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得多的孩子被家長成為「熊孩子」。很多時候,「熊孩子」的一些表現常常讓家長感到頭疼。其實,在家長眼裡,孩子身上的一些「壞毛病」不一定是壞習慣,家長可別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忽略一個腦力超常的孩子。
眾所周知,美國兒科學會是一個對兒童研究十分透徹的一個機構,在育兒領域有很大的權威性。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研究發現,對於剛出生的孩子來說,大腦是處於「待開發」的狀態。而之所以孩子的腦力能得到開發,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鍛鍊也會幫助孩子開發腦力。
可見,所謂的天才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後天培養的。
而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腦力超強的孩子的表現並不一定有多好,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四個「壞毛病」,不用過度擔心,這可能是孩子腦力超常的表現。
孩子腦力超常的四種「壞」表現
1、脾氣犟,經常反駁父母
家長都喜歡聽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夠對自己言聽計從。可總有一些熊孩子喜歡和自己「對著幹」,經常反駁自己,而且比起也特別犟。說到這,讓我想到了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能有今天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有一個犟脾氣。因為他的「倔」脾氣,他從著名的哈佛大學拒絕,這讓很多人紛紛表示不理解。直到他最後成立了微軟公司有了,有了成就,大家才對他退學的行為表示理解。
有的孩子經常和父母「犟嘴」,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是一種著急的表現。其實,孩子在反駁父母的過程中,說明他有自己的思考,並且有主見。家長應該多些傾聽,而不是組織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2、有很強的破壞力
你家孩子今天「拆家」了嗎?家長認為玩具是用來玩的,而在孩子眼裡,玩具卻是用來「拆」的。在家長眼裡,家裡的東西是供大家使用的,而在孩子眼裡也是拆的。總之,在孩子的世界裡,似乎「萬物皆可拆」。這讓家長又生氣又「心疼」。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世界是十分純潔的,所以他們的本意一定不是破壞,而是改變。他們一方面想探究事物的究竟,一方面想改變事物,所以就有了「拆家」的表現。其實,這說明孩子有很強的創造力,同時也鍛鍊自己的思維水平。
3、活潑好動,坐不住板凳
在家長眼裡,學霸的燕樣子應該是拿起書本,安安靜靜地坐在板凳上讀書的樣子。自己家孩子,連坐都坐不住,更別說是好好讀書了。其實,有一項研究發現,學霸並不一定是靠死記硬背來取得好成績的,真正的學霸是可以在快樂中學習的。
孩子「坐不住板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強恰恰是孩子腦力超常其中的一種表現。
4、喜歡調皮搗蛋
「熊孩子」這個別致的名稱,對這類孩子來說可謂是實至名歸了吧。有點孩子總喜歡使用自己的小伎倆「捉弄」別人,而且有時還不聽家長的勸告。通常,這類孩子在家長眼裡是最難管的孩子,也是被家長「誤解」最大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調皮的時候,如果沒有犯什麼大錯誤,一些「小打小鬧」是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的。孩子在想「好點子」的時候鍛鍊了自己的思維,開發了自己的腦力。
孩子身上的一些所謂的「壞毛病」,在沒有觸碰原則時,家長不要過多的幹涉,在這方面,適當的「放養」更利於培養優秀的孩子。有時候,家長也可以找一些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開發腦力。
想讓孩子腦力超常,家長可以使用這些方法
1、給孩子買一些可以DIY的玩具
在選擇玩具的時候,家長不要僅僅注重新鮮有趣,還要注重對孩子的成長是否有幫助。對於喜歡拆玩具的孩子,家長可以選擇積木或者其他孩子可以DIY的玩具,讓孩子自己製作想要的效果,開發孩子的想像力,從而開發腦力。
2、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和家長的意見不同時,家長不能實行專制,要傾聽孩子的意見,與孩子達成一致意見。如果自己和孩子的想法都對,那麼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就讓孩子自己做主。如果孩子的想法有錯誤之處,那麼家長要致命原因,讓孩子明白。這樣,家長才算是幫助孩子開發腦力,而不是阻止。
其實,智力雖然不是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但是卻是一個人成功的條件。與其說開發孩子的智力發展,不如開發孩子的腦力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