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一直是中國製造的痛,根據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約3770億塊,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中國晶片的進口量佔到了全球50%以上,而其中的自主份額卻不到10%。今年發生的中興事件更是讓人心驚,偌大的一個中興竟然被小小的一顆晶片給制約住了手腳。我國大力發展半導體製造行業,勢在必行。
提起晶片,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他被譽為中國「晶片之父」,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以41歲的年齡成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卻因為老婆才被廣為人知。他,就是鄧中翰。
鄧中翰,1968年出生在江蘇南京市。1987年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大學畢業後,鄧中翰又考上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進修,在五年時間內,他取得了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物理學碩士三個學位,成為了該校建校以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3學科的學者。
1997年鄧中翰加入了IBM公司,擔任高級研究員,在IBM公司期間,他申請了多項發明專利,獲得「IBM發明創造獎」。在那邊工作一年之後,鄧中翰離開了IBM,到矽谷創立了集成電路公司PIXIM,INC。
1999年,鄧中翰收到國家號召,毅然決然的帶著團隊返回中國,並在信息產業部的倡議下,建立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要知道,在當時,中國的晶片研究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鄧中翰的回歸正好彌補了這塊漏洞。
2001年,經過兩年的艱苦研究,中星微出產了第一款晶片「星光一號」。這款晶片打破了國外晶片生產的壟斷格局,徹底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並且一經出產就大獲成功,相繼被飛利浦、三星等國際品牌,用於電腦攝像頭核心晶片。
2003年,中星微的多媒體晶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pc和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上,全球市場份額一度達到了60%以上。到了2005年11月份,中星微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了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晶片企業。同年,中星微的晶片還與神舟飛船一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3年,中星微的晶片再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中星微定義了人工智慧晶片,並開始著手研發,經過兩年的努力,在2016年正式發布星光智能1號。
截至目前為止,中星微公司已經有相關專利3000多件,也在開發新一代智能晶片,但是鄧中翰卻說,國內半導體產業底子薄、企業還很少,在人才、資金方面也很缺乏,雖然過去進行了很多研究,但實踐卻很少,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突破點。
鄧中翰表示,中國晶片的路還很長,和西方國家差距還很大,第一,我們要在成熟的技術路線上追趕國際的巨頭。第二,我們要在市場旺盛的一些新興的國際巨頭,定好爭取彎道超車。第三,我們需要有換道超車,打造新模式和新產業鏈,在前沿領跑。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鄧中翰和著名歌唱家譚晶結婚,因為雙方身份特殊,這段婚姻直到2014年才被大眾所知,而很多人知道鄧中翰也是因為譚晶,還傳出了很多傳言。一個中國晶片的奠基人,竟然需要明星老婆來為人所知,不得不說還蠻悲哀的。
如果大家覺得文章有用的話,歡迎點讚收藏加關注哦。
(報科技--每天提供最好看,最好玩,最有用的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