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樵課題組發現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的新方法

2020-12-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樵課題組,在腦卒中後神經功能修復的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5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以「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released by neutrophils impair revascularization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after stroke」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腦卒中是目前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的原因。腦卒中患者多數會留有半身不遂和言語困難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然而,如何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一直是困擾國際醫學界的一個難題。

傳統認為,中性粒細胞可通過形成細胞外誘捕網(NETs),來對抗外源入侵的病原體。NETs是以核內或線粒體內DNA為骨架,負載蛋白酶和水解酶組成的網狀結構。趙冰樵研究團隊發現腦卒中引起腦內和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產生大量的NETs,然而其對腦損傷並無保護作用。研究人員通過深入研究,闡述了中性粒細胞NETs是抑制卒中後腦內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採用中性粒細胞選擇性清除DNA酶PAD4基因敲除藥物幹預等多種方法和手段,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證明抑制NETs產生或促進其降解,都可以有效促進腦卒中後的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並改善受損的神經功能。該研究成果可能為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的治療提供潛在的藥物靶點。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康黎靜、餘慧林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趙冰樵教授、範文英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大慢病」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上海市科技重大專項和張江實驗室等的資助。

腦卒中引起中性粒細胞跨越血管壁,並在腦組織中產生大量的DNA結構NETs(H3Cit),後者是抑制腦內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

原文下載:

https://iobs.fudan.edu.cn/_upload/article/files/19/04/4393ec8e47f3ae749163a23fa4b2/870255d6-3c58-460e-8438-f80916b73dee.pdf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圖1 Par複合物相分離調控神經幹細胞極性建立05趙冰樵課題組發現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的新方法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樵課題組,在腦卒中後神經功能修復的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
  • 復旦大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科研成果彙編
    圖1 Par複合物相分離調控神經幹細胞極性建立趙冰樵課題組發現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的新方法>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樵課題組,在腦卒中後神經功能修復的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
  • 復旦大學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小型基因編輯...
    基於人類對語言層級結構的理解與意識水平相關,該研究團隊利用256導聯高密度腦電圖,創新性地將一種基於漢語語義理解的聽覺範式應用於意識障礙病人殘存意識檢測和甦醒預測中。  腦科學研究院趙冰樵課題組發現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的新方法
  • 幹預訓練可改善執行功能障礙
    這些區域中的任何一個區域白質連接或神經遞質系統發生損傷都會造成執行功能障礙。因此,在大多數神經退行性疾病以及許多其他神經學、精神病學和系統性疾病中,都會出現執行功能障礙症狀。孫厚亮等人通過對40例AD患者、30例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以及40名健康老人進行神經心理學測驗發現,AD組的測驗成績均顯著低於健康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組在大部分執行功能測驗中得分也顯著低於健康組。
  • 浙大學者揭示腦卒中神經元線粒體自噬新規律
    of axonal mitochondria in ischemic neurons)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腦卒中神經元線粒體自噬的新規律,為精準尋找缺血性腦損傷潛在靶點提供了理論支持。腦供血不足導致的神經元損傷是造成腦卒中腦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經元好比人體的「指揮官」,它的損傷將造成人體功能的紊亂,最終可能導致殘疾或死亡。而神經元是形態極其特殊的一類細胞,它的胞體延伸出許多突起,其中最長的一條被稱為「軸突」。
  • 什麼是腦卒中?突發腦卒中怎麼辦?
    腦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於腦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症候群。由於這個病來勢較快,病勢險惡且變化多端,猶如自然界的風一樣「善行多變」,所以,中醫把這類病稱為「腦中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腦卒中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45歲以下的青年人發病率在逐漸上升。我國卒中現狀——每年新發病例250萬, 每12秒鐘就有1位卒中新發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年死於卒中150萬,2/3留下殘疾。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用於腦卒中的直接費用每年約200億元,個人、家庭、社會的負擔巨大。
  • 安宮牛黃丸用於急性腦梗死昏迷患者,可促進患者覺醒,改善神經功能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安宮與腦梗」學術文章~~《安宮牛黃丸治療急性腦梗死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觀察》一文中明確指出,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安宮牛黃丸用於急性腦梗死昏迷患者能促進患者覺醒,改善神經功能,這可能與其減輕炎症反應,減輕腦水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有關。
  • 氧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該如何進行機械通氣?
    卒中相關的吞咽困難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可導致吞咽困難。吞咽困難的患者如果接受了氣管插管治療,拔管失敗比例升高。此外,長時間氣管插管會引起吞咽功能障礙。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如果吞咽測試失敗,那麼他拔管也會失敗。再插管患者中,有相當大比例存在吞咽障礙。
  • 狗的認知功能障礙|發現這些表現,改變飲食或添加營養劑能夠改善
    許多寵物主人認為,寵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放慢速度」是正常的,因此,很少有說狗狗行為上的輕微變化,然而現在的研究發現,行為上的任何變化都可能是認知功能障礙症候群(CDS)或潛在疾病的徵兆。狗狗的認知功能障礙症候群CDS有多常見?
  • 幹細胞治療在腦卒中已顯示出巨大潛力|腦卒中|幹細胞|治療|功能|...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全球每五秒鐘就會發生1 例腦卒中,我國每年發生腦卒中人數超過200萬,且逐年上升。腦卒中患者腦組織在短時間內缺血缺氧並壞死(或內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導致神經元減少,軸突連接中斷,局部產生活性氧自由基,影響腦組織損傷的自我修復,喪失局部腦功能和神經組織。
  • 睡覺打呼嚕為誘發腦卒中的重要因素!呼吸機卻是解決良方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睡眠障礙和卒中之間的關係,以及應該怎樣預防?1.什麼是腦卒中?腦卒中的主要症狀就是突然出現的言語不利、行走不穩、口眼歪斜、意識障礙等。2.打鼾與腦卒中的關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打鼾,在醫學上屬於睡眠障礙的一種,名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OSA是因為患者睡眠時氣道塌陷,氣流通過受限導致的。
  • 重度抑鬱症患者電休克治療2年後神經認知功能改善及症狀緩解
    我們的雙光子FRET ATP成像顯示內毒素暴露後ATP濃度增加。TNF-α和ATP分泌均促進突觸傳遞。體內小腦的特定區域炎症表現出抑鬱和自閉症行為。此外,TNF-α抑制和小膠質細胞耗竭均可逆轉此類行為異常。靜止狀態功能MRI顯示發炎的小腦與額葉新皮質區之間的過度連通性。因此,小腦中的免疫活性誘導了動物的神經元過度興奮和精神運動行為的破壞。
  • 聽音樂可改善自律神經功能
    (原標題:聽音樂可改善自律神經功能) 華龍網5月14日12時訊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大阪市立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
  • NB封面文章:張志珺/王立平/韓瓔等揭示視空間記憶障礙的神經基礎
    related to visuospatial memory deficit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and intervening approach for Alzheimer's Disease」,該研究同時利用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和阿爾茨海默症(AD)基因工程鼠,探討並發現了旁海馬-眶額皮層神經環路障礙是視空間記憶障礙的神經基礎,其進行性受損可作為AD
  • 朱大龍:糖尿病「腦功能障礙及周圍神經病變」診治進展
    丁香園:在「糖尿病腦功能與認知障礙方面」今年的諸多進展中,您印象最深刻的研究成果有哪些?朱大龍教授:我個人比較關注的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個:1、ACCORD MIND 研究延長試驗的結果發現強化血糖、血壓和血脂管理,隨訪 80 個月後患者認知功能及腦結構無顯著影響。
  • 預防腦卒中 全科醫生提醒要注意這幾點!
    同時可考慮用手術或非手術方法治療血管病變。 心臟疾病是引起腦卒中的重要原因。許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人會突然中風。所以要積極治療心臟疾病,並請教醫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療。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這樣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險性。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菸、減肥,養成從容的性格,適量運動,低脂飲食,這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
  • 腦卒中患者「從臥到走」僅用8周
    日前,患有「腦卒中」的黃姨在暨南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大良醫院)通過現代康復和傳統康復相結合的診治,實現了神奇的康復轉變。  五個月前,黃姨突然出現兩側肢體乏力、不能言語,送院後被診斷為「腦卒中」,經過手術治療後黃阿姨需要長期臥床,而且對外界刺激反應淡漠,不能言語,只能眨眼示意,黃姨家人感到心情極其沉重和焦慮。
  • 腦缺血神經元損傷研究有新進展
    近日,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教授課題組研究揭示了環狀RNA在調控缺血神經元損傷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機制。
  • 腦出血恢復期可用6種中成藥調理,改善神經功能
    腦出血,指因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我國腦出血的發病率為每年(12~15)/10 萬人年,發病極為兇險,僅有約百分之二十的患者在6個月後能恢復生活處理能力,大部分患者都會留下後遺症,也就是經歷腦出血恢復期,如偏癱,語言障礙,感覺障礙,肢體運動障礙,吞咽困難,視覺障礙,情緒異常,認知功能減退等等,如因長期臥床,可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或導致肺栓塞等併發症,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