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樵課題組,在腦卒中後神經功能修復的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5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以「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released by neutrophils impair revascularization and vascular remodeling after stroke」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腦卒中是目前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的原因。腦卒中患者多數會留有半身不遂和言語困難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然而,如何改善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一直是困擾國際醫學界的一個難題。
傳統認為,中性粒細胞可通過形成細胞外誘捕網(NETs),來對抗外源入侵的病原體。NETs是以核內或線粒體內DNA為骨架,負載蛋白酶和水解酶組成的網狀結構。趙冰樵研究團隊發現腦卒中引起腦內和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產生大量的NETs,然而其對腦損傷並無保護作用。研究人員通過深入研究,闡述了中性粒細胞NETs是抑制卒中後腦內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採用中性粒細胞選擇性清除、DNA酶、PAD4基因敲除和藥物幹預等多種方法和手段,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證明抑制NETs產生或促進其降解,都可以有效促進腦卒中後的血管新生和功能重塑,並改善受損的神經功能。該研究成果可能為腦卒中後神經功能障礙的治療提供潛在的藥物靶點。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康黎靜、餘慧林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趙冰樵教授、範文英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大慢病」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上海市科技重大專項和張江實驗室等的資助。
腦卒中引起中性粒細胞跨越血管壁,並在腦組織中產生大量的DNA結構NETs(H3Cit),後者是抑制腦內血管新生和重塑的重要分子
原文下載:
https://iobs.fudan.edu.cn/_upload/article/files/19/04/4393ec8e47f3ae749163a23fa4b2/870255d6-3c58-460e-8438-f80916b73de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