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死後,有些讀者就不再讀了?網友分析有意思

2020-12-14 小李子談談歷史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讓許多人沉迷在權謀故事和英雄人物當中,其中形象有忠有奸、有善有惡,既滿足了許多讀者對心中英雄的幻想,也為讀者編繪出了作者心中繽紛多彩的三國世界。

但是許多讀者在讀完《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關羽自刎後,便漸漸不再細讀後來的三國了,是因為後面的章節不夠精彩,還是因為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呢?

01 英雄已逝

有網友表示「關羽是許多讀者的偶像,他的死代表著許多人失去了信仰,因此才失去了讀下去的欲望。」

分析很到位,從個人情感來講,羅貫中塑造的「義絕」形象,深入到了每個鐘愛三國的人心中,就算是千百年後的今天關羽的形象也依舊是光輝無限的。

縱觀關羽一生為了匡扶漢室而出生入死,直到他死去都在使用漢獻帝封給他的「漢壽亭侯」稱號。在徐州之戰後他,就算被逼上絕路,也是投漢不降曹,一直忠貞於漢室。

在得知大哥劉備的蹤跡後,關羽便立即起身離開曹營,過五關斬六將帶著嫂嫂千裡尋劉備。如此忠義之士,也難免成為眾多讀者心中的偶像。

他的死去被羅貫中描寫的無限悽涼,誰又能不為之所動呢?因此漸漸脫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我認為關羽的死是觸發讀者脫坑的起因而非結果。

02 沒了亮點,就沒有了靈魂

縱觀整部《三國演義》,以關羽的死為分割線,前面半部都在著重描寫以劉備為首的蜀國崛起道路,竭力美化了劉備「正統」的戲碼,將劉備這位創業者的經歷描寫得繪聲繪色,縱使經歷萬千失敗依舊在絕境中奮起,為恢復漢室正統而竭盡全力。

將蜀國的發展壯大描寫得繪聲繪色,將故事帶入整部劇的高潮,讓看的人津津樂道。而關羽一死,書中最大的高潮便漸漸回落。後半部書中的高潮,遠遠比不上前半部分的精彩,因此許多人失去了「刺激感」,便漸漸沒有了讀書欲。

況且後半部分的書中人物大多已經死去,或者垂垂老矣,比如曹操、孔明、趙雲等人,已經不再年輕。讀者希望看到的是,生機勃勃的英雄,而不是垂垂老矣的戰將。

更何況關羽死後,蜀國五虎上將也隨之崩塌,先是張飛被部下謀害,後有馬超病逝、黃忠戰死,最後劉備白帝城逝去。至此蜀國中人們鍾愛的人物就只剩下諸葛亮、趙雲等寥寥幾人,已經不足以支撐讀者對蜀國的「幻想」。

可以說後三國時期,便是蜀國的沒落,這對許多鍾愛蜀國的讀者來說是一種打擊,當趙雲和諸葛亮去世後,整部書的亮點人物已經沒有幾人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蜀國、吳國又接連被滅,如此悲傷抑鬱的情緒,泯滅了許多讀者讀下去的勇氣。

03 主角已死,看點全無

再者,三國當中所有的主人公的主人公便是劉、關、張,此三人承包了許多讀者前期幾乎的所有看點,當這三人接連去世,三國中的看點還有幾何?

唯有諸葛亮六出祁山,能夠支撐起讀者那寥寥無幾的希望,但最後還是失敗了,至此許多讀者的熱情都燒乾了。

人們看故事,往往喜歡歡樂的結局,太過悲傷而又沒有懸念的結局,會讓人不忍直視

許多讀者在看完關羽去世之後,便逐漸失去了讀下去的欲望,說到底都是因為將,劉、關、張三兄弟塑造得太過完美,導致失去他們之後讓讀者感到「絕望」。讀者喜歡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一直「崛起」,而不是看到他們一一消失。

《三國演義》不是歷史典籍,而是文學作品,難免會帶有作者的主觀色彩,在引人入勝的同時也在為讀者建立一座理想的大廈。劉、關、張三兄弟便是這座大廈的根基之一,失去了他們,「三國的大廈」就像無根之萍,搖搖欲墜。

總結

人生在世最害怕的,莫過於失去希望。讀《三國演義》也一樣,一旦對書中人物失去了「幻想」,失望便接踵而至。失去了人生的希望,便失去了人活著的價值,讀書也一樣,沒有了希望,哪還要讀下去的欲望?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談談大家的看法!

#三國演義#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的正與偽:最具反諷意義的一筆,正是在關羽身上
    三國演義中的正與偽:最具反諷意義的一筆,正是在關羽身上本期講的《三國演義》的正與偽的核心是以劉備為核心,以他的價值觀為導向來組織全篇的,因此出現了很多情節都是圍繞著劉備的。但是在《三國演義》裡面,它是有正偽的觀念之分的。什麼是正呢?就是劉備;什麼是偽呢?其他都是偽。所以讀者會注意到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的整個結構上都是有問題的,他想要重新解釋歷史,比如說關羽。
  • 被三國演義結尾看怒了,明代讀者和清代讀者接力怒寫蜀國後人滅晉
    蜀國後繼無人令人不滿,司馬氏併吞魏蜀吳令人氣憤,明清讀者大呼:三國演義不能就這麼憋屈地結束!大家讀《三國演義》很多是衝著諸葛亮、衝著關張趙雲去讀的,讀開頭的時候是越讀越期待,因為禍國殃民的壞人很快就有諸葛亮出來收拾他們了。
  • 關羽墓出土青龍偃月刀?關羽估計自己都不信
    根據文獻記載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在宋朝開始出現,因重量關係,主要用於練習臂力,非戰爭中的武器。在中國小說《三國演義》中,青龍偃月刀為關羽所使用的兵器,書中描述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豔鋸。關羽用其斬殺了不少武將,所以後世也稱青龍偃月刀為關刀。在關羽被殺後,青龍偃月刀被東吳將領潘璋奪走,後來,關羽的兒子關興殺潘璋為父報仇,奪回青龍偃月刀。因此,關羽和青龍偃月刀被互相視為象徵。
  • 朱維錚 | 在中世紀晚期的《三國演義》
    魯迅的小說《風波》,便描寫了一個年紀雖老,卻因讀《三國演義》入了迷而變得迂腐可笑的人物:趙七爺是鄰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這三十裡方圓以內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學問家;因為有學問,所以又有些遺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聖歎批評的《三國志》,時常坐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他不但能說出五虎將姓名,甚而至於還知道黃忠表字漢升和馬超表字孟起。
  • 三國演義中都喊關羽為雲長,為什麼不直接叫他關羽呢?原因簡單
    在三國演義中,每當有大人物出場,屏幕一側都會出現這個人物的「字」,比如關羽出場,會出現字雲長,曹操出場會出現字孟德,劉備出現也會顯示字玄德。在人物之間的對話中,一般都稱呼對方的字,比如不管是在對陣還是私下場合,曹操和劉備等人都會稱呼關羽為雲長,而不會直接稱呼他為關羽,這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要從名字的起源說起,從人類誕生那一刻,為了相互區分,古人便運用不同的文字來對應不同的人,這樣就能區別出彼此。《禮記檀弓上》記載,在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父親或者家族長輩就要為孩子起一個名。
  • 民間諺語,關羽楹聯,關羽華容放曹
    此外還值得一說的是各地三國人物廟祀的楹聯,有些也相當精彩,喜歡對對聯的讀者朋友不妨一同來欣賞一下。三國人物廟祀最多的當然要首推關羽。幾百年來,中國可以說得上武廟遍天下(武廟即關羽廟,關羽被稱為武聖,故名武廟,和文聖孔子的文廟相對),所以關於關羽的楹聯最多。如:萬古勳名垂竹帛,千秋又勇壯山河;心上有天慈日月,目中無地著孫曹;這都是歌頌關羽氣概凜然,威震千古,文辭遒壯,但內容有些空泛。再看:此吳地也,不為孫郎立廟;今帝號矣,何須曹氏封侯?
  • 三國演義中,一對一單挑,有實力戰平關羽的名將,有幾人?
    三國演義中有不少狂人,如大罵曹操、劉表、黃祖的禰衡,「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的邢道榮,以及許攸、孔融等人,都算狂人,但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狂人,還要數蜀漢名將關羽了。孫權是三國中的很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梟雄,即使曹操看到他,都誇讚孫權,「生兒要生孫仲謀」,但是關羽卻很輕視孫權,在襄樊之戰時,孫權派人去向關羽給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但是卻被關羽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給罵回去了。三國中,除了關羽外,還沒有人敢輕視孫權、黃忠和顏良。不過關羽之所以敢這麼狂妄,與其武功高強,以及戰績有很大關係。
  • 《三國演義》關羽和張飛死時,為何趙雲死時僅僅是風吹折了大樹?
    這個世界上一天總有那麼幾百上千人死去,按照古人的說法,這地球上不得天天掉下數百顆星星來麼?中國古人在長時間對環境的探索和了解中,發展出來一套立身的哲學體系。當然,現在我們叫它玄學。也是根據天人感應的說法,認為人的一言一行,甚至行運命格,都會在自然大道中體現出來。通過觀察身邊的事情,便可以斷定一個人的吉兇生死。至於天星風水則更加複雜。古人認為地下九州和天上的星宿是相對應的。
  • 郭英德老師講《三國演義》(二十九):古今名將第一奇人——說關羽
    要不是關羽自負過人,他怎麼會真地相信諸葛亮在袞袞眾將中,對他特別地刮目相看呢? 《三國志》裡就寫道,關羽瞧不起黃忠,不願與老兵為伍。小說也寫道,還在關羽要取長沙的時候,諸葛亮就誇讚守將韓玄手下的一員大將黃忠,「雖然年近六旬,鬚髮蒼白,使一口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一再囑咐關羽「不可輕敵」。
  • 淺談《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形象——剛愎自用的關二爺(上)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對關羽的塑造,傾注了其特有的思想觀和創造人物的藝術手法,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到的「惟於關羽,特多好語」。但是羅貫中也從多角度剖析了關羽的性格缺憾。陳壽評價關羽為什麼失敗是因為「剛而自矜」,主要表現為驕傲自負、虛榮固執和猜忌多疑等。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關羽的歷史事跡,我相信大部人都受到《三國演義》這部作品的影響。過五關斬六將,掛印封金,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等等數不勝數。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
  • 五年級孩子必讀著作《三國演義》《寄小讀者》課外閱讀練習,收藏
    五年級課外閱讀習題《三國演義》1、三國: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就是魏,蜀、吳三國統治著當時的中國。2、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有:曹操、諸葛亮(孔明)、劉備(劉玄德,劉皇叔)、關羽(關公)3、 桃園三結義。
  • 《三國演義》死了的關羽突然睜開眼睛,曹操砍的樹流血,可信嗎?
    三國演義裡,關羽被害這一段描寫本來就有很多迷信的東西,因為關羽死後享受人間煙火,以其忠義成為了武財神,到現在民間還有很多供奉關公神像的。關羽和關平在江東被孫權殺害,關羽魂靈不散飄飄蕩蕩來到了玉泉山,玉泉山上有一個老和尚普靜,以前在汜水關鎮國寺救過關羽,和關羽有過一面之緣。
  • 《三國演義》如果龐德大戰巔峰時期的關羽,龐德最多能堅持多久?
    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水淹七軍這一回,關羽和龐德大戰過兩場,先後打了130多回合。結局是龐德在第二次決戰詐敗,用暗箭射傷關羽。很多人覺得,龐德這是欺負老人,不講武德,還暗箭傷人。這才佔了便宜,實際上龐德遠不如巔峰時期的關羽。
  • 三國演義中,如果一對一單挑,有哪幾個名將的實力可以戰平關羽?
    《三國演義》裡有不少狂人,比如罵曹操、劉表、黃祖的禰衡,「說吾名,嚇汝一跳」的邢道榮,以及許攸、孔融等人,都是狂人,但三國時期,最出名的狂人,還得數蜀漢名將關羽。三國時期,最痛恨關羽的一群武將,大概是想要荊州,關羽不給的東吳將領,關羽也曾辱罵過孫權,所以這讓他們與關羽結怨。《三國演義》中,江東名將眾多,但江東厲害的將領,主要是周瑜、陸遜等儒帥,呂蒙、程普、黃蓋等將領,不是一流的,江東可以算一流的猛將,只有甘寧、太史慈和孫策三人,但這三人的武功要比關羽差一些,單挑他們打不過關羽。
  • 這位神秘人是關羽的救命恩人,沒有他就不會有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
    關羽,字雲長,劉備的拜把子兄弟,張飛的二哥。說起關羽這個人,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顯示出了關羽英勇善戰的實力。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關羽過五關六斬的途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險象環生,甚至險些丟了性命。話說關羽行至汜水關的時候,把關將領卞喜不但沒有阻攔,更是出關相迎。這位卞喜原本是黃巾軍的餘黨,後來投奔的曹操。
  • 洞見|《三國演義》暗藏的5個人生大忌,有一個人就廢了
    洞見|《三國演義》暗藏的5個人生大忌,有一個人就廢了作者:洞見·不雨亦瀟瀟有求皆苦,無欲則剛。說不盡的人生百態,讀不完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之所以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處世秘訣。其中這5個人生大忌,更令人深思。
  • 《三國演義》暗藏的5個人生大忌,有一個人就廢了
    有求皆苦,無欲則剛。作者:洞見·不雨亦瀟瀟說不盡的人生百態,讀不完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之所以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處世秘訣。第二忌:傲但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必然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梗。實際上,「大意」這個詞,用的並不準確。因為,關羽丟荊州的原因不是大意,而是——驕傲過了頭。
  • 在《三國演義》中,被貶低的三個人物,而在正史裡卻是很厲害的人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曹的正統觀念非常明顯,羅貫中老先生在把劉備、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等五虎將抬得高高的同時,對曹魏、孫吳陣營的許多人物都進行了貶低,這兩個陣營許多人物一出場就成了配角。今天要說說這三個人物,在演義中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正史中是完全是很厲害的人。
  • 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實力如何?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不同表述
    三國演義後期,劉蜀留下的大將,少之又少,根據史書記載,後起之秀,只有吳班、陳式、馮習、張南、黃權五人,可惜,後來黃權投降曹魏、馮習、張南死於戰場、吳班、陳式一生也只是戰績平平,總之,繼五虎上將之後,劉蜀在將領上,後繼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