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院屠鵬飛、姜勇團隊創建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TRP通道調節...

2020-12-13 北京大學新聞網

為了有效解決中藥藥效成分的高效發現及其分子機制研究問題,近日,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屠鵬飛、姜勇教授團隊與青島大學藥學院王克威教授團隊合作開發了一項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瞬時受體電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調節劑的高效發現,相關研究成果以「A Precise Microfluidic Assay in Single-Cell Profile for Screening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Modulators」(精準單細胞微流控篩選TRP離子通道調節劑)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SCI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上,並被選為封底文章。

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81402890, 81773864, 81973199, 81473106, and 81530097)、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2018ZX09711001-008-003)等項目資助。屠鵬飛、姜勇和王克威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藥學院青年教師艾曉妮博士、博士生吳洋以及碩士生盧文博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屠鵬飛、姜勇團隊創建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用於TRP通道調節劑的高效發現

TRP通道是細胞膜上重要的陽離子通道蛋白超家族,是治療疼痛的新型藥物靶點之一。由於現有的TRP通道調節劑低效、特異性差,從中藥、天然藥物中尋找新型的TRP通道調節劑成為藥物研發領域的一大熱點。然而,傳統的離子通道類藥物篩選方法(FlexStation 3鈣螢光和膜片鉗)存在樣品消耗量大、效率低、預測性差(假陽性/假陰性率高)、技術門檻高等問題。因此,亟需建立新穎、精準的TRP通道調節劑的篩選方法。屠鵬飛、姜勇教授團隊開發的全新的精準單細胞微流控裝置填補了這一空白。該裝置通過優化微坑尺寸捕獲單細胞,採用無泵被動閥技術實現微量、低剪切力的換液過程,與商品化FlexStation 3對比,該裝置具有微量、快速、結果重現性好且能實現多次加藥換液等優點。利用該技術裝置,結合中醫藥在抗炎鎮痛治療方面的悠久歷史和課題組的前期積累,課題組對近200個中藥成分對5種TRP通道亞型的調控活性進行了高通量篩選,結果從傳統抗炎鎮痛中藥九裡香中發現了4個活性成分,將傳統鈣螢光FlexStation 3的假陽性/假陰性率從76.2%降低到4.8%;進一步體內模型證實香豆素類活性成分B304能夠通過抑制TRPA1顯著減輕福馬林或AITC引起的小鼠疼痛反應,從而驗證了該篩選體系的可靠性。相關研究結果不僅揭示了傳統藥用植物九裡香的藥效物質和作用靶點,並且通過TRP通道研究體系的創建,為抗炎鎮痛中藥藥效物質的高效發現和作用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學體系;此外,開發的精準單細胞微流控技術平臺是傳統離子通道藥物篩選方法的補充和升級,該裝置及發現的活性化合物已申請兩項中國發明專利。


相關焦點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技術還可以進行成像、表型篩選以及神經再生研究。微流控系統的關鍵用途之一是單細胞的分離和生化研究。事實上,據已報導的研究表示,現已通過微流控系統成功測量了單個大腸桿菌細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表達。幹細胞研究幹細胞研究極大地受益於微流控技術的進步。與傳統方法相比,微型化有助於幹細胞分析更加深入。
  • 金斯瑞引進Berkeley Lights單細胞光導平臺,用於抗體開發技術服務
    (BLI)籤署協議引入BLI的單細胞光導平臺,成為亞太地區首家將這一全球領先的數位化細胞生物學技術用於抗體開發技術服務的CDMO公司。業界分析認為,此舉將使其在抗體藥發現平臺的覆蓋度和綜合實力獲得極大提升,快速推動其在生物藥行業的發展。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在報告中,方群教授分享了基於SODA平臺,利用面陣成像螢光檢測技術和機器視覺技術發展了用於稀有細胞分選的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可實現基於螢光的單細胞自動識別、捕獲與單細胞液滴的生成。利用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與二維平面陣成像技術,可實現對目標區域螢光信號的快速檢測與掃描,檢測速度可達4000個細胞/秒。該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冠心病患者血液樣本中的循環內皮祖細胞的分選實驗。
  • 淺析微流控技術在生物傳感檢測領域的應用
    打開APP 淺析微流控技術在生物傳感檢測領域的應用 胡薇 發表於 2018-10-04 08:35:00 其中,微流控紙晶片(lab-on-paper,紙上微型實驗室)是近幾年發展的一種新型微流控晶片。具有成本更低、分析系統更易微型化、便攜化、生物相容性好、檢測背景低、 後處理簡單,無汙染等優勢。近年來,微流控晶片技術的發展為癌細胞檢測的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作為一個新型的無創檢測平臺,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和可重複性。 微流控在單細胞水平上的研究進展迅速。
  • 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微流控技術為在推動生物學眾多領域的強大工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用於微通道中流體的注射、混合、泵送和存儲的新器件和工藝的發展,近年來微流控系統在化學和生物化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儘管微流控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樣品引入和處理一定體積範圍的流體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戰。納米技術的最新發展則有助於提升微流控技術。
  • 淺談微流控技術發展及應用
    微流控技術問世至今,不過近30年歷史,但其發展迅猛,被稱為下一代醫療診斷「顛覆性技術」。本篇文章將從微流控技術發展重要時間節點、開發微流控晶片需要考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熱門應用領域三方面簡單介紹微流控技術。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Trends in Plant Science嚴建兵團隊於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學的綜述文章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實現了在單個細胞水平闡述重要生命現象,大大拓展了生命科學研究的精度和深度。然而在植物中,單細胞測序研究卻面臨挑戰。
  • 國內十餘家企業聚集,單細胞技術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2015年)、微著生物(2017年)、新格元生物(2018年)、萬乘基因(2018年)等通過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微流控,將單細胞測序從實驗室走到市場,並完成早期融資;以單細胞生信分析為主的代表企業百奧智匯(2018年)也完成了IDG資本的A輪融資。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該刊創建於2001年,專門用於收錄微流控技術研究類文章。一年後,中國迎來了首次以微流控為主題的學術會議,即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會議,實現微流控晶片大規模集成。匯先醫藥設計了串並聯式萬通道多層結構的微流控晶片,在單晶片上引入上萬條微通道,能一次性把多種目標細胞或病原體抓取出來。此外,設計微流控的多通道可以讓分子檢測單元之間相互隔離,各個反應互不相干擾,因此可以根據需要對同一個樣本平行進行多個項目的檢測,具有高通量快檢的特點,能快速富集稀有細胞或快速檢測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
  • 微流控晶片開發:用於環境分析的微流控技術
    隨後,出現了各種檢測,監視和清除技術,從簡單的分離技術到高級修復技術。在宏觀或工業規模上開展既定工作後,雖然可以輕鬆捕獲和保留某些汙染物,但檢測極限和當前可用技術的成本仍然是主要障礙,而關於使用微流控技術收集和檢測汙染物例如重金屬離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機和無機離子,細顆粒物,甚至微生物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了。因此導致微流控技術在環境分析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
  • 2018第二屆微流控技術前沿研討會圓滿召開
    本次會議集中展示了近年來我國微流控晶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結合了醫療、醫藥領域的實際需求, 體現了微流控最新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單細胞分析、單分子檢測、體外診斷、器官仿生和藥物活性、毒性研究),力求推動國內微流控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此次會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頂級微流控技術專業會議。
  • 體外診斷浪潮熱,新興技術微流控緣何成為香餑餑
    CB Insights 中國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分析團隊分析師:徐迅捷微流控技術與 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在這個過程中,樣品製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都集成到了一塊微米尺度的晶片上,微米級尺度構造出了容納流體的通道、反應室和其他功能部件,微米體積的流體經過操縱在微小的空間中運動,進而構建了一個完成的生化實驗室,並且能夠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的一項技術。
  • MIT創建微流控領域開源網站
    近日,一個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者創建的開源網站Metafluidics迅速躥紅,成為「微流控技術領域的Pinterest」 (註:Pinterest是著名圖片分享類社交網站)。籌展微流控領域「大數據」MIT團隊很快與開源軟體諮詢公司Bocoup合作,構建了一個共享微流控設計的開源平臺。用戶只需填寫簡單的資料註冊並登陸該免費網站,然後就能瀏覽精選的微流控設計或者搜索特定功能的微流控設計等。
  • 麥姆斯諮詢:共同研發和推廣用於精準醫療的創新診斷工具
    2018年10月12日,微點生物(位於中國深圳)與Bio-Techne Corporation(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在深圳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和推廣用於精準醫療的創新診斷工具。
  • 奧丞生物:專注子癇前期精準診斷,拓寬微流控技術空間
    十餘年來,他和奧丞生物團隊持續深耕IVD免疫診斷領域,建立了完整的子癇前期(PE)精準診斷系列產品,並獲得相關註冊證,在市面上落地銷售,為子癇前期的精準診斷、便捷監測、有效預防提供了「奧丞方案」。而在周義正看來,從醫藥產品銷售到檢測技術平臺和體外診斷試劑研發,這一切都很「順其自然」,因為,有責任催促,有政策支持,有團隊奮戰。一項突破,直擊子癇前期痛點2019年7月11日,對奧丞生物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該團隊自主研發的胎盤生長因子檢測試劑盒(PLGF)獲得NMPA批准上市。
  • 【盤點】微流控晶片技術應用,助力精準醫療發展
    隨著精準醫療的不斷發展,分子診斷技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精準醫療包括兩個方面,精準診斷和精準治療。其中,精準診斷是精準醫療的基礎,而分子診斷又是精準診斷的核心。因此,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精準醫療提供保障,而微流控晶片是其常用技術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應用廣泛。
  •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 16:05:30 美國1CellBiO公司Colin Brenan、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ierre Bruhns、巴黎第九大學Andrew
  • 聚焦單細胞多組學測序,Mission Bio獲C輪7千萬美元
    [ 億歐導讀 ] 本次融資將用於拓展其單細胞多組學平臺Tapestri,它是首個能在單個細胞中對DNA和蛋白質進行測序的平臺,能夠更準確地識別癌症靶標。目前該平臺技術主要應用於肺癌、白血病等小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