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1月27-28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嘉興盛大舉行。高端論壇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主辦,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長三角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長三角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嘉興市南湖區科學技術協會、儀器信息網、杭州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嘉興浙華食品健康研究有限公司和浙江揚清晶片技術有限公司協辦。微流控高端論壇旨在增強微流控晶片工作者間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進微流控晶片學科及產業化發展。論壇特別邀請到國內微流控晶片領域頂尖專家和企業家60餘位,吸引近400位微流控晶片研究學者、生物醫學領域微流控應用專家、微流控產業界人士參會交流。
大會現場
11月27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盛大啟幕。開幕儀式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主任蔡強主持,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馮葉成作大會致辭。
蔡強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分析測試中心主任
馮葉成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馮葉成對參會嘉賓表達了熱烈歡迎。作為本屆微流控高端論壇的主辦方之一,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已經孵化培育2500多家科技型企業,其中有35家單獨上市或者是被上市公司併購。馮葉成表示微流控技術是最前沿的交叉學科技術,也是科技部欽定的「顛覆性技術」,被譽為影響人類未來發展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所以本次論壇極具特色,對未來意義深遠,必將促進理、工、醫、產業界、投資界等領域的交流和互動。他還認為微流控晶片是註定要被深度產業化的科學技術,期待與參會嘉賓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微流控學術和產業發展新藍圖,助推微流控技術在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領域的持續深入發展。
致辭結束後,16位報告嘉賓分別做了微流控前沿技術和最新應用的大會報告分享。報告內容精彩紛呈,引發場下觀眾持續提問和熱烈討論。以下摘取部分報告內容以饗未能與會讀者。
方群 浙江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超微量微流控液滴分析和篩選
2013年,方群教授團隊發展了基於序控液滴陣列(Sequential Optional Droplet Array,SODA)的微液滴操縱新方法,能自動完成超微量(pL-nL)液滴的多步複雜操控。在報告中,方群教授分享了基於SODA平臺,利用面陣成像螢光檢測技術和機器視覺技術發展了用於稀有細胞分選的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可實現基於螢光的單細胞自動識別、捕獲與單細胞液滴的生成。利用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與二維平面陣成像技術,可實現對目標區域螢光信號的快速檢測與掃描,檢測速度可達4000個細胞/秒。該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冠心病患者血液樣本中的循環內皮祖細胞的分選實驗。
關一民 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教授
報告題目:智能微流控及應用
智能微流控是利用整晶圓工藝集成CMOS前端與微流體MEMS後端,製備低成本智能微流體CMOS-MEMS晶片,實現對微量液體的自主、精準操作及控制。智能微流控技術在智能製造及生物醫藥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尤其是在3D列印、醫療檢測以及精準用藥方面已經進入產業化。關一民教授對智能微流體的產品形態做了詳細闡述,並對智能微流體的應用領域及市場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林金明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報告題目:微流控細胞分選與識別技術
液滴形成的主要是通過施以足夠大的作用力擾動連續相與分散相之間存在的界面張力使之達到失穩。在微流控體系中,常用不相容的液體來形成液滴,即微通道中的分散相經不相容的剪切作用而分散成液滴。在報告中,林金明教授主要介紹了課題組在微流控液滴製備方面的工作,並從固液界面液滴製備、納升級液滴製備、微流控晶片液滴發生器三個方面展開了詳細介紹。
蔣興宇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基於微流控-液態金屬的柔性傳感與組織工程
微流控為生物檢測帶來了高通量、低消耗、便攜化等好處,還可以高效地篩選藥物、納米材料等用於生物醫學的需求。蔣興宇教授遠程做了主題為「微流控-液態金屬的柔性傳感與組織工程」的分享。其團隊把液態金屬和彈性高分子微流控晶片整合成柔性電子電路後,發現這些柔性電子電路可以在生物醫學傳感、組織工程、人用器官以及生物計算領域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康熙雄 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醫師
報告題目:5G北鬥環境下公共衛生常態化與現場快速檢測的需求
由於疾病醫學、預防醫學、疫情等原因,再加上醫院和健康對信息多維度的需求,醫學上需要更多的疾病信息採集和管理。5G+北鬥給個體化生命全程管理帶來極大便利,現場快速檢測場景則愈加突出。康熙雄主任遠程分享了十四五期間各大新技術平臺的發展趨勢,如高性能低成本的晶片檢測設備、場景小型測序儀、移動小型氣質分析儀、健康信息全息採集平臺等。其中微流控、晶片技術將大放異彩。
趙亮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腫瘤相關生物學的微流控晶片體外多維度分析
腫瘤的體內模型(PDX,人源腫瘤組織來源移植瘤模型)已經發展為生物學家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但由於腫瘤載體的種種限制,科研人員難以對腫瘤模型進行多維度的實時研究。趙亮教授介紹了團隊利用微流控晶片的特殊性質發展了一系列在晶片上構築和研究腫瘤細胞及其對應微環境相互作用的微流控方法。這些方法能夠有效地將腫瘤細胞和纖維細胞有序地在體外重塑,並能夠從表型、基因表達、蛋白表達等多個維度對體外腫瘤模型進行定量地分析。
儲蔚(程亞教授團隊) 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博士
報告題目:飛秒雷射精密加工微流控晶片:從微納流分析晶片到微化工反應晶片
微化工晶片可以本質上改變化工產業的生產模式與效益,然而目前微化工晶片的製造仍然是一大瓶頸。微化工晶片兼具高精度的微觀特徵尺寸和較大的宏觀器件尺寸,並具有無法通過傳統平面光刻實現的三維構型,因此對當前的微納製備技術提出了挑戰。華東師範大學儲蔚教授團隊利用超快雷射微加工這一變革型製造技術實現微化工晶片,並開拓了微化工晶片在化工產業中的應用,圖為其博士研究生做報告分享。
王靜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研究員
報告題目:微流控晶片——新一代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平臺
駱廣生 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
報告題目:微尺度流動與材料可控制造
程鑫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可編程精準微泵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俞燕蕾 復旦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基於光致形變液晶高分子的光控微流體PCR晶片
李洪林 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教授
報告主題:斑馬魚腦圖譜晶片研究
劉雯雯(王琪教授團隊)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博士
報告題目:基於微流控晶片仿生肺癌腦轉移模型的腫瘤機制研究
林洪麗 大連醫科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腎臟晶片建立及應用
黃巖誼 北京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透明乳液數字PCR
楊朝勇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報告主題:單細胞精準捕獲與測序
大會第二天,28位微流控研發與應用專家、主流微流控技術企業研發負責人分別以「微納控制與新應用」、「醫療體外診斷」、「細胞分析」和「器官晶片與3D列印」和「產業化」主題做了精彩的分享交流。
論壇報告掠影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最新研發和應用分享,本屆論壇期間,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籌辦「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於28日下午成功召開,產業化論壇邀請了博奧晶典公司總裁邢婉麗教授、上海速芯公司創始人孔繼烈教授等13位中國微流控產業界代表性企業專家分享了產業進展,引起參會人員的熱烈關注。
論壇增設微流控產業圓桌討論環節,圓桌討論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葉嘉明博士主持,邀請了在微流控技術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研發專家、成功創業人士、資深投資專家等分別圍繞微流控技術研發與轉化、跨行業研發經驗、微流控企業創業、資本視角下的微流控技術與市場等議題展開了充分交流。其中,清華大學林金明教授、南方科技大學程鑫教授從微流控技術創新的難點與發展趨勢做了精彩評論,上海微技術工研院關一民研究員重點強調了應用研究與產業轉化過程中應重視工程標準化,浙江普施康公司創始人餘波博士與大家分享了創業經歷與產品開發經驗,啟迪博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清華校友總會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專委會秘書長餘永平先生,則從「資本視角下的微流控產業」分享了投資方對於微流控產業方向的認可與信心,同時他還重點分享了微流控產業化已處於關鍵階段,除了技術、團隊、產品、渠道、資金等要素外,還離不開政策支持與引導。
產業化圓桌論壇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 葉嘉明 博士
啟迪博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清華校友總會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專委會秘書長 餘永平
為期兩天的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員的主題分享中圓滿落幕。林炳承研究員以20多年豐富的研究積累為基礎,探討了微流控晶片的戰略機遇與微流控從業者的社會責任。在演講中他逐一分析了微流控檢測分析晶片、微流控反應篩選晶片、微流控細胞 / 器官這三大微流控晶片的核心應用。此外,林炳承研究員還對「強化學科交叉」、「以任務帶學科」、「強化全國範圍內微流控晶片從業人員的協同創新」等全面推動微流控晶片技術發展的一些基本問題提出了看法。
林炳承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明年10月,帆船之都,青島再約!
參會人員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