩的模樣。

他們一代一代的相似,面貌相似、閱歷相似、教育方式相似、婚姻生活相似。

也許,他們中有些人在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讀書改變了命運,意識到讀書還是有好處的,但認為他們自己再讀書已來不及,也沒什麼用。

即使他們拿起一本書打算讀,但是怎麼也讀不進去,他們寧願做家務、體力勞動也不願意讀書。

於是,他們把讀書的念想寄託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希望子女讀書來改變貧困的命運。

2、讀書為了改變命運

他們更多的是從農村或大山發奮讀書想走出去的年輕人。

他們從小就被父母寄予了厚望,要靠讀書去改變命運,也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他們要克制自己玩的想法,用儘可能多的時間去讀書,幾乎沒有餘力發展特長愛好。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他們知道,讀了幼兒園後讀小學,讀了小學讀中學,最關鍵的一步是高考,成敗在此一舉。

大學是他們心中的聖地,他們像朝聖人一般虔誠嚮往著大學。

終於,他們考上了大學,大學的價值觀異常多元化,選擇也呈現多元化。

以前明確的目標變得不確定起來,老師和家長很少能為他們以後的人生提供指導意義。

也許家長為他們選擇了教師、公務員、護士醫生的職業,但他們想遵從內心的選擇,可是什麼才是內心的選擇,他們又一無所知。

他們逐漸迷失於眼花繚亂的選擇,這是他們心心念的大學,可大學後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他們是迷茫的一代,掙扎的一代,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突破束縛的一面;

既有果敢的一面,也有猶豫的一面,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畏縮的一面。

他們的讀書很容易被限制在學業要求之內,閱讀的種類相對比較單調。

走上工作崗位,他們也許會不再讀書,或很少讀書,當然也有一些人繼續通過改進讀書方式改變自己。

3、附庸風雅的炫耀型

他們讀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堆堆書放到自己的書架上,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他們讀書淺嘗輒止,掌握一些皮毛知識,就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在人群中,他們喜歡高談闊論,講很多大家從未聽說過的概念、術語,看到其他人一頭霧水的樣子,感覺這些人是被自己的博學多識震懾住了。

他們也特喜歡辯論,儘管爭論是無所謂的、沒有意義的,他們也很較勁,被堵住對不上話來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

他們喜歡被崇拜的感覺,為此不惜打腫臉充胖子,面對自己不懂的問題,他們從來都是不懂裝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他們會甩出一個個的段子,弄一些文字上的雕蟲小技,自以為很了不起,給人的初步印象是很有趣也很豐富的人,但接觸久了,就會發現他們乾癟空洞的內心。

真讓他們讀一本經典的書籍,學一些專業的內容,他們又實在讀不進去,東忙一會兒,西忙一會兒,書就翻開了前幾頁,也一直是那前幾頁。

當他們遇到學問高深的人,他們又會惴惴不安,眼睛中充滿侷促惶恐,害怕被他們一眼望穿。

他們多的是點頭之交的朋友,但很少會有推心置腹的博學的朋友,後者很容易讓他們生出一種相形見絀的感覺,這讓他們極為不自在。

4、缺乏判斷力的迷茫人

他們相信所讀的書,尤其是實用類書籍。

他們試圖按照書本上說得一樣去生活,尤其在他們不懂或沒有經驗的領域。

比如養生,吃什麼好,怎麼吃更營養,什麼千萬不能吃,怎麼睡眠好,怎麼鍛鍊好。

比如時間管理,記錄所有的時間、不必記錄時間消耗太大只需記錄要事就可,番茄鍾、隨心讀書,碎片化時間學習、不要在碎片化時間讀書。

比如育兒,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怎樣對待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哭泣,不能溺愛孩子,培養孩子獨立性,又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

現在書籍種類繁多,同一種書籍的方法論也層出不窮,建議、方法出現相悖而論也不出奇。

對於同一個問題,各路大牛紛紛在書本上支招。

他們最痛苦的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不知道到底哪個才是最好也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這就使得這一層次的人陷入困頓之中了。

再一種情況時,他們一聽說什麼書籍好,就會去買去閱讀,讀了一點或者還未來得及讀,又聽說什麼書很熱銷或實用,就買另一本。

他們憑一股熱情買了很多書,看得卻很少。

他們對於書籍缺乏判斷力,既不知道自己喜歡讀什麼樣的書,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書適合自己,更不知道哪些書的哪些內容能夠真正觸及心靈對自己產生深遠的影響。

通常來說,他們讀的書越多,越困惑。

5、讀書功用論者

他們只讀對自己有用的書或者感覺會有用的書,評價一本書是否用得上的標準為是否實用、有多大的價值。

如果讀到一本書,他們斷定書的作用不大或沒用,他們會迅速棄讀這本書,轉而去讀他們認為的有用的書。

他們追求的是看完一本書,有種乾貨滿滿的感覺。他們把有用的內容記錄下來,想著以後在生活中怎麼運用。

現在生活節奏快,能沉下心來讀書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這種功用的讀書方法也是應運而生,幫他們節約了很多時間,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改觀。

他們甚至都不用完全讀完一本書,迅速掃視一遍全書,劃出自己認為的重點或知識點,拿出半小時或兩小時的時間攻讀。

掌握一本書的精要內容甚至只摘取其中一段話,並學以致用對於他們來說就已足夠。

他們有的人會從書中提取出乾貨,用於知識的付費和變現,而能夠賺取收益又強化了他們的讀書功利化。

於是,出現了很多講解書籍的付費形式,相當多的人也想通過儘可能少的時間了解一本書的精髓,甚至都不用去買書。

不管書的講解者還是購買講解內容者,他們的價值觀是一樣的,讀書要有用,沒用我不讀,學不到東西也不買。

讀書的功用論,也使他們錯過了很多經典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用、但對人具有深遠潛移默化作用的好書。

只擷取書中的一部分內容,也有可能造成斷章取義,得到的信息只是碎片化的,不能建立起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他們內心有著難以排解的焦慮,這種焦慮由時間緊缺和知識無限的矛盾引發,因此,他們也很難慢下來用心品讀一本書,精心思考一本書。

6、讀書是生活的必需

這一層次的人視讀書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更看重精神成長、心靈滋養,書籍給他們帶來的享受非比尋常。

他們通常會固定一個時間段讀書,在此期間,排除一切外在幹擾,一杯茗茶,縷縷書卷飄香,便是一段美好時光。

讀書於他們而言,是純粹的,是質樸的,是澄澈的,是來自內心的平和與喜悅。

他們願意花時間讀書,讀喜歡的書,讀不喜歡的書,讀有用的書,讀「沒用」的書,讓各種思想交相碰撞,激起創造力的火花。

他們在讀書中陶冶性情,在讀書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認知,在讀書中邂逅一個未知的自己。

看待事情和問題,他們試圖透過重重的現象挖掘背後的本質,向內探尋;不局限於狹隘的範圍,他們跳出去思考,站在更高的層面,向上求解。

讀書給了他們一個廣闊的世界和豐盛的內在,讓他們看到了生命的多種可能性,在人生的轉角,給予他們另外的選擇。

他們的格局開闊,不與人爭辯,能夠兼收並蓄各種觀點想法,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有自己的見解和主見,開放而包容,低調也謙虛。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深厚的文化底蘊漸漸改變了他們的容顏,賦予他們獨特的氣質,優雅而從容。

當你把讀書看成一件純粹的事情,它反倒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多驚喜。

讀書,只要你願意,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貴在開始,並堅持下去,養成讀書的習慣。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彩紅,富書籤約作者。喜歡讀書、聆聽音樂、品悟生活,寫一些溫暖、有力量、治癒系的文字,追求平和、喜悅的人生。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會讀書,但讀書也分層次,看看你處於哪一層
    同樣都是讀書,但是閱讀也是分層次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書籍的種類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不同的層次的人都會閱讀什麼樣的書籍吧。第一層,小說類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讀書也是一樣。小說類娛樂類的書籍,他們使用的語言通俗易懂,文字生動活潑,有著非常大的娛樂性。
  • 讀書的4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三種做筆記的方法在讀一本書時,你可能會有三種不同的觀點,因此做筆記時也會有三種不同的方式。你會用哪一種方式做筆記,完全依你閱讀的層次而定。你用檢視閱讀來讀一本書時,可能沒有太多時間來做筆記。雖然如此,你在這個層次閱讀時,還是會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而且最好是在你記憶猶新時,將答案也記下來—只是有時候不見得能做得到。在檢視閱讀中,要回答的問題是:第一,這是什麼樣的一本書?第二,整本書在談的是什麼?
  • 梁漱溟:思維的八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2、思維的八個層次,你在哪一層?這是讀書唯一正確的方法,不然讀書也沒用處。會讀書的人說話時,說他自己的話,不堆砌名詞,不旁徵博引;反之,引書越多的人越不會讀書。第四層境界:知不足古人說「學然後知不足」,真是不錯。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後,就知道要虛心了。
  • 思維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舉個例子,我們在打遊戲的時候,有時再怎麼出招,再怎麼加快速度也沒辦法通過難關。這個時候,就只能通過升級各種進攻武器,用高級的裝備去打裝備低級的敵人,才能順利通關。 遊戲,也是現實生活的隱喻。 當你用低維度的視角去看某個問題的時候,感覺它無法解決。
  • 家庭收入的四個層次 你屬於哪一層?
    5、低收入組(20%):0.59萬若年可支配收入6.5萬以上,你將打敗80%的國人!……知道爸媽為什麼讓你考公務員了吧!第二層次(固定收益)大林早前文章《財務自由的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未來,你既不能靠著回家繼承一畝三分地發家致富、也不能靠著學好數理化而天下無敵。有許多人甚至要從事連名字都還未被命名的行業,沒辦法時代發展太快。在我國,農業社會黃金期超過千年,工業亮眼的時光只有幾十年。
  • 2020中國大學分層次排名出爐,你在哪一層?
    2020中國大學分層次排名出爐,這個排名情況分為是6層,看看你的學校是在哪一層呢?第一層次的是中國八星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以及中國最高學府的。這個第一層次的比較少,就只有2個大學了。第二層次的是中國八星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以及中國頂尖大學,這個層次的大學是有8個大學,一個是復旦大學,還有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
  • 4種閱讀的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你是否常常煩惱自己讀書讀得慢,好不容易讀完了但感覺並沒有什麼收穫,很快就忘了,那如何更好地讀書呢?很多想要學習閱讀的人基本繞不開一本書,書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初版時間是1940年,一經出版就立刻成為暢銷書,霸佔全美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而且,這本書還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廣泛印刷發行。
  • 決定人生命運的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說到這裡我們就需要理解,人生選擇的道路是由五個層面的; 一;命運驅動 回到九幾年,假如你準備辭掉國企單位的工作去準備去朋友的私營企業,但是你父母強烈反對,堅持要你留在國企工作,隨後不久,國企股改,你不知不覺就踏上了趨勢。
  • 人類一生中最重要的5個需求層次,你在哪一層?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總結出人類的基本動機形成了5個需求層次。1.最底層: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氣、休息的需要,性慾表達的需要,消除緊張的需要。4.倒四層:尊重的需要自信的需要,價值和能力感的需要,自尊和受別人尊重的需要。5.最高層:自我實現的需要發揮潛力的需要,擁有意義深遠的目標的需要。
  • 人生與事業道路選擇的5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但是對當時身處局中的人來說,卻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從這兩個例子也可以看出,人生的選擇有多麼重要。 1946年選擇了加入國民黨軍,1996年選擇了加入東北國企,後面很大概率都會有一段悲慘的經歷。 我們每天都在面臨著無數的抉擇。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三個層次,你能做到哪一層?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內心自發的喜歡學習,自己內心的喜歡才是孩子進步的動力。我們家長所做的就是輔助工作。這和家長的文化層次無關。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見種地的父母培養出多個清華北大的學子,無知無識的父母培養出哈佛的高才生。這些都是孩子自發的,從內心中想要學習,想要出人頭地,才能做到刻苦用功,積極上進,出人頭地。
  • 人生的層次,就這20個字,你在哪一層?
    很多人想知道自己在人生的哪一個層次和階段,沒有一個清晰的判斷標準,實際上這個事很簡單,人生的層次就下面20個字,可以對照一下你在哪一個層次?【1】割捨不下。人生的這種層次,通常發生在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裡面,有對啥事都感興趣,有衝勁有激情到貌似看透了很多的道理,實際上自己屬於半瓶水的狀態,根本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水平高,在這個階段人是最容易犯錯誤的,尤其是方向性的錯誤,很可能在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上就是從這個年齡段而開始出現偏差的。
  • 「偽富養」的三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可是,一些父母不甘心,或者虛榮心作祟,要在孩子面前營造一些假象,弄個「偽富養」,夫妻唱雙簧,累人又累心!看過了那麼多家庭的互動方式,接觸過那麼多的孩子,單純的「物質上富養」,已經是非常低端的「偽富養」層次了。還有兩個更深層次的「偽富養」,潛藏更深,不易分辨,負面影響卻不容小覷。
  • 《呼嘯山莊》:愛情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在《呼嘯山莊》裡,愛情有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呢?第一層:現實之愛在英格蘭北部,有一座幾乎與世隔絕的「呼嘯山莊」。有一天,莊主老恩肖收養了一個被人丟棄的孩子,取名為希斯克利夫。這層光環讓凱薩琳滿足了虛榮心,激發了她的階級意識,讓她潛意識裡覺得,嫁給希斯克利夫會降低身份,自毀前程;但嫁給林頓卻能讓自己成為尊貴的女人。如果去掉這一層愛的外衣,只剩下不依附任何外在世俗條件的人,這份愛,還能維持下去嗎?
  • 優秀家長的5個層次,看看你到哪一層了?
    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你處於哪個層次?是不是一位優秀的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給孩子花錢相信每位家長都能做到。父母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無可厚非,但是只是滿足最低層次的物質需求是不夠的。捨得為孩子花時間現在有很多雙職工家庭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拼命工作。但是錢隨時都可以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最需陪伴的成長時間,不知道家長心中是否會後悔。有一個侄女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出去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撫養。
  • 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到哪一層了?
    沒有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文言文閱讀就無從談起,因為你壓根就看不懂文言文,何來做題之說呢。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看看你到哪一層了?
  • 學習知識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做到第四層,突破職場
    1第一層:了解了解一門知識或者一項技能,說明對所需要的知識有所認識,可能是局部或者點狀,知道零星的知識。當你能夠掌握一門知識,運用自如,那就可以成為核心員工了。這個時候可以帶著新手一起做事,這樣可以支撐起團隊的主要工作。有一個段子,有一家機械公司,他們的家的機器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啟,不知道為什麼,找了好多人來修,都沒有搞定。
  • 育兒也分三個層次,低層次媽媽帶大的孩子難有出息,你在哪一層?
    育兒這條路上,需要父母不斷學習和努力,自然也有了高下之分,層次越高的媽媽,越是能夠教育出有出息的娃,相反,低層次的媽媽帶大的孩子很難有出息,也很難有大格局。那麼這些層次是怎麼分的呢?育兒也分三個層次,低層次媽媽帶大的孩子難有出息,你在哪一層?‍
  •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有四個層次,你處在哪一個層次?
    你會閱讀嗎?曾經我以為我會閱讀,後來才發現,我根本不會閱讀,或者說我只會淺層次的閱讀,根本不懂的如何有策略,有目的的去閱讀。閱讀也是一種藝術,這是我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悟出的道理。閱讀應該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可是如何主動地去閱讀一本書呢?
  • 王冕:讀書的三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讀書,讀的不僅僅是書本身,更應該是洞察世間的真理,明白人生的真諦。元代大畫家王冕,一生中有過三種身份,書生、浪子、隱士。每一種身份背後都藏著不同的讀書境界,每一層讀書境界都蘊含著別樣的人生。讀書的第二層境界,便是擺脫書本的束縛,在實踐中去體會書中的情理與意境。劉彝在《畫旨》中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行萬裡路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獲得更開闊的格局與視野,更能對書中的道理有更深的體會。王冕最後一次落榜後,回到家中他一把火燒了自己所有的舉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