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買賣,損傷的不止是學術誠信

2020-09-18 內蒙古觀察

  9月16日,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處理結果。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如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購買論文問題、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韜購買論文問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購買論文問題。

  論文買賣,在學術界並不鮮見。長期以來,論文是職稱晉升、項目評比以及人才遴選的重要「敲門磚」。有需求,就有買賣。於是,就有人圍繞著論文發表動起了歪心思,覺得有利可圖,甚至將論文發表打造成一門不折不扣的生意,形成了從代寫到發表的「一條龍」服務。即使被發現,至多也僅歸咎到學術誠信層面,認為學術道德有問題。然而,論文買賣,損傷的豈止是學術誠信?

  論文,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學術成果。在一定意義上,論文是腦力勞動以及相應體力實驗、調研、寫作的產品,它以知識增量的形式為全社會的知識發展作出貢獻。那麼,一旦論文通過買賣的方式來獲取並發表,至少有兩方面的惡劣後果。

  一方面,論文買賣會對其他科研工作者形成事實的不公平,因為相比論文寫作發表過程中的種種努力,買賣是一種最直接最快捷方式,既不需要大量的實驗調研,也不需要繁瑣的投稿和不斷的修改,同時還會擠壓正常論文發表最為稀缺的版面資源。另一方面,買賣而來的論文往往不具備有效的知識增量,在金錢刺激下的快速論文產出往往只追求「量」而不是「質」,此前有媒體披露不少論文的代寫者只具備初中、高中文憑,這樣的所謂論文完全是拼拼湊湊,毫無意義,有時連學術垃圾都算不上。

  當一個科研工作者選擇通過買賣的形式來發表論文時,他顯然已經忘記了自己為什麼要寫論文,而純粹淪落成了為發表論文而發表,與科學研究絲毫沒有關聯。在這個過程中,論文只是他們通過金錢購買並滿足私慾的一般等價物。

  從通報來看,不少人已然通過論文買賣獲得了科研項目、學術獎勵、榮譽稱號、帶生資格,有的還走上了領導崗位,拿到了學位證書。如果這種論文買賣演變為一股剎不住的邪風,自然會有更多人在結果導向的功利化驅動下相互傳染,放棄扎紮實實搞科研的苦拼,選擇找論文中介的捷徑,這就很容易在學術界形成一種不良的浮躁風氣,損傷到整個學術生態,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科研質量。

  目前,被通報的相關責任人已經分別被處以終止項目、追回資金、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等處罰,處罰不可謂不嚴重,教訓不可謂不深刻。關鍵是,如何從個案出發,建立健全完善制度,從產業鏈條上打擊論文中介的猖獗,從評價體系上消除不科學的導向,從科研目標上確立嚴肅求實的學風。

  針對此,可建立以代表作為核心的科研評價制度體系。一方面,通過高水平的代表作,可以糾正目前科研評價體系偏重數量的誤區,也更能催促科研工作者集中精力去做好一項專業領域的研究,而不是廣泛撒網,或者投機取巧,甚至是買賣論文;另一方面,代表作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既可以指科研論文,也可以指課程、教案、專利、標準、資政報告、廣受好評的科普讀物、行之有效的法規制度、產生重大效益的技術方案以及有深刻傳播力影響力的時政評論。如此一來,論文買賣的勾當自然會萎縮下去,逐漸失去市場。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人民網評:論文買賣,損傷的不止是學術誠信
    9月16日,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處理結果。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如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購買論文問題、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韜購買論文問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購買論文問題。論文買賣,在學術界並不鮮見。
  • 人民網評:論文買賣,損傷的不止是學術誠信
    人民網-觀點頻道 原創稿9月16日,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處理結果。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如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購買論文問題、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韜購買論文問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購買論文問題。論文買賣,在學術界並不鮮見。長期以來,論文是職稱晉升、項目評比以及人才遴選的重要「敲門磚」。有需求,就有買賣。
  • 論文可以買賣?學術的良心在哪裡!
    多年前,就有研究報告稱,我國論文買賣已形成產業,規模達10億多元。學術論文本應是學術創新的核心載體,怎會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買賣論文」屬於非法產業,中央和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很多政策,並多次予以嚴厲打擊,論文買賣為何屢禁不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論文可以買賣,學術的良心在哪裡
    多年前,就有研究報告稱,我國論文買賣已形成產業,規模達10億多元。學術論文本應是學術創新的核心載體,怎會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買賣論文」屬於非法產業,中央和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很多政策,並多次予以嚴厲打擊,論文買賣為何屢禁不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拒絕論文「注水」 堅守學術誠信
    儘管各高校採取了查重等措施,但畢業生臨時抱佛腳趕製論文、拼湊、抄襲、找人代寫等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就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省學位辦專門下發通知,規範論文學位管理,加強學術誠信建設。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畢業論文「注水」,應該如何從根本上消除論文失信問題?筆者在一些高校進行了走訪調查。
  • 論文可以買賣 學術的良心在哪裡—新聞—科學網
    多年前,就有研究報告稱,我國論文買賣已形成產業,規模達10億多元。   學術論文本應是學術創新的核心載體,怎會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買賣論文」屬於非法產業,中央和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很多政策,並多次予以嚴厲打擊,論文買賣為何屢禁不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論文買賣」何以禁而不絕
    日前,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兩名學生的碩士論文雷同引發熱議,兩所大學調查後認定二人有學術不端行為,天津大學撤銷該校學生所獲碩士學位,並收回相應學位證書,廈門大學撤回該校學生碩士學位論文,註銷其碩士學位證書。
  • 學術誠信乃大學精神底色
    近日,據有關媒體報導,天津某高校、廈門某高校兩名學生碩士畢業論文雷同,系由他人代寫、買賣,被學校撤回論文並註銷學位;杭州某高校教師被曝其博士論文與期刊論文大段剽竊網帖內容,期刊編輯部和學校介入調查。這幾起學術不端行為引發廣泛熱議。事實上,近年來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始終保持高壓和零容忍態勢。
  • 多起論文造假案件被曝光「論文買賣」為何屢禁不絕?
    有媒體調查發現,近年來,儘管教育部門和有關單位對「論文代寫、買賣」現象始終保持「鐵腕整治」的態勢,但仍有不少「論文槍手」藏身網絡平臺,「論文代寫、買賣」現象禁而不絕。  多數受訪者認為,「論文買賣」破壞了學術生態,造成了虛假、浮躁的科研風氣,也浪費了社會資源,對科研創新危害極大。
  • 論文買賣需求大 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論文買賣需求大,賣方服務「一條龍」——  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高校的師生都要面臨論文的考察。但你能想像,對於有些人來說,發一篇論文,可以像網購一樣輕鬆嗎?  在論文買賣的流程中,買方只需要交錢,賣方代寫代發「一條龍」服務。如此「簡單」的操作背後,知識生產活動已經超越本應有的邊界。
  • 系好大學生學術誠信的「第一粒扣子」
    所以,獨立完成論文,是一種極嚴肅的學術行為,也應是一段極虔誠的學術之旅。對大學生來說,無論這篇論文的最終學術水平如何,「獨立完成」都應是必須牢牢堅守的底線,因為這涉及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誠信。無可否認的是,近年來,大學生尋求論文代寫代發早已不是新鮮事。據媒體報導,2015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318名大學生,就「論文代寫」進行調查。
  • 買賣代寫論文,此風不可長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明確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學位授予單位、指導教師分別是查處此類行為的監管主體、責任主體和第一責任人,要設置舉報電話。針對網友關心的問題,主持人為大家答疑解惑。  問:論文買賣交易為何屢禁不止?
  • 論文買賣市場需求旺盛,破「五唯」能否剎住學術交易之風
    佑青的疑問是:「如果學術道德不足以約束這些行為,為何不把論文買賣判定為違法行為,至少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可以探討。」 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教育部關於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
    但由於部分學位授予單位在學風建設、學術誠信養成、學位論文審查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仍時有發生,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為進一步規範學位論文管理,加強學術誠信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提高認識。
  • 論文影響力與「學術榮辱觀」
    學術論文作為科技研發活動的重要產出形式,其規模和質量是衡量研發活動效率的兩個關鍵維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創新要素投入力度持續增加,創新環境不斷優化,有力推動了創新發展,展現出高質量的科研產出能力。公開對論文造假等學術腐敗行為的嚴厲懲處,則再度彰顯國家對科創領域浮躁學風和急功近利行為的零容忍。
  • 你有論文的著作權,就可以買賣嗎?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規定學位論文不可以作假,包括:購買、出售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買賣的;由他人代寫、為他人代寫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代寫的;等等五項。為他人代寫學位論文、出售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買賣、代寫的人員,屬於在讀學生的,其所在學校或者學位授予單位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屬於學校或者學位授予單位的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其所在學校或者學位授予單位可以給予開除處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 「學術造假」赤裸裸 「論文買賣」竟不違法
    一名自稱「工業管理」專業的湖南籍成人自考生,利用境外伺服器自建「英文國際論文網」,一年內在全國收取50多人「代寫代發」論文費約200萬元。被騙者竟然很多是國內科研機構研究員、大學副教授、講師或醫生。     記者追蹤這起重慶警方近期查獲的「高價網購論文」案,發現「論文買賣市場」混亂無序、缺乏監管的尷尬現狀。
  • 教育部:代寫、買賣論文將開除學生學籍 導師是第一責任人
    據中國教育部官網7月18日消息稱,日前,教育部展開對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嚴厲處罰,處罰包括對參與購買、代寫學位論文的學生給予開除學籍處分的決定和對已獲學歷證書、畢業證書要依法予以撤銷和註銷的決定。 教育部方面表示,近年來,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位授予單位和指導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 嚴厲打擊論文買賣、代寫行為,違者撤銷學位證書
    中國網7月23日訊 為進一步規範學位論文管理,加強學術誠信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對出現論文買賣、代寫的高校和負責人要進行處罰和問責;對履職不力、所指導學生的學位論文存在買賣、代寫情形的指導教師,要追究其失職責任。
  • 朱邦芬:中國學術誠信問題的兩個 「史無前例」
    中國的很多教師和科研人員把科研看作是一種謀生職業,本質上還是原來科舉文化的延續,把科研發表論文看作應付職業考核的要求,看成個人晉升的途徑,甚至是做官的墊腳石,缺乏基本的科學精神,當下的學術誠信問題,與此密切相關。下面就我國學術誠信現狀,談談我的看法,談談如何使我國的學術不端蔓延得到根本的遏制。